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论民主社会主义思潮【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刘书林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150182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176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184页
- 主题词: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论民主社会主义思潮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研究民主社会主义,着眼于青年思想教育1
一、对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两次集中研究1
1.研究英国史成为研究民主社会主义的基础1
2.选择英国工党的社会主义的课题曾经承受一定风险2
3.云开雾散的结局2
4.对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再研究3
二、对民主社会主义的研究涉及社会主义国家的前途命运4
1.民主社会主义不等于修正主义4
3.社会主义中国不接受民主社会主义5
2.既是共产党人的同盟军又是帝国主义的帮手5
4.警惕民主社会主义对共产党的演变6
三、研究民主社会主义与教育青年大学生7
1.对青年内涵和大学生的一种理解7
2.苏联的青年教育失误与民主社会主义的泛滥7
3.让中国青年大学生学会辨析民主社会主义8
第一章 关于民主社会主义起源的考察与论辩10
一、关于民主社会主义起源于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说法10
1.关于民主社会主义起源于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种种说法11
2.修正主义的鼻祖不能同时充当民主社会主义的“教父”13
3.伯恩施坦是英国改良主义的学生14
二、关于民主社会主义起源于社会民主主义的说法15
1.民主社会主义与社会民主主义15
2.1848年革命与第一国际时期(1848—1888年)的社会民主主义16
3.第二国际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889—1914年)的社会民主主义17
4.第二国际破产后(1914—1950年)的社会民主主义19
5.历史出现社会民主主义的回旋22
三、关于民主社会主义的多种起源说23
1.殷叙彝先生的多来源说23
2.曹长盛先生的多来源说24
3.马方业、戴兵先生的多来源说26
四、起源于第一国际说27
1.法国学者德罗兹的说法27
2.社会党国际自身的说法29
五、民主社会主义起源于麦克唐纳社会主义30
1.民主社会主义是外在于马克思主义的一种思潮30
2.确立民主社会主义起源的判断标准32
3.关于探索民主社会主义起源于麦克唐纳的研究成果32
4.麦克唐纳社会主义是民主社会主义的起源34
一、从三个国际的对抗到两类政党的对抗39
1.三个国际的对抗阶段:坚持还是取消十月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斗争39
第二章 两大社会主义思潮对抗的形成和发展39
2.两类政党对抗的阶段:共产党与社会党能否合作的争论41
3.社会党国际的成立及其反共倾向的特征44
二、《法兰克福宣言》确立民主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对抗45
1.对待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不同态度46
2.对待无产阶级先进政党在国家的领导权问题上的不同立场47
3.对待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不同态度48
4.对待无产阶级革命的不同态度48
三、冷战时期社会党国际与共产党的对立49
1.以对抗为主的50~60年代:帝国主义阵营的附庸50
2.趋向缓和与合作的70年代:交往但并不取消界线52
3.推动剧变的80年代:加大和平演变力度与苏东国家的崩溃53
四、社会党国际与中国共产党人的特殊对抗与交往56
1.50~60年代的特殊对抗:反共反华但一贯支持中国进入联合国56
2.70~80年代的调整关系:超越意识形态的交往57
第三章 民主社会主义在欧洲由西向东的传导59
一、两种不同的社会主义都经历了由西向东的传导59
1.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世界革命中心的由西向东传导59
2.民主社会主义由西向东的传导60
2.伯恩施坦改信工联主义变成修正主义者61
1.英国工联主义成为国际现象61
二、早期的一种传导:工联主义孕育了伯恩施坦修正主义61
3.修正主义成为国际现象62
4.修正主义在理论上的两大特点63
三、对西欧各国共产党的传导:出现“欧洲共产主义”倾向64
1.“欧共”发展的基本脉络64
2.“欧共”探索的三个方面的积极贡献65
3.“欧共”向民主社会主义的五大偏移67
4.“欧共”现象的社会历史原因70
四、对东欧各国共产党的传导:出现所谓“东欧新马克思主义”70
1.波兰的所谓“新马克思主义”71
2.匈牙利的所谓“布达佩斯学派”74
3.捷克斯洛伐克所谓的“新马克思主义”76
4.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人道主义”派别77
第四章 东欧各国共产党“社会党化”的分析79
一、民主社会主义在东欧传导的主要思想内容79
1.人道主义或人性问题79
2.民主权利或反对专制、独裁的问题80
3.反对阶级分析的所谓“全民”、“全人类”概念80
二、东欧各国共产党社会党化的基本原因80
1.东欧各国在共产党的旗帜下的社会党基础81
2.在探索独立自主的道路上部分地接受民主社会主义理论82
3.在改革中完全接受民主社会主义83
三、东欧各国走向社会党化的激发因素85
1.历史上苏联的霸权主义干涉导致东欧的离心情绪85
2.为当代历史问题的翻案导致政治动乱86
3.接受西方影响的青年一代领导人转向社会党轨道87
4.在现实的苏联改革模式的逼迫下向社会党蜕变88
第五章 苏联共产党社会党化与苏联的崩溃90
一、赫鲁晓夫向民主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转变90
1.孟尔什维克派别的消失和赫鲁晓夫的出现91
2.大反斯大林与超阶级的人道主义观点的形成92
