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唐诗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唐诗研究
  • 沈松勤,胡可先,陶然著(杭州师范大学)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ISBN:7308045714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469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480页
  • 主题词:唐诗-文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唐诗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 论1

第一节 唐诗繁荣的标志1

第二节 唐诗繁荣的原因3

一 以诗赋取士的科举制度4

二 相对清明的政治环境5

三 较为开放的思想体系7

四 中外文化的广泛交流9

第三节 唐诗的分期11

第二章 唐诗的演进阶段14

第一节 初唐诗歌14

一 贞观前后的诗坛14

二 “四杰”与初唐诗歌19

三 “沈宋”的律诗与陈子昂的“唐音”30

第二节 盛唐诗歌35

一 张九龄与山水田园诗派35

二 高适、岑参与边塞诗46

三 将唐诗推向巅峰的李白与杜甫58

第三节 中唐诗歌79

一 刘长卿、韦应物与“大历十才子”80

二 韩孟诗派与柳宗元、刘禹锡86

三 白居易与元白诗派106

第四节 晚唐诗歌118

一 杜牧与晚唐怀古咏史诗119

二 李商隐与深婉绮丽诗风123

三 “咸通”诗人群与唐末诗风132

第三章 唐诗诗体140

第一节 唐诗诗体的形态与演进140

一 唐诗诗体的辨识140

二 唐诗诗体的形态分类145

三 唐诗诗体的演进趋势151

第二节 以时代论诗体160

一 大历体160

二 元和体164

三 长庆体168

第三节 以诗人论诗体172

一 沈宋体172

二 上官体176

三 王杨卢骆体179

四 陈拾遗体181

五 韦柳体183

六 韩孟体185

七 元白体186

八 张王乐府189

九 温李体190

十 姚贾体192

十一 皮陆体194

第四节 以体裁论诗体199

一 古体199

二 近体203

三 杂体211

四 新歌行体216

五 新乐府220

第四章 唐人诗论224

第一节 唐人诗论概述224

一 唐人诗论的四种表现形态224

二 唐人诗论的发展阶段及其特征227

第二节 唐人重要诗论举隅(上)234

一 上官仪的“六对”、“八对”说234

二 陈子昂《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236

三 王昌龄《诗格》237

四 李白的诗论242

五 杜甫的诗论245

第三节 唐人重要诗论举隅(下)249

六 殷璠《河岳英灵集》和高仲武《中兴间气集》249

七 皎然《诗式》254

八 以白居易为代表的美剌教化理论262

九 司空图《诗品》267

第五章 唐诗文献274

第一节 唐诗文献的种类、流传和散佚274

一 总集种类与源流275

二 别集种类与源流281

三 作家传记资料285

四 敦煌文献289

第二节 唐诗重要别集叙录290

(一)王勃《王子安集》330

(二)杨炯《盈川集》330

(三)卢照邻《卢昇之集》330

(四)骆宾王《骆临海集》330

(五)陈子昂《陈伯玉文集》330

(六)孟浩然《孟襄阳集》330

(七)王维《王右丞集》330

(八)高适《高常侍集》330

(九)岑参《岑嘉州集》330

(十)韦应物《韦苏州集》330

(十一)李白《李翰林集》330

(十二)杜甫《杜工部集》330

(十三)孟郊《孟东野诗集》330

(十四)韩愈《昌黎先生集》330

(十五)柳宗元《柳宗330

元集》330

(十六)李贺《李长吉歌诗》330

(十七)白居易《白氏长庆集》330

(十八)元稹《元氏长庆集》330

(十九)刘禹锡《刘宾客集》330

(二十)杜牧《樊川文集》330

(二十一)李商隐《玉溪生诗集》330

(二十二)温庭筠《温飞卿诗集》330

(二十三)皮日休《皮子文薮》330

(二十四)韩偓《韩翰林集》330

(二十五)韦庄《浣花集》330

第三节 唐诗重要总集叙录330

(一)许敬宗等《翰林学士集》346

(二)崔融《珠英集》346

(三)殷璠《河岳英灵集》346

(四)殷璠《丹阳集》346

(五)芮廷章《国秀集》346

(六)元结《箧中集》346

(七)李唐成《玉台后集》346

(八)令狐楚《御览诗》346

(九)高仲武《中兴间气集》346

(十)姚合《极玄集》346

(十一)韦庄《又玄集》346

(十二)韦穀《才调集》346

(十三)佚名《搜玉小集》346

(十四)顾陶《唐诗类选》346

(十五)胡震亨《唐音统签》346

(十六)御定《全唐诗》346

(十七)沈德潜《唐诗别裁集》346

(十八)孙洙《唐诗三百首》346

第六章 唐诗与政治346

第一节 武周革命与文学环境的变化346

一 建立以文章取士制度347

二 降低士族威望348

三 政治与文学中心的东移350

四 《三教珠英》的编纂与儒释道思想的融合352

五 从“北门学士”到“珠英学士”353

六 文化环境从儒学化到文学化355

第二节 安史之乱与唐诗转型357

一 文人的爱国之情与书生之气358

二 文学重心的多元化364

第三节 永贞革新与元和新变372

第四节 牛李党争:政治漩涡中的文人命运376

第五节 甘露之变与文士全身远祸的心态383

第七章 唐诗与宗教388

第一节 唐代三教的调和与对抗388

第二节 唐诗与佛教391

一 佛教对唐诗的影响391

二 唐代僧诗考察394

三 佛教与唐代白话诗派396

四 王维与佛教398

第三节 唐诗与道教401

一 道教对唐诗的影响401

二 三李与道教406

三 游仙诗的繁盛与道教的影响415

第八章 唐诗与科举419

第一节 唐代的科举制度419

一 唐代科举考试的流程420

二 唐代科举考试的科目425

第二节 进士试与省试诗428

一 唐代的进士科考试428

二 省试诗430

第三节 行卷风气与行卷诗434

一 唐代举子行卷的社会风尚435

二 行卷诗443

第四节 赴举诗、及第诗和落第诗447

一 赴举诗447

二 及第诗450

三 落第诗453

引用书目459

后 记46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