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全国党建与组织工作实务全书 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全国党建与组织工作实务全书 上
  • 张蔚萍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 ISBN:7801537068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712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747页
  • 主题词:中国共产党-党的建设-工作;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全国党建与组织工作实务全书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卷)3

第一篇 总论——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3

第一章 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深化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3

一、深刻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准确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精神和时代意义3

二、深刻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基础,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并努力在实践中继续推进理论创新4

三、深刻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既从总体上和科学体系上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精神,又从经济、政治、文化和党的建设等不同领域加深理解5

四、深刻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牢牢把握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6

五、深刻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坚定不移地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实践、解决问题、推动工作7

第二章 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举措9

一、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是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活动和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的热潮引向深入的必然要求9

二、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11

三、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特别是领导干部理论素质的迫切要求13

四、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是我们党重视理论指导、加强理论学习这一优良传统和历史经验的坚持和运用15

第三章 增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18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深刻认识当今世情、国情、党情的基础上形成的18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我们党艰辛探索和伟大实践的必然结论20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观点新论断构成的系统科学体系22

四、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24

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既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26

第四章 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精神30

一、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30

二、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33

三、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要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奋斗36

四、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要坚定不移地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38

五、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要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41

六、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43

七、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要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46

八、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要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49

第五章 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52

一、紧紧围绕十六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密切联系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调整、完善发展思路和工作措施52

二、进一步树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良好精神状态,讲科学、鼓实劲、求实效,不断推进各方面工作的创新56

三、抓紧解决本地区本部门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维护稳定,实现社会全面进步59

四、摸清群众生产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始终关注群众的安危冷暖,努力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61

五、落实“两个务必”,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认真解决本地区本部门干部作风上存在的问题64

六、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切实解决 好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问题66

第六章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活动扎扎实实地引向深入71

一、各级党委要切实负起责任,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工作抓实抓好71

二、要全面领会和正确把握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工作要求,在深入人心和务求实效上下功夫72

三、要加强分类指导,注意区分层次,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带动全党的学习贯彻活动74

四、要加强督促检查,及时总结推广学习贯彻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典型,研究解决出现的问题,坚决防止形式主义77

第一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的伟大纲领81

一、“三个代表”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81

第二篇 “三个代表”与新时期党的建设81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84

三、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善党的建设87

第二章 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全力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93

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93

二、思想政治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95

三、民主集中制不仅不能削弱,而且必须完善和发展,坚持讲团结、讲统一、讲大局98

四、改进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99

五、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100

六、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102

第三章 新世纪党的建设的总目标、总方针和总要求105

一、党的建设的总目标105

二、党的建设的总方针111

三、党的建设的总要求115

第四章 新时期党建工作热点难点问题研究122

一、我国经济社会生活发生的深刻变化122

二、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125

三、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对策思考128

实践探索与理论探讨 再掀学习贯彻“三个代表”新高潮的思考 刘沐珍132

抓好村级学教活动必须处理好六个关系 龙凤英137

围绕“全国进百强,全面建小康”的目标 以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李克军140

为百姓安居乐业无怨无悔地追求——记哈尔滨钢飞水泥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范喜坤 王文学 贾显军144

转变作风强化服务扎实开展“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 白彦国 刘义松 杨洪斌149

关于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几点体会 么有才152

实践“三个代表”的创造性探索——关于安达市创建农民股份公司的调查 黄凌新155

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学习十六大报告的心得体会 孙兆龙159

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孙秀琴161

“三个代表”的历史性贡献 张志恒164

实践“三个代表”当好“三个模范” 宋浩169

认真实践“三个代表”增强党建工作活力 陈吉174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开创社区党建工作新局面 朱成龙179

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坚持德才兼备标准努力提高选贤任能工作水平 张怀彪183

按照“三个代表”要求 全面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党的建设 黄新敏186

与时俱进谋发展 文明创建谱新篇 谢商成189

开展“联乡包村帮户” 努力实践“三个代表” 洛藏尼玛194

贯彻十六大精神,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王建民198

认真学习十六大精神 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促使文明村镇创建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姚启202

代表与代表者——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会 王山205

对“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的思考 李旭212

坚持高标准 力求高质量 扎实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 孙佩丽218

以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为落脚点 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 冯玉臻222

为富足倡导“五结合”求发展谱写新篇章——陈旗巴彦哈达苏木党委“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纪实 海青 额尔敦巴特 司福军 满都拉225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党的建设 全面推进新世纪新阶段的党建工作 黄毅229

大胆创新,推进发展,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蔡哲夫234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严把好选人用人关 邓仕章238

让干部受教育让群众得实惠认真扎实有效地开展“三个代表”学教活动 唐有才243

三个代表责任区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刁卫东248

深化“三级联创”实践“三个代表”健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 刘文彪252

贯彻十六大精神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陈金旺257

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 吴桂馨260

学习和把握十六大报告精髓 努力开创组织工作新局面 左伟263

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 全面推进组织工作 李崇暄266

巩固“三个代表”学教成果 在新的起点上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王永海269

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 在创新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何明星274

实践“三个代表” 要做到“三有”、“三热”、“三敢” 贾高飞279

牢记“两个务必” 践行“三个代表” 千方百计帮助广大农牧民群众致富 徐培栋281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老干部工作队伍 裴丽群286

