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日音乐交流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日音乐交流史
  • 张前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 ISBN:7103019517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388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40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日音乐交流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唐代篇3

序言3

第一章 以遣唐使为中心的中日音乐交流活动5

第一节 12次遣唐使团的活动概况以及音声长与音声生6

第二节 遣唐使团中的音乐使者13

1.吉备真备(695—775)13

2.藤原贞敏(807—867)16

3.遣唐使团中其他音乐相关者31

4.唐代赴日中国音乐家及其活动37

第三节 日本管理乐人活动的音乐机构:雅乐寮、内教坊与吹奏部40

第二章 唐乐的导入及其日本化45

第一节 唐燕乐及其向日本的导入45

第二节 平安朝的乐制改革与唐乐的日本化57

第三节 关于伎乐68

第四节 踏歌与散乐78

第五节 关于声明83

1.声明的语源83

2.声明传入日本83

3.声明的乐理及其与中国音乐的关系87

4.声明的记谱法90

5.声明的演唱样式95

6.声明使用的乐器96

第六节 三韩乐、渤海乐以及天竺乐与中国音乐的关系98

第三章 唐代乐器传入日本及其保存、应用与复原104

第一节 唐代乐器传入日本104

第二节 正仓院保存的唐传乐器110

1.金银平文琴110

2.瑟:24弦、残缺113

3.筝:4只、13弦、残缺114

4.箜篌:2只、残缺114

5.琵琶:5只115

6.螺钿紫檀五弦琵琶118

7.螺钿紫檀阮咸118

8.尺八:8只119

9.箫120

10.横笛120

11.笙121

12.竽122

13.细腰鼓:2个122

14.腰鼓:22个124

15.方响124

第三节 日本唐传乐器的应用与复原124

第四章 唐代传入日本的中国乐谱134

1.《碣石调·幽兰谱》(古琴谱)134

2.《番假崇》(天平琵琶谱)138

3.五弦谱143

4.《琵琶诸调子品》148

5.《南宫琵琶谱》152

6.《博雅笛谱》160

7.《仁智要录》163

第五章 传入日本的中国音乐思想与音乐理论167

第一节 礼乐思想的传入及其对日本的影响167

第二节 音乐典籍的传入173

第三节 中国音律理论的传入及其日本化177

明清篇191

第一章 明代的中日音乐交流191

第一节 明乐传入日本概况192

第二节 《魏氏乐谱》与传入日本的明乐194

第三节 传入日本的明乐乐器204

第二章 清代的中日音乐交流211

第一节 清乐传入日本的经纬211

第二节 传入日本的清乐218

第三节 《九连环》与《茉莉花》的传承与变化226

第四节 从明治时代日本新闻记事中看清乐的实际演奏状况238

第五节 传入日本的清乐乐器及其演奏形态244

第六节 清乐的变质与衰退251

第三章 琴乐的复兴256

近代篇274

序言274

第一章 留日中国学生的音乐活动与对中国音乐近代化作出贡献的日本音乐教育家276

第一节 留日学习音乐的中国学生概况及其代表人物276

1.沈心工(1870—1947)277

2.李叔同(1880—1942)283

3.曾志忞(1879—1929)286

4.辛汉288

5.萧友梅(1884—1940)289

第二节 留日中国学生音乐社团及其活动292

1.大同音乐会292

2.音乐讲习会和亚雅音乐会293

3.各种音乐演奏会295

第三节 对中国音乐近代化作出贡献的日本音乐教育家296

1.铃木米次郎(1868—1940)297

2.渡边龙圣299

3.近森出来治300

4.河原操子(1875—1945)304

5.其他307

第二章 日本学校歌曲与中国学堂乐歌的比较研究309

第一节 发生史的比较309

第二节 音乐源流的比较313

第三节 代表性作品的比较分析321

1.《手指游戏》——《体操—兵操》321

2.《蝴蝶》——《赛船》323

3.《樱井的诀别》——《何日醒》326

4.《霞耶云耶》——《体操(女子用)》328

5.《宿舍院中的旧吊桶》——《中国男儿》330

6.《日本海军》——《十八省地理历史》334

7.《萤之光》——《惜春归》337

8.《勇敢的水兵》——《革命军》339

9.《我等中学一年生》——《光复纪念》342

10.《骑兵》——《竹马》345

11.《远望》——《百花》347

12.《旅愁》——《送别》350

第三章 通过日本传入中国的西洋音乐及其对中国音乐近代化的影响355

第一节 中国近代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创立与发展355

第二节 西洋乐理在中国的介绍与出版357

第三节 西洋记谱法,特别是简谱传入中国及其普及361

第四节 风琴、钢琴等西洋乐器传入中国及其应用364

第五节 群众唱歌等新音乐样式的传入及其对中国社会音乐生活产生的影响367

结语370

附录1东京音乐学校中国留学生名簿372

附录2《东京音乐学校一览》第38—39页(复印件)379

附录3 1902—1920年间东京音乐学校中国留学生统计表380

附录4 1902—1920年间东京音乐学校中国留学生毕业生修了生名簿382

附录5清末各省官费私费留日学生姓名表(只摘音乐相关者)383

全书结束语38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