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医疗新技术操作与责任认定处理 中【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医疗新技术操作与责任认定处理 中
  • 谢绍辉主编 著
  • 出版社: 吉林电子出版社
  • ISBN:7900359141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1268页
  • 文件大小:458MB
  • 文件页数:66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医疗新技术操作与责任认定处理 中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中卷)623

第六篇 现代身心疾病的临床治疗623

第三章 肿瘤623

第一节 肿瘤概述623

一、肿瘤的概念623

二、癌症的发病情况623

三、痛症的治疗现状624

第二节 癌症的发病状态624

一、病因624

二、心理社会因素625

第三节心理因素与临床症状627

一、患病后的心理反应627

二、临床症状与心理反应的关系630

第四节 癌症的多种治疗新方法631

一、治疗原则631

二、躯体治疗633

三、心理治疗的新技术640

四、综合治疗645

第五节 痛症的预防与医生忠告646

一、癌症的预防646

二、医生忠告647

第四章 循环系统心身疾病(以血栓病为例)的临床治疗新技术648

第一节 血液凝固分析仪及其临床应用新技术648

一、凝血仪的检测方法648

二、凝血仪的测定项目652

三、各种凝血仪的简介654

第二节 血栓与止血的常用检测技术656

一、常用凝血试验656

二、抗凝和纤溶常用试验663

三、血管和血小板常用试验668

第三节 血栓与抑栓分子标志物的检测新技术676

一、内皮细胞受损标志物的检测676

二、血小板激活的分子标志物检测678

三、凝血因子活化的标志物检测技术681

四、抗凝系统的标志物检测685

五、纤溶活化的分子标志物检测688

第四节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检测及其临床应用技术693

一、TAT形成与性状693

二、TAT检测方法697

三、TAT检测临床应用698

第五节 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检测及其临床应用技术701

一、PAP的形成701

二、PAP的理化及生物特性701

三、PAP的实验室检查702

四、PAP检测的参考值及生理性波动704

五、PAP检测的临床应用704

第六节D-二聚体检测及其临床应用技术708

一、D-D的生成708

二、D-D的检测方法711

三、D-D检测的临床意义713

四、结语719

第七节 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检测及其临床应用新技术719

一、简要回顾719

二、基因及其蛋白质720

三、抑制纤溶活性的机制720

四、TAFI与临床722

第八节 纤维蛋白单体检测及其临床应用新技术723

一、sFb在凝血中的地位723

二、血浆标本中含有纤维蛋白结构的物质725

三、sFb的检测方法725

四、sFb具体检测方法介绍728

五、sFb检测方法的评价729

六、sFb测定的临床应用729

第九节 发色底物法检测及其临床应用新技术731

一、发色底物基本概念和原理732

二、发色底物法基本方法732

三、发色底物法基本应用734

四、发色底物法在血栓与止血领域中应用的临床现实意义738

第十节 异构前列腺素与11-去氢-血栓烷B2检测及其临床应用新技术742

一、花生四烯酸的代谢过程743

二、异构前列腺素的病理与临床意义743

三、TXB2的体内酶代谢过程及测定的意义747

四、8-表氧-PGF2α与11-去氢-TXB2免疫测定方法的建立与检测步骤749

第十一节 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及其临床应用新技术751

一、同型半胱氨酸的组成牙口代谢751

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致病原因牙和发病机制753

三、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方法影响因素755

四、临床应用的新技术758

第十二节 血栓与止血检测的标准化与质量控制760

一、血栓与止血检测的标准化760

二、血栓与止血检测的质量保证767

第十三节 周围血管栓塞的多普勒检查技术774

一、多普勒检测血管病变的基本知识774

二、四肢血管的多普勒检查方法及技术775

三、四肢正常血管的声像表现777

四、四肢血管血栓声像图的共同表现形式778

第十四节 血栓病的 CT/MRI检查技术782

一、脑梗死782

二、硬脑膜窦血栓形成784

三、肺梗死785

四、冠状动脉狭窄和心肌梗死的症状及急救措施786

五、下肢静脉血栓形成787

第十五节 血栓病的放射性核素检查新技术787

