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十个“为什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十个“为什么”
  • 杨秉政,张清江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8086744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57页
  • 文件大小:88MB
  • 文件页数:269页
  • 主题词:科学技术-技术发展-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十个“为什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为什么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技术1

1.1前言1

1.1.1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1

1.1.2什么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技术3

1.1.3如何与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接轨?5

1.2案例记实6

1.2.1案例一创建非线性化理论(Non-linearization Theorem)6

1.2.2案例二评议导弹发射与航空发动机的矛盾15

第二章为什么科学技术要重视理性思维?22

2.1前言22

2.2案例一产品改设计后为什么质量反而下降?23

2.2.1系统要因分析——灵敏度分析23

2.2.2参数a1,a2,b1,b2等的灵敏度微分方程27

2.2.3参数优化28

2.2.4小结30

2.3案例二用科学理念评议当前的一些“大系统降维”理论30

2.3.1为什么要研究大系统?31

2.3.2国、内外对大系统的降维理论和技术的研究简况31

2.3.3“平衡和截裁”理论32

2.3.4对于该大系统的降维理论的一些述评35

2.3.5创建大系统新的降维理念39

2.3.6派生模态的哲理和数学基础40

2.3.7大系统降维处理的实施步骤44

2.3.8小结53

2.4案例三为什么静力学中,支力点多于3则是静不定系统?53

2.4.1评论古典的四支点框架的力学系统54

2.4.2质疑54

2.4.3案例分析55

2.4.4哲理的启迪55

2.4.5协同算法56

2.4.6结论58

第三章为什么科学技术要强调哲理60

3.1为什么科技需要哲理?60

3.2案例一管理决定成败62

3.2.1国际合同中的技术谈判62

3.2.2系统的核心技术——依靠哲理,破解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算法70

3.2.3验收方案项目75

3.2.4小结76

3.3案例二卡尔曼滤波理论的本质问题77

3.3.1问题是由何而引起的?77

3.3.2基本认识和对策78

3.3.3离散系统状态方程80

3.3.4卡尔曼滤波方程的基本形态81

3.3.5卡尔曼滤波方程宏观上的几个特点81

3.3.6卡尔曼滤波方程中一些环节的物理性质85

3.3.7结论88

3.3.8实际效果88

3.4案例三对立产生和谐——自然界的大道理,“相反相成”89

3.5结束语91

第四章为什么科学技术需要数学92

4.1前言92

4.2为什么在科学技术中要重视数学呢?92

4.3如何能使数学在科学技术中充分发挥作用?94

4.4历史的回顾95

4.5小结98

4.6案例一振动研磨机摩擦系数μ的测定98

4.6.1振动研磨机的运动规律99

4.6.2测定μ值的方案103

4.6.3小结103

4.7案例二数学模型的研究103

4.7.1计算机辅助建立数学模型107

4.7.2数学模型的简化111

4.7.3附记116

第五章为什么科学技术必须关心创新118

5.1创新概述118

5.2国内、外创新的对策简介120

5.3科技创新的层次121

5.3.1革新122

5.3.2科技创新122

5.3.3科技体制性创新128

5.3.4开发科技创新领域128

5.3.5实现创新的基本理念129

5.3.6创新的几种原理138

5.3.7创新活动中存在的障碍140

5.3.8科技理论创新的实践143

5.4案例一拓宽最小二乘方算法点估计的潜力146

5.4.1最小二乘法基本原理简介147

5.4.2质疑和评论——最小二乘法的局限性150

5.4.3最小二乘方移动平均算法(LSMA)151

5.5案例二测量火焰中心温度设备的研制155

5.5.1方案拟定155

5.5.2数学模型156

5.5.3实测算例156

5.5.4小结157

第六章为什么科学技术要关心生产现场158

6.1概述158

6.2案例一火炮指标超差的故障诊断159

6.2.1案例分析159

6.2.2技术结论及处理方案163

6.2.3小结165

6.3案例二装配误差的事故“诊断”165

6.3.1案例分析166

6.3.2数学模型167

6.3.3产生间隙δ的机理的判定与处理171

6.3.4小结172

6.3.5结局172

6.4案例三螺旋槽铣削加工中的根切问题172

6.5案例四诊断及处理机床振动问题177

6.5.1技术分析178

6.5.2处理方案179

6.5.3小结179

6.6案例五可控硅元件生产中的科技哲理180

6.6.1策略规划180

6.6.2技术实施方案和哲理分析180

6.6.3可控硅研制的总结183

第七章为什么要分清科学理念和经验性理念185

7.1概述185

7.1.1共轭面的启示185

7.1.2“形圆而实不圆”的轮子187

7.2数学领域的经验性因素188

7.2.1关于教学模式189

7.2.2关于教材模式189

7.3图形认识中的经验性观念192

7.3.1科技图形研究193

7.3.2工程实例194

7.3.3图形的魅力200

第八章为什么要重视案例讨论和教育206

8.1为什么要重视科技“案例”的交流206

8.2为什么要重视案例?206

8.2.1案例的特征207

8.2.2案例的内涵208

8.3典型案例209

8.4结论220

第九章为什么要关心人文科学222

9.1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222

9.2案例一误会、理解和友谊——要有大国的气度226

9.3案例二雷锋精神出国了228

9.4案例三批评与尊重——东西方人文理念的差异230

9.5案例四人文理念的关怀——为大项目的研制提供“精神食粮”232

9.6案例五敢于承担234

第十章为什么要关注智能型教育236

10.1智能型教育正在登台236

10.2“智能型”教育的特征237

10.3小结240

10.4案例一无限大平面的研制240

10.4.1案例分析242

10.4.2工程实践244

10.4.3模拟实例246

10.4.4小结248

10.5案例二苏式pд-20航空发动机控制用数学模型的研究249

10.6案例三开拓智慧,求解椭圆中最大的长方形25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