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汉族风俗史 第5卷 清代后期·民国汉族风俗【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汉族风俗史 第5卷 清代后期·民国汉族风俗
  • 徐杰舜主编;万建中,周耀明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学林出版社
  • ISBN:7806688021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68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485页
  • 主题词:汉族-风俗习惯史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汉族风俗史 第5卷 清代后期·民国汉族风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清代后期汉族风俗1

第一节 概述3

一、历史背景3

二、清代后期汉族风俗的演变轨迹6

1.西俗东渐6

2.改革易俗8

三、清代后期汉族风俗的主要特点10

1.承启10

2.融会11

3.非衡12

4.洋化13

四、清代后期汉族风俗学史情况16

1.清代后期学者对风俗的论述16

2.第一部风俗史的出现18

3.文人笔记对当时风俗的记载19

4.各地方志对风俗的采录20

第二节 清代后期汉族生产风俗22

一、工农业风俗22

1.农业风俗格局未变22

2.工业风俗渐趋丰富23

图录24

图1 江南机器总局24

图2 兰州机器织呢局25

1.商业兴盛,商帮林立26

二、商业风俗26

图3 商业街市27

2.店铺风俗日趋丰富28

3.小贩习俗仍沿旧制31

图4 集市31

4.商业市集花样迭出32

图5 沿街叫卖的商贩32

5.热衷财神崇奉,讲究营商禁忌33

三、服务业风俗34

1.金融业风俗兴起35

2.饮食业形成帮系35

图6 戏园图37

3.娱乐业南北有异37

图7 男子服饰39

1.传统服饰的演变39

一、服饰风俗39

第三节 清代后期汉族生活风俗39

图8 女子服饰40

2.大平天国的服饰变革41

图9 弓鞋43

3.清末服饰习俗的变化43

图10 少年服饰45

图11 清末街头的小吃担46

二、饮食风俗46

1.宴会饮食铺张47

2.地方菜系形成50

3.西餐开始流行53

图12 清末街头的茶摊56

三、居住风俗57

1.传统居舍习俗的传承57

图13 福建悬空式民居57

2.城镇宅居有变58

图14 清末城镇民居59

3.西式洋房出现60

图15 上海的西式建筑61

四、交通风俗62

1.传统交通风俗的延续62

图16 瓜皮船64

2.西式交通工具引进65

图17 自行车66

图19 人力车67

图18 西式马车67

1.煤油灯、煤气灯和电灯的出现69

五、器用风俗69

2.钟表流行于都市70

3.缝纫机进入上海70

4.文化器用的西化71

5.消闲器用精致化73

1.传统娱乐风俗的继承74

六、娱乐风俗74

图20 清末街头的木偶戏76

图21 清末民间花会中的跑旱船77

2.近代娱乐样式的滥觞80

图22 女子台球80

1.传统体育风俗的沿袭84

七、体育风俗84

图23 清末练习弓箭者85

2.西式体育项目的进入86

1.祈子和怀孕89

一、诞育风俗89

第四节 清代后期汉族礼仪风俗89

2.产子和洗三90

3.寄名神佛和认干亲92

4.周晬、成年礼和生日礼93

图24 女子开脸94

图25 寿堂布置95

1.旧礼通行96

二、婚姻风俗96

图26 传统婚礼的新娘96

图27 婚礼迎娶新娘的花轿97

2.缔婚用媒和择亲论财97

3.娃娃亲、空妇婚和纳妾98

4.要求婚制变革99

图28 童子婚99

图29 抱主成亲99

5.文明婚礼出现101

1.丧葬有制102

三、丧葬风俗102

图30 清末出丧队伍103

2.厚葬成风103

3.传统丧礼因袭如故104

4.七七追荐依然流行106

5.流行纸冥器107

6.太平军对传统丧制的冲击108

7.西式丧礼出现109

1.从元日到十二111

第五节 清代后期汉族岁时风俗111

一、新年风俗111

图31 正月初二祭财神112

2.元宵灯节113

图32 龙灯祈雨114

图33 迎紫姑神115

3.正月拜年116

图34 拜年116

二、春时节俗117

1.立春习俗如旧117

2.二月花朝南北皆行119

1.立夏称人比肥瘠120

3.三月清明如旧制120

三、夏时节俗120

2.浴佛节市民放生121

3.独特的朱天君生日121

4.端午习俗因旧制122

5.六月洗象拜观音123

四、秋时节俗124

1.七夕衍生出牛生日124

2.中元水会125

3.中秋“偷瓜”成新俗125

五、冬时节俗126

1.“冬至大如年”126

图35 送瓜祝子126

2.腊月交“平安米”与吃“腊八粥”127

3.腊月送灶和除尘128

4.除夕酬神祈福成主俗129

图36 除夕贴门神131

第六节 清代后期汉族信仰风俗132

一、多神崇拜134

1.佛道神崇拜世俗化134

2.俗神信仰普遍135

二、巫术禁忌138

1.符咒禳解习俗兴盛138

图37 义和团138

2.巫傩之风不绝139

图38 上刀梯139

3.禁忌繁多140

三、清末迷信之式微141

1.“义门”家庭衰落,宗族制度强化143

一、宗族风俗143

