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临床生物化学实验诊断与病例解析【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临床生物化学实验诊断与病例解析
  • 郑铁生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ISBN:9787506743808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435页
  • 文件大小:49MB
  • 文件页数:454页
  • 主题词:临床医学-生物化学-实验室诊断;临床医学-生物化学-病案-分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临床生物化学实验诊断与病例解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临床生物化学实验诊断的发展简史1

第二节临床生物化学实验诊断的研究进展与现状2

一、分离与分析技术2

二、自动化分析与酶法分析3

三、标准品和体外诊断试剂3

四、实验室高新技术的崛起3

五、实验质量控制和系统评估3

六、循证实验医学及其作用4

七、床边检验技术的发展4

第三节 临床生物化学实验诊断的应用4

一、在探讨疾病发生机制中的作用5

二、为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5

三、为疾病的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提供信息6

四、为临床研究或基础研究提供手段6

五、为健康普查和健康咨询提供服务6

第二章 临床生物化学实验诊断标准化8

第一节 实验方法和试剂的标准化8

一、实验方法的标准化8

二、实验试剂的标准化9

第二节 生化分析仪的评估与应用标准化12

一、生化分析仪的溯源和校准12

二、试验参数的正确设置14

第三节 临床生物化学实验质量控制18

一、分析前的质量控制18

二、分析中的质量控制18

三、分析后的质量控制18

四、能力比对分析19

第四节 诊断试验的诊断性能评价20

一、诊断试验的诊断性能常用评价指标20

二、诊断试验的选择原则22

三、Cochrane协作网与系统评价23

四、ROC曲线及其临床应用25

五、实验诊断项目的选择27

第五节 参考范围与医学决定水平的制定27

一、参考范围的概念及制定27

二、临界值的概念与选择29

三、医学决定水平的制定与应用30

第六节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结果报告的有效数字31

一、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结果有效数字的位数32

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结果有效数字的修约32

第三章 临床生物化学实验诊断新技术37

第一节 毛细管电泳诊断技术37

一、毛细管电泳的基本原理37

二、影响毛细管电泳的因素38

三、毛细管电泳的分离模式38

四、毛细管电泳的检测器39

五、毛细管电泳的特点40

六、毛细管电泳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40

第二节 生物传感诊断技术40

一、生物传感诊断技术的测定原理41

二、生物传感诊断技术的分类和特点42

三、生物传感诊断技术的应用43

第三节 生物芯片诊断技术44

一、生物芯片诊断技术的原理与分类45

二、生物芯片的关键技术45

三、生物芯片的临床应用47

第四节 高效液相色谱诊断技术49

一、液相色谱的基本原理49

二、液相色谱的分离模式49

三、液相色谱仪的结构50

四、液相色谱的定量方法50

五、液相色谱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51

第五节 干化学诊断技术52

一、干化学技术的组成52

二、干化学生化分析仪的测定原理53

三、干化学技术的性能特点55

四、干化学技术的临床应用57

第六节 免疫分析诊断技术59

一、免疫比浊分析59

二、放射免疫分析60

三、酶免疫分析61

四、化学发光免疫分析62

五、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63

第七节 自动生化分析诊断技术63

一、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应用进展64

二、自动化分析仪的组合及全实验室自动化65

第四章 糖尿病实验诊断67

第一节 糖尿病生化标志物的测定67

一、体液葡萄糖测定67

二、糖化蛋白测定69

三、胰岛素和C肽测定70

四、糖尿病相关抗体检测72

五、糖尿病相关指标检测74

第二节 糖尿病生化标志物的选择与应用75

一、糖尿病生化标志物的选择原则75

二、糖尿病生化标志物的应用76

三、应用糖尿病生化标志物应注意的事项77

第三节 糖尿病疑难病例解析79

一、1 型糖尿病79

二、2型糖尿病82

三、妊娠糖尿病84

四、其他特异性糖尿病86

五、疑似糖尿病和糖尿病并发症的鉴别诊断88

第四节 糖尿病实验诊断研究进展89

一、糖尿病分类分型和诊断标准的研究89

二、糖尿病标志物测定方法的研究90

第五章 异常脂蛋白血症实验诊断94

第一节 异常脂蛋白血症生化标志物的测定94

一、血清(浆)总胆固醇测定94

二、血清(浆)甘油三酯测定95

三、高密度脂蛋白测定96

四、低密度脂蛋白测定96

五、脂蛋白(a)测定97

六、磷脂测定97

七、游离脂肪酸测定98

八、血清载脂蛋白测定98