认真学习十六大 紧密结合抓落实 戴成贵291

按照“三个代表”要求 做好新形势下的组织工作 云光中296

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 切实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 徐嘉泽299

实施党建“三联”系统工程 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张庆勤303

一、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基本内涵309

第三篇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309

第一章 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内涵和特点309

二、共产党员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312

三、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存在基础315

四、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一个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316

第二章 “三个代表”是保持党员先进性的根本要求318

一、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318

二、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26

三、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34

第三章 保持党员先进性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一项根本任务343

一、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要原则343

二、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经受新考验、实现新任务的迫切要求344

三、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是提高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迫切需要346

四、当前影响和制约共产党员发挥先进性的主要因素347

第四章 加强党性修养,提高党员素质350

一、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350

二、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事业在前进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在实践中加强政治修养351

三、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讲党性,加强思想道德修养352

四、努力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加强业务能力和领导艺术修养355

五、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加强组织纪律性修养359

第五章 增强党员意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362

一、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共产党员的光荣传统362

二、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体现364

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时代的要求366

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必须体现时代特色368

第六章 积极探索新世纪新阶段保持党员先进性的有效途径377

一、加强党性修养是保持党员先进性的内在基础377

二、加强对党员队伍教育管理是保持党员先进性的必要条件381

三、形成良好的党内和社会氛围385

实践探索与理论探讨 当前农村党员先进性作用发挥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李志鹏 夏先平 管文瀚388

对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思考 张九汉392

关于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调查与思考 高纯玺395

按照先进性要求培养壮大农民党员致富奔小康带头人群——关于青冈县实施扶持农民党员致富连锁工程的情况调查 侯显志398

靠制度建设践行“三个代表” 保障党员先进性——太谷县建立长效机制,推行“十星双卡”党员教育监督管理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郝鹏鸿402

激活细胞 找准载体 围绕经济发展永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 刘文江 吴广平406

以服务为纽带 发挥农牧民党员先进性作用的探讨与思考 张义杰410

要在坚持两手抓中始终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张炳新414

“设岗定责”是发挥农村无职党员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有效途径 张振权416

国有企业党员保持先进性的一种好形式——中铁宝桥股份有限公司坚持十八年开展党内主题竞赛活动的调查 王都让 米军瑞 李社民 赵辉419

新形势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赵以刚423

围绕党的先进性 全力构建党员“先锋网” 刘海429

探索保持农村党员先进性新路子 建立实行“双带”绩效公示制 沈铭权433

构建“党员旗帜平台” 永葆党的先进性——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思考 温秀坤438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生动实践——金昌市开展“连心富民行动”的调查与思想 何济国442

认真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王小熊446

体现实践性乃保持党的先进性之根本 姜建宏452

把“先进生产力”写上鲜红的党旗——来自麻阳县开展乡镇干部“一人学一技”活动的调研报告 张中伟456

对“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的思考 杨德显463

第一章 党的组织工作概述469

一、党的组织工作的地位和作用469

第四篇 党的组织建设与制度建设469

二、新时期党的组织路线470

三、党的组织工作的基本原则472

四、党的组织工作的基本内容473

第二章 党的组织机构475

一、党的中央领导机构及其职权475

二、中央直属机构的设置与职能477

三、各级组织部门的设置及其主要任务478

四、中央组织部的职能及机构设置479

五、党的地方组织和领导机关的职能480

六、党的地方委员会派出的代表机关481

七、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组的建设481

八、全面提高组织部门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482

第三章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485

一、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485

二、社区党的组织建设491

三、非公有制企业党的组织建设494

四、社团党的组织建设498

五、学校党的组织建设501

六、机关党的组织建设506

第四章 党的组织原则与组织制度510

一、党的组织制度建设的任务510

二、党的民主集中制511

三、党的组织制度513

第五章 党内生活准则与党内生活制度520

一、党内政治生活准则的内容和意义520

二、严格遵守党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521

三、坚持党性,根绝派性521

四、敢讲真话,言行一致522

五、充分发扬民主,正确对待不同意见523

六、切实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不受侵犯523

七、党内选举要充分体现选举人的意志524

八、要坚决同错误倾向和坏人坏事作斗争524

九、要正确对待犯错误的同志525

十、领导干部要自觉接受党和群众的监督,不搞特权526

十一、党员必须在党内的一个组织中过组织生活526

十二、党员领导干部要参加党的双重组织生活526

十三、党员在特殊情况下的组织生活527

实践探索与理论探讨 实行“四三”工作法为抗击非典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孙增儒530

从制度上预防县委书记的用人腐败 朱志诚534

建设学习型机关 培养创新型干部 以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组织工作 张立民538

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 实现组织工作跨越式发展 蔡胜542

认真学习贯彻《干部任用条例》为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组织保证 马明福545

坚持民主集中制是提高班子执政水平的根本保证 吐尔干·皮达548

狠抓四项机制建设 推动组织工作有序高效运行 刘德洲551

四川省梓潼县探索建立开放型组织工作新机制 周晓军553

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推进组织工作创新 马水清556

关于创建学习型党组织问题研究及对策 中共新疆库尔勒市委组织部561

与时俱进 大胆创新 努力开创组织工作新局面 闫华锋565

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 组织工作要在十个“新”上下功夫 李臣568

学习、实践与长效机制 冯兴禄573

努力实现“四个转变” 创造性地做好新时期组织工作 刘玉明576

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 为建设新望花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白惠芬579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 推动组织工作再上新台阶 任恒志583