一、核素的特异性血栓显像787

二、放射性核素静脉造影793

第五章 消化系统心身疾病的临床治疗新技术795

第一节 消化系统心身疾病的概述795

一、消化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795

二、生理功能调节795

三、心理社会因素对功能调节的影响796

四、常见的消化系统心身疾病796

五、消化系统心身疾病的主要特征797

第二节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797

一、概述797

二、病因与发病机理798

三、心理因素与临床症状799

四、临床诊断与分型800

五、心身治疗801

六、预防805

七、医生忠告806

第三节 慢性胃炎806

一、概述806

二、病因与发病机理806

三、心理因素与临床症状807

四、临床诊断与分型808

五、心身治疗808

六、预后810

七、预防810

八、医生忠告810

第四节 神经性厌食811

一、概述811

二、病因及发病机理811

三、心理因素与临床症状812

四、心身诊断812

五、心身治疗813

六、预防814

七、医生忠告815

第五节 溃疡性结肠炎815

一、溃疡性结肠炎概述815

二、病因与发病机理815

三、心理因素与临床症状816

四、诊断与分型817

五、心身治疗技术818

六、预防820

七、医生忠告820

第六节 胃肠神经官能症820

一、概述820

二、病因与发病机理821

三、诊断与分型822

四、心理因素与各类型临床症状822

五、心身治疗824

六、预防825

第七节 慢性胰腺炎826

一、概述826

二、病因与发病机理826

三、心理因素与临床症状827

四、心身诊断827

五、心身治疗828

六、预防829

七、医生忠告829

第六章 内分泌代谢系统心身疾病的临床治疗新技术830

第一节内分泌代谢系统心身疾病的概述830

一、内分泌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830

二、生理功能调节831

三、心理社会因素对生理功能的影响832

第二节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833

一、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概述833

二、病因及发病机理833

三、心理因素与临床症状834

四、心身诊断834

五、心身治疗835

六、预防839

七、医生忠告839

第三节 糖尿病840

一、糖尿病的概述840

二、病因与发病机理840

三、心理因素与临床症状841

四、临床诊断与分型842

五、心身治疗843

六、预防850

七、医生忠告851

第四节 肥胖症851

一、肥胖症的概述851

二、病因及发病机理852

三、心理因素与临床症状853

四、心身诊断853

五、心身治疗854

六、预防857

七、医生忠告857

第五节 更年期综合症857

一、更年期综合症的概述857

二、病因及发病机理858

三、心理因素与临床症状859

四、诊断859

五、心身治疗新技术859

六、预防861

七、医生忠告861

第七篇 医疗事故的法定鉴定程序865

第一章 医疗事故法定鉴定的一般原理865

第一节 医疗事故法定鉴定的本质865

一、鉴定权的内涵与实质866

二、鉴定的类型和法学特点867

第二节 鉴定程序的客体875

一、鉴定程序的客体及其相关的概念875

二、鉴定客体的种类876

三、鉴定的任务879

四、鉴定客体和对象的确认880

第三节 医疗事故鉴定的科学基础881

一、客体的特定性881

二、客体的相对稳定性884

三、客体特征的反映性885

四、客体基本属性与鉴定的关系887

第四节 医疗事故鉴定的同一认定理论887

一、同一认定理论中“同一”的概念887

二、同一认定及其基本形式890

三、同一认定理论的地位和意义892

四、同一认定理论的创立与发展893

第二章 医疗事故进行鉴定的程序及种类896

第一节 医疗事故的鉴定程序896

一、医疗事故鉴定的法律依据896

二、医疗事故鉴定的对象和范围897

三、医疗事故的分类与等级897

四、医疗事故鉴定对鉴定主体的要求897

五、医疗事故鉴定的组织与程序898

六、医疗事故鉴定的标准901

七、对医疗事故鉴定结论或处理意见产生争议的解决途径902

八、原医疗事故鉴定存在的一些问题904

第二节 医疗过错的鉴定程序905

一、医疗过错鉴定的法律依据905

二、医疗过错鉴定的目的与范围906

三、医疗过错鉴定对鉴定主体的要求906

四、医疗过错鉴定的程序与组织907

五、医疗损害赔偿诉讼时效908

六、医疗过错鉴定的方法和原则908

七、医疗过错鉴定的性质909

第三节 医疗事故罪鉴定的法律依据909

一、医疗事故罪鉴定的法律依据910

二、医疗事故罪特征910

三、医疗事故罪的犯罪客体911

四、医疗事故罪的犯罪客观方面和鉴定标准911

五、医疗事故罪的犯罪主体和鉴定对象912

六、医疗事故罪的犯罪主观方面912

第三章 医疗事故鉴定活动的一般原则914

第一节 法制原则914

