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城市道路设计【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徐家钰编著 著
- 出版社: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 ISBN:7508429540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98页
- 文件大小:37MB
- 文件页数:411页
- 主题词:城市道路-设计-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城市道路设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前言1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城市化和道路交通1
第二节 城市道路的分类与分级4
一、城市道路交通特点4
二、城市道路分类5
三、公路分类6
第三节 设计速度、设计车辆、交通量7
一、设计速度7
二、设计车辆8
三、设计小时交通量9
第二章 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11
第一节 概述11
一、通行能力概述11
二、服务水平概述13
第二节 道路路段通行能力15
一、基本通行能力15
二、可能通行能力16
三、设计通行能力17
四、多车道设计通行能力18
第三节 平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20
一、概述20
二、无信号管制的交叉口通行能力20
三、信号交叉口的通行能力23
第四节 环行平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28
一、无信号控制环行平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28
二、信号控制环行交叉口的通行能力29
三、交叉口的有序度30
第五节 立体交叉的设计交通量与通行能力30
四、立交通行能力的计算31
三、设计交通量31
一、车辆运行特征分析31
二、匝道与主线的关系31
第六节 自行车道通行能力37
一、一条自行车车道的路段可能通行能力37
第七节 人行道通行能力38
一、人行道基本通行能力38
二、人行道可能通行能力38
三、交叉口影响的自行车车道的路段设计通行能力38
二、不受平面交叉口影响的一条自行车车道的路段设计通行能力38
三、人行道设计通行能力39
四、人行立体交叉通行能力39
五、行人横道通行能力39
六、行人横道服务水平评价43
第三章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44
第一节 路网分类44
一、城市布局与城市道路网的关系44
三、城市道路网络分类45
二、土地使用规划与城市交通45
第二节 城市道路规划和指标49
一、规划指标49
二、规划原则51
三、各类道路的规划要求52
第三节 环形放射干道系统54
一、环路55
二、放射路的布设57
三、环路与射路互补关系58
四、环射路路段构造形式与横断面59
五、辅路59
六、交叉与连接59
七、国内外主要大城市环形放射干道系统62
第四节 公共交通专用道64
一、概述64
二、城市公共交通专用车道的基本概念67
四、城市公共交通专用车道规划69
三、城市公共交通专用车道的产生和发展69
五、公共交通专用车道设计75
第五节 自行车专用道78
一、自行车交通的优势78
二、世界各地自行车专用道发展概况79
三、自行车交通在我国城市交通中的优越性和不可替代性79
四、我国自行车交通现状80
五、自行车交通体系和对策81
六、自行车道路规划82
七、建立自行车路网的基本原则及措施84
八、自行车道路设计84
第六节 城市道路单行道系统规划与设计90
一、国内外实行单行道的简况90
二、单行道系统的特点及其特有的作用91
三、设置单行道的条件92
四、实行单向交通注意的问题92
第一节 横断面设计94
第四章 城市道路设计94
一、横断面规划95
二、横断面设计108
第二节 平面设计116
一、平面设计原则116
二、平面定线116
三、选线原则117
四、道路的圆曲线和平曲线117
五、直线、平面线的布设与连接119
六、平面图的绘制120
第三节 纵断面设计121
一、纵断面设计原则121
二、纵断面设计具体要求122
三、坡度和坡长122
四、竖曲线123
五、纵断面设计步骤和方法125
六、街沟设计127
第五章 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131
第一节 概述131
第二节 交叉口的交通特性分析131
第三节 平面交叉口的规划133
一、交叉口的形式和使用133
二、交叉口形式的选择和改建原则134
三、交叉口的间距选择135
四、平面交叉口的规划和设计流程135
第四节 交叉口交通组织137
一、机动车辆交通组织137
二、非机动车辆交通组织141
三、行人交通组织143
四、交叉口处公共交通组织143
第五节 交叉口设计146
一、交叉口的车道数146
二、交叉口的通行能力147
三、交叉口的视距和缘石半径148
四、交叉口的拓宽设计149
第六节 环形交叉设计154
一、环形交叉口的设计155
二、环形交叉口的优缺点和适用性157
第七节 交叉口的竖向设计159
一、交叉口竖向设计的目的和原则159
二、交叉口竖向设计的基本形式159
三、交叉口竖向设计的方法及步骤162
四、环形交叉口竖向设计173
第六章 分离式立交和人行立交179
第一节 分离式立交179
一、分离式立交的设置条件179
二、铁路与道路立交方式的选择180
三、分离式立交方式的比较180
第二节 下穿式立交182
一、下穿式地道的设计182
二、道路与道路分离式立交184
第三节 人行立交187
一、设置城市人行立交的目的188
二、设置人行立交的条件189
三、设置原则189
四、人行天桥与地道的取舍原则189
五、人行立体交叉规划方法和原则190
六、人行立交的建筑设计191
第四节 人行天桥设计195
