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临床医学卷内科学 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临床医学卷内科学 下
  • 王振义主编 著
  • 出版社: 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8835954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1004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50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临床医学卷内科学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五篇 血液系统506

第一章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507

第一节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509

第二节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512

第三节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513

第四节 恶性淋巴瘤515

参考文献519

第二章 细胞因子的生物学特性及临床应用521

第一节 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21

第二节 干扰素524

第三节 红细胞生成素528

第四节 血小板生成素530

参考文献532

第三章 造血干细胞移植534

第一节 骨髓移植534

第二节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537

第三节 脐血移植540

参考文献544

第四章 白血病及其它恶性肿瘤治疗的新途径547

第一节 肿瘤的基因治疗547

第二节 肿瘤的诱导分化治疗549

第三节 肿瘤的诱导凋亡疗法554

第四节 展望558

参考文献559

第五章 急性白血病的化疗进展561

第一节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561

第二节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564

第三节 展望570

第四节 参考文献571

第六章 淋巴瘤573

第一节 淋巴瘤的分类573

第二节 一些被重新认识的淋巴瘤和罕见的淋巴瘤579

第三节 淋巴瘤的诊断581

第四节 淋巴瘤的治疗584

第五节 与淋巴瘤预后有关的因素590

第六节 展望591

参考文献591

第七章 血友病A593

第一节 分子发病机制和遗传规律593

第二节 出血表现和临床分型596

第三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598

第四节 治疗与预防601

参考文献606

第八章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609

第一节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609

第二节 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620

参考文献622

第九章 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治疗624

第一节 抗血小板药物624

第二节 抗凝药物630

第三节 溶栓治疗632

参考文献637

第六篇 内分泌系统639

第一章 内分泌学若干进展641

第一节 基础内分泌学641

第二节 临床内分泌学645

第三节 展望650

参考文献651

第二章 基因突变所致内分泌疾病653

第一节 激素基因突变653

第二节 酶基因突变656

第三节 膜受体基因突变658

第四节 核受体基因突变659

第五节 转录因子的突变660

第六节 信息传递系统基因突变661

第七节 癌基因和抑癌基因662

第八节 结合蛋白基因突变664

第九节 通道蛋白基因突变665

第十节 展望666

参考文献666

第三章 垂体腺瘤670

第—节 垂体前叶细胞生理学670

第二节 垂体腺瘤发病机制672

第三节 垂体腺瘤的分类673

第四节 内分泌功能测定678

第五节 垂体腺瘤的治疗682

第六节 展望684

参考文献684

第四章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发病机制的研究686

第一节 Graves病发病机制686

第二节 Graves病患者的自身抗体及其临床意义688

第三节 展望692

参考文献692

第五章 Graves病治疗694

第一节 抗甲状腺药物治疗694

第二节 同位素碘治疗699

第三节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699

第四节 妊娠期甲亢治疗699

第五节 展望700

参考文献700

第六章 糖尿病发病机制的分子遗传学研究702

第一节 单基因突变导致的糖尿病702

第二节 糖尿病多基因遗传病因素研究进展705

第三节 展望707

参考文献707

第七章 糖尿病诊断与分型710

第一节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710

第二节 糖尿病分型714

第三节 展望718

参考文献718

第八章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病机理的研究721

第一节 多元醇旁路的激活721

第二节 蛋白激酶C(PKC)激活和糖尿病血管病变722

第三节 蛋白质非酶糖化723

第四节 展望726

参考文献727

第九章 2型糖尿病治疗若干问题728

第一节 2型糖尿病的处理原则728

第二节 糠尿病综合治疗729

第三节 展望739

参考文献740

第十章 与肥胖有关的激素和神经肽741

第一节 Leptin741

第二节 神经肽Y(NPY)744

第三节 Agouti蛋白、POMC及促黑激素皮质素(melanocortin)744

第四节 从内侧基底部下丘脑到下丘脑外侧部745

第五节 黑皮素浓缩激素746

第六节 HyPocretin746

第七节 Orexin747

第八节 展望748

参考文献749

第十一章 骨代谢基础的研究进展750

第一节 骨的结构与功能750

第二节 骨细胞及其功能751

第三节 成骨细胞的细胞生物学754

第四节 骨形成过程756

第五节 骨吸收过程757