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 推进组织工作创新 颜赣辉588

公选可尝试百分制、量化考察制 杨承国 陶俊权591

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的思考与对策 刘长彬593

实施堡垒计划开展先锋行动为建设全省经济强县提供组织保证 刘景堂598

强化组织建设 巩固执政之基 吕磊602

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创造性地开展组织工作 曾庆山607

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 创新组织工作 于云凌612

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 全面推进新时期组织工作 邢立君616

努力“创建发展型班子” 为加快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中共黑龙江省绥芬河市委组织部620

创新组织工作 打造服务经济建设平台 高永瑞626

坚持与时俱进 做好组织工作 张绍文629

紧扣第一要务 创新组织工作 官开意633

牢固树立中心意识 不断创造组织工作促进发展的新业绩 余麟636

实施“五步工作法”落实“三化”、“四权”要求 高印639

围绕经济建设中心 全力做好组织工作 陈平644

在创新中发展组织工作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王信卿647

组织工作要为发展提供坚强的保证——莆田市围绕第一要务开展组织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施文652

为打造“广州东部板块”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中共增城市委组织部“争先创优”活动取得成效 陈志威657

强化五种意识 做好新时期组织工作 段振中660

与时俱进 创造性地做好组织工作 高海宾663

加快以党内民主、党内监督为重点的制度建设 促进民主集中制的进一步完善 朱又红 胡建军668

党的性质理论的新发展 ——学习十六大党章(修正案)的体会 庞果成673

谋划全局 标本兼治 塑造组织工作新形象 李玉678

弘扬与时俱进精神 围绕发展创新组织工作 张生伟683

深入贯彻十六大精神 与时俱进 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组织工作 姜晓刚686

关于税费改革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杜国章690

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杜晓坤694

扎实有效地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徐驰698

以“示范带”建设为载体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遵义市开展农村基层组织“示范带”建设的主要做法及体会 张兴刚 谭华伦701

深入开展“三级四方共建”活动 努力开创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新局面 贾成义707

第一章 党风建设与廉政建设的地位、作用与指导思想715

一、党性、党风715

第五篇 党的作风建设与廉改建设715

二、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716

三、党的作风建设对于经济建设的重要作用717

四、党的作风建设与改革开放的关系718

五、市场经济与党风问题719

六、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720

七、市场经济的消极因素对党的作风建设的负面影响722

第二章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主要内容与关键环节724

一、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724

二、反对权力私有化,提倡立党为公725

三、反对权力商品化,提倡廉洁奉公726

四、反对失职渎职行为和严重官僚主义,提倡密切联系群众727

五、反对虚报浮夸、弄虚作假,提倡实事求是、务实求真728

六、反对个人专断、一言堂、家长制,坚持民主集中制729

七、反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坚持思想上、政治上和党中央保持一致730

八、反对脱离群众,搞特殊化,提倡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732

九、反对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提倡克己奉公、吃苦在前、享受在后733

第三章 抓好党风建设和廉政建设的主要对策与基本途径735

一、党风建设的重点是党政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735

二、党风建设要坚持“一要坚决,二要持久”的方针736

三、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党内法规737

四、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738

五、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739

六、集中力量查办违法违纪案件740

七、认真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741

八、加强党风党纪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素质743

九、加强党内监督,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744

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是反腐倡廉的根本措施745

十一、把德才兼备的干部推上领导岗位是反腐倡廉的组织措施746

十二、搞好法制建设和加强对权力监督制约是反腐倡廉的制度措施747

十三、排除阻力,查办案件是反对腐败的重要环节747

十四、维护民主集中制和执行政治纪律是反腐倡廉的重要条件748

十五、领导干部带头廉洁自律是反腐倡廉的关键问题749

十六、不断整顿党组织和干部队伍是反腐倡廉的重要手段749

实践探索与理论探讨 突出三个重点抓好议事恳谈——宜都市推行议事恳谈会的实践和思考 秦文煊751

用好作风执行好制度 朱红春755

论从严治党与反腐败 陈正杰759

为领导干部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 肖健763

搞好组工信访 重在标本兼治 王书祥766

实行“五卡一簿”制度 创新干部监督机制 桑小平769

建设“阳光型”的组织工作系统 丁湘773

选用人绝不允许搞裙带关系 陈晋川 冯军777

始终坚持“两个务必” 深入开展“四民”活动 中共湖南省邵阳市委780

反对形式主义 刘力伟783

浅谈加强和改进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作风建设 巴雅尔788

落实“用好的作风选人”要求 加强组织部门作风建设 布仁贝尔791

组工干部如何做艰苦奋斗的表率 滕东红795

解读艰苦奋斗精神 董变英798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要与时俱进 周启毅803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思考 李留心807

