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技术创新方法基础【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技术创新方法基础
  • 阮汝祥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267686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39页
  • 文件大小:96MB
  • 文件页数:348页
  • 主题词:技术革新-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技术创新方法基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创新基础与创新思维1

第一节 创新的概念1

一、创新的涵义1

二、与创新相关的概念2

三、创新的研究与发展6

第二节 创新思维11

一、概述11

二、逻辑思维16

三、非逻辑思维20

四、创新思维的主要影响因素26

五、培养和拓展创新思维29

思考题31

第二章 创新才能与结构优化32

第一节 创造力综述32

一、创造力的生物基础33

二、创造力的构成36

三、个体创造力结构模型37

四、创造力开发44

五、实例47

第二节 创新才能开发50

一、观察能力50

二、注意能力55

三、记忆能力55

四、理解能力58

五、发现问题的能力58

六、抓住机遇的能力59

七、操作能力61

八、工程能力63

九、系统分析和系统决策能力65

十、信息能力68

第三节 创新才能优化72

一、创新才能结构72

二、创新才能优化原理73

三、创新才能的评价75

思考题76

第三章 常用创新方法与应用78

第一节 创新技法的分类78

第二节 逻辑推理型技法80

一、演绎法80

二、归纳法81

三、类比法83

四、自然现象和科学效应探索法88

五、等价变换法89

六、KJ法89

七、类推法90

八、发明问题解决理论90

第三节 组合型技法90

一、组合法90

二、分解法92

三、形态分析法94

四、信息交合法96

五、横向思考法100

第四节 有序思维型技法100

一、奥斯本检核表法100

二、5W1H法103

三、和田十二法104

第五节 联想型技法106

一、智力激励法106

二、联想技法112

三、逆向构思法116

第六节 形象思维型技法118

一、形象思维法118

二、灵感启示法118

三、大胆设想法119

第七节 列举型技法120

一、特性列举法120

二、缺点列举法122

三、希望点列举法124

第八节 创造技法应用特性124

思考题126

第四章 TRIZ(萃智)理论128

第一节 TRIZ(萃智)理论概述128

一、TRIZ(萃智)的来源128

二、TRIZ(萃智)的定义129

三、TRIZ(萃智)的产生与阿奇舒勒坎坷的人生129

四、TRIZ(萃智)的特点和优势131

第二节 TRIZ(萃智)理论的发展及其体系132

一、TRIZ(萃智)在国外的发展状况132

二、TRIZ(萃智)在我国的发展状况134

三、TRIZ(萃智)理论体系136

第三节 技术系统进化法则137

第四节 产品进化S曲线141

第五节 发明等级144

第六节 40条创新原理145

创新原理01 分割(分离)151

创新原理02 抽取(提取)153

创新原理03 局部质量改善154

创新原理04 增加不对称性156

创新原理05 组合156

创新原理06 多样性(一物多用)157

创新原理07 嵌套158

创新原理08 重量补偿(巧提重物)159

创新原理09 预先反作用161

创新原理10 预先作用162

创新原理11 预置防范163

创新原理12 等势163

创新原理13 逆向运作164

创新原理14 曲面化(曲线)165

创新原理15 增强动态性167

创新原理16 部分达到或超越168

创新原理17 多维化169

创新原理18 机械振动170

创新原理19 周期性运动171

创新原理20 有效持续运作172

创新原理21 快速运作(减少有害作用的时间)173

创新原理22 变害为利174

创新原理23 反馈175

创新原理24 借助中介物176

创新原理25 自服务177

创新原理26 复制178

创新原理27 廉价物品替代179

创新原理28 机械系统替代180

创新原理29 气压或液压结构替代181

创新原理30 柔性壳体或薄膜结构替代182

创新原理31 多孔化(多孔材料)183

创新原理32 色彩化(改变颜色)184

创新原理33 同质化185

创新原理34 自生自弃(抛弃或再生)186

创新原理35 物理或化学状态变化(参数变化)186

创新原理36 相变187

创新原理37 热膨胀189

创新原理38 加速氧化190

创新原理39 惰性(或真空)环境191

创新原理40 复合材料192

第七节 39个通用工程参数与矛盾矩阵表194

一、39个通用工程参数195

二、通用工程参数的分类198

三、48个通用工程参数198

四、矛盾矩阵199

第八节 物-场模型及发明问题标准解法204

一、物-场模型204

二、标准解法206

三、关于测量与检测的标准解法209

四、76个标准解法与40条创新原理的关系211

第九节 物理矛盾分离方法213

一、什么是物理矛盾213

二、解决物理矛盾的分离原理214

三、物理矛盾分离原理应用实例215

四、4个分离原理与40条创新原理的关系219

五、扩展的创新问题解决引导222

第十节 效应知识库223

一、效应知识库的应用223

二、效应知识库与计算机辅助产品创新设计224

三、概念设计的过程建模224

第十一节 理想解225

一、解决发明问题的理想化和理想化水平225

二、系统理想化的设计226

三、最终理想解(IFR)227

四、寻求系统最终理想解的实例227

第十二节 发明问题解决算法(ARIZ)228

第十三节 TRIZ(萃智)理论综合运用示例230

第十四节 学习和掌握TRIZ(萃智)理论的重要意义241

思考题245

第五章 创新工具与综合运用246

第一节 公理化设计246

一、概述246

二、公理化设计要素246

三、交角量、等角量与信息量的度量249

四、AD的推理及一般设计定理250

五、小结252

第二节 六西格玛(6σ)管理法253

一、六西格玛管理法的起源及涵义253

二、西格玛统计度量254

三、摩托罗拉推行六西格玛管理法方案及其绩效256

四、六西格玛的发展257

五、企业引入六西格玛管理应具备的条件258

六、六西格玛管理质量指数统计单位及其换算258

七、推行六西格玛管理的步骤262

八、小结265

第三节 质量功能展开(QFD)265

一、概述265

二、QFD的基本原理266

三、建立QFD矩阵的步骤267

四、QFD的应用价值268

五、QFD的发展269

六、实例——汽车门的设计269

七、小结271

第四节 田口法272

一、概述272

二、实施程序272

三、田口法与质量工程272

第五节 面向制造和装配的设计技术DFMA273

一、DFMA技术简介273

二、DFMA系列软件274

三、DFMA的应用领域278

第六节 创新工具的综合运用279

一、TRIZ(萃智)的应用与发展279

二、CAI技术280

三、TRIZ(萃智)理论与公理化设计(AD)的融合287

四、TRIZ(萃智)理论与六西格玛管理法的融合288

五、TRIZ(萃智)理论与质量功能展开(QFD)的融合289

思考题290

附录1 39个通用工程参数与矛盾矩阵表291

附录2 2003矛盾矩阵表302

附录3 功能代码表326

附录4 物理效应和现象知识库(效应知识库)327

附录5 英文缩写汉英对照334

参考文献33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