九、脂蛋白分析的其他方法99

第二节 异常脂蛋白血症生化标志物的选择与应用100

一、异常脂蛋白血症生化标志物的选择101

二、异常脂蛋白血症生化标志物的应用101

三、血脂标志物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102

第三节 异常脂蛋白血症疑难病例解析103

一、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104

二、家族性异常β-脂蛋白血症105

三、家族性乳糜微粒血症105

四、家族性高α-脂蛋白血症106

五、糖尿病继发性高脂血症107

六、肾病继发性高脂血症108

七、低脂蛋白血症109

八、代谢综合征109

第四节 异常脂蛋白血症实验诊断研究进展110

一、异常脂蛋白血症的基因诊断110

二、血脂测定的标准化111

第六章 肝胆疾病实验诊断114

第一节 肝胆疾病生化标志物的测定114

一、血清(浆)蛋白测定114

二、纤维蛋白原测定116

三、血清酶测定116

四、血清胆红素测定120

五、血清胆汁酸测定121

六、血氨测定123

七、血清蛋白电泳123

第二节 肝胆疾病生化标志物的选择与应用123

一、肝胆疾病生化标志物选择原则124

二、肝胆疾病生化标志物的应用124

第三节 肝胆疾病疑难病例解析125

一、肝细胞性黄疸125

二、肝前性黄疸127

三、肝后性黄疸127

四、新生儿生理性黄疸128

五、肝硬化130

六、乙醇性肝损伤132

第四节 肝胆疾病实验诊断研究进展134

一、酶学指标临床应用进展134

二、肝纤维化的血清学诊断进展136

第七章 肾脏疾病实验诊断139

第一节肾脏疾病生化标志物的测定139

一、血清肌酐测定139

二、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140

三、血清尿素测定140

四、血清尿酸测定140

五、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测定141

六、尿蛋白选择性指数141

七、尿总蛋白质142

八、尿微量白蛋白142

九、尿转铁蛋白142

十、α1-微球蛋白143

十一、β2-微球蛋白143

十二、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144

十三、T-H糖蛋白144

十四、视黄醇结合蛋白144

十五、尿溶菌酶测定145

第二节 肾脏疾病生化标志物的选择与应用145

一、肾小球早期损伤检查指标的选择与应用145

二、肾小球滤过功能检查指标的选择与应用145

三、肾小管功能检查指标的选择与应用146

四、肾内分泌功能检查指标的选择与应用146

五、基因诊断146

第三节 肾脏疾病疑难病例解析146

一、肾小球肾炎146

二、肾病综合征148

三、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150

四、糖尿病肾病152

五、肾小管性酸中毒153

第四节 肾脏疾病实验诊断研究进展155

一、肾小球滤过率的检测方法156

二、肾小管损伤的检测方法156

第八章 心血管疾病实验诊断159

第一节 心血管疾病生化标志物的测定159

一、心肌损伤标志物159

二、心肌缺血标志物163

三、心力衰竭标志物165

四、血栓形成标志物167

五、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临床生化测定167

第二节 心血管疾病生化标志物的选择与应用169

一、心血管疾病实验诊断项目应用原则169

二、各心脏生物化学标志物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171

第三节 心血管疾病疑难病例解析173

一、高血压病173

二、心力衰竭174

三、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77

四、急性心肌梗死179

第四节 心血管疾病实验诊断研究进展181

一、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的变革181

二、新型早期心脏标志物的简要介绍182

三、基因多态性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184

四、心血管疾病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185

第九章 呼吸系统疾病实验诊断187

第一节 呼吸系统疾病生化标志物的测定187

一、生化物质测定187

二、微生物学检查189

三、肿瘤标志物检查189

四、胸水检查189

五、血气分析189

第二节 呼吸系统疾病生化标志物的选择与应用190

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90

二、肺源性心脏病190

三、支气管哮喘191

四、肺炎191

五、肺栓塞192

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92

七、胸腔积液193

第三节 呼吸系统疾病疑难病例解析194

一、支气管扩展与哮喘194

二、肺炎球菌肺炎195

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196

四、原发性支气管癌200

五、胸腔积液201

六、肺血栓栓塞症202

第四节 呼吸系统疾病实验诊断研究进展203

一、血气酸碱分析及其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203

二、C-反应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209

