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徐光顺主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6055635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36页
  • 文件大小:114MB
  • 文件页数:449页
  • 主题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模式-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提出与发展1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根据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继承2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根据是对国内外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经验的科学总结8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现实依据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生动实践的科学认识和当今时代特征的科学把握11

第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19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19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20

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25

三、邓小平理论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6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8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28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30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31

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32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发展33

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39

三、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48

第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54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根本问题54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55

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57

三、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60

第二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62

一、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63

二、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64

三、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66

第三节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强大动力68

一、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69

二、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71

三、在改革开放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74

第四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当今时代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77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论基础77

二、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80

第三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84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84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提出和科学含义85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认识的不断深化91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认识的重大意义95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97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及根本任务98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01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106

第三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09

一、“三步走”的发展战略109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112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114

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117

第一节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17

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118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20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124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127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127

二、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共同发展129

三、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134

第三节 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37

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138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141

三、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43

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144

五、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145

六、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147

七、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148

八、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148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150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151

一、人民民主专政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51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55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58

四、基层群众自治制度159

第二节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60

一、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161

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165

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166

第三节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69

一、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做主170

二、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172

三、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174

四、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177

五、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179

六、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181

七、在深化改革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184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187

第一节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187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188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和任务193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196

第二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99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199

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202

三、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208

四、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211

第三节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214

一、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214

二、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218

三、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222

四、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229

第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233

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233

一、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234

二、社会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236

三、社会和谐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238

四、社会和谐和科学发展是内在统一的240

第二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42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242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247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249

四、以改革促进和谐、以发展巩固和谐、以稳定保障和谐251

第三节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255

一、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256

二、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257

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257

四、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257

五、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258

六、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259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防和军队建设260

第一节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260

一、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基本内容261

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268

第二节 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270

一、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271

二、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280

第三节 胡锦涛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思想和论述282

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282

二、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把科学发展观作为重要指导方针288

三、全面加强、协调推进,不断提高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水平296

四、适应世界军事发展新趋势和我国发展新要求,推进军事创新302

第九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战略构想和实践315

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315

一、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316

二、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基础317

三、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共产党的神圣使命319

第二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321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发展321

二、“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326

三、“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329

第三节 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332

一、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丰富和发展332

二、新世纪新阶段我党对台方针政策334

三、军队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作贡献342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交战略346

第一节 当今国际形势的发展和特点346

一、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成为时代主流347

二、世界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351

三、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355

第二节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356

一、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发展357

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359

第三节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363

一、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363

二、世界的繁荣稳定离不开中国365

三、维护世界和平,共建和谐世界371

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375

第一节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党375

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376

二、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377

三、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380

第二节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386

一、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386

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88

三、全党同志必须做到“四个一定要”391

第三节 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401

一、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402

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着力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404

三、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着力增强党的团结统一407

四、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造就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412

五、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着力加强基层党的建设414

六、切实改进党的作风,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418

结论 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423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423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425

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427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43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