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我观党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石仲泉著 著
- 出版社: 济南:济南出版社
- ISBN:9787548802983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746页
- 文件大小:212MB
- 文件页数:769页
- 主题词:中国共产党-党史-理论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我观党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导论3
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3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和实践的双向要求3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艰辛探索历程7
三、党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路的基本经验12
第一编 党的理论研究2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硕果:十七大的十大新论23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最新解读24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最新界定25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概括26
四、科学发展观的最新定位27
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最新说明29
六、党的基本路线理论认识的最新提升29
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新思想30
八、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内容的社会建设的最新要求31
九、具有深远意义的“生态文明”的最新理念31
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新目标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代中国创新理论的科学体系34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出的必要性34
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理论与创新理论36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原创性理论与传承性理论38
理论创新与科学发展观的最新定位41
一、党的理论创新传统和十七大报告的理论创新41
二、新的理论诞生的回顾:科学发展观由来的几个关节点42
三、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的最新定位43
四、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46
伟大的思想解放——纪念真理标准大讨论30周年49
一、关于真理标准大讨论引发的思想解放的界定49
二、真理标准大讨论引发的思想解放对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50
三、真理标准大讨论引发的思想解放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地位52
四、真理标准大讨论引发的思想解放在世界近现代史上的地位54
五、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还需要继续解放思想56
毛泽东哲学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57
一、毛泽东哲学思想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57
二、毛泽东哲学思想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实践中形成又一个应用发展阶段61
三、创造性地运用毛泽东哲学思想,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71
毛泽东哲学的伟大丰碑——纪念新中国成立60年74
一、实事求是思想是新中国60年发展进步,坚持正确方向的辩证唯物论基础75
二、矛盾的对立统一思想是新中国60年发展进步,制定正确政策的唯物辩证法基础78
三、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思想是新中国60年发展进步,明确根本任务的历史唯物论基础82
再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84
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84
二、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渊源理论87
三、毛泽东哲学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90
四、指导思想表述的两个不对称之我见93
建设学习型政党,推动党建理论创新——关于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答记者问96
一、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个新提法96
二、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一个首要任务97
三、发展党内民主,弘扬党的优良作风,是加强党的建设的两个重要环节99
四、十分期待未来30年,在党的民主制度建设方面有新的重大突破101
党的历史发展与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103
一、第一个“30年”: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确立了正确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104
二、第二个“30年”: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第二次结合”中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十分艰辛的探索107
三、第三个“30年”:从号召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走向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其间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既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又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伟大成就111
四、历史启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四个始终坚持”116
第二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123
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一书123
一、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123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一书的基本性格、结构安排和主要特点127
马克思主义及其理论本质的内在要求132
一、马克思恩格斯学说及其民族性和时代性132
二、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和当代化”的哲学基础135
三、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民族化和当代化”的认识138
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和当代化”在西欧和俄国的演进142
一、进入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和捍卫马克思主义的斗争142
二、列宁主义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146
三、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54
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和当代化”在中国158
