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参考书目 新世纪宪法释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黄炎东著 著
- 出版社: 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ISBN:9571127469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410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44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参考书目 新世纪宪法释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宪法的意涵与必要性1
第一节 宪法的意义1
第二节 国家为何需要宪法5
第二章 宪法的性质与分类7
第一节 宪法的性质7
第一项 历史性7
第二项 最高性7
第三项 固定性8
第四项 适应性8
第五项 政治性9
第二节 宪法的分类10
第一项 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10
第二项 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10
第三项 钦定宪法、民定宪法与协定宪法11
第四项 规范性宪法、名目性宪法与字义性宪法11
第五项 三权宪法与五权宪法12
第六项 联邦制宪法与单一制宪法12
第七项 一院制宪法、两院制宪法与三院制宪法13
第三节 宪法、法律、命令之间的关系13
第一项 法律层级构造理论13
第二项 法律概说15
第三项 命令概说16
第四项 宪法、法律与命令之关系与区别18
第三章 宪法思潮的演进21
第一节 现代宪法的起源21
第一项 英国宪法的演进21
第二项 美国宪法的演进22
第三项 法国宪法的演进24
第四项 德国宪法的演进25
第五项 日本宪法的演进27
第二节 现代宪法的原理原则28
第一项 个人主义原则28
第二项 国民主权原则29
第三项 基本权 利原则29
第四项 分权与制衡的原则30
第五项 法治主义原则30
第三节 民主政治、宪政主义与立国精神31
第一项 宪政主义的意义31
第二项 民主政治与宪政主义的关联34
第三项 中华民国宪法的立国精神35
第四节 我国的宪政发展史36
第一项 清末立宪运动36
第二项 民主共和的宪政蓝图与袁世凯的毁宪37
第三项 军阀的制宪与毁宪38
第四项 从训政到宪政38
第五项 从制宪到临时条款的制定与延长40
第四章 中华民国宪法前言暨总纲43
第一节 我国宪法及增修条文序言43
第二节 总纲45
第一项 国体与政体45
第二项 主权46
第三项 国民46
第四项 领土47
第五项 民族平等48
第六项 国旗48
第五章 基本权利总论51
第一节 基本权利种类51
第一项 人权、国民权、公民权51
第二项 个人权利与集体权利51
第三项 被动、消极、积极与主动地位51
第四项 制度性保障权利与方针性保障权利52
第二节 基本权利的保障与限制54
第一项 基本权利的保障54
第二项 基本权利的限制57
第六章 基本权利各论63
第一节 平等权63
第一项 平等、平等原则与平等权63
第二项 平等原则司法审查65
第二节 自由权67
第一项 人身自由67
第二项 居住迁徙自由81
第三项 意见自由83
第四项 秘密通讯自由96
第五项 宗教自由97
第六项 集会结社自由99
第三节 受益权104
第一项 经济上的受益权——财产权104
第二项 行政上的受益权106
第三项 司法上的受益权108
第四节 社会权111
第一项 生存权112
第二项 工作权114
第三项 教育权117
第五节 国家赔偿请求权121
第一项 国家赔偿的概念与法理基础121
第二项 国家机关赔偿的机关、方法与时效122
第六节 参政权124
第一项 选举权124
第二项 罢免权130
第三项 创制权131
第四项 复决权132
第五项 公民投票的定位133
第六项 应考试、服公职权136
第七章 人民的义务139
第一节 义务的概念139
第二节 纳税的义务139
第三节 服兵役的义务144
第四节 受国民教育的义务146
第八章 政府论总论147
第一节 权力分立理论与五权宪法理论147
第一项 权力分立理论147
第二项 五权宪法理论149
第二节 总统制、内阁制、双首长制与委员制的制度设计150
第一项 总统制150
第二项 内阁制152
第三项 委员制153
第四项 双首长制154
第三节 一院制与两院制的法理依据157
第一项 两院制157
第二项 一院制158
第四节 透过修宪建构真正权责相符的中央政府体制159
第九章 政府论各论(一)—水平的权力分立165
第一节 国民大会165
第一项 性质与产生方式165
第二项 组织167
第三项 职权171
第四项 国民大会代表的身分保障173
第五项 国大延任案之相关争议176
第二节 总统179
第一项 地位与产生方式179
第二项 职权186
第三项 总统、副总统兼职的限制199
第三节 行政院203
第一项 地位203
第二项 组织204
第三项 职权207
第四节 立法院209
第一项 地位209
第二项 组织210
第三项 职权214
第四项 立法委员身分保障与报酬待遇236
第五项 国会改革方向240
第六节 司法院242
第一项 地位和产生方式242
第二项 组织243
第三项 职权249
第四项 司法独立261
第五项 军事审判制度的重新定位263
第七节 考试院272
第一项 地位272
第二项 组织273
第三项 职权275
第八节 监察院276
第一项 地位与产生方式276
第二项 组织278
第三项 职权280
第四项 其他相关重要议题285
第十章 政府论各论 —垂直的权力分立287
第一节 地方自治的意义、理论基础与要件287
第一项 意义287
第二项 理论基础288
第三项 要件290
第二节 均权主义与地方自治291
第一项 均权制度的性质291
第二项 均权主义的内容291
第三项 中央集权、地方分权与均权制度的比较292
第三节 我国宪法关於中央与地方的关系297
第一项 中央与地方的权限划分297
第二项 中央与地方权限划分原则分析299
第三项 中央与地方自治监督关系301
第四节 我国地方制度303
第一项 省的组织概述304
第二项 直辖市的自治事项306
第三项 县(市)自治事项307
第四项 乡(镇、市)自治事项308
第五项 我国地方自治法规310
第五节 中央与地方财政收支分配问题312
第一项 西方民主国家的划分方式312
第二项 我国宪法与财政收支划分法的相关规定315
第六节 我国地方自治之检讨与建议328
第十一章 基本国策331
第一节 基本国策的意义331
第二节 基本国策的内容331
第一项 国防331
第二项 外交332
第三项 国民经济332
第四项 社会安全334
第五项 教育文化336
第六项 边疆地区与原住民之保障337
第十二章 宪法的修改339
第十三章 两岸人民关系341
第一节 现行法条规定341
第一项 宪法之规定341
第二项 司法院大法官会议相关解释341
第二节 两岸关系的定位342
参考书目345
附录355
热门推荐
- 2894243.html
- 838738.html
- 54061.html
- 1015800.html
- 3779234.html
- 1486682.html
- 1621374.html
- 3543874.html
- 3424446.html
- 29076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630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303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837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719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549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381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866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120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787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27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