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领导班子建设论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领导班子建设论纲
  • 梁素贞,周科英,张增良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7010046905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562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577页
  • 主题词:领导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领导班子建设论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节 组织在领导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1

一、组织的含义1

第一章 领导与组织1

二、组织上的类型3

三、组织在领导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5

第二节 组织结构6

一、组织结构的性质6

二、组织结构的层次8

三、组织结构的主要内容9

四、组织结构的原则10

五、组织中的人员结构13

第三节 组织机构16

一、领导机关的组成要素16

二、组织结构的基本模式17

三、组织机构的设置、运用和改革22

一、组织效应的含义25

二、组织效应度量25

第四节 组织效应25

三、组织效应的表现形式27

四、组织效应学基本原理28

第二章 组织关系31

第一节 授权31

一、权力的有效性31

二、权力的委任过程32

三、权力委任的条件措施33

四、权力委任中的心理影响36

第二节 集权与分权37

一、集权与分权的相对性37

二、影响集权和分权的主要因素38

三、组织中的集权倾向39

四、分权及其实现的途径41

第三节 直线权力和参谋权力44

一、直线权力和参谋权力的含义44

二、直线权力和参谋权力之间的关系45

三、直线权力和参谋权力之间的冲突46

四、正确处理直线权力和参谋权力的关系47

第四节 委员会48

一、委员会的作用48

二、委员会的局限性49

三、提高委员会的工作效率50

第五节 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51

一、组织的生命周期理论51

二、组织老化与对策53

三、组织变革的动因55

四、组织变革的种类56

五、组织变革的实施57

第三章 领导体制63

第一节 领导体制概述63

一、领导体制的含义63

二、领导体制的属性和特点64

三、领导体制的重要作用66

四、现代领导体制的结构67

第二节 领导体制的历史演变69

二、君主专制制70

一、原始民主制70

三、分权制衡制71

四、民主集中制74

五、我国领导体制的发展过程75

第三节 领导体制的影响因素及发展变化规律77

一、领导体制的影响因素77

二、领导体制发展变化的规律78

第四节 领导体制的类型81

一、一长制和委员会制81

二、集权制与分权制82

三、层次制与职能制84

四、完整制与分离制85

五、行政首长负责制与党委领导下的个人分工负责制86

第五节 中国领导体制的改革88

一、我国领导体制的基本特征88

二、我国领导体制中的主要弊端91

三、领导体制改革的必要性94

四、领导体制改革的性质和原则97

五、领导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100

第四章 领导关系106

第一节 领导关系概述106

一、领导关系的含义106

二、领导关系的特点107

三、领导关系的性质109

四、领导关系对领导工作的影响112

五、领导工作中必须解决领导关系这个新课题114

第二节 领导关系的构成116

一、领导关系的基本结构116

二、领导关系的划分和种类118

三、领导关系与组织制度的关系120

四、领导关系对领导格局和领导业绩的影响121

五、优化领导关系效应124

第三节 领导关系的社会调节和个人调节127

一、领导关系的社会调节的特点与方法127

二、社会关系的个人调节的特点和方法135

三、领导关系社会调节和个人调节的统一142

第五章 领导班子群体结构146

第一节 领导班子结构科学化的功能146

一、领导班子结构的含义和特征146

二、领导班子结构优化的意义148

三、领导班子结构优化的原则150

四、领导班子结构优化的客观依据和标准151

五、增强领导班子的群体功能153

第二节 领导班子“硬结构”的内容156

一、同质的品德结构157

二、梯形的年龄结构159

三、互补的知识结构162

四、配套的专业结构164

五、合理的智能结构166

六、协调的气质结构168

七、优良的性格结构170

八、相容的心理结构171

一、核心结构175

第三节 领导班子“软结构”的内容175

二、整体结构179

三、整分结构180

四、沟通结构181

五、封闭结构182

第四节 关键是选准选好“一把手”183

一、关键是选准选好“一把手”183

二、班子结构应解决的几个问题186

三、处理好班子建设中的几个关系188

四、寻求领导班子结构的最佳配置190

五、谨防领导班子权力分配失当195

六、班子成员要摆正自己的位置196

第六章 搞好领导班子建设201

第一节 领导班子建设的重要性201

一、领导班子建设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根本201

二、抓好领导班子建设的重要性204

三、切实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206

四、一把手如何抓好班子建设208

第二节 如何搞好领导班子建设212

一、领导班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12

二、抓好班子建设的三个环节215

三、领导班子建设的“七要七不要”218

第三节 搞好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的艺术220

一、理直气壮地抓好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220

二、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面临的深层次问题222

三、领导班子的思想作风建设226

四、扭转领导班子的不良作风227

五、着力解决领导班子思想作风的几个问题229