三、病原体血清学检查209

四、特异性IgE抗体及过敏源检测210

五、肿瘤标志物相关检查210

第十章 消化系统疾病实验诊断211

第一节 消化系统疾病生化标志物的测定211

一、幽门螺杆菌尿素酶抗体的检测211

二、胃泌素测定212

三、淀粉酶测定212

四、脂肪酶测定212

五、血清弹性蛋白酶测定213

六、胆囊收缩素测定213

七、原降钙素测定213

八、磷脂酶A2测定214

九、血清胃蛋白酶原Ⅰ和胃蛋白酶原Ⅱ测定214

第二节 消化系统疾病生化标志物的选择与应用214

一、消化系统疾病生化标志物的选择原则214

二、消化系统疾病生化标志物的应用215

三、应用消化系统疾病生化标志物应注意的事项216

第三节 消化系统疾病疑难病例解析216

一、慢性浅表性胃炎216

二、消化性溃疡218

三、胃泌素瘤219

四、急性胰腺炎220

五、急性重症胰腺炎221

六、慢性胰腺炎223

七、自身免疫性胰腺炎224

第四节 消化系统疾病实验诊断研究进展225

一、基因芯片技术在消化系统疾病实验诊断中的应用225

二、蛋白质组学和蛋白质芯片技术在消化系统疾病实验诊断中的应用225

三、其他新的生化标志物在消化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226

第十一章 骨代谢疾病实验诊断228

第一节 骨代谢疾病生化标志物的测定228

一、血清总钙、离子钙的测定228

二、血清无机磷测定229

三、血清镁的测定229

四、钙、磷代谢相关激素的测定230

五、血清骨碱性磷酸酶测定232

六、骨钙素测定232

七、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氨基端前肽)测定233

八、血浆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测定233

九、尿羟脯氨酸测定234

十、Ⅰ型胶原交联降解类产物测定234

第二节 骨代谢疾病生化标志物的选择与应用235

一、骨代谢生化指标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235

二、佝偻病的生化标志物的选择与应用237

三、骨质疏松症的生化标志物的选择与应用238

第三节 骨代谢疾病疑难病例解析239

一、佝偻病240

二、骨软化症241

三、骨质疏松症243

四、成骨不全246

第四节 骨代谢疾病实验诊断研究进展249

一、骨质疏松与骨代谢新的生化标志物249

二、佝偻病与微量元素的研究进展250

第十二章 内分泌疾病的实验诊断252

第一节 内分泌疾病生化标志物的测定252

一、垂体-甲状腺轴的生化标志物的测定253

二、垂体-肾上腺轴的生化标志物的测定256

三、垂体-性腺轴的生化标志物的测定259

四、垂体功能的生化标志物的测定261

第二节 内分泌疾病生化标志物的选择与应用262

一、选择适当的实验系统检测262

二、内分泌疾病生化标志物临床应用原则262

第三节 内分泌疾病疑难病例解析263

一、甲状腺功能亢进263

二、甲状腺功能减退264

三、库欣综合征266

四、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268

五、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269

六、嗜铬细胞瘤271

七、性腺功能紊乱272

八、垂体功能紊乱274

第四节 内分泌疾病实验诊断研究进展276

一、新方法的应用276

二、新的检测方法和诊断指标的发现276

三、实验结果不确定性的认知及其对实验室诊断的影响277

四、临床内分泌疾病谱的改变277

第十三章 血液系统疾病实验诊断279

第一节 血液系统疾病生化标志物的测定279

一、血清铁测定279

二、血清总铁结合力测定280

三、血清铁蛋白测定280

四、血红蛋白测定281

五、血红蛋白电泳281

六、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282

七、血清结合珠蛋白测定282

八、转铁蛋白测定283

九、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测定283

十、红细胞丙酮酸激酶测定284

十一、M蛋白测定284

十二、维生素B12测定284

十三、叶酸测定285

第二节 血液系统疾病生化标志物的选择与应用286

一、缺铁性贫血的生化标志物选择与应用286

二、巨幼细胞贫血的生化标志物选择与应用287

三、溶血性贫血的生化标志物选择与应用288

四、多发性骨髓瘤的生化标志物选择与应用288

第三节 血液系统疾病疑难病例解析289

一、溶血性贫血289

二、缺铁性贫血292

三、巨幼细胞贫血294

四、地中海贫血295

五、再生障碍性贫血297

六、慢性病性贫血299

七、多发性骨髓瘤301

第四节 血液系统疾病实验诊断研究进展303

一、地中海贫血产前基因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303

二、多发性骨髓瘤骨损害的发生机制及诊断方法304

第十四章 肿瘤的实验室诊断306

第一节 肿瘤标志物的测定306

一、肿瘤胚胎性抗原标志物306

二、糖类肿瘤标志物309

三、酶类肿瘤标志物312

四、激素类肿瘤标志物314

五、蛋白类肿瘤标志物315

六、基因类肿瘤标志物315

第二节 肿瘤生化标志物的选择与应用317

一、理想的肿瘤标志物的特点317

二、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317

三、常见肿瘤的肿瘤标志物选择319

四、肿瘤标志物临床检测的应用原则319