切实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 张凌玮812

转变干部作风 推进干部“能上能下” 梁胜利816

把选准用好干部作为改进作风的治本之策 张志诚822

第一章 党的干部路线和干部标准829

一、党的干部路线829

第六篇 党的干部队伍建设与改革创新829

二、党的干部标准830

三、“德才兼备”标准的内涵830

四、干部“四化”方针是党的干部标准和干部路线在干部队伍建设上的体现832

五、党的干部路线和干部标准在干部队伍建设中的重要意义834

六、准确理解和全面执行党的干部标准和干部路线835

第二章 深化干部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838

一、深化干部制度改革的目标838

二、深化干部制度改革的原则841

三、深化干部制度改革的评价标准846

第三章 干部管理制度与任用制度改革853

一、改革和健全科学、民主、高效的干部管理制度853

二、建立健全干部考核制度:业绩累计与群众公论相结合859

三、建立健全干部交流制度:组织派遣与自主流动相结合861

四、建立健全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865

五、健全和完善领导干部选举任用制度867

六、健全和完善干部聘任制度870

七、健全和完善干部委任制度873

第四章 领导干部的推荐,选拔任用与监督877

一、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必须以扩大民主为改革方向877

二、领导干部的民主推荐878

三、民主推荐领导干部的程序和方法879

四、依法推荐和提名与民主协商880

五、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880

六、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必须进行严格考察881

七、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必须严格按照干部制度办事882

八、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必须严格遵守干部选拔任用的各项纪律884

九、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必须以加强监督为根本保证885

十、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必须建立切实有效的监督机制886

第五章 健全和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888

一、依法健全因事择人的编制制度888

二、依法健全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890

三、依法健全国家公务员业绩考核和职务晋升制度892

四、依法健全国家公务员的培训制度896

五、依法健全国家公务员的薪给制度899

第六章 干部离休退休制度与老干部工作902

一、建立干部离休退休制度是我国干部人事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902

二、离休干部必须具备的条件903

三、高级专家离休退休年龄的具体规定903

四、做好离休退休干部的安置工作904

五、处理好老干部工作中的三个关系904

六、政治上关心和生活上照顾离退休老干部905

七、因人制宜和形式多样地发挥离退休老干部的作用906

八、老干部工作部门的主要职责907

九、离休退休干部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907

十、离休退休干部管理工作的经费保障908

第七章 健全和完善企业单位干部人事制度909

一、健全保障所有者权益的用人制度909

二、健全保障公司治理结构责权一致的用人制度911

三、健全以市场机制选用企业经营管理者制度914

四、健全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激励制度917

五、健全对企业经营者的约束制度920

实践探索与理论探讨 改革干部制度完善若干机制的探讨 丰学文923

适应新形势 构筑新机制 选好建强村支书队伍 董新发929

坚持选好干部 着力配强班子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932

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刘智勇932

不断创新工作机制 努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郑清胜936

关于培养选拔任用党外干部的实践与思考 祖长秋940

大海扬波作和声——肇东市经纪人型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实践 张奎义943

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张奎义946

认真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不断深化干部制度改革 刘长河950

信宜市深化干部制度改革的做法、收获与体会 中共广东省信宜市委员会953

深入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 切实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水平 杨建军959

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关键要落实“六化” 解晓勇962

对选人用人失察失误进行责任追究是选准用好干部的前提 高荣立965

实施“人才兴业”战略 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郭俊岐968

按照《干部任用条例》标准 选准用好优秀年轻干部 孙秀琴973

基层年轻干部须走出的认识误区 李兴荣976

建好“六老”养老基地 稳定农村干部队伍 严加明979

领导干部要加强自身修养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焦宝华982

坚持用十六大精神统领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证——学习党的十六大报告后的思考 张建昌984

加快干部工作开放进程 构筑山区发展新平台 赖俊989

把提高执政能力作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着眼点和落脚点 马德新992

四川省梓潼县采取“四减少一提高” 切实转变干部作风 沈玉剑996

贯彻《条例》坚持“五重” 着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冷刚997

落实群众“四项权利” 扩大干部选任中的民主 李燎1000

选派县、乡机关干部到农村任职是加强后进村班子建设的有效途径 贺建功1003

对如何解决干部“下”的问题的几点思考 宋海江1006

选贤任能必须坚持扩大民主的基本方向 郭清春1009

尊重人才应在“四个字”上下功夫 岳秀诚1012

按照与时俱进的要求 做好人才培养和人才开发工作 黄新敏1015

做给群众看 带领群众干 扎实开展乡村干部科技示范体系建设 郑德忠1019

年轻干部要重“接班”轻“接官” 陈晋川 蒲松林1022

农村税费改革后村干部存在的问题浅析及对策初探 赵克蓉1025

新时期党委组织部如何落实党管人才要求 欧运崇1028

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 科学培养选拔年轻干部 罗平安1032

创新机制 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 秦功智1034

努力建设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层 田杰胜1037

落实党管人才要求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张才金1040

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大力加强基层干部工作 查代藩1044

创新工作机制 强化村干部队伍建设 熊德华1047

依靠群众选干部 选执政为民的干部——十六大报告学习体会 王成文1050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 努力探索干部队伍建设新路子 冯兴禄1053

乡镇一把手要有良好的素质 李云健1058

从“四个强化”入手 抓好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 李志发 王立敏1063

积极推进牧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努力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潘振海1066