第六节 骨计量学与骨质疏松761

第七节 G蛋白耦联受体增强剂762

第八节 展望764

参考文献764

第十二章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766

第一节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分类766

第二节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767

第三节 诊断768

第四节 防治769

第五节 展望775

参考文献775

第十三章 内分泌疾病的放射诊断776

第一节 垂体病变776

第二节 甲状腺病变780

第三节 甲状旁腺病变783

第四节 肾上腺病变785

第五节 胰腺病变790

第六节 展望791

参考文献791

第十四章 内分泌核医学793

第一节 放射免疫分析793

第二节 非同位素免疫分析797

第三节 甲状腺显像803

第四节 肾上腺皮质显像806

第五节 肾上腺髓质显像808

第六节 甲状旁腺显像810

第七节 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811

第八节 131I治疗甲状腺癌815

第九节 131I-mIBG治疗恶性嗜铬细胞瘤818

第十节 展望819

参考文献820

第七篇 风湿性疾病821

第一章 自身抗体与风湿性疾病823

第一节 抗核抗体的分类823

第二节 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抗核抗体谱827

第三节 抗核抗体的检测828

第四节 抗核抗体研究进展829

参考文献830

第二章 以Hep-2细胞为基质的荧光抗核抗体检测技术进展832

第—节 Hep-2细胞常见的荧光核型及鉴别832

第二节 IFANA在诊断风湿性疾病中的应用834

第三节 IFANA检测技术展望835

参考文献836

第三章 抗中性白细胞胞浆抗体在血管炎中的诊断和治疗价值838

第一节 ANCA和特异性ANCA抗原838

第二节 ANCA的致病机制840

第三节 ANCA的临床检测840

第四节 ANCA与临床应用研究841

参考文献842

第四章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风湿性疾病研究中的应用844

第一节 涉及的主要研究技术844

第二节 病因及发病机制的分子生物学分析845

第三节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风湿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847

第四节 展望849

参考文献849

第五章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研究进展选择性COX—2抑制剂851

第一节 NSAIDs的历史和分类851

第二节 NSAIDs的作用机制852

第三节 COX—1、COX—2的特征853

第四节 NSAIDs中选择性COX—2抑制剂854

第五节 展望856

参考文献856

第六章 红斑狼疮发病机理858

第一节 遗传859

第二节 性激素861

第三节 环境因素861

第四节 免疫学异常862

第五节 展望865

参考文献865

第七章 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868

第一节 流行病学869

第二节 发病机制870

第三节 病理学872

第四节 强直性脊柱炎872

第五节 赖特(Reiter)综合征(反应性关节炎)874

第六节 银屑病关节炎876

参考文献878

第八章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和治疗880

第一节 诊断标准880

第二节 发病机制881

第三节 治疗885

第四节 展望887

参考文献887

第九章 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制890

第一节 遗传因素在RA发病中的作用890

第二节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892

第三节 粘附分子在RA发病中的作用893

第四节 癌基因在RA发病中的作用895

参考文献896

第十章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899

第一节 发病机制899

第二节 治疗904

第三节 展望905

参考文献905

第十一章 系统性血管炎的发病机理及治疗907

第一节 各型血管炎的临床及病理特征907

第二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909

第三节 诊断912

第四节 治疗912

参考文献913

第八篇 神经系统915

第一章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917

第一节 病因及发病机制917

第二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920

第三节 预后及治疗922

第四节 展望923

参考文献923

第二章 阿尔茨海默病926

第一节 病因学926

第二节 危险因素927

第三节 分子遗传学929

第四节 神经病理学931

第五节 发病机制931

第六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933

第七节 治疗935

第八节 展望938

参考文献938

第三章 脑瘤化疗941

第一节 理论基础942

第二节 当前优先选用的药物943

第三节 治疗原则947

第四节 副作用949

第五节 治疗期注意事项950

第六节 展望951

参考文献952

第四章 癫痫954

第一节 发病机制954

第二节 诊断956

第三节 分类956

第四节 治疗958

参考文献960

第五章 头痛962

第一节 偏头痛962

第二节 紧张型头痛966

第三节 丛集性头痛968

第四节 慢性发作性偏侧头痛970

参考文献970

第六章 重症肌无力972

第—节 发病机制972

第二节 诊断975

第三节 治疗977

第四节 展望978

参考文献979

第七章 帕金森病981

第一节 基底节的神经环路981

第二节 帕金森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982

第三节 帕金森病的治疗984

参考文献990

第八章 缺血性脑血管病992

第一节 发病机制992

第二节 病理生理993

第三节 治疗995

参考文献100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