第七章 建设团结协调的领导班子232

第一节 领导班子团结的重要性232

一、领导班子团结的现状232

二、正确认识领导班子团结233

三、领导班子不团结的原因235

四、市场经济对班子团结的负面影响243

五、建设团结协调的领导班子245

六、班子团结应解决的问题252

一、正确认识和处理班子中的差异255

第二节 正确认识和处理班子中的矛盾255

二、正确看待领导班子中的矛盾257

三、正确认识和处理班子中的不同意见269

四、领导班子内耗的心理透视与诊治274

第三节 提高维护班子团结的能力277

一、提高解决班子内部矛盾的能力277

二、提高消除内耗的能力279

三、提高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能力282

四、班子成员间如何增进感情283

第四节 增进领导班子团结的方法和艺术285

一、培养班子成员良好的团结素质285

二、开展“五互”活动,增进班子团结291

三、班子成员的共事之道292

四、防止“假团结”,提高班子团结的层次294

五、在处理具体问题上增进班子团结298

六、搞好班子团结的退让艺术300

七、领导班子成员求团结的艺术302

一、一把手在班子中的地位305

第八章 正职在班子中的地位、作用和素质305

第一节 一把手在班子中的地位和作用305

二、一把手在班子中的作用307

三、地位与作用的辩证关系311

四、一把手在班子中的责任311

五、一把手如何促进班子的协调316

六、一把手怎样真正成为领导核心318

第二节 一把手应具备的素质322

一、政治素质322

二、法律素质324

三、知识素质327

四、能力素质329

五、心理素质335

六、人格魅力339

第三节 一把手的选拔和培养342

一、一把手难选的原因342

二、如何选用一把手344

一、一把手领导活动误区的表现348

第九章 当好一把手的艺术348

第一节 一把手领导活动的误区348

二、一把手千万别当“一霸手”349

三、什么样的一把手容易失去人心351

四、一把手怎样防止魅力的丧失354

五、一把手如何走出误区356

第二节 当好一把手的艺术360

一、如何当好一把手360

二、一把手的酸甜苦辣363

三、做称职的一把手366

四、一把手如何赢得班子成员的信任368

五、无为而治:一把手的运权艺术370

六、当好一把手的艺术373

七、一把手如何在单位树正气378

八、一把手遇事要善“断”381

九、当好新任一把手的要领384

第三节 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388

一、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388

二、谁来监督一把手391

三、如何对一把手实施有效监督393

四、怎样对一把手进行监督397

五、一把手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的方法401

第十章 当好副职的艺术404

第一节 副职在班子中的地位和作用404

一、副职如何在班子团结中发挥作用404

二、副职在分工负责制中的“四个必须”405

三、副职在班子中的良好姿态408

四、副职如何开辟用武之地410

五、副职在班子中的功能412

六、副职在班子中说了算不算416

七、当好副手“六不”诀420

八、副职过多的副作用及其对策421

第二节 副职应具备的素质424

一、优秀副职优在何处424

二、副职应具备的素质428

三、常务副职的必备素质430

四、配合意识是副职的必备素质433

第三节 副职领导的良好心理定位435

一、副职别发出太阳的光辉435

二、副职角色的定位438

三、副职要强化参与决策的责任意识440

四、副职“到位”而不越位442

五、副职良好的心理定位445

第四节 副职领导的误区及突破451

一、副职要演好自己的角色451

二、副职的角色误区453

三、副职不能无作为455

四、还副职以工作的热情457

五、副职要强化参与决策的责任意识459

六、副职与班子成员如何相处461

第五节 当好副职的方法和艺术463

一、副职领导的艺术特点463

二、副职怎样才能干到点子上465

三、如何当好“末把手”467

四、副职的运权艺术470

五、副职要找准“为政坐标”471

六、副职如何面对谗言474

第十一章 领导班子中各成员之间的关系479

第一节 领导班子中各成员之间的关系构成479

一、思想上的共同关系479

二、组织上的集合关系480

三、工作上的协同关系481

四、感情上的交流关系483

一、工作目标的一致性484

第二节 领导班子中各成员的行为特征484

二、工作实施上的规范性485

三、工作过程的自主性487

四、工作当中的竞争性488

第三节 领导班子中各成员之间行为特征的差异489

一、工作职别的差异489

二、工作能力的差异490

三、性格特征的差异491

四、工作方式的差异492

一、工作恪尽职守,淡化名位意识494

第四节 领导班子中各成员之间关系的协调与沟通494

二、相处开诚布公,增进彼此了解495

三、分工不忘合作,竞争更重友谊496

二、如何处理好党政一把手之间的关系501

三、班子成员要注意增强相容性503

四、班子成员之间如何消除成见506

五、搞好副职之间的磨合508

六、同级副职的协调艺术511

七、班子中不好共事的十种人512

第十二章 班子中正副职关系处理的方法和艺术515

第一节 处理好正副职关系的重要性515

一、处理好正副职关系的四个视角515

二、怎样处理好正职与副职的关系519

三、正副职的权力运作规则522

四、正副职应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525

五、正副职合作的艺术526

六、影响正副职团结的十个“摩擦点”528

第二节 正职如何处理好与副职的关系530

一、正职对副职应有的胸怀531

二、如何调动副职的积极性532

三、正职对副职“放”的艺术535

四、一把手如何帮副职树威536

五、正职批评副职的艺术538

六、正职如何驾驭副职中的关键人物540

七、副职眼中的“好”正职542

八、一把手如何用好副职544

第三节 副职如何处理好与正职的关系546

一、副职如何赢得正职的认同546

二、副职如何为正职助威548

三、副职补台贵在“巧”550

四、能力强的副职如何对待平庸的正职554

五、副职要敢于和善于向正职说“不”556

六、副职如何面对正职的反对意见560

四、求大同坚持原则,存小异互谅互让597

第五节 班子成员相处的方法与艺术599

一、党政领导如何协作共事59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