对领导干部实行动态管理的问题研究 邵小亭1070

浅谈旗县委书记在领导班子中的作用 王东辉1075

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 努力加强各级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建设 张志杰1079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应当坚持“四要”原则 毛溪浩1085

认真坚持“四个必须” 做到全面贯彻《干部任用条例》 朱炳文1087

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干部激励约束机制 中共宁夏固原市工委组织部课题组1090

干部任免票决制的探索 张蒙建1095

浅谈党员领导干部的道德建设 布仁1099

对干部“能下”问题的研究与探索 那木吉拉其仁1102

落实“四权” 选贤任能 李增勇1106

强化干部监督管理 努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黄卫东1108

乡镇领导干部要提高执政水平 必须做到“高、深、实” 伍启汉1113

关于强化干部平时跟踪考察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薛东1116

积极探索 勇于创新 不断深化干部制度改革 郭玉才1120

扩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民主 别必雄1125

努力推进干部工作开放 梁熙扬1129

努力破解领导干部“下”的难题 杨振业1133

新任领导应“三思”而后行 高永瑞1137

树立与时俱进的人才观 李金福1139

推进乡村干部素质升级的实践与思考 黄凌新1141

要善于培养青年领导干部的战略思维能力 纪书华1145

锥子、袋子与选贤改革 官开意1148

做一名公道正派的组工干部 郭世松1150

执行《条例》 关键在人 曹庆五1153

以党员领导干部专题民主生活会为载体 提高《干部任用条例》贯彻落实的质量 姜竹1155

领导班子“内耗”的原因及对策 何济国1157

决策要科学化民主化 李兴华1161

培养和造就优秀人才的有效途径 任英1164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提高领导干部依法行政能力的若干思考 谢兴旺1167

浅析民族地区乡镇领导班子执政能力状况及提高执政能力的对策 王健1173

加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能力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昂保1178

实施“双强”战略 选好群众致富带头人 赵永辉1187

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综合素质 把农民长期得实惠的基本要求落到实处 郭巍1190

抓实六项工作 优化配置乡镇干部 谢桂越1196

严格把关 大胆探索把学习贯彻《条例》活动引向深入 莫杰宏1202

浅析选人用人中的“年龄杠杠” 刘益民1205

县委书记应该是最基层的政治家 严长俊1210

贴近实际 创新载体 强化考核——市级机关中层干部大规模轮训的有益尝试 中共江苏省兴化市委宣传部1215

全面实现小康的关键是加强乡村干部队伍建设 刘玉峰 刘春葆1217

加强领导班子能力建设实践探索 李世民1220

坚持党管人才 做好人才工作 王磊1225

企业改制后领导人员选拔任用新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元来存1228

什邡市巩固创新长效机制 强力推进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 李长可 何泽新 杨运发1231

农村基层党组织后继乏人的问题亟待解决 贺建功1234

建立健全选拔、培养、监管机制 切实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 唐益明1239

基层党委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杨恩利1243

浅谈村级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 王怀斌1247

北道区社区党建工作成效显著 李宏 陈继忠 曹振国1251

一、党员队伍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1257

第一章 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257

二、党员队伍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关系1257

第七篇 党员队伍建设与党员管理工作1257

三、党员队伍建设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关系1258

四、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的党员队伍建设1259

第二章 党务干部的素质修养1260

一、党务干部的政治素质1260

二、党务干部的文化知识素质1261

三、党务干部的品德素质1262

四、党务干部的能力素质1263

五、党务干部的心理素质1265

第三章 党员发展工作1267

一、做好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的重要性1267

二、发展党员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方针1268

三、正确制定和实施发展党员工作计划1269

四、发展党员工作的纪律和原则1269

五、抓好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工作1271

六、严格履行入党手续1272

七、发展党员实行预备期的重要作用和目的1272

八、做好预备党员的教育、考察和转正工作1273

九、加强组织员队伍建设1275

第四章 党员教育与培训工作1277

一、做好新形势下党员教育和培训工作的重要性1277

二、党员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1278

三、党员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1278

四、党员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1280

五、党员教育的基本内容1281

六、党员教育的主要方式和方法1283

七、党员教育的机构、分工和队伍建设1284

八、实现党员培训工作的规范化1285

第五章 党员管理与监督工作1287

一、党员管理和监督工作的重要作用1287

二、新时期党员管理的基本特点1288

三、新时期党员管理的基本任务1289

四、新时期党员管理的主要内容1290

五、新时期党员管理的主要形式1291

六、加强党内监督工作1292

实践探索与理论探讨 新形势下全面提高干部培训质量的途径和方法 王敏1294

与时俱进搞电教 开拓创新求发展 孙锦文1298

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扎实做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王福松1301

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的现状分析与研究 马静1306

党员离岗不再离党——中共白城市委探索在职党员双重管理制的调查 鞠万义 王和余1310

农村党员大教育大管理的有益探索 崔振亭1313

农村青年党员数量偏少的原因及其对策 吴显富1316

农村党员发展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赵有军 由书生1319

关于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员业主规范化管理的研究报告 赵克蓉132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农村党员作用的思考 贾惠民1326

