图书介绍

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创新建设与规范化管理实用手册及现行政策法规 第2卷【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创新建设与规范化管理实用手册及现行政策法规 第2卷
  • 刘海田主编 著
  • 出版社: 中科多媒体电子出版社
  • ISBN:790013088X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1110页
  • 文件大小:99MB
  • 文件页数:57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创新建设与规范化管理实用手册及现行政策法规 第2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二篇 社区预防与保健(续)549

第九章 社区保健与计划生育549

第一节 社区妇幼保健549

一、青春期发育549

二、婚前医学保健552

三、孕产期保健553

四、妇女劳动保护措施557

五、婴幼儿保健558

六、反映妇幼卫生服务和妇幼健康状况的指标558

七、营销思路559

第二节 社区计划生育559

一、生育时间的选择559

二、计划生育措施560

三、计划生育方法的选择562

四、计划生育的宣传教育562

五、评价计划生育工作的常用指标563

六、营销564

第三节 社区老年保健564

一、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564

二、老年病的类型和老年人患病的特点564

三、社区老年保健内容565

四、老年人的营养指导565

五、老年人的运动与锻炼565

六、慢性病防治566

七、营销思路566

第四节 社区人群的健康检查567

一、学龄前儿童的健康检查567

二、小儿心理发育的测试570

三、学生健康检查571

四、婚前医学检查573

五、中老年健康检查574

第三篇 社区康复577

第一章 社区诊断577

第一节 概述577

一、概念及意义577

二、社区诊断的工作程序578

第二节 社区健康状态的诊断标准579

一、建立评价社区健康状态指标和指数的标准579

二、开展社区诊断所需的资料581

第三节 利用健康指标的诊断582

一、死亡专率、粗率和标准化率582

二、比例死亡比(PMR)583

三、不必要的死亡(UD)583

四、标准化死亡比(SMR)584

五、潜在减寿年数(PRCC)584

六、其他指标585

第四节 利用健康指数的诊断586

一、健康危险评价586

二、标准评分与Z分加和模式587

三、Q指数587

四、F指数589

五、概括健康指数(SHI)590

六、生活质量指数(PQLI)592

七、回归分析指数592

第五节 社区人口特征分析593

一、人口资料的收集与分析593

二、人口结构分析595

三、生育与死亡分析599

第六节 社区健康状态分析601

一、敏感性健康指标601

二、社区营养状态603

三、传统性疾病统计指标605

第二章 社区康复服务607

第一节 社区康复服务及其特点607

一、社区康复服务的产生和发展607

二、社区康复服务的基本概念610

三、社区康复服务的特点612

第二节 社区康复服务的原则613

一、社会化的工作原则613

二、以社区为本的原则613

三、低成本、广覆盖的原则614

四、因地制宜的原则615

五、技术实用的原则615

六、康复对象主动参与的原则615

第三节 社区康复服务的网络与管理616

一、组织管理网络616

二、技术指导网络616

三、社区训练服务网络617

第四节 社区康复服务的方法与内容618

一、建立社会化的康复服务网络618

二、开展社区康复服务调查618

三、确定康复服务人员并开展培训623

四、提供社区康复服务625

五、提供全方位的转介服务628

六、普及健康知识并传授康复技术629

七、开展残疾预防629

第五节 社区康复服务的评估632

一、社区康复服务评估概述632

二、社区康复服务的评估内容634

第三章 社区康复功能检测638

第一节 关节活动庋检查方法638

第二节 肌力测定方法649

第三节 步态检查与分析658

一、正常步态及步行周期658

二、步行的基本参数658

三、步行周期的传统分期和RLA分期658

四、正常步态中骨盆与下肢关节的活动659

五、病理步态659

六、步态检查方法661

七、步态分析662

第四节 生活活动能力评定662

第五节 感宽与认知测定667

一、感觉667

二、认知667

二、构音障碍676

第七节 职业评定678

第八节 心肺功能测定682

一、心功能的评定682

二、肺功能的测定684

三、运动心肺功能测定684

第九节 神经系统检查688

一、精神状态检查688

二、颅神经检查688

三、感觉检查689

四、运动系统检查691