一、近代中国社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58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的演进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重新强调160
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169
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之一173
一、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174
二、两种马克思主义观的对立176
三、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坚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180
真正地了解中国现实实际,一切从中国国情出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经验之二187
一、全面地科学地认识中国国情,是制定路线和方针政策的基本根据187
二、深入实际的科学调查研究,是正确认识中国国情的根本路径190
三、不断分析中国国情,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194
继承优秀历史文化,创造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形式,形成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经验之三198
一、马克思主义作为文化形态,要求并能够吸纳中国优秀历史文化198
二、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中国优秀历史文化的光荣传统202
三、中国共产党人对待历史文化的基本原则206
坚持世界眼光,与时俱进,不断吸收人类文明优秀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经验之四210
一、坚持世界眼光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基本要求210
二、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眼光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214
三、坚持世界眼光,辨析人类文明成果,正确地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218
总结实践经验,让理论掌握群众来改造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经验之五223
一、实践经验的马克思主义化,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本源223
二、理论掌握群众,使之成为改变中国的强大物质力量226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31
一、党的伟大奋斗目标和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应有的辩证科学理解231
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235
第三编 党的人物研究241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241
一、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渊源241
二、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使毛泽东思想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形式243
三、毛泽东思想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原则245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248
一、第一大创造:着重思想建党,是落后国家马克思主义政党永葆先进性的奥妙248
二、第二大创造: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夺取胜利的法宝250
三、第三大创造:发扬三大作风,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252
四、第四大创造:“民主”新路和两个“务必”,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防治腐败的根本之道254
五、一大失误:以阶级斗争为纲和不断开展党内路线斗争,使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陷入严重迷途257
邓小平与当代中国改革开放30年259
一、邓小平与开辟改革开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59
二、邓小平与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基的邓小平理论263
三、邓小平与奠定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基础268
为周恩来辩护——纪念中华之子周恩来诞辰110周年274
一、“愚忠说”辨275
二、“帮凶说”辨277
三、“伪君子说”辨282
四、“自保说”辨286
五、结束语:建立“周恩来学”295
周恩来:一部党性修养的大书296
一、周恩来的事业观297
二、周恩来的工作观303
三、周恩来的政绩观307
四、周恩来的利益观310
延安时期的艾思奇哲学与毛泽东哲学314
一、艾思奇在延安时期参与毛泽东的若干哲学活动314
二、毛泽东研读艾思奇哲学著述的若干情况316
三、对毛泽东哲学与艾思奇哲学关系的若干认识319
独特的超越——龚育之对党的理论和历史的几个贡献323
一、一面“旗帜”的思想323
二、“两个发展趋向”的论述324
三、20世纪中华民族的“三个历史伟人”326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四个观点327
五、中共党史“中卷稿”的“五编”构想328
学者之范——琐忆龚育之333
一、27年的老副部长333
二、“没有第一副主任,只有常务副主任”333
三、从不去申辩自己不是“两个凡是”的文件起草者334
四、自我牺牲的选择:帮乔木同志写《回忆毛泽东》335
五、二度梅开夕阳红336
六、对“常务不常来”的检讨336
七、律己守纪,从不搞自由主义337
八、乐于助人,传带合作337
第四编 党的历史研究341
实事求是地研究和宣传党的历史——访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341
一、中共党史是一门特殊的科学341
二、应全面看待党的“波澜壮阔、艰难曲折”历史345
三、反对歪曲党的历史的错误倾向346
四、加强党史工作,改进学习、研究、教育和宣传方法347
从党的五大到八七会议——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第一次转折353
一、1927年是党的历史上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一年353
二、将党的五大和八七会议放在一起研讨极富创意354
三、历史转折的主要标志和创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两大事件359
四、陈独秀功大于过,应予纪念362
伟大的开篇——从南昌起义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365
一、南昌起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篇365
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篇367
三、伟大的开篇与老一辈革命家的历史贡献369
四、毛泽东:伟大开篇极其卓越的主要代表374
黄麻起义与党领导的中国革命378
金寨·鄂豫皖与中国革命的胜利——在纪念立夏节起义、六霍起义胜利8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382
一、金寨是全国有名的将军县382
二、包括金寨在内的鄂豫皖苏区不仅是革命摇篮,也应是“共和国摇篮”之一383
三、包括金寨·鄂豫皖苏区人民在内铸造的苏区精神,是党的伟大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385
土地革命时期的苏区和苏区精神387
武装起义、土地革命与全国苏区的建立388
苏区与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391
苏区精神:探索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伟大精神力量400
湘鄂赣苏区的历史地位407
一、湘鄂赣苏区是全国六大苏区和中央苏区最早母本之一407
二、在湘鄂赣苏区建立的红五军和红三军团,对四个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巩固、发展和保卫都有特殊贡献,并成为中央红军的一大主力410