第二节 鉴定活动与侦查、检察、审判活动分离原则915

第三节 鉴定活动独立进行,不受机关、团体、个人非法干涉的原则917

第四节 鉴定要坚持客观公正原则918

第五节 鉴定监督原则918

一、鉴定程序合法性的监督919

二、鉴定活动方式客观性、公正性的监督919

三、鉴定活动规范性的监督919

四、鉴定人举证质证的监督919

五、鉴定结论采用与否的监督920

第四章 医疗事故的法定鉴定人921

第一节 鉴定人的概念与诉讼地位921

第二节 鉴定人所具备的基本条件922

一、专业知识条件923

二、鉴定实践能力条件923

三、法学知识条件923

四、专业技术职务条件923

五、思想品德条件924

第三节 鉴定人资格的取得924

第四节 鉴定人的管理925

第五节 鉴定人的权利925

一、有了解进行鉴定所必需的案件资料的权利925

二、鉴定人有要求协助委托机关重新进行勘验、检查、现场实验等活动的权利926

三、有要求委托机关完善鉴定资料的权利927

四、有要求使用鉴定辅助人和进行鉴定协助的权利927

五、经委托机关同意,有询问当事人、证人和勘验人的权利927

六、有独立鉴定权和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的控告权927

七、有拒绝接受鉴定委托的权利929

八、有获得鉴定补偿的权利929

九、有参加法庭辩论的权利930

第六节鉴定人的义务930

一、依法回避的义务930

二、按时完成鉴定任务、提交鉴定结论的义务931

三、认真负责,不作错误结论和虚假结论的义务931

四、接受司法机关、当事人和辩护律师询问的义务931

五、保守案内秘密义务932

六、出庭作证义务932

七、宣誓义务932

第七节 鉴定人的法律责任933

一、故意作虚假结论的法律责任933

二、故意拖延鉴定时限,给诉讼活动造成损失和影响的法律责任934

三、故意损毁、更换鉴定资料,给鉴定带来严重后果的法律责任934

四、玩忽职守造成鉴定资料遗失、变质、失去鉴定条件的法律责任934

五、泄露案内秘密的法律责任935

第八节 鉴定回避制度935

一、医疗事故鉴定中的回避概念935

二、医疗事故鉴定回避的申请936

第五章 医疗事故鉴定的一般程序938

第一节 鉴定程序的概念938

第二节 鉴定的提请938

一、提请鉴定的权利938

二、司法机关要切实保障鉴定申请人的权利939

第三节 鉴定的决定与委托940

一、我国关于鉴定决定权的规定940

二、外国关于鉴定决定权的规定940

三、关于律师组织有无鉴定决定权问题941

四、鉴定的指聘或委托943

第四节 鉴定受理的程序945

一、鉴定委托主体和受理主体945

二、受理鉴定的范围945

三、受理鉴定的手续946

第五节 鉴定材料提供、收集、保全的责任947

一、提供、收集鉴定材料的责任947

二、收集鉴定材料的方法和要求947

三、鉴定材料的保全947

第六节 鉴定实施948

一、拟定鉴定方案的基本原则948

二、鉴定材料的制备949

三、不同类型的专门性问题鉴定步骤方法的要求949

四、鉴定的记录与复核952

第七节 鉴定文书952

一、鉴定文书的性质与作用952

二、鉴定文书的形式及其适用范围953

三、鉴定文书的结构与内容953

四、制作鉴定文书的要求955

第八节 补充鉴定957

一、补充鉴定的概念957

二、补充鉴定的适用范围957

三、补充鉴定的提出与决定957

四、补充鉴定的手续及对结果的处理958

第九节 重新鉴定958

一、重新鉴定的概念958

二、重新鉴定的适用范围958

三、重新鉴定的申请与决定959

四、重新鉴定的委托与受理959

五、重新鉴定结果的处理959

第十节 共同鉴定960

一、共同鉴定的概念960

二、共同鉴定的适用范围960

三、鉴定的形式和组织实施960

第十一节 鉴定委员会鉴定961

一、概念961

二、鉴定委员会鉴定的适用范围961

三、鉴定委员会鉴定的提请、决定、委托962

四、鉴定委员会专家小组鉴定的组织实施962

五、鉴定委员会鉴定结论的性质与意义962

第十二节 鉴定人出庭作证963

一、鉴定人出庭作证的意义963

二、鉴定人出庭作证的条件963

三、鉴定人出庭作证的任务964

四、鉴定人出庭作证的准备964

五、鉴定人法庭证言的内容规范964

六、鉴定人法庭作证的行为规范966

第六章 医疗事故鉴定结论的异议968

第一节 申请复议968

第二节 申请重新鉴定968

第三节 复议和重新鉴定的条件968

第四节 复议和重新鉴定中的几个问题969

第五节 鉴定中应注意的事项969

第七章 医疗事故鉴定材料的收集过程970

第一节 医疗事故鉴定材料的收集970

一、完整的病历记录和医嘱970

二、各种检查结果报告970

三、与医疗纠纷事件相关的实物970

四、目击事件的证人证言970

五、尸体解剖的资料971

第二节 尸体解剖971

第八章医疗事故鉴定的一般方法和常用标准973

第一节医疗方责任的规定和判断标准973

一、医疗缺陷鉴定973

二、医疗缺陷的标准973

三、误诊及类型976

四、误诊的医务人员原因977

第二节 就诊人损害结果的确定和判断标准978

一、死亡评定与因果关系分析979

二、后遗障碍原因的分析与评定981

第三节残疾评定的标准981

一、我国目前现有的残疾标准和适用范围981

