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突发事件报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突发事件报告
  • 菅强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 ISBN:7802218217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25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236页
  • 主题词:紧急事件-处理-研究报告-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突发事件报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突发事件理论研究一、突发事件的界定1

二、突发事件的特征3

(一)发生的突然性3

(二)事件的复杂性3

(三)危害的严重性4

(四)事件的关联性4

(五)处置的紧急性5

(六)影响的滞后性5

三、突发事件的分类6

(一)按形成突发事件的原因进行分类6

(二)按突发事件的性质进行分类6

(三)按突发事件的发生领域进行分类7

(四)按突发事件的规模和程度进行分类7

(五)按突发事件影响范围进行分类7

(六)按突发事件发生和终结的速度进行分类7

(七)按突发事件中主体在应急中的态度进行分类8

四、突发事件的危害8

(一)重大的人员伤亡8

(二)巨大的经济损失8

(三)严重的心理影响9

(四)持久的环境破坏10

五、突发事件的趋势10

(一)突发事件诱因增多、形式多元化10

(二)突发事件信息传播的加速化11

(三)突发事件波及范围扩大、危害增加12

第二章 中国的应急法制一、中国的应急法制进程14

(一)中国的应急法制进程14

(二)《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立法背景15

二、法理学中的突发事件16

(一)突发事件的概念16

(二)《突发事件应对法》与《紧急状态法》17

三、中国的突发事件应对原则19

(一)行政应急性原则19

(二)比例原则20

(三)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21

(四)迅速反应原则22

(五)分类、分级、分期原则22

(六)行政公开原则23

(七)社会动员原则24

四、《突发事件应对法》确立的主要制度25

(一)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准备制度25

(二)突发事件的监测制度27

(三)突发事件的预警制度28

(四)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与救援制度29

(五)突发事件的事后恢复与重建制度29

(六)突发事件的法律责任制度29

五、中国应急法制的完善方向30

(一)配套行政法律法规和具体制度要有“应急”意识30

(二)进一步细化各级应急预案31

(三)促进《紧急状态法》的及早出台32

(四)改变当前政府一元化抗灾模式,结合社会力量应对危机33

第三章 发达国家应对突发事件的经验一、不断完善预警机制34

二、处理机构专门化35

三、应急处理法制化37

四、重视应急文化建设39

第四章 突发自然灾害报告一、自然灾害概念界定41

(一)自然灾害的内涵41

(二)自然灾害的外延42

(三)自然灾害的分类43

二、中国的自然灾害43

三、2008年中国突发自然灾害概况46

(一)低温冰冻灾害46

(二)地震47

(三)洪涝灾害50

(四)旱灾53

(五)台风、热带风暴57

(六)地质灾害61

(七)风雹灾64

(八)凌汛67

四、中国的自然灾害管理体制和应急救助系统68

(一)国家自然灾害应急救助的组织领导系统69

(二)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系统69

(三)国家自然灾害预警系统69

(四)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系统70

(五)国家自然灾害物资储备系统70

(六)国家自然灾害恢复重建系统70

(七)国家冬令与春季救助系统71

(八)国家自然灾害救助社会动员系统71

(九)国家自然灾害的减灾工作指导系统72

(十)国家自然灾害的科研与科技支持系统72

五、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实践72

(一)应急预案体系建立——以南方低温冰冻灾害为例72

(二)应急救灾——以汶川大地震为例74

六、突发自然灾害应急工作建议80

(一)建立统一的、专门的、常设的自然灾害危机应急管理机构80

(二)进一步完善自然灾害预警监测系统81

(三)修改完善相关法规制度81

(四)建立完善的巨灾风险管理体系81

(五)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82

(六)妥善处理灾区重建过程中的社会稳定问题83

第五章 事故灾难报告一、事故灾难的界定84

(一)事故灾难的界定84

(二)事故灾难的分类85

(三)事故灾难和其他突发事件的关系86

二、2008年中国事故灾难概况87

(一)火灾事故87

(二)交通安全事故91

(三)建筑质量安全事故95

(四)民用爆炸物品和化学危险品安全事故100

(五)煤矿和其他矿山安全事故103

(六)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和特种设备安全事故109

(七)电网大面积停电事故112

(八)环境事故113

(九)通信事故115

(十)核设施事故115

三、典型事件分析116

(一)9.20深圳市龙岗大火116

(二)4.28山东火车相撞事故117

(三)8.1太原娄烦山体滑坡120

(四)7.14河北蔚县李家洼矿难121

(五)9.8山西襄汾溃坝事故123

四、事故灾难应急管理研究及启示125

(一)事故灾难的特性125

(二)事故灾难理论研究126

(三)应急预案和法律法规130

(四)政策和措施131

(五)启示133

第六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念136

(一)概念界定137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137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类139

二、中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况及应急措施的建设进程139

(一)中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制的建设背景139

(二)中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制的建设进程140

三、近年来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回顾143

(一)“非典”疫情143

(二)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事件146

(三)禽流感事件148

(四)齐二药事件150

(五)近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展趋势152

四、2008年中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53

(一)食品安全事件153

(二)药品安全事件161

(三)重大急性传染病疫情168

(四)重大环境污染事故175

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建议177

(一)不断加强政府部门间协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177

(二)积极推进卫生监督体制改革178

(三)加强财政在公共卫生建设中的保障作用179

(四)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179

(五)建立完善的应急处理物资储备机制180

(六)加强对公共卫生应急理论的研究180

(七)加强对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科学研究181

(八)大力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181

第七章 群体性事件报告一、群体性事件的界定183

二、中国社会群体性事件概况187

(一)群体性事件的新特点187

(二)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根源193

三、2008年中国社会群体性事件196

四、中国处理群体性事件的启示197

(一)科学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客观辩证地分析和认识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性质和作用198

(二)加快经济发展,注重经济手段协调群体利益冲突198

(三)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199

(四)加强社会主义的民主法制建设199

(五)政府执政能力问题200

(六)进一步提高政府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水平200

附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7

参考文献217

后记22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