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历史气候变化【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历史气候变化
  • 张丕远主编 著
  • 出版社: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3118235
  • 出版时间:1996
  • 标注页数:533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55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历史气候变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篇 全新世植被和气候1

第一章中国北方全新世植被的古气候波动3

第一节 自然概况及某些地区大暖期植被和气候5

第二节 晋北高原7000~2300aBP的植被和气候18

第三节 内蒙古自治区东、中部8100~3000aBP的植被和气候24

第四节 青海湖区8000~3500aBP植被和气候38

第五节 河北平原全新世温暖期的证据和特征40

第六节 山西襄汾陶寺遗址的植被和气候44

第七节 中国北方全新世大暖期气候的阶段性特征46

第八节 中国北方3000aBP的植被及环境变化51

第九节讨论56

第二章 中国东南部全新世植被史及植被带的迁移59

第一节 重建全新世植被的依据59

第二节 长江中下游地区全新世植被史60

第三节 广东一些地区全新世植被史80

第四节 云南、贵州一些地区全新世植被史86

第五节 长江中下游地区全新世中期亚热带北界的迁移95

第六节 中国东南部全新世植被变化大势104

第三章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10000年来气候变化序列探讨108

第一节 10000aBP以来古气候重建的方法108

第二节 典型剖面的分析113

第三节 长江中下游地区全新世高温期证据125

第四节 中国东南部全新世气候变化大势156

第四章封闭湖泊湖面波动以及古环境文化与古气候情景的重建159

第一节 封闭湖泊湖面波动与古气候变化159

第二节 葫芦河流域古文化、古环境及其古气候情景的重建179

第二篇历史时期气候195

第五章中国历史时期气候重建的证据197

第一节 历史文献及证据的提取198

第二节 500aBP以来中国地方志资料中气候信息的提取207

第三节 清代档案简介及证据的提取211

第四节 民国档案简介及证据的提取215

第五节 气候证据提取的可靠性研究219

第六节讨论224

第六章 中国历史时期气候信息恢复与序列重建的方法227

第一节 历史文献资料的数字化处理方法——气候序列的恢复与重建227

第二节 18世纪以来中国北方地区降水量序列的重建261

第三节 不同时期序列的衔接与校准268

第四节 中国历史时期气候恢复与重建技术274

第五节 对重建的古气候情景的判断与检验277

第六节讨论282

第七章夏商以来中国东部气候的冷暖变化283

第一节 中国东部4000aBP以来的气候冷暖变化283

第二节 500aBP以来中国气温变化301

第三节讨论305

第八章过去2000年来中国早涝变化研究307

第一节 2000aBP以来中国旱涝时空演化规律308

第二节 500aBP以来中国旱涝分区及各区旱涝变化分析322

第三节 18世纪以来华北降水变化333

第四节 讨论337

第九章过去2000年冷暖期旱涝对比研究339

第一节 2000aBP以来中国冷暖期旱涝对比339

第二节 500aBP以来中国与全球的冷暖变化及其对中国旱涝分区的影响345

第三节 讨论351

第十章过去2000年来旱涝气候演变的区域对比研究353

第一节 南北方向的区域对比研究353

第二节 东西方向的区域对比研究358

第三节 以腾冲—黑河线为参照系所反映的旱涝空间场的变化362

第四节 历史时期气候界线的变化365

第五节讨论380

第十一章气候突变382

第一节 1230年的突变及2000aBP以来气候的阶段性382

第二节 2000aBP以来重要的气候突变及其意义384

第三节 19世纪上半叶的气候突变386

第四节 突变新算法研究390

第五节 讨论392

第十二章气候变化的影响394

第一节 农牧过渡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界线的迁徙394

第二节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406

第三节 气候带变迁对野生动物分布界线的影响425

第四节 2000aBP以来气候变化对中国生态与环境的影响430

第十三章过去10000年来中国气温变化的基本特征433

第一节 10000aBP以来中国的气温变化曲线433

第二节 讨论437

第三篇 近代气候变化及未来气候预测441

第十四章近代器测时期的气候变化443

第一节 气温变化444

第二节 降水变化454

第三节 降水变化与冷暖变化的关系464

第十五章 中国气候变化与东亚季风468

第一节 冬季风的变化及其对中国气温的影响468

第二节 夏季风与中国旱涝476

第三节 夏季风突变与中国气候480

第十六章对未来气候和农业年景的预测484

第一节 未来10年中国气候变化趋势485

第二节 未来50年中国气候变化趋势490

第三节 未来50年人类活动与自然因素对中国气候变化的影响492

第四节 未来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可能影响495

附录510

附录一 葫芦河流域遗址调查表510

附录二 甲骨卜辞著作简称518

附录三 农业生产潜力改变与气候因子改变的关系的推导519

参考文献52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