抓住关键环节 增强培训实效 彭平安1330

与时俱进 探索创新 开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新天地 陈刚1333

加强党员教育管理 保持党员的先进性 田志坚1337

“三比三看”激活力 四管齐下抓“双带”——丰城市扎实开展农村党员和干部“双带”竞赛活动 邹小明1341

坚持新时期党员标准 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 郭立宪1345

增强民族地区群众致富能力的有效途径——青海省德令哈市党员实用技术培训基地建设调查 马军1350

党建与党的先进性教育——广西荔浦县开展农村党员设岗定责活动的思考 唐述东1355

突出针对性 讲求实效性——华宁县强化新形势下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杨丽萍1359

镇雄县提出五条措施 解决农村“四类”党员发挥作用难的问题 杨家聪1362

“设岗定责” 定出新天地——恭城瑶族自治县开展农村普通党员“设岗定责”活动纪实 沈荔芳 赵财精 路廷常1364

实施党员带头奔富裕小康系统工程 全面推进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潘毅华1368

采取“三个三”措施 努力做好发展青年农民党员工作 孙希平1373

关于加强已建党组织非公有制企业党员教育工作的思考 戴军1376

立足“六个结合”锐意方法创新积极探索农牧民党员教育培训新途径 周唯1379

实行“两找、三归、四个规范” 加强下岗、流动党员管理 鲍炳生1384

与时俱进 改进培训方式 抓好农村党员干部实用技术培训 鲁大全1388

浅谈发展党内民主的若干问题 刘颂东1391

农村党内扶贫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赵恒权1398

大力推行“设岗定责”工作 充分发挥农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闫俭1402

对如何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的几点思考 王周太1407

与时俱进地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张志杰1411

定思路 重实效 促就业 切实抓好下岗职工党员再就业技能培训 王振文1414

扶助党员弱势群体 整合党的凝聚力 赵连生1419

在榆阳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2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刘保强1424

试论“双学三培两带”活动在农村党建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罗军红1427

深化“三级联创”活动 稳步推进党建工作——中共平罗县委党建工作综述 张文阁 马绍华1430

解放思想 开拓创新 积极推进民营企业党建工作 刘玉庄1435

强基础 求创新 增实效 以服务居民为重点 深化社区党建 张玉云1441

南宁市兴宁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实践与思考 李石坚1445

第一章 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基层组织概述1453

一、党的基层组织的地位和作用1453

第八篇 新时期基层党组织工作实务1453

二、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1454

三、党的基层组织的设置形式1454

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指导方针1455

五、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1457

六、以改革的精神搞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1457

第二章 基层党组织的性质和任务1470

一、基层党组织的性质1470

二、基层党组织的设置1471

三、基层党组织的任务1471

第三章 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1474

一、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的职责和作用1474

二、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的内容1475

三、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的原则和途径1477

第四章 基层党组织制度建设与部门建设1480

一、制度建设是执政党建设的治本之策1480

二、党的制度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1482

三、基层党组织的制度规范1484

四、基层党组织的部门建设1489

第五章 基层党组织的调研决策工作1499

一、调查研究是正确决策的基础1499

二、决策的主要类型1502

三、决策的基本原则1503

四、基层党组织决策的基本方针和要求1506

第六章 怎样当好基层党委书记1509

一、党委书记的重要作用1509

二、党委书记的素质要求1510

三、党委书记的工作方法1512

第七章 如何当好基层党委组织部长1516

一、组织部长的职责和作用1516

二、组织部长应具备的政治素质1523

三、组织部长应具备的基本能力1532

四、组织部长的识人用人艺术1538

五、组织部长怎样抓好组织部门的自身建设1546

实践探索与理论探讨 强化实践大力创新不断提高党建工作水平 张爱军1553

开展农村党建示范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张建文1557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践与思考 赵前寅1564

关于青冈县新的社会阶层有关情况的调查报告 石景峰1569

拓宽思路 突出重点 与时俱进 推动基层组织工作创新发展 向莉萍1573

立足实际 与时俱进 推动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健康发展 田园 王文学1577

打造“航母”济沧海——记中共双城市委员会 白彦国 刘义松 赵长春1580

金海农田显风流——记湖北省鹤峰县农业发展银行行长王文成 杨德胜 胡兴荣1585

建强村级组织 建设文明新村 独创发展山区特色之路 李国庆1587

青冈县实施村党支部书记“头雁工程”的实践与思考 吴亮远1592

殚心竭虑铸辉煌——一个女计生干部的公仆情怀 于锡钧1596

实施“三富”工程 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双带动力 许静波1600

明确目标 完善机制 创新载体 积极探索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新途径 吴起1604

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 改革创新基层党组织建设 赵友春1612

履行职责讲艺术 把握全局抓重点——谈谈如何当好组织部长 朱红春1617

坚持五个“始终” 强化农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 兰国良1620

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 于洪洋1623

充分发挥农村“三老”人员作用 大力开展“三老”带“三青”活动 邵泽银1627

太谷县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高增光1631

关于伊宁市社区建设工作的调研报告 闫红鹰1636

开拓新思路 落实新举措 实现新突破 赖俊1641

发展经济 积极投入 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王昕1644

坚持与时俱进的精神 不断强化社区党建工作 刘晓明1648

认真贯彻十六大精神 全面加强社区党建工作 王彩1654

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赵志德1658

关于街道社区党建保证和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的调查与研究 于海波 隋向辉1664

