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供药学类专业用【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刘建平主编;李高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44018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428页
- 文件大小:39MB
- 文件页数:607页
- 主题词:生物药剂学-医学院校-教材;药物代谢动力学-医学院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供药学类专业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生物药剂学概述1
一、生物药剂学的基本概念1
二、生物药剂学的地位和作用2
三、生物药剂学的发展6
第二章 口服药物的吸收13
第一节 药物的膜转运与胃肠道吸收13
一、生物膜的结构与性质13
二、药物转运机制15
三、药物转运器19
四、胃肠道的结构与功能24
第二节 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27
一、生理因素27
二、药物因素32
三、剂型与制剂因素39
第三节 口服药物吸收与制剂设计47
一、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基本理论47
二、BCS与口服药物制剂设计52
三、BCS的其他应用57
第四节 口服药物吸收的研究方法与技术59
一、制剂学研究方法59
二、生物膜转运器细胞模型64
三、体外吸收实验67
四、在体动物实验70
五、整体动物实验72
第三章 非口服药物的吸收75
第一节 注射给药的药物吸收75
一、注射给药的途径与药物吸收75
二、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76
第二节 皮肤给药的药物吸收78
一、皮肤的结构与药物的转运78
二、影响药物经皮渗透的因素79
第三节 黏膜给药的药物吸收81
一、口腔给药81
二、鼻腔给药85
三、肺部给药90
四、阴道给药93
五、直肠给药95
第四节 眼部给药的药物吸收97
一、眼的结构与生理97
二、药物眼部吸收的途径98
三、影响药物眼部吸收的因素98
第四章 药物的分布102
第一节 概述102
一、组织分布与药效102
二、组织分布与化学结构103
三、药物的体内分布与蓄积103
四、表观分布容积104
第二节 影响分布的因素105
一、血液循环与血管通透性的影响105
二、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的影响106
三、药物理化性质的影响111
四、药物与组织亲和力的影响111
五、药物相互作用对分布的影响112
第三节 药物的淋巴系统转运112
一、淋巴循环与淋巴管的构造112
二、药物从血液向淋巴液的转运113
三、药物从组织液向淋巴液的转运113
四、药物从消化管向淋巴液的转运114
第四节 药物的脑分布114
一、脑脊液114
二、脑屏障的概念115
三、药物由血液向中枢神经系统转运115
四、提高药物脑内分布的方法118
第五节 药物在红细胞内的分布118
一、红细胞的组成与特性118
二、药物的红细胞转运119
第六节 药物的胎儿内分布119
一、胎儿的血液循环与胎盘构造119
二、胎盘的药物转运120
三、胎儿体内的药物分布121
第七节 药物的脂肪组织分布121
第八节 药物的体内分布与制剂设计122
一、微粒给药系统在血液循环中的处置122
二、影响微粒给药系统体内分布的因素123
三、微粒给药系统的制剂设计126
第五章 药物代谢130
第一节 概述130
第二节 药物代谢酶及其组织分布130
一、氧化酶及其组织分布131
二、还原酶及其组织分布132
三、水解酶及其组织分布132
四、转移酶及其组织分布133
第三节 药物代谢反应的类型134
一、氧化反应135
二、还原反应137
三、水解反应139
四、结合反应140
五、多类型反应142
六、首过效应与肝提取率143
第四节 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144
一、生理因素144
二、剂型因素147
三、其他因素149
第五节 药物代谢的研究方法150
一、体外法150
二、体内法151
第六节 药物代谢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152
一、药物代谢研究与创新药物筛选152
二、药物代谢与前体药物设计153
三、药物代谢的饱和现象和制剂设计153
四、药物代谢与剂型设计154
五、药物毒性及相互作用的预测155
第六章 药物排泄157
第一节 药物的肾排泄157
一、肾小球的滤过158
二、肾小管重吸收159
三、肾小管主动分泌164
四、肾清除率165
五、研究药物肾排泄的方法166
第二节 药物的胆汁排泄167
一、药物胆汁排泄的过程与特性167
二、肠肝循环168
三、研究药物胆汁排泄的方法171
第三节 药物的其他排泄途径171
一、药物从乳汁排泄171
二、药物从唾液排出172
三、药物从肺排泄172
四、药物从汗腺和毛发排泄173
第四节 影响药物排泄的因素173
一、生理因素173
二、药物及其剂型因素173
三、疾病因素174
四、药物相互作用对排泄的影响175
第七章 药物动力学概述177
第一节 药物动力学的概念及其发展概况177
一、药物动力学的概念177
二、药物动力学的历史与发展概况177
第二节 药物动力学的研究内容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180
一、药物动力学的研究内容180
二、药物动力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181
第三节 药物动力学的基本模型与基本参数182
一、药物动力学模型182
二、药物体内转运的速率过程184
三、药物动力学参数185
第八章 单室模型189
第一节 静脉注射189
一、血药浓度189
二、尿药排泄数据194
第二节 静脉滴注200
一、血药浓度200
二、药物动力学参数的计算203
三、负荷剂量204
第三节 血管外给药205
一、血药浓度205
二、尿药排泄数据216
三、血药浓度与尿药浓度的相互关系220
第九章 多室模型225
第一节 二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225
一、模型的建立225
二、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226
三、参数的估算227
第二节 三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230
一、模型的建立230
二、血药浓度-时间关系231
第三节 二室模型静脉滴注给药231
一、模型建立231
二、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232