五、反射检查692

六、其他检查693

第四章 社区康复治疗694

第一节 中国传统的康复疗法694

第二节 物理治疗697

一、运动疗法697

二、理疗731

第二节 作业治疗739

第四节 言语治疗743

第五节 社区康复心理749

一、疾病康复中的心理学作用749

二、残疾的心理康复750

三、康复心理咨询752

第五章 常见社区致残疾患的康复755

第一节 脊髓损伤的康复755

一、脊髓损伤的康复评定755

二、康复治疗761

第二节 脑卒中的康复775

一、脑卒中的诊断要点775

二、脑卒中后的主要功能障碍及评定777

三、脑卒中的治疗780

四、脑卒中的预后及社会回归787

第三节 小儿脑瘫的康复788

一、脑瘫发生的原因788

二、脑瘫的临床表现及分型788

三、脑瘫的诊断789

四、脑瘫的康复治疗791

第四节 老年病的康复800

一、老年病康复医疗概况800

二、心脏病的康复803

三、肺疾病的康复811

四、高血压病的康复812

五、糖尿病的康复814

第五节 骨关节伤病的康复816

一、骨折后康复骨816

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康复821

三、骨关节炎的康复823

第六节 小儿麻痹后遗症的康复825

一、康复评定825

二、康复治疗826

第七节 视力致残疾患的康复830

一、角膜病830

二、老年性白内障832

三、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833

四、沙眼834

第八节 听力-语言康复836

一、失语症的康复治疗836

二、构音障碍的康复治疗839

三、聋儿的听力—语言康复841

第九节 智力低下的康复850

一、智力低下发生的原因850

二、表现与分级852

二、预防措施853

四、康复治疗853

第十节 精神残疾的康复856

一、精神残疾康复的原则856

二、精神残疾康复的过程856

三、精神残疾康复的主要方法857

四、社区精神残疾康复网络及服务859

第六章 社区中医健康照顾860

第一节 中国健康照顾的指导思想与原则860

一、中医健康照顾的指导思想860

二、中医健康照顾的特点866

三、中医健康照顾的原则868

第二节 中医药治疗的原则与方法870

一、中医药的治疗原则与主要治法870

二、针灸的治疗原则与主要治法876

三、推拿的治疗原则与主要治法879

第四节 社区儿童常见病症的中医药照顾881

一、咳嗽881

二、哮喘882

三、食积884

四、泄泻885

五、厌食886

六、鹅口疮887

七、疳证888

八、遗尿889

九、痄腮890

第五节 社区妇女常见病症的中医照顾893

一、月经不调893

二、崩漏894

三、痛经895

四、闭经897

五、经行头痛898

六、经断前后诸证899

七、带下病900

八、妊娠恶阻901

九、胎动不安902

十、恶露不绝903

十一、缺乳905

十二、乳汁自出906

十三、回乳法908

第四篇 社区护理911

第一章 社区护理概述911

第一节 社区护理的概念与特点911

一、社区护理的概念911

二、社区护理的目标911

三、社区护理的特点912

四、社区护理的业务范围912

第二节 社区护理的历史回顾914

一、公共卫生护理的先驱914

二、正式地段访视护士的起源914

三、公共卫生护理的起源914

第二节 社区护理程序916

一、社区评估916

二、社区资料分析与护理诊断918

三、社区护理计划919

四、社区护理干预920

五、社区护理评价920

第四节 社区护理模式922

一、概念922

二、以疾病护理为中心的生物医学模式922

三、以人为中心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923

第五节 社区护士在社区护理中的作用924

一、社区护士的角色924

二、社区护士的职责925

第六节 社区护士的培养926

一、国外社区(或公共卫生)护士的培养926

二、我国社区护士的培养927

第七节 社区护理质量管理928

一、管理者应具备的能力与素质928

二、组织管理要点及原则929

三、质量管理基本原则931

四、社区护理网络932

第二章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933

第一节 体温的观察与测量933

一、体温的观察933

二、体温的测量934

第二节 脉搏的观察与测量935

一、脉搏的观察935

二、脉搏的测量方法936

第三节 呼吸的观察与测量937

一、呼吸的观察937

二、呼吸的测量方法938

第四节 血压的观察与测量939

一、血压的观察939

二、血压的测量方法940

第三章 社区常见病病人的护理942

第一节 传染病病人的护理942

一、传染病的概念与预防原则942

二、计划免疫944

三、社区传染病的护理的特点947

四、清洁与消毒灭菌948