三、苏区精神在湘鄂赣苏区413
四、努力打造展现湘鄂赣苏区红色记忆的平台417
论苏区精神及其时代价值421
一、苏区精神的历史基石421
二、苏区精神的基本内涵423
三、苏区精神的时代价值425
遵义会议评价的科学历史观——纪念遵义会议75周年428
一、开题的话428
二、遵义会议与民主革命的两个14年429
三、遵义会议与长征前期的系列会议432
四、遵义会议与毛泽东的领导核心地位436
五、遵义会议与党的历史分期439
庐山和谈与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建立441
一、华北事变和西安事变推动蒋介石国民党政策的转变441
二、中国共产党对蒋介石政策的改变和西安、杭州和谈为庐山和谈的准备443
三、庐山和谈与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建立445
四、庐山和谈的历史启示446
永安抗战文化与全民族抗战文化450
一、永安抗战文化是全民族抗战文化的东南明珠450
二、永安抗战文化是党在改变国统区工作方针后形成的特定历史文化现象的突出代表451
三、永安抗战文化活动凸显全民族抗战文化的台湾情结453
“鲁山报告”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455
一、鲁山:豫西的璀璨明珠455
二、“鲁山报告”的历史意义457
三、“鲁山报告”的当代价值459
关于党的历史的几个问题462
一、陈独秀和他在大革命后期的右倾错误462
二、东固苏区和富田事变464
三、延安整风与抢救运动466
四、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改造470
五、1957年整风与反右派斗争472
六、“大跃进”与三年困难时期的非正常死亡人口473
特殊岁月的乱与治475
一、认识的错位与“文化大革命”的发动476
二、全面阶级斗争的全国内乱和稳定局势的努力478
三、“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和林彪集团的覆灭482
四、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建党纲领和“斗、批、改”运动490
五、坚持回到国家正确发展方向的不懈抗争494
六、毛泽东和中央政治局批评“四人帮”与华国锋领导粉碎“四人帮”的斗争504
党的艰辛探索的厚重史书——读《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510
一、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异常艰辛的探索510
二、一部突出党的历史发展主题、主线、主流和本质的党史大书513
三、“二卷”展现实事求是精神的若干具体特点515
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刻骨铭心的警示518
新中国60年: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的历史结晶522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甲子”巨变522
二、新中国两个“30年”的辩证比较525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新中国60年发展的基本经验52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新中国60年理论研讨会暨四川省毛泽东思想研究会2009年年会综述539
全面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60年执政历史543
一、新中国60年的历史巨变544
二、辩证地认识两个“30年”的历史关系551
三、新中国60年发展进步的基本经验556
第五编 札记和杂论567
——时政篇567
同一首“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567
要打破另一个“周期律”570
祝贺与期望,解读与释疑——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感言571
哲学的“核爆炸”和“核动力”——纪念真理标准讨论30周年578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断想582
汶川抗震精神:中华民族进步的伟大标识588
三个“30年”与两场伟大革命——与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的对话593
不同历史条件下的两场伟大革命593
从“站起来”到“富起来”594
正确认识改革开放需要正确的坐标系596
农民问题仍是个天大的问题598
“十个结合”:30年生聚,30年腾跃601
新中国的第一个“甲子”巨变604
新中国29年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曲折发展60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改革开放30年612
关于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615
应该学习邓小平的“剥离术”和“结合术”618
读书:“零碳能源”——访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620
“中国化”:打天下和治天下的法宝623
努力提高三大思维和两大能力627
民主不可“大”民主必须“化”629
建党百年,民主给力633
——人物篇635
关于推动陈独秀研究的几点想法635
关于周恩来研究若干问题的辨析640
中国应当有成千个艾思奇式的大众哲学家644
胡绳:中央党史研究室的学术奠基人648
最“酷”的攀登,最“海”的史观——读龚育之《党史札记末编》650
——哲史篇656
坚持“三个面向”,开创深度研究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新局面656
党史研究要进一步解放思想660
党史研究:减“五种倾向”加“四个要素”——答《北京党史》记者问663
东固革命历史的红色资源667
六安金寨的特殊历史贡献671
应继续加强苏区精神的研究和宣传673
全国苏区应唱同一首歌:苏区精神675
红军节与四渡赤水681
一、红军名称的来历与红军节的创意681
二、四渡赤水是中国战争史上的天才杰作682
三、四渡赤水应是习水红军节之魂684
艰辛开拓,启示改革——从《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出版看党的历史发展686
不尽长江滚滚来689
《党史》二卷出版:用16年统一的思想695
“求最大公约数”695
以“稳”为主696
“一本历史书管10年20年就不错了”698
——书序篇699
《毛泽东引兵井冈》序699
《毛泽东的秘书长——古柏》序704
《上杭苏区永流芳》序707
《忠诚服务者——中央苏区秘书工作概述》序709
《中央苏区研究丛书》序711
《走进历史现场》序715
《西柏坡画传》序717
《20世纪50年代党风廉政建设问题研究》序720
《新中国粮食工作60年》序724
——贺评篇727
“建宁论坛”祝词727
一部与时俱进、学术厚重的力作——读《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72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简介731
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经济理论具有创新性的伟大著作——读赵培兴著《创新劳动价值论》734
一部比较全面反映党的历史进程的著作——推介《中国共产党历史二十八讲》739
——自述篇743
“钢铁”照亮人生——答《中国党政干部论坛》记者问743
热门推荐
- 2680640.html
- 311011.html
- 307457.html
- 749086.html
- 399955.html
- 2341337.html
- 1449212.html
- 2148191.html
- 828006.html
- 21632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0831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36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012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389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041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644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517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812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12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98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