3.所谓“全民党”和“全民国家”观点的形成93
二、勃列日涅夫保留和发展了赫鲁晓夫的错误95
1.继续鼓吹“全民党”和“全民国家”95
2.在驱除政治反对派的同时接受资产阶级的价值观96
3.“人道主义”在党内的泛滥97
4.所谓“发达社会主义理论”埋下大背叛的伏线98
三、戈尔巴乔夫集大成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99
1.“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发展阶段100
3.用“全人类的利益高于一切”取代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101
2.苏共蜕变为社会党的总纲:“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101
4.“多元化”思潮导致思想、政治、经济制度全面改变102
四、苏联共产党“社会党化”的历史后果103
1.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104
2.改变了共产党的性质并毁灭了党104
3.取消宪法中规定的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导致苏联解体105
第六章 中、苏两党调整对社会党关系的不同结局106
一、共产党与社会党调整相互关系的动因106
1.两大阵营的解体和中美关系的缓和107
2.社会党国际领导人的变化促使社会党对共产党政策的变化107
二、中、苏调整对社会党政策的不同做法108
3.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增加了两类政党接触的条件和动力108
1.谋求相互合作,还是变质合流?109
2.总结大党主义的教训,还是发展大党主义错误?110
3.客观看待相互关系的历史,还是单方面否定共产党的历史?111
三、中、苏对重大问题的不同结论112
1.关于社会党的性质112
2.关于社会主义的目标112
3.关于调整与社会党关系的战略目的113
四、中、苏产生不同结局的原因113
3.对待历史的态度不同114
2.两国党的理论基础不同114
1.两国党的历史基础不同114
4.对待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态度不同115
第七章 冷战后社会党的变异——从“民主社会主义”退向“社会民主主义”的倾向116
一、放弃民主社会主义的追求,退向社会民主主义116
二、甩掉“公有制”和“福利国家”等带有社会主义色彩的主张,接受资产阶级新自由主义的主张118
三、抛弃反战和倡导和平的传统主张,赞成和配合霸权主义国家的入侵和战争120
四、由依靠工人阶级群众变换为依靠中等阶级或中产阶级121
第八章 民主社会主义在近现代中国122
一、超越资本主义理想的空想社会主义在中国出现122
2.康有为追求“公产主义”、“大同世”及其原因123
1.洪秀全追求农业空想社会主义123
3.孙中山追求民生主义的社会主义126
4.孙中山追求社会主义的原因126
二、江亢虎组织中国社会党129
1.社会民主主义在20世纪初中国的传播129
2.江亢虎其人及其组织中国社会党的过程130
3.江亢虎鼓吹的“社会主义”是什么样的社会主义134
4.江亢虎领导的“中国社会党”的政治特征136
三、中国社会党与西方社会党所在社会历史条件的区别143
1.中国在20世纪初的社会性质与西方不同143
4.中国社会党没有与共产党对立的历史过程144
2.中国社会党不是产生在工人运动的基础上144
3.中国社会党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没有直接关系144
5.国际政治形象不鲜明,没有取得国际联系145
第九章 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在当代中国的泛起与沉寂146
一、中国共产党与社会党关系的历史考察146
1.20世纪50~60年代社会党与中共特殊的对抗关系146
2.20世纪70~80年代的调整与交往关系148
3.20世纪90年代以来冷静交往的新阶段149
二、20世纪80年代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的泛起149
1.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的讨论150
2.宣传瑞典民主社会主义模式的热潮153
3.多元化思潮的出现154
三、世纪之交中国面对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潮154
1.所谓“体制内的”宣言:《中国需要新的转变》155
2.曹思源的“社会党说”以及改变共产党名称和性质的主张158
3.所谓“新民主社会主义宣言”162
4.进入21世纪国内关于民主社会主义的研究趋势165
四、中国共产党人不选择民主社会主义170
参考书目173
后记176
热门推荐
- 135291.html
- 1345945.html
- 3799850.html
- 3347284.html
- 540340.html
- 3692649.html
- 1515252.html
- 582760.html
- 1709176.html
- 29577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769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362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291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589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205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302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983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609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665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53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