五、社区隔离技术954

六、病毒性肝炎病人的护理960

七、细菌性痢疾病人的护理963

第二节 猩红热病人的护理966

第三节 肺结核病人的护理968

第四节 艾滋病的预防与护理971

第五节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974

一、心源性水肿974

二、心悸976

三、心前区疼痛977

四、晕厥978

第六节 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979

一、头痛979

二、感觉障碍981

三、运动障碍982

四、昏迷983

第七节 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986

一、恶心、呕吐986

二、上消化道出血988

三、腹泻991

四、便秘992

五、黄疸993

六、腹胀994

第八节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996

一、咳嗽和咳痰996

二、咯血998

三、呼吸困难1001

四、胸痛1003

第九节 心脑血管病病人的护理1005

一、高血压1005

二、脑血管意外1009

三、冠心病1018

第十节 社区恶性肿瘤病人的护理1021

一、流行病学1021

二、危险因素1021

三、病因及临床表现1022

四、社区管理1024

五、家庭治疗与康复护理1025

第十一节 糖尿病病人护理与管理1028

一、流行病学1028

二、危险因素1028

三、病因与临床表现1028

四、社区管理1029

五、家庭治疗与康复护理1029

第十二节 神经症病人的护理1036

一、癔症1036

二、焦虑性神经症1038

三、强迫性神经症1038

四、抑郁性神经症1039

五、恐怖性神经症1040

第十三节 小儿“四病”的护理1040

一、维生素缺乏性佝偻病的护理1040

二、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护理1042

三、小儿肺炎的护理1043

四、婴幼儿腹泻的护理1044

第四章 社区饮食与排泄护理1047

第一节 饮食护理1047

一、病人饮食种类的选择1047

二、饮食护理程序1049

三、鼻饲法1053

四、液体出入量的记录1054

第二节 排泄护理1055

一、排尿的护理1055

二、排便的护理1060

三、尿便标本收集方法1064

第五章 社区家庭护理1066

第一节 家庭护理程序1066

一、家庭评估1066

二、家庭资料分析1070

三、家庭护理计划1071

四、家庭护埋措施1072

五、评价1073

六、护理人员与家庭的关系及终止1074

第三节 家庭访视1074

一、重要性1075

二、家庭访视目的1075

三、家庭访视种类1075

四、家庭访视中应收集的资料1076

五、家庭访视程序1076

六、评价1078

七、与家访相关事宜和注意事项1079

第四节 家庭护理1079

一、家庭护理定义1079

二、工作特点1079

三、家庭护理目标1079

四、家庭护理程序1080

五、家庭护理内容与等级1086

六、安全保障与协议的建立1087

第五节 家庭常用护理技术及其要求1089

一、基本技能、技术1089

二、家庭护理主要内容1090

三、家庭护理操作程序1090

四、特殊护理操作的准备及要求1091

五、专用物品和急救物品管理1092

六、医疗护理风险的防范1092

七、护理质量保证1092

八、社区护士着装及其他要求1092

第六章 社区心理卫生1094

第一节 概述1094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标志和意义1094

二、正确区分正常、异常心理活动1094

三、心理紊乱状态及造成心理紊乱的原因1095

四、心理评估的方法、途径及注意事项1095

五、心理健康的培养和自我管理1096

六、心理咨询1097

第二节 心理卫生的发展、现状及三级预防1098

一、心理卫生运动的起源和社区心理卫生发展现状1098

二、我国心理卫生事业发展和社区心理卫生现状1100

三、心理卫生的三级预防1102

第三节 社区护士在社区心理卫生工作中的职责1104

一、社区心理卫生工作中的护理特点1104

二、社区心理卫生工作中护士的职责1104

三、社区心理卫生实践中的护理工作1105

第四节 与心理卫生相关的几个问题1105

一、关于应激1105

二、关于自杀1106

三、早期判断抑郁症状者,降低抑郁症的未治率1107

四、成人精神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精神分裂症1107

五、关于家庭、社会支持系统1108

六、关于家庭心理治疗1108

七、一些精神卫生服务机构设施及其活动110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