一、人行天桥设计的原则195
二、人行天桥设计195
第五节 人行地道设计200
一、人行地道设计的原则201
二、地道建筑设计的原则201
三、地道设计的原则201
四、梯(坡)道、平台与进出口设计的原则201
一、立交的分类206
第一节 互通立交的分类与分级206
第七章 互通式立体交叉206
二、立体交叉分级208
三、互通立交的几何形式与特点209
第二节 立交的选型229
一、影响立交选型的因素229
二、立交选型的基本原则229
三、立交选型的方法步骤230
四、城市大型互通式立交选型235
第三节 匝道设计237
一、匝道运行特性237
二、匝道的基本形式238
三、匝道设计主要技术指标239
四、匝道的平纵设计240
五、匝道的横断面设计244
六、匝道的端部设计249
一、立交的最小间距255
第四节 立体交叉设计255
二、辅助车道259
三、集散车道262
四、互通式立交范围内的主线设计264
五、喇叭形立交设计268
第八章 高架道路274
第一节 概述274
一、高架道路在国内的发展概况274
二、高架道路定义和组成274
三、高架道路的设置条件275
四、高架道路的功能275
第二节 高架匝道的布置277
一、匝道配置对高架的影响277
二、匝道的布置原则278
三、匝道的布置形式278
四、匝道的最小间距280
六、高架道路与地面道路衔接的因素281
五、高架匝道与地面道路衔接地段的交通特征分析281
七、高架下匝道交通组织方式283
第三节 高架道路的建设标准284
一、高架道路的总体设计284
二、高架道路的主要技术标准286
第四节 高架道路设计287
一、高架道路线形设计287
二、平面线形288
三、纵断面设计288
四、横断面设计290
五、高架道路交通组织设计292
六、高架道路变速车道设计295
七、路基、路面结构设计295
第九章 城市轨道工程297
第一节 概述297
一、城间铁路299
第二节 轨道交通定义、类型和发展概况299
二、市郊铁路300
三、地铁301
四、现代有轨电车和轻轨304
五、独轨铁路系统305
六、磁浮系统308
七、自动导向运输系统310
一、规划轨道交通路网应考虑的因素312
第三节 轨道交通路网规划312
二、轨道交通路网设计原则313
三、线网规划应研究的内容315
四、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特点316
五、规划范围与年限316
六、规划层次与方法317
第四节 城市轨道交通的轨道结构318
一、钢轨和轨枕318
三、道床319
二、连接构件319
四、道岔321
第五节 轨道交通的线路设计322
一、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的特点322
二、站位及线路323
三、高架线路横断面布置324
四、线路的平面设计325
五、线路的纵断面设计331
六、轨道交通限界334
第六节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置338
一、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分类338
二、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组成345
三、绘制车站总平面布置图350
第十章 道路附属设施353
第一节 道路停车场353
一、停车设施类型353
二、停车场的基本类型354
三、停车场规划原则357
四、停车场设计360
五、自行车停车场364
六、公共交通站点布置365
第二节 道路绿化367
一、道路绿化的功能367
二、街道绿化368
三、道路绿化的一般原则370
第三节 道路照明372
一、道路照明标准372
二、道路照明方式372
三、照明装置形式与设置方式375
第四节 无障碍设施377
一、排水系统的选择383
二、两种排水体制的比较383
第十一章 城市道路排水设计383
第一节 概述383
三、排水体制的选择384
四、不同排水系统的衔接384
五、街道雨水排除系统的类型385
第二节 雨水管及其构筑物沿道路的布置385
一、雨水管的布置385
二、雨水口和检查井的布置387
一、雨水流量公式390
第三节 雨水管道设计流量的计算390
二、综合径流系数391
三、设计降雨重现期391
四、设计降雨历时392
第四节 雨水排水设计方法和实例392
一、主要设计原则392
二、雨水管道设计技术标准393
三、设计步骤393
参考文献398
热门推荐
- 2087081.html
- 2268506.html
- 1104275.html
- 189128.html
- 1319950.html
- 3800651.html
- 2088247.html
- 3841933.html
- 1885082.html
- 2768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9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796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930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596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912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614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189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645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964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75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