组织起来:农民增收致富的法宝——吉林省镇赉县到保村发展变化的启示 阎建国 辛峰1674

对当前农民心态的调查与思考 吴显富1678

围绕中心 突出重点做好新时期基层组织建设工作 张成新 高靖1682

浅谈如何抓好社区党的建设 宋兆刚1687

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全面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水平 关进中1692

把党建工作要求渗透到旅游经营服务中 郭树人1696

推进社区党建 共建旅游新城 邓治平1699

强根固本 夯实基础 全面提升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水平 吴胜利1703

部长要做到“五个有” 闫华锋1706

大力实施“双带”工程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陈宣文1708

夯实基础 强化管理 力求实效 积极探索非公有制组织党建工作新路子 李建平1712

实施四大工程 发展县域经济 石希欣1716

对贫困地区加速建设小康社会的思考 覃德泽1719

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区街企党组织的关系是发展社区党建工作的客观需要 吴非1724

创新工作机制 不断提升农村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 高春义1726

合川市立足“三有” 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黄立1730

关于新形势下村党支部与村委会关系的几点思考 梁晓琦1733

适应新形势 采取新措施 开创细河党建工作新局面 刘跃彬1737

与时俱进 积极探索 稳步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汝城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情况汇报 谷坊生1743

围绕经济抓党建 抓好党建促发展 郭社荣1747

创新机制 激发活力 探索社区党建工作新路子 洪立琴1752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推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再上新台阶 乔军1757

抓住重点 把握关键 扎实推进“三培两带”工程 陈宋尧1761

全面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江西省大余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调查与思考 邹长东1764

突出重点 注重实效 努力开创牧区基层组织建设新局面 乔学智1768

坚持“四抓”求实创新 积极探索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新路子 黄有盛1772

石泉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践与探索 赵立根1776

大胆实践 积极探索 认真做好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工作 吴书渊 姚志玉 赵永利1781

盐池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杨志有1786

“甜蜜”事业的带头人 ——记浦阳街道珠红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朱耀海 黄坚理 周占伟1792

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建设开放型小康口岸 包玉山1794

不断加强和改进村级组织建设 杨洪飞1798

如何正确处理党总支和村委会的关系 艾自由1802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实践与思考 栾怀刚1805

高扬在私企中一面永不褪色的党旗——内蒙古乌兰浩特市公共汽车有限公司党建工作纪实 王邦柱1808

构建新格局 创建新载体 拓宽新领域 全面开创社区党建工作新局面 段文臣 陈桂华 宁海岩1814

创建学习型组织 整体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水平 古保华1818

拓展党建新领域 促进经济大发展 白光强1822

实现超常规跳跃式发展必须大力营造干事创业的环境 崔日臣1826

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切实维护社区稳定 赵登伟1830

创新机制 打造社区党建新天地 陈德峰1834

建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常抓不懈机制促进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 刘多兵1840

解放思想 求真务实 实现县域经济新跨越 张喜林1845

关于建立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新机制的探索 刘建中1850

如何做好税费改革后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 贺洪昌1854

试论组织部长的人才观 张新建1859

以“三型”为核心内容 创新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王和1862

为党旗增辉——记湖北省鹤峰县八峰村党总支部 张树香1866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探索 杨述军1869

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梁力军1874

建设“七个一”工程 创新思路抓党建 龙朝雄1878

以创新精神推进非公经济党建工作 熊承家1885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张超1889

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张晋元1892

关于拓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活动空间的思考 李雪萍1894

积极探索非公有企业“党群工作一体化”模式 朴文秀1898

以“4211”工作机制为载体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荣建齐1901

以化解村级债务为突破口 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全面进步 姚国民1906

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应重点抓好的五方面问题 赵雪松1910

实施大开放战略 发展开放型经济 陈爱民1912

做好新形势下机关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 周顺琼1915

全面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的几点思考 宋维刚1918

党建工作创新要注意科学性 王占坤1922

在中小企业改制中同步推进党的建设 中共山东省诸城市委组织部1926

勇立潮头唱大风——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前房子村党建工作纪实 胡永明1930

浅析国有困难企业在转制过程中如何搞好党的建设 刘利平1934

关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马长安1937

不断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 努力探索党建工作新途径 崔玉珠1945

多管齐下 强基固本——齐河县选派“四支队伍”加强农村基层党建的实践与思考 李风巨1948

“创”出新局面 “建”出新天地——中共乌拉特前旗开展“三级联创、四层共建”活动纪实 郭玉根1952

实施“2+1”党群连心共富工程 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 杨树卓1959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发挥职能 努力开创县级人大工作新局面 吉宏·龙佳1963

实践出课题 创新促发展——来自兴化市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报告 刘广华 邹泰宗1968

围绕“三个创新” 推进“三级联创” 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朱如华1970

私营个体企业党建工作要实现三个转变——关于双台子区私营个体企业党建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辽宁省盘锦市双台子区委组织部1974

