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传教士中文报刊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赵晓兰,吴潮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9081404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434页
- 文件大小:47MB
- 文件页数:451页
- 主题词:报刊-新闻事业史-研究-中国-近代;传教士-研究-中国-近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传教士中文报刊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传教士中文报刊的基本描绘1
1.传教士中文报刊的基本概念1
2.传教士中文报刊发展概述3
二、传教士中文报刊的学术史回顾8
1.传教士中文报刊的研究状况8
2.传教士中文报刊研究状况的基本评价15
三、本书的研究说明19
1.本书所依据的研究资料19
2.对本书中有关20世纪传教士中文报刊研究的说明22
3.本书体例与章节结构22
第一章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25
一、《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创刊背景25
1.传教士希望到中国传教25
2.清政府对传教的态度32
3.为什么选择马六甲34
二、《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诞生37
1.《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创刊37
2.编撰人员及其停刊时间38
三、主要内容与特征43
1.“让中国哲学家们出来讲话”43
2.“以阐发基督教义为根本要务”45
3.宗教的婢女——知识和科学48
4.与新闻勉强沾边的一些报道50
5.发行及其意义51
第二章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54
一、《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创刊背景54
1.中西交往形势的变化54
2.郭实腊的活动57
二、《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的宗旨58
1.《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的诞生与版本情况58
2.以改变中国人的“西洋观”为宗旨62
三、《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主要内容65
1.从传播西教到传播西学的转变65
2.新闻栏目的产生70
3.评论的出现73
4.开始重视商业信息74
5.对报刊发行的自我宣传76
6.对《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的评价76
第三章 鸦片战争前的其他传教士中文报刊一、《特选撮要每月纪传》80
1.为了继承《察世俗每月统记传》80
2.为了让中国人能够接受82
3.以“神理”为中心84
4.推广一般知识85
二、《天下新闻》87
1.吉德与《天下新闻》的创办87
2.主要内容与特征88
三、《各国消息》88
1.《各国消息》的创刊及其办刊宗旨88
2.以各国国情和商业信息为主要内容90
第四章 《遐迩贯珍》92
一、《遐迩贯珍》创刊背景92
1.鸦片战争后传教形势的变化92
2.香港取代马六甲成为传教中心与报业中心93
二、《遐迩贯珍》概述96
1.《遐迩贯珍》的创刊96
2.版面及其编撰人员98
3.《遐迩贯珍》的刊名与发行101
三、《遐迩贯珍》的内容与特征103
1.以传播西学为宗旨103
2.对新闻的重大改革107
3.对报刊近代化进程的推进112
4.对《遐迩贯珍》的评价115
第五章 《中外新报》118
一、报史学界关于《中外新报》的各种说法118
1.《中外新报》创刊背景118
2.对《中外新报》的不同论述119
二、关于《中外新报》的一系列问题122
1.关于创刊时间122
2.关于主办者124
3.关于刊期126
4.关于停刊时间126
三、《中外新报》主要内容及其报刊特色127
1.退居次要地位的宗教宣传127
2.以报道新闻为主的时事性报刊129
3.兼及西学知识传播131
4.《中外新报》的影响132
第六章 《六合丛谈》133
一、《六合丛谈》概述133
1.上海取代香港成为新的报业中心133
2.《六合丛谈》的创刊与编撰人员137
二、《六合丛谈》的宗旨与内容142
1.“通中外之情”142
2.积极传播西学与西方文明143
三、停刊及其影响150
1.《六合丛谈》的停刊以及停刊原因的讨论150
2.与《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遐迩贯珍》相比较153
3.《六合丛谈》的发行及其历史作用155
第七章 《万国公报》158
一、从《中国教会新报》到《万国公报》158
1.传教士中文报刊在上海的扩展158
2.《中国教会新报》的创刊与主编林乐知159
3.创刊宗旨及其主要内容161
4.从《中国教会新报》到《万国公报》的更名164
5.《万国公报》的主要内容166
6.《万国公报》的发行与第一次停刊171
二、广学会与《万国公报》复刊173
1.广学会的成立及其性质173
2.广学会宗旨175
3.《万国公报》复刊178
三、复刊后的《万国公报》181
1.新的宗旨181
2.以介绍西学、发表政论和鼓吹变法为主要内容182
3.为《万国公报》工作的中国人191
4.《万国公报》的发行195
5.《万国公报》的停刊198
6.《万国公报》的影响200
第八章 《中西闻见录》与《格致汇编》206
一、19世纪下半叶传教士中文报刊的特点206
二、《中西闻见录》208
1.《中西闻见录》创刊背景208
2.创刊宗旨210
3.偏重科学的综合性报刊211
4.停刊及其影响214
三、《格致汇编》215
