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虚拟空间中的刑法理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虚拟空间中的刑法理论
  • 于志刚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
  • ISBN:7801076915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462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472页
  • 主题词:刑法-法的理论-研究-中国;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犯罪-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虚拟空间中的刑法理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传统刑法与虚拟空间的冲突和衔接1

一、虚拟空间中传统刑法的定位1

二、传统刑法面对虚拟空间的自我调整9

三、传统刑法理论的时代更新14

四、刑法理论中技术介入因素的定位21

第二章 虚拟犯罪的出现及其内涵和范畴28

一、“虚拟”的内涵及其理解偏差28

二、“虚拟犯罪”一词的提出及其内涵32

三、虚拟社会的出现与法律介入的必要性42

四、虚拟犯罪的现实判例60

五、虚拟犯罪的法律对策66

六、虚拟犯罪与相关概念的区别71

第三章 网络游戏中虚拟财产的刑法保护(上)79

一、网络游戏中的虚拟犯罪类型80

二、网络游戏中虚拟财产的价值论证91

三、网络游戏中虚拟财产的价值确定规则104

四、虚拟犯罪的虚拟处理规则106

五、虚拟犯罪的首例刑事判例及司法理由113

六、台湾地区后续的类似刑事判决118

第四章 网络游戏中虚拟财产的刑法保护(下)121

一、台湾地区刑法理论的定性评价122

二、台湾地区司法机关的内部争议127

三、台湾地区刑法修正案中的解决模式130

四、香港地区虚拟财产的刑事判决133

五、内地侵犯虚拟财产的理论定性与官方态度136

六、关于虚拟财产刑法保护的思考144

七、后续性话题:网络服务商过失损毁虚拟财产的责任148

第五章 网络服务的刑事责任158

一、网络服务的类型及其刑事责任158

二、ICP的刑事责任160

三、ISP的刑事责任163

四、链接行为的刑事责任170

五、BBS的刑事责任185

六、其他网络服务行为的刑事责任195

第六章 电子邮件的刑法定位201

一、电子邮件的出现及其两面性作用201

二、垃圾邮件的刑法思考203

三、邮件炸弹的刑法定位216

四、电子邮件的刑法定位与保护221

五、电子邮件监管的刑法限制232

六、利用电子邮件的传统犯罪236

七、转发电子邮件的刑法定性244

第七章 虚拟空间中的信息脱序与刑法防控251

一、信息脱序的刑法真空252

二、脱序信息的界定标准与理论争议253

三、有害数据及其范畴264

四、有害信息及其范畴267

五、违法信息及其范畴270

六、脱序信息的类型界定与刑法思考275

七、余论:色情信息的鉴定及刑法思考282

第八章 网络游戏中的犯罪诱发效应321

一、网络游戏的出现及其固有价值322

二、网络游戏的偏差与异化328

三、游戏的犯罪诱发效应之一:基于游戏与现实的混淆335

四、游戏的犯罪诱发效应之二:游戏向现实的渐进过度340

五、游戏的犯罪诱发效应之三:基于心理的暗示与模仿344

六、游戏的犯罪诱发效应的变异:直接教唆真实犯罪358

七、道德恐慌论的分析与评判359

八、现实的规则否定363

第九章 虚拟空间中刑事管辖权的系统思考367

一、网络空间中刑事管辖权的基础与理论争议367

二、国际社会关于网络刑事管辖权的探索373

三、新兴的网络刑事管辖权理论及其评判379

四、管辖权确定的影响因素之一:访问行为385

五、管辖权确定的影响因素之二:网址401

六、刑事管辖权扩张倾向的批判411

七、基于谦抑原则的刑事管辖权确定420

第十章 虚拟空间与现实社会的犯罪互动与过渡426

一、虚拟空间的犯罪诱因:道德和法律观念的异化与失衡426

二、虚拟空间的代层影响:未成年人的观念变化438

三、虚拟与现实的交互影响:观念异化向现实社会的蔓延442

四、错位观念的现实强化:错误舆论导向的负面推动445

五、虚拟空间中行为失范的回应:法律与道德的共进458

后记46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