探索党建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推动城区两个文明建设上新台阶 李德明1977

真情——记共产党员、湖北省十大再就业明星岳林 刘富银 马雪飞 曹芹 陈旭平1981

医治新形势下农村 诸多疑难病证的一剂良药——关于加强村级组织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尝试 帅秀军1984

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记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竹溪县城关镇党委书记杨福卿 余凯1989

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 促进老区经济振兴 中共江西省赣州市委员会1991

创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机制 努力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 王凤玉1995

第一章 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2001

一、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治党治国的科学2001

第九篇 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与群众工作2001

二、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基础2002

三、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2002

四、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2003

五、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2004

六、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增强忧患意识、阵地意识、创新意识和表率意识2005

七、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增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005

八、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把着力点放在基层2006

第二章 党的基层组织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原则2008

一、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来进行2008

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服务2010

三、坚持从实际出发,增强针对性、实效性2012

四、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2016

五、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2017

六、在党的领导下依靠全社会共同来做2019

第三章 党的基层组织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和要求2021

一、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人民2021

二、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创业精神的教育2023

三、大力加强基层公民道德教育2025

第四章 党的基层组织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和方法2026

一、新形势下党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2026

二、积极探索新世纪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2029

三、积极开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式2031

四、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2034

第五章 党的群众工作的基本经验和面临的新问题2037

一、党的群众工作的基本经验2037

二、党的基层组织群众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2040

三、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的基本要求2045

第六章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形式和方法2046

一、要正确认识和深刻理解党的性质和宗旨2046

二、要拓宽民主渠道,深入细致地搞好宣传教育工作2047

三、要用制度规范,靠示范引导2048

四、要统筹协调好群众的各种具体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好各种人民内部矛盾2048

五、要积极支持群众参与公共事务2050

六、要融入社会群体,培育骨干力量2050

七、要一心一意谋发展,把满足群众需要作为“第一目标”2051

八、要采取多种形式,寻找有效载体2052

实践探索与理论探讨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及思考 李国庆2054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把政治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 徐承运2058

加强自我锻炼 提高党性修养 孙鹏2061

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党性修养问题探讨 郑军2064

架起党跟群众的“连心桥” 李勇2069

群众不点头的干部不能提拔任用——吉林省白城市委在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上全程实施“民意否决” 曹宇光2073

对新形势下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问题的几点思考 李丽萍2077

做好宣传思想工作要找准着力点 叶玉静2081

切实发扬“为民”精神 全面推行“三热”机制 中共湖南省邵阳市委组织部2084

县区组织部在抓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建设中既要搭好台更要唱好戏 吴洪明2089

采取得力措施 切实帮助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 白凤军2092

切实抓好非公有制经济党建工作 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韩元利2095

创新机制制度 强化思想教育 打牢稳定发展的基础 刘喀生2098

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不断提高党员素质——坚持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的理论思考 刘全山2103

浅谈如何维护、发展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解占久2108

对“三观”教育的思考 戎占权2111

关于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三老”人员政治信仰上存在“两重性”问题的调查思考 杨卫2116

构建部门文化 搞好“十讲”教育 张新进2121

围绕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基本要求 切实做好基层党建工作——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的一点体会 袁湘南2125

坚持“四个创新” 开创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 肖好文2129

第一章、党的办公室的性质、地位、重要性2133

一、党的办公室的性质和地位2133

第十篇 党的办公室工作2133

二、做好办公部门工作的重要意义2134

第二章、党的办公室的职能与协调工作2135

一、党的办公部门职能的内涵及其形成过程2135

二、党的办公部门的运转职能2136

三、党的办公部门的参谋职能2137

四、运转职能与参谋职能的关系2138

五、什么是协调2139

六、协调的分类2140

七、办公室协调工作的经常性内容2140

八、协调的方法2142

九、协调工作的原则和要求2145

十、协调艺术2147

一、调研工作的含义2149

二、调研工作三要素2149

第三章 党的办公室的调研工作与信息工作2149

三、调研工作的原则2151

四、调研工作的环节2151

五、调研的方法2152

六、调研结果的处理2153

七、信息及其特征2154

八、信息与秘书工作的关系2156

九、收集信息的基本要求2156

十、收集信息的基本方法和信息加工2157

十一、信息传递的种类2158

十二、信息的自然传递与社会传递2158

十三、信息反馈的形式、特征和作用2159

十四、开拓信息渠道的基本要求2161

十五、建立信息体系2161

一、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2163

二、起草文件要把握的几个环节2163

第四章 党的办公室的公文写作2163

三、几种常用公文的写作2164

第五章 党的办公室的文书处理与机要文件管理2166

一、公文处理的基本要求2166

二、公文处理的基本程序2167

三、公文处理中的拟办工作2169

四、公文处理中的核稿工作2170

五、机要文件的五种管理方法2171

六、文件传阅的四环节2172

七、文件的保密2172

第六章 党的办公室信访工作2174

一、党的信访工作的重要性2174

二、党的信访工作的基本特点2175

三、党的信访工作的任务和要求2176

四、党的信访工作的指导原则2177

五、党的信访工作机构和信访工作人员素质2177

六、加强党和政府对信访工作的领导2178

一、政治素养2179

二、道德素养2179

第七章 党的办公室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2179

三、知识素养2180

四、能力素养2181

五、心理素养218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