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机理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机理研究
  • 卢焱群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 ISBN:7216041313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298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1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机理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1.1 问题的提出1

1.2 研究的理论基础9

1.2.1 创新理论9

1.2.2 增长极理论10

1.2.3 不平衡增长理论11

1.2.4 产业经济学理论12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14

1.3.1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14

1.3.2 增长极理论研究19

1.3.3 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的机理研究21

1.4 研究的内容25

1.5 研究的方法26

第二章 高新技术产业与经济增长极28

2.1 高新技术产业的定义与特征28

2.1.1 高新技术的定义28

2.1.2 高新技术产业的内涵29

2.1.3 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特征31

2.2 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35

2.2.1 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的内涵35

2.2.2 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的主要特征39

2.2.3 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的作用44

2.2.4 国际上主要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47

2.3.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54

2.3.1 我国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历程54

2.3.2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特点57

2.4 本章小结60

第三章 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系统分析62

3.1 一般系统论及系统的定义62

3.2 作为耗散结构的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系统63

3.3 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系统要素分析66

3.3.1 主体要素66

3.3.2 生产要素69

3.3.3 环境要素72

3.4 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系统功能分析76

3.5 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系统的性质79

3.6 本章小结80

第四章 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形成演变规律82

4.1 “硅谷”的启示82

4.2 高新技术产业及其增长极形成的条件86

4.2.1 高新技术产业形成的条件86

4.2.2 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的形成条件89

4.2.3 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的目标取向96

4.3 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形成的一般规律98

4.4 本章小结105

第五章 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的形成106

5.1 技术创新106

5.1.1 技术创新的重要性106

5.1.2 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110

5.1.3 技术创新的模式114

5.1.4 提高我国技术创新能力120

5.2 企业创新125

5.2.1 企业创新的定义与内容125

5.2.2 企业创新的重要作用128

5.2.3 企业创新的辩证关系130

5.2.4 创建学习型组织,推动企业创新135

5.3 产业创新140

5.3.1 产业创新的含义及内涵140

5.3.2 产业创新的层次性143

5.3.3 产业创新的影响因素146

5.3.4 新产业形成的途径148

5.4 产业集聚151

5.4.1 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客观必然性151

5.4.2 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机制156

5.4.3 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产业聚集的特征162

5.5 本章小结165

第六章 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的扩散167

6.1 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扩散的实质167

6.2 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扩散的内容169

6.2.1 技术扩散169

6.2.2 产业扩散177

6.2.3 区域扩散181

6.3 传统产业的高新技术改造183

6.3.1 传统产业高新技术改造的必然性183

6.3.2 传统产业高新技术改造的原则185

6.3.3 传统产业高新技术改造的主要措施187

6.4 本章小结189

第七章 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的极化产业191

7.1 极化产业的理论来源191

7.2 极化产业的概念与特征194

7.3 极化产业的选择原则和基准196

7.3.1 极化产业的选择原则196

7.3.2 极化产业的选择基准199

7.4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极化产业的选择方向202

7.5 本章小结205

第八章 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与政府行为207

8.1 政府职能与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207

8.1.1 发挥政府职能作用的重要性207

8.1.2 政府职能与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213

8.2 政府政策与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216

8.2.1 产业政策与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216

8.2.2 投资政策与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217

8.2.3 财税政策与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222

8.2.4 人才政策与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222

8.2.5 政府采购政策与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226

8.3 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的培育227

8.3.1 产业培育227

8.3.2 市场培育229

8.3.3 环境培育231

8.3.4 人才培育234

8.4 本章小结235

第九章 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的评价体系236

9.1 建立评价体系的目的意义236

9.2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原则237

9.3 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及说明239

9.4 综合评价方法244

9.5 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的综合评价248

9.6 本章小结251

第十章 武汉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的实证分析252

10.1 武汉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的可能性252

10.2 武汉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的极化产业257

10.2.1 光电子信息技术产业257

10.2.2 生物与新医药技术产业259

10.2.3 光机电一体化技术产业260

10.2.4 新材料产业262

10.3 培育武汉高新技术产业增长极的对策与措施264

10.3.1 构建区域性高新技术创新体系,大力推进技术创新264

10.3.2 加强制度创新,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制度保证267

10.3.3 坚持开放性,推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向国内外开放269

10.3.4 加大投入力度,构筑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和风险机制271

10.3.5 引进和造就一支高素质高新技术产业人才队伍274

10.3.6 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保障275

10.4 本章小结277

第十一章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279

11.1 全文总结279

11.2 研究展望282

附:省市评价指标原始数据284

参考文献288

后记29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