二、残疾程度评定应注意的问题982

三、人体后遗障碍全面评定的标准983

四、社会的不利的判定标准985

五、人体后遗障碍全面评价的意义988

第四节 患者精神损害的评定989

一、精神损害的定义989

二、医疗过错精神损害赔偿的特点989

三、医疗过错精神损害的范围和赔偿计算990

第五节 损伤参与度的引入991

一、损伤参与度的概念和发展991

二、损伤参与度的概念992

三、日本损伤参与度的分级992

四、我国学者对损伤参与度的分级996

五、介入因素参与的损伤和疾病关系998

六、损伤参与度评定的注意事项999

第八篇 医疗事故的处理与防范1003

第一章 对医疗事故进行处理的一般原则1003

第一节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1003

一、以事实为根据1003

二、以法律为准绳1004

第二节 医疗事故处理要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1006

第三节 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1009

第二章 对医疗事故进行处理的法定程序1010

第一节 医疗事故的报告与查处1010

一、报告1010

二、查处1011

第二节 各种资料与现场实物的保管和保存1011

一、病案保管1011

二、现场实物封存保留1012

第三节 医疗事故纠纷与尸体解剖1012

一、尸体解剖的概念1012

二、尸体解剖对解决医疗事故纠纷的作用1013

三、实施尸体解剖的法定条件和要求1014

第四节 医疗事故处理的一般方式1017

第三章 解决一般医疗事故的法定诉讼程序1021

第一节 民事诉讼的法定程序1021

一、起诉的条件1021

二、诉讼管辖1022

三、诉讼时效1023

四、诉讼代理人1025

五、反诉1026

六、举证责任1027

七、上诉1027

八、诉讼文书1028

第二节 行政诉讼的法定程序1032

一、合法性审查原则1032

二、受案范围1032

三、管辖1033

四、举证责任1033

第三节 刑事诉讼的一般程序1034

一、职能管辖1034

二、辩护制度1035

第四章 医疗事故的诉讼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1036

第一节 医疗事故诉讼的常见原因1036

一、因医德医风导致诉讼1036

二、因非法行医导致诉讼1037

三、私人诊所或私立医院的医疗诉讼1037

四、因私下和解时补偿额过少导致的诉讼1038

五、因对鉴定不服而提起诉讼1038

第二节 医疗诉讼的证据和律师问题1039

一、医疗诉讼的证据1039

二、医疗诉讼对律师的特殊要求1041

第三节 医疗诉讼案件的起诉和受理1045

一、医疗纠纷的起诉1045

二、医疗纠纷的受理1046

第五章 医疗事故处理过程中对医患双方的要求1049

第一节 对医疗单位的要求1049

第二节 对患者及其家属的要求1052

一、冷静理智、依法处理1052

二、患者死于医疗单位亲属应妥善处理尸体1054

第六章 医疗过程中对医疗事故所进行的防范1058

第一节 全面提高医务人员素质1058

一、提高医务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1058

二、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1059

第二节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1059

一、严格查对制度1060

二、执行检诊制度1060

三、完善医疗仪器设备检修制度1060

四、健全病案管理制度1061

第三节 开展医疗卫生法制宣传教育1061

第九篇 医疗事故责任的行政处理1065

第一章 医疗事故责任的行政处理机构1065

第一节 我国卫生行政部门所担负的职责1065

第二节 国家对卫生行政部门医疗事故责任的行政处罚1066

第三节 我国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医疗事故责任的主要方式1067

第二章 医疗事故责任的行政处理原则1069

第一节 医疗事故责任的行政处理所要坚持的原则1069

第二节 医疗事故责任行政处理的性质1070

第三章 医疗事故责任的卫生行政复议1071

第一节 医疗事故责任卫生行政复议的概念1071

第二节 医疗事故责任卫生行政复议的管辖1072

第三节 医疗事故责任行政复议的程序1072

第四节 卫生行政复议机构的职责1072

第五节 卫生行政复议的主体1073

第六节 卫生行政复议代理人1074

第七节 申请行政复议所要具备的条件1074

第八节 卫生行政复议程序的最后阶段1075

第九节 卫生行政复议所要依据的原则1076

第四章 医疗事故责任者对医疗事故所负的行政责任1077

第一节 医疗事故责任者所负的行政责任1077

一、行政责任的认定及其特征1077

二、医疗事故责任承担行政责任的条件1078

第二节 承担医疗事故行政责任的形式1079

一、行政责任处分1079

二、行政责任处罚1081

第十篇 医疗事故的责任分析1087