1.《格致汇编》的创刊与两度复刊215
2.《格致汇编》与《中西闻见录》之关系217
3.创刊宗旨219
4.汇编格致之学220
5.《格致汇编》的发行与影响222
第九章 《郇山使者》/《闽省会报》/《华美报》与《教保》/《华美教保》/《兴华报》一、从《郇山使者》到《兴华报》的演变历程224
二、福州办刊时期226
1.《郇山使者》226
2.《闽省会报》228
3.《华美报》231
三、上海办刊时期233
1.《教保》233
2.《华美教保》236
3.《兴华报》239
第十章 以儿童与青年为主要对象的传教士中文报刊一、《小孩月报》242
1.范约翰其人及其主要活动242
2.“榕版”、“穗版”、“沪版”《小孩月报》关系辨析244
3.内容与报刊风格248
4.传播西学与传播西教249
5.对《小孩月报》的评价251
二、《学塾月报》/《青年会报》/《青年》与《进步》/《青年进步》252
1.从《学塾月报》到《青年进步》的历史沿革252
2.从《青年》到《青年进步》的华人编辑群体255
3.《青年会报》/《青年》257
4.《进步》261
5.《青年进步》263
第十一章 天主教报刊266
一、《益闻录》/《格致益闻汇报》/《汇报》266
1.《益闻录》的创办266
2.《益闻录》/《格致益闻汇报》/《汇报》刊名与刊期的演变267
3.《益闻录》系列刊性质与内容的演变271
4.《益闻录》系列刊的报刊特点274
二、《圣心报》275
1.《圣心报》概述275
2.《圣心报》的内容与特色277
三、《圣教杂志》279
1.《圣教杂志》概述279
2.《圣教杂志》的特色与主要内容281
第十二章 19世纪下半叶的其他传教士中文报刊一、《中外新闻七日录》284
1.《中外新闻七日录》概述284
2.《中外新闻七日录》办刊宗旨287
3.《中外新闻七日录》内容阐释288
二、《画图新报》/《新民报》292
1.从《画图新报》到《新民报》的沿革292
2.创刊宗旨与主要内容294
三、《甬报》296
1.《甬报》概述296
2.《甬报》主要内容297
四、《中西教会报》/《教会公报》300
1.《中西教会报》/《教会公报》概述300
2.《中西教会报》/《教会公报》是以宗教宣传为主要内容的报刊302
3.《中西教会报》/《教会公报》留下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雪泥鸿爪304
五、《尚贤堂月报》/《新学月报》306
1.《尚贤堂月报》的创刊与《新学月报》的更名306
2.主要内容与评价308
第十三章 20世纪上半叶的广学会报刊311
一、20世纪上半叶传教士中文报刊的特点311
二、《大同报》315
1.《大同报》概述315
2.《大同报》的内容与特色317
三、《女铎》322
1.《女铎》的创刊与它的几任主编322
2.《女铎》演变轨迹325
3.《女铎》的内容与报刊风格326
4.《女铎》的发行和影响330
四、《福幼报》331
1.《福幼报》概述331
2.《福幼报》的报刊内容及其演变334
3.关于《福幼报》的评价336
五、《明灯》337
1.《明灯》的创刊与演变337
2.内容与报刊风格338
六、《道声》340
1.《道声》的创刊与演变340
2.宗旨与内容342
七、《女星》与《平民月刊》/《民星》343
1.《女星》与《平民月刊》/《民星》概述343
2.《女星》与《平民月刊》/《民星》的刊物特色349
第十四章 20世纪上半叶的其他传教士中文报刊一、《真光杂志》355
1.《真光杂志》概述355
2.《真光杂志》的刊物特色与主要内容359
3.《真光杂志》与“非基运动”的抗衡361
二、《通问报》362
1.《通问报》概述362
2.《通问报》的内容与影响364
三、《时兆月报》366
1.《时兆月报》沿革366
2.《时兆月报》的内容与报刊风格369
3.《时兆月报》的发行与评价371
四、《益世报》372
1.《益世报》创办人雷鸣远其人其事372
2.《益世报》与《益世主日报》关系梳理375
3.《益世报》的创刊原因及其历史沿革379
4.《益世报》在传教士中文报刊中地位之厘定382
第十五章 关于传教士中文报刊的评价385
一、传教士中文报刊评价的历史演变以及本书的基本评价指向385
二、传教士中文报刊发展的特点392
1.从传播西教转向传播西学,最后回到起点——传播西教392
2.对新闻报道的改进396
3.报刊评论的发展400
4.传教士中文报刊中的广告403
5.提出报与刊区分的思想405
三、传教士中文报刊的影响406
1.第一次广泛的西学知识的传播与推广活动406
2.对中国人具有深刻的启蒙作用408
3.推动了中国民族报业的产生与发展410
热门推荐
- 2840574.html
- 2980937.html
- 1603510.html
- 2393088.html
- 2301292.html
- 3715653.html
- 1843943.html
- 3875113.html
- 2731611.html
- 26609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391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02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964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36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017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192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285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753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890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31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