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明代儒学教育思想与论著选读 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冯克诚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武警出版社
- ISBN:9787801764683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18页
- 文件大小:97MB
- 文件页数:330页
- 主题词:理学-教育思想-研究-中国-明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明代儒学教育思想与论著选读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明代理学 教育思潮与教育论著选读2
明代理学教育思潮的形成和发展2
明代的文教政策2
社会经济与科学文化概述2
对人才的前恭后倨4
残酷的文字狱4
扶植程朱理学6
卧碑的镌刻6
明代理学发展大要8
理学的官学化及其式微10
宋明理学的“本体—工夫”论11
(一)以“体—用”之辨为基础的“本体—工夫”之辨12
(二)“本体—工夫”之辨使传统的性和习由分离走向合一14
(三)“本体—工夫”之辨是从先验人性论到实践创生论的过渡环节15
(四)明末清初理学批判与自我批判思潮中的实践创生论16
明代理学教育思想的特点19
(一)程朱理学教育思想取得独尊的统治地位19
(二)明初理学教育思想在注重躬行实践方面体现出理论特色21
(三)明初理学教育思想也蕴含着心学的倾向23
明代儒佛道的合流及其世俗化25
(一)儒、佛、道趋于合流26
(二)佛、道的世俗化32
(三)儒学的通俗化35
明代主流教育思潮与教育论著选读40
薛瑄的教育思想与教育文论选读40
“复性”的教育宗旨40
“知性”的教学内容43
教学法和读书法思想45
薛瑄教育文论选48
论取友为学答周秉忠书48
戒子书49
赠王给事中序50
送国子生黄勉序51
赠司训王秉节之任序52
送李廷贤之广昌序53
送孔节文分教徐州序53
送归州尚司训序54
会试录序55
蒲州庙学重修碑55
论学57
教人60
吴与弼的教育思想与教育文论选61
“学为圣贤”的教育目的62
为学工夫之一:读书64
为学工夫之二:静观66
吴与弼与明代心学教育思潮68
吴与弼教育文论选读70
陈言十事(节选)70
与徐希仁训导书71
与傅秉彝书72
与友人书72
丽泽堂记73
尚友轩记73
坦齐记74
厉志齐记74
唐山书阁记75
跋伊洛渊源录75
观湖说76
学规76
吴廷翰教育思想与教育文论选读77
关于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78
关于教学思想80
关于论教学原则与方法83
吴廷翰教育文论选读85
吉斋漫录卷上(节选)85
赠勿斋廖先生迁任武昌序98
牧民条约序99
考德编序100
教问101
跋东莱吕先生日程101
张居正教育思想选读102
辛未会试录序108
学农园记110
宜都县重修儒学记110
示季子郁修112
请皇太子出阁讲学疏113
答宪长周友山明讲学113
答宪长周友山讲学113
请申旧章饬学政以振兴人才疏114
宋濂教育文论选读118
送张编修赴南阳教授序119
文说120
六经论121
赠会稽韩伯时序122
送翁好古教授广州序123
送东阳马生序124
附:《送东阳马生序》翻译125
长洲练氏义塾记126
傅幼学字说127
秦士录128
大言129
阅江楼记130
送天台陈庭学序131
宋濂《诸子辩》选读132
目录133
序(顾颉刚)133
再版弁言(顾颉刚)135
序(宋濂)136
正文136
跋(宋濂)151
宋讷教育论著选读152
观德亭记152
思诚斋记153
滑县重修庙学记154
清丰县重修庙学记155
慎独斋记156
送国子生刘士能还京序157
送太学生郑允文还京序157
送国子祭酒陈邦达还京序158
大明敕建太学碑159
阳城县重修县学碑160
刘基教育论著选读161
沙班子中兴义塾诗序162
慎独斋记162
学古斋记163
耕学斋记164
朱元璋教育论著选读165
谕国学师徒敕165
授祭酒乐韶凤敕166
谕太学生敕166
国子监助教敕167
语录(节选)167
卧碑(节选)169
方孝孺教育论著选读170
朱棣教育论著选读174
圣学心法序(节选)175
胡居仁教育论著选读180
上邑宰180
进学铭182
白鹿洞讲义182
奉罗一峰书183
寄潘友书184
奉夏宪副书185
与陈大中书185
寄张廷祥书186
论穷理186
学问篇(节选)187
[明]顾宪成、高攀龙 “东林学派”教育思想与教育文论选读197
东林学派197
泰州学派与东林学派199
(一)时代与学术背景199
(二)学术风旨的比较201
(三)经济思想203
(四)学术宗旨的异同204
东林党人政治悲剧的心态之源212
(一)慎独的境界212
(二)戒惧心态213
(三)原惧特性216
东林学风的务实精神220
(一)东林学产生的时代条件220
(二)顾宪成的性善论和高攀龙的格致说221
(三)东林学派的民主与经济思想224
顾宪成的理学教育思想与教育文论选读228
明代进步思想家——顾宪成228
(一)矢志求学 关心国事228
(二)持正为官 反遭削职229
(三)主持东林书院 坚持讲学议政230
(四)政局反复 不改初衷232
顾宪成的生平和理学渊源233
顾宪成的理学派别235
“理是主宰”的本体论237
(一)“理是主宰”的本体论237
(二)对周惇颐的《太极图易说》的解说237
“道性善”与对“无善无恶心之体”的论辩239
(一)关于本体论241
(二)关于本体与功夫242
(三)关于统体之善与散殊之善243
知行观与修养论245
(一)反对“不说工夫”,提倡本体功夫“合一”245
(二)“躬行”、“讲习”的知行观248
(三)“重修”的道德修养论249
教育和书院讲学活动251
(一)自幼年至45岁,为读书任官时期251
(二)东林书院的讲学活动253
(三)讲学与著述258
东林讲会的特色及其影响261
(一)建立会讲制度,聚四方学者探究学术262
(二)倡行“诗教”,陶冶性灵262
(三)学术争鸣,相互辩难264
(四)听讲对象广泛265
顾宪成教育文论选读266
《小心斋札记》(节选)266
《东林会约》270
附:《东林会约》评析271
虎林书院记276
日新书院记278
长冶县改建学宫记279
高攀龙的“致用”学说及教育文论选读284
高攀龙与晚明朱子学的复兴284
(一)晚明朱子学复兴的思想背景284
(二)晚明朱学与王学的互动关系288
(三)高攀龙“调合朱王”的会通思想290
(四)尊朱不反王296
高攀龙的学术渊源与理学派别297
理气观与教育本体评论300
“复性”说与教育作用论301
(一)“知性”说302
(二)对“无善无恶”说的辩难303
“格物穷理”和修悟并重的教育论304
(一)“格物穷理”的认识论304
(二)“致知格物”说的批评306
(三)格“一草一木之理”308
(四)修悟并重的道德修养论310
“治国平天下”的“有用之学”311
高攀龙教育文论选读313
示学者313
读书法示揭阳诸友313
气质说314
爱敬说315
与揭阳诸生315
无锡县学笔记序316
家训(节选)317
热门推荐
- 3227498.html
- 3125598.html
- 291696.html
- 897312.html
- 2183930.html
- 2032552.html
- 907274.html
- 480757.html
- 1745512.html
- 23615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728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086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98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69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978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176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373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34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723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