第一章 医疗事故的民事责任1087

第一节 民事责任的概念及特征1087

一、民事责任的概念1087

二、民事责任的特征1087

第二节 承担民事责任的必要条件1089

一、必须有损害事实1089

二、必须有违法行为或技术上的失误1090

三、必须有因果关系1093

四、必须有过错1094

第三节 医疗事故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1097

一、医疗事故民事责任构成要件的概念1097

二、医疗事故民事责任的医疗主体1098

三、关于医疗单位的医疗行为1099

四、医疗事故的损害后果1099

第四节 医疗事故民事责任的责任形式1101

一、赔偿损失1101

二、返还财产1107

三、实际履行1109

第五节 医疗事故民事责任的性质1110

一、医疗合同1110

二、拒绝实施医疗行为的性质1112

三、医疗行为1112

四、对医疗事故民事责任的性质的不同认识1112

第六节 医疗事故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1113

一、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的含义1113

二、归责原则的体系1114

三、医疗事故归责原则的内容1114

四、我国理论界对医疗事故建议采取的归责原则1116

第七节 医疗事故的举证责任与举证义务1117

一、举证责任与举证义务概念及关系1117

二、医疗事故的举证义务1121

三、医疗事故的举证责任1122

第二章 医疗事故的刑事责任1124

第一节 医疗事故刑事责任的特征1124

一、医疗事故刑事责任的概念1124

二、医疗事故刑事责任的特征1124

第二节 医疗事故犯罪的特征1125

一、在我国犯罪的概念1125

二、在我国构成犯罪的条件1126

三、医疗事故责任罪1130

第三节 医疗责任事故犯罪的认定程序与处罚力度1132

一、实现刑事责任的一般方法1132

二、我国主要的几种刑罚制度1134

三、医疗责任事故犯罪的罪名适用范围1136

四、医疗责任事故犯罪的处罚原则1139

五、医疗责任事故犯罪的处理程序1140

六、医疗责任事故罪的认定与处罚要点1141

第四节 医疗责任事故犯罪的量刑标准1144

第五节 传染病毒种、菌种扩散罪1147

一、传染病毒种、菌种扩散罪的概念和特征1147

二、传染病毒种、菌种扩散罪的司法认定程序1153

三、传染病毒种、菌种扩散罪的刑罚适用1159

第六节 非法进行节育手术罪1160

一、非法进行节育手术罪的概念和特征1161

二、非法进行节育手术罪的司法认定程序1166

三、非法进行节育手术罪的刑罚适用1171

第七节 妨害传染病防治罪1172

一、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的概念和特征1173

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的司法认定程序1184

三、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的刑罚适用1190

第八节 非法组织卖血罪1192

一、非法组织卖血罪的概念和特征1192

二、非法组织卖血罪的司法认定程序1197

三、非法组织卖血罪的刑罚适用1201

第九节 强迫卖血罪1201

一、强迫卖血罪的概念和特征1201

二、强迫卖血罪的司法认定程序1204

三、强迫卖血罪的刑罚适用1205

第十节 非法行医罪1205

一、非法行医罪的概念和特征1206

二、非法行医罪的司法认定程序1208

三、非法行医罪的刑罚适用1209

第十一节 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罪1210

一、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罪的概念和特征1210

二、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罪的司法认定程序1217

三、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罪的刑罚适用1220

第十二节 生产、销售假药罪1221

一、生产、销售假药罪的概念和特征1222

二、生产、销售假药罪的司法认定程序1231

三、生产、销售假药罪的刑罚适用1234

第十三节 生产、销售劣药罪1235

一、生产、销售劣药罪的概念和特征1236

二、生产、销售劣药罪的司法认定程序1240

三、生产、销售劣药罪的刑罚适用1245

第十三节 医疗事故中侵犯病患者人身权利的犯罪1245

一、医疗事故中侵犯人身权利犯罪的法律沿革1245

二、医疗措施与故意杀人罪的定性区分1255

三、医疗事故罪与故意伤害罪的定性区分1263

四、医疗事故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致人重伤罪1263

五、医疗事故罪与重大责任事故罪1264

六、医疗纠纷中不负刑事责任的几种情形126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