第七节 清代后期汉族社会风俗143

2.南方宗教械斗成风144

二、会社风俗145

1.商业行会风行145

3.聚族而居和杂族而居145

2.学会成时髦147

图39 妇女的小足149

3.江湖帮社兴盛151

三、社会陋俗154

1.烟毒、赌博和娼妓成公害154

图40 清末名妓李文韵157

2.械斗之风禁而不止158

第二章 民国汉族风俗161

第一节 概况163

一、历史背景163

二、民国汉族风俗演变轨迹165

1.人本化170

2.科学化172

3.政治化175

三、民国汉族风俗的主要特点179

1.“洋”化179

2.尚奢184

3.重商188

4.非衡193

1.民俗学运动中的风俗研究198

四、民国汉族风俗学史概况198

2.风俗学研究著作的大量涌现201

3.系统性风俗志书和风俗资料汇编的出现204

4.传统文人笔记对当时风俗的记述207

第二节 民国汉族生产风俗209

1.麦作风俗的发展和变迁209

一、农业风俗209

图41 北方打麦场212

2.稻作风俗的积累213

图42 江南割稻215

3.杂作风俗的丰富216

图43 龙骨水车217

4.水利管理的有序化和机器排灌的引入217

5.传统农作俗信的沿袭218

二、副业风俗221

1.俗重副业221

2.畜牧习俗因传统223

3.养蚕多禁忌225

图44 北方碾米227

4.粮食加工仍以碾、磨为主227

图45 纺织草帽228

5.家庭编织业发达228

6.山林习俗未有变革229

三、渔业风俗229

1.海洋渔俗日趋丰富230

2.淡水渔俗仍重神示232

四、手工业和工业风俗233

1.百作手艺行规严格233

图46 锯板235

图47 剃头匠236

2.传统作坊新瓶装旧酒237

3.现代工业风俗初步形成240

1.贸易方式有变241

五、商业风俗241

2.庙会演变成商业集市243

图48 北京铺面243

图49 城隍庙会244

3.商业广告和招牌的西式化246

4.小贩货声习俗承古风247

图50 沿街叫卖的商贩248

1.男子剪辫249

一、服饰风俗249

第三节 民国汉族生活风俗249

2.男服易式251

图51 长袍礼帽253

3.妇女放足253

图52 女子上衣下裙254

4.女服趋时254

图53 民国时装女子255

图54 民国女子垂丝式前刘海发式256

5.服饰尚新256

二、饮食风俗257

1.日常饮食沿旧制257

图55 吃面条的女子258

2.都市菜形成系列258

图56 北平东兴楼饭庄259

3.西餐番菜进一步流行260

4.西式饮料进入262

图57 西南地区吸水烟者264

5.纸烟流行264

三、居住风俗265

2.农村居室沿旧制266

1.民居南北有别266

3.城市西式建筑流行268

图58 汉口的西式建筑269

图59 台湾鹿港城内的民居271

4.城市贫民的棚户居室271

5.迁屋风俗传统依旧273

6.各地建房俗信274

四、交通风俗276

1.肩舆风俗式微276

图60 人力车277

2.黄包车流行于都市277

图61 独轮车送客278

3.现代化交通工具流行278

第四节 民国汉族礼仪风俗280

1.祈子之俗未有更张280

一、育诞风俗280

2.怀孕俗信城乡有别282

3.产俗多禁忌282

图62 东北地区添丁挑筐284

4.三朝洗三吃黄连284

5.满月剃头285

6.百日礼送百家衣286

7.抓周内容有变287

8.拜干亲流行287

9.寄名神佛要“还俗”288

10.圆锁礼始见于世289

11.成年礼并入婚礼290

二、婚姻风俗291

1.自由恋爱出现291

2.婚礼程式趋简291

3.文明婚礼流行于都市293

4.集体婚礼出现294

图63 新娘婚纱照294

5.旧式婚礼占据农村舞台295

图64 旧式婚礼中的新郎新娘297

6.抢婚仍有余风299

图65 民国时期城里的送嫁妆队伍299

7.交换婚、童养婚、入赘婚和典妻婚300

8.离婚渐趋自由302

三、丧葬风俗304

9.冥婚旧俗仍有延续304

1.传统丧礼仍是主流305

图66 民国乡下的出丧队伍307

2.丧葬礼俗趋向改良308

3.公墓制度试行309

4.国葬初现310

5.追悼会始行于世311

第五节 民国汉族岁时风俗312

一、新式节日313

1.元旦及各种纪念日313

2.星期日通行于中上社会314

二、传统节日风俗315

1.元旦变成春节315

2.传统节日的革新317

图67 过年时的麻将桌318

第六节 民国汉族信仰风俗321

一、封建迷信趋向式微321

二、农村俗神崇拜风头不减322

三、祭祖祀宗城乡有别324

四、新式迷信抬头326

一、家庭风俗329

第七节 民国汉族社会风俗329

1.家庭制度变迁330

2.分家析产文书为凭331

1.宗族离散332

二、宗族风俗332

2.修谱从宽333

三、乡里风俗333

1.邻里互助成风333

2.结义拜亲流行335

3.村规民约336

4.村落治安336

四、社交礼节337

1.新式礼制流行337

2.民间以茶为礼339

五、妇女风俗340

1.“自梳女”340

2.“不落夫家”342

六、社会陋俗343

1.民间黑社会343

2.烟毒泛滥344

图68 吸鸦片者345

3.赌博盛行346

4.淫业兴盛347

5.匪患丛生349

参考文献351

附录:汉族风俗史报刊资料索引(1949~2000)356

本卷后记46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