第三节 常见肿瘤的病例解析320

一、肝癌320

二、肺癌322

三、胰腺癌324

四、乳腺癌325

五、前列腺癌326

第四节 肿瘤标志物实验诊断的研究进展327

一、肿瘤标志物指标的研究进展327

二、肿瘤标志物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329

第十五章 神经和精神疾病实验诊断332

第一节 神经和精神疾病生化标志物的测定332

一、神经肽的测定332

二、脑脊液乳酸与丙酮酸测定334

三、脑脊液脂类测定335

四、脑脊液5-羟色胺测定336

五、脑脊液儿茶酚胺测定336

六、脑脊液蛋白质测定337

七、脑脊液无机离子测定338

八、髓鞘碱性蛋白及其相关指标测定339

第二节 神经和精神疾病生化标志物的选择与应用340

一、帕金森病生化标志物的选择与应用340

二、阿尔茨海默病生化标志物的选择与应用341

三、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生化标志物的选择与应用342

第三节 神经和精神疾病疑难病例解析342

一、脑膜炎342

二、帕金森病344

三、精神分裂症347

四、老年痴呆症350

五、脑血栓352

六、脑出血354

第四节 神经和精神疾病实验诊断研究进展356

一、中枢神经递质的研究356

二、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神经或精神疾病的诊断356

第十六章 遗传性和先天性代谢疾病的实验诊断359

第一节 遗传性和先天性代谢疾病生化标志物的测定359

一、氨基酸代谢紊乱标志物测定359

二、糖代谢紊乱标志物测定361

三、脂代谢异常标志物测定361

四、黏多糖标志物测定362

五、代谢酶缺陷标志物测定363

六、肝豆状核变性的生化检测指标364

第二节 遗传性和先天性代谢疾病生化标志物的选择与应用365

一、遗传性和先天性代谢疾病的生化标志物的特点365

二、遗传性和先天性代谢疾病生化标志物的临床应用价值365

三、遗传性和先天性代谢疾病生化标志物的选择367

第三节 遗传性和先天性代谢疾病病例解析368

一、苯丙酮尿症368

二、甲基丙二酸血症371

三、Ⅰ型糖原病372

四、家族性高脂蛋白血症373

五、黏多糖病374

六、肝豆状核变性375

第四节 遗传性和先天性代谢疾病实验诊断研究进展377

一、遗传性和先天性代谢疾病的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377

二、遗传性和先天性代谢疾病测定方法的研究378

第十七章 血气和酸碱平衡紊乱实验诊断381

第一节 血气和酸碱平衡紊乱生化标志物的测定381

一、血液电解质测定381

二、血液气体及酸碱标志物测定382

三、其他相关指标测定386

第二节 酸碱平衡紊乱判断方法386

一、病史综合分析387

二、主要酸碱平衡紊乱确定387

三、代偿预估值计算及分析388

四、AG值和电解质分析判断388

五、三重性酸碱平衡紊乱判断389

六、动态观察、综合分析390

第三节 酸碱平衡紊乱疑难病例解析390

一、代谢性酸中毒390

二、代谢性碱中毒393

三、呼吸性酸中毒394

四、呼吸性碱中毒396

五、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397

六、代谢性碱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399

七、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400

八、代谢性碱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401

九、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402

十、高AG性代谢性酸中毒合并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404

十一、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和代谢性碱中毒405

十二、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和代谢性碱中毒407

第四节 酸碱平衡紊乱实验诊断研究进展409

一、酸碱平衡紊乱分析技术研究进展409

二、血气分析仪的发展近况411

第十八章 自由基检测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413

第一节 自由基标志物的测定413

一、一氧化氮检测413

二、脂质过氧化产物测定414

三、总抗氧化活性测定414

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测定415

五、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测定415

六、过氧化氢酶测定416

七、还原型谷胱甘肽测定416

八、维生素C测定417

九、维生素E测定417

十、金属硫蛋白测定418

第二节 临床自由基检测的选择与应用418

一、目前自由基检测存在的问题418

二、目前认为有诊断价值的自由基标记物419

第三节 与自由基相关疾病的疑难病例解析419

一、心血管疾病419

二、肿瘤424

三、衰老428

四、新生儿疾病430

五、妇产科疾病431

第四节 自由基标志物的研究进展432

一、自由基与疾病方面的研究进展433

二、氧自由基与疾病关系的研究43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