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洛阳皂角树 1992-1993年洛阳皂角树二里头文化聚落遗址发掘报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洛阳皂角树 1992-1993年洛阳皂角树二里头文化聚落遗址发掘报告
  • 洛阳市文物工作队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105478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166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21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洛阳皂角树 1992-1993年洛阳皂角树二里头文化聚落遗址发掘报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节 位置、山川与交通1

序一 刘东生 1

目录1

第一章 地质、地理环境1

插图目录2

图一 皂角树遗址位置图之一2

图二 皂角树遗址位置图之二3

序二 严文明 3

第二节 地貌与遗址分布4

图三 洛阳市北310国道道路堑黄土剖面图5

第三节 气候、植被与土壤7

第二章 地层堆积与文化分期8

第一节 遗址现状与分区8

图四 皂角树遗址与古河道的关系图8

图五 洛阳皂角树遗址分区及探方分布图9

第二节 文化地层10

图七 ⅠT1303、ⅠT1403北壁剖面图11

图六 ⅠT1301、ⅠT1302、ⅠT1303西壁剖面图11

图九 ⅠT2408、ⅢT1008、ⅢT2008、ⅢT3008北壁剖面图12

图八 ⅠT2207、ⅠT2208、ⅠT2209西壁剖面图12

第三节 地质地层13

第四节 考古学文化层与地质地层关系14

第五节 文化分期15

图一一 洛阳皂角树遗迹分布图(局部)之一16

图一二 洛阳皂角树遗迹分布图(局部)之二17

前言17

图一三 第一期文化房基F1平、剖面图19

第三章 第一期文化19

第一节 遗迹19

一、房屋基址19

图一四 第一期文化房基F5平、剖面图20

图一五 第一期文化房基F3平、剖面图20

图一六 第一期文化灰坑、烧窑平、剖面图21

二、烧窑21

三、灰坑21

四、古河道22

第二节 遗物22

一、生产工具22

图一七 第一期文化器物23

二、装饰品24

三、生活用具24

图一八 第一期文化陶器26

图一九 第一期文化陶器28

图二○ 第一期文化陶器纹饰、刻符29

四、动、植物遗骸30

第一节 遗迹31

第四章 第二期文化31

一、灰坑31

图二一 第二期文化灰坑平、剖面图32

图二二 第二期文化灰坑H98平、剖面图32

一、生产工具33

第二节 遗物33

二、墓葬33

图二三 第二期文化墓葬M32平、剖面图33

图二四 第二期文化生产工具34

图二五 第二期文化生产工具35

二、装饰品36

三、生活用具36

图二六 第二期文化陶器纹饰37

图二七 第二期文化陶器39

图二八 第二期文化陶器40

图二九 第二期文化陶器41

图三○ 第二期文化陶器43

图三一 第二期文化陶器45

图三二 第二期文化陶器47

图三三 第二期文化陶器49

图三四 第二期文化陶器51

四、动、植物遗骸52

第五章 第三期文化53

第一节 遗迹53

一、房址53

图三五 第三期文化房基F2平、剖面图54

图三六 第三期文化房基F4叠压关系54

图三七 第三期文化房基F4平、剖面图55

二、灰坑56

图三九 第三期文化灰坑H94平、剖面图57

图三八 第三期文化灰坑平、剖面图57

图四○ 第三期文化水井(J1)平、剖面图58

一、生产工具58

第二节 遗物58

三、水井58

图四一 第三期文化生产工具59

图四二 第三期文化生产工具61

图四三 第三期文化遗物62

三、生活用具63

二、装饰品63

图四四 第三期文化陶器64

图四五 第三期文化陶器65

图四六 第三期文化陶器66

图四七 第三期文化陶器68

图四八 第三期文化陶器72

图四九 第三期文化陶器纹饰、刻符74

四、动、植物遗骸74

灰坑76

图五○ 第四期文化灰坑平、剖面图76

第六章 第四期文化76

第一节 遗迹76

三、生活用具77

二、装饰品77

一、生产工具77

第二节 遗物77

图五一 第四期文化陶器纹饰78

图五二 第四期文化遗物79

图五三 第四期文化陶器80

四、动、植物遗骸81

第七章 生存环境82

第一节 古河道环境信息82

图五五 洛阳市关林至赵村古河道横剖面图83

图五四 皂角树遗址地层与古河道关系剖面图83

一、顶层埋藏土壤类型85

第二节 黄土沉积环境信息85

图五六 皂角树遗址西北角黄土剖面磁化率曲线86

二、磁化率测定86

图五七 皂角树遗址西北角黄土剖面化学百分组成曲线图88

三、化学分析88

一、孢子花粉分析(孢粉分析)90

第三节 古植被环境信息90

图五八 皂角树遗址西北角黄土剖面孢粉式91

图五九 皂角树遗址东侧古河道沉积孢粉式94

图六○ 皂角树遗址西北角黄土剖面硅酸体变化与古气候图式101

二、硅酸体分析101

三、果实与种子103

第四节 古动物环境信息113

二、动物种类组成114

一、材料和方法114

三、若干动物骨骼的测量结果116

图六一 狗头骨及下颌测量位置图116

四、猪的年龄结构117

五、关于家牛的认识118

六、从动物骨骼的某些痕迹推测当时人的行为118

七、从出土动物骨骼恢复当时的自然环境119

第八章 文化内涵和年代推断120

第一节 文化内涵120

第二节 年代推断121

第九章 五谷农业景象123

第一节 粟与黍的新发现123

第二节 黄河中游最早的炭化小麦种籽126

第三节 最早的大豆127

第四节 夏代黄河中游种稻的新证据128

图六二 黄淮流域史前、史初水稻遗存分布图129

第十章 古环境与古文化136

图六三 内蒙古调角海子DJ孔10000年以来古气候参数定量估算曲线136

第十一章 结语139

附表1 皂角树遗址灰坑登记表141

附表141

附表2 皂角树遗址各期部分灰坑出土陶片陶质统计表148

附表3 皂角树遗址各期部分灰坑出土陶片纹饰统计表150

附表5 皂角树遗址各期部分遗迹单位出土动物遗骸统计表152

附表4 皂角树遗址各期部分灰坑出土植物籽实统计表152

附表7 皂角树遗址第三期房址情况一览表153

附表6 皂角树遗址第一期房址情况一览表153

附表8 皂角树遗址出土动物骨骼登记表154

参考文献161

编后记16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