三、静脉滴注停止后的血药浓度-时间过程232
第四节 二室模型血管外给药233
一、模型的建立233
二、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233
三、参数的估算234
四、Loo-Riegelman法测定吸收百分数238
第五节 隔室模型的判别239
一、作图判断239
二、残差平方和与加权残差平方和判据239
三、用拟合度(r2)进行判断240
四、AIC法240
五、F检验240
第十章 多剂量给药244
第一节 多剂量给药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244
一、单室模型244
二、双室模型253
三、负荷剂量253
四、血药浓度的预测255
第二节 平均稳态血药浓度255
一、单室模型平均稳态血药浓度256
二、双室模型平均稳态血药浓度258
三、第n次给药的平均血药浓度258
第三节 体内药量的蓄积与血药浓度的波动259
一、多剂量给药体内药量的蓄积259
二、多剂量给药血药浓度的波动程度261
第十一章 非线性药物动力学263
第一节 概述263
一、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的特点263
二、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的识别265
三、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的机制266
第二节 非线性药物动力学方程269
一、Michaelis-Menten方程269
二、具Michaelis-Menten过程的药物动力学特征270
第三节 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271
一、血药浓度的经时过程271
二、非线性动力学参数的估算271
第十二章 统计矩分析281
第一节 统计矩的基本概念281
第二节 用矩量估算药物动力学参数283
一、生物半衰期283
二、清除率284
三、表观分布容积284
四、生物利用度285
五、代谢分数285
六、稳态浓度与达坪分数285
第三节 矩量法研究体内过程286
一、释放动力学286
二、吸收动力学288
第十三章 药物动力学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290
第一节 给药方案设计290
一、给药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290
二、给药方案设计291
三、特殊生理和病理状况下给药方案调整302
四、给药方案设计举例——地高辛的给药方案314
第二节 治疗药物的监测与给药方案的个体化317
一、血药浓度与给药方案的个体化317
二、治疗药物监测的指征318
三、治疗药物监测的临床意义319
四、治疗药物监测的实施320
第三节 群体药物动力学321
一、研究目的321
二、研究方法及应用321
第十四章 药物动力学在新药研究中的应用326
第一节 新药药物动力学研究的内容326
一、药物动力学在新药研究开发中的作用326
二、新药临床前药物动力学研究326
三、新药临床药物动力学研究330
四、新药药物动力学研究中生物样本的测定方法332
五、计算机在药物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335
六、临床前药物动力学研究实例338
第二节 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341
一、基本概念341
二、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在新药研究中的作用342
三、生物利用度研究基本要求及研究方法342
四、影响生物利用度测定的因素346
五、生物等效性评价方法347
六、生物等效性统计分析348
七、生物等效性分析实例350
第三节 缓、控释制剂的药物动力学358
一、研究特点和设计要求358
二、缓、控释制剂的体内动力学过程359
三、缓、控释制剂的剂量设计359
四、缓、控释制剂体内外质量评价362
第十五章 药物动力学研究进展370
第一节 生理模型药物动力学370
一、概述370
二、生理药物动力学模型371
三、生理药物动力学模型的应用376
第二节 药物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的相互关系380
一、血药浓度与药理效应及药理作用持续时间的关系380
二、药物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的关联385
三、具有效应室的药物动力学-药效动力学模型386
第三节 生物技术药物动力学388
一、概述388
二、生物技术药物动力学研究的方法学389
三、生物技术药物动力学的研究与应用390
第四节 手性药物的药物动力学391
一、手性药物的生物活性391
二、药物动力学的立体选择性392
三、影响手性药物药物动力学立体选择性的因素394
第五节 时辰药物动力学395
一、药物体内过程的时间节律396
二、影响药物动力学时辰节律的因素398
三、时辰药物动力学与合理用药400
附录一 药物动力学符号注释402
附录二 拉普拉斯变换404
附录三 若干药物的药物动力学参数表406
中文索引415
英文索引422
热门推荐
- 1322215.html
- 1817853.html
- 3297608.html
- 454003.html
- 1836403.html
- 782726.html
- 1747903.html
- 1518800.html
- 2591390.html
- 32771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390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780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924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888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807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427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924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355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625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25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