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血液学检验【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血液学检验
  • 宁勇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228602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55页
  • 文件大小:183MB
  • 文件页数:411页
  • 主题词:血液检查-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血液学检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造血及其检验第一章 造血基础理论3

第一节 造血器官3

一、胚胎期造血3

二、出生后造血4

第二节 造血微环境6

一、骨髓-血屏障7

二、骨髓神经7

三、基质细胞7

四、基质细胞分泌因子7

第三节 造血细胞的起源、生长、发育及调控8

一、造血干细胞与造血祖细胞8

二、造血细胞生长及发育10

三、造血调控11

第二章 血细胞形态学检查15

第一节 正常血细胞形态15

一、血细胞形态演变的规律15

二、正常血细胞的形态特征15

三、骨髓中类似细胞的鉴别25

第二节 血象和骨髓象检查27

一、血象检查27

二、骨髓象检查27

第三章 血细胞化学染色34

第一节 概述34

一、固定34

二、细胞化学的显示方法34

三、细胞化学定量35

四、细胞化学染色的临床应用价值35

第二节 过氧化物酶染色35

一、四甲基联苯胺法35

二、3-氨基-9-乙基咔唑法36

第三节 苏丹黑B染色38

第四节 酯酶染色39

一、氯乙酸AS-D萘酚酯酶染色法39

二、非特异性酯酶染色41

三、酯酶双染色44

第五节 过碘酸-希夫染色45

第六节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48

第七节 酸性磷酸酶和抗酒石酸性磷酸酶染色50

第八节 骨髓铁染色52

第九节 常见类型急性白血病细胞化学染色结果54

第四章 现代检查技术简介55

第一节 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体外培养技术55

一、培养条件和培养物55

二、干细胞和祖细胞的培养56

第二节 骨髓活检58

一、骨髓活检适应证58

二、常用的骨髓组织病理学检查技术58

三、骨髓活检的临床应用59

第三节 血细胞染色体检验59

一、染色体的基本特征59

二、染色体检查方法60

三、染色体异常60

四、染色体分析的临床意义65

第四节 细胞凋亡及其检验67

一、细胞凋亡基本概念67

二、细胞凋亡的形态变化67

三、细胞凋亡的生物化学变化68

四、细胞凋亡的基因调控68

五、细胞凋亡的常用检验68

六、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意义69

第二篇 红细胞疾病及其检验第五章 贫血概述73

第一节 贫血的概念、分类和临床表现73

第二节 红细胞形态异常及其在贫血诊断中的应用76

第六章 铁代谢障碍性贫血的检验81

第一节 铁代谢及其检测81

一、铁代谢81

二、铁代谢的检测83

第二节 缺铁性贫血84

第三节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87

第七章 造血功能障碍性贫血89

第一节 再生障碍性贫血89

第二节 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93

第三节 骨髓病性贫血94

第八章 DNA合成障碍性贫血96

第一节 维生素B12和叶酸的代谢及巨幼红细胞形成96

第二节 巨幼细胞性贫血98

第九章 溶血性贫血104

第一节 溶血性贫血的概念、分类和临床表现104

第二节 溶血的病理生理变化106

一、红细胞破坏后血红蛋白的转归106

二、胆红素代谢异常107

三、骨髓造血代偿性亢进107

四、异常形态的红细胞及其受损表现107

五、其他异常108

第三节 常用检验方法108

一、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108

二、血清结合珠蛋白测定109

三、血浆高铁白蛋白测定111

四、尿含铁血黄素试验(Rous试验)111

第四节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鉴别诊断111

一、确定溶血的存在112

二、确定溶血的部位112

三、确定溶血性贫血的原因112

第十章 红细胞膜缺陷症115

第一节 红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115

第二节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118

第三节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120

第四节 其他红细胞膜缺陷疾病122

一、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122

二、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123

第十一章 红细胞酶缺陷症124

第一节 红细胞酶缺陷概述124

第二节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症125

一、G-6-PD缺陷症的筛查试验127

二、G-6-PD活性检测131

第三节 丙酮酸激酶缺陷症134

一、丙酮酸激酶缺陷症概述134

二、丙酮酸激酶荧光斑点试验135

三、丙酮酸激酶活性检测136

第十二章 珠蛋白异常139

第一节 珠蛋白异常概述139

第二节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140

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概述140

二、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检验方法142

第三节 异常血红蛋白病146

一、镰状细胞贫血146

二、不稳定血红蛋白病147

三、其他异常血红蛋白病148

四、异常血红蛋白病检验方法148

第十三章 免疫性溶血性贫血151

第一节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151

第二节 药物诱发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153

第三节 同种免疫性溶血性贫血154

第四节 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检验方法155

一、抗人球蛋白试验155

二、冷凝集素试验157

三、冷热溶血试验(D-L试验)157

第十四章 其他贫血及贫血的鉴别诊断159

第一节 增生性贫血159

一、失血性贫血159

二、其他溶血性贫血159

第二节 继发性贫血161

一、感染性贫血161

二、慢性肝疾病所致贫血161

三、慢性肾疾病所致贫血162

四、恶性肿瘤所致贫血162

五、内分泌疾病所致贫血162

第三节 贫血的鉴别诊断163

一、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的鉴别诊断163

二、大细胞性贫血的鉴别诊断164

三、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鉴别诊断164

四、溶血性贫血的鉴别诊断165

第三篇 白细胞疾病及其检验第十五章 白血病169

第一节 概述169

一、白血病的传统分类169

二、白血病的发病情况170

三、白血病的临床表现170

四、白血病的实验室检查170

第二节 急性白血病172

一、急性白血病的分型172

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76

三、急性髓细胞白血病179

四、急性白血病疗效标准193

第三节 慢性白血病194

一、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94

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97

第四节 特殊类型白血病199

一、毛细胞白血病199

二、幼淋巴细胞白血病200

三、成人T细胞白血病201

四、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201

五、嗜酸粒细胞白血病202

六、嗜碱粒细胞白血病203

七、全髓白血病203

八、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204

第十六章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06

第十七章 淋巴瘤212

第一节 霍奇金病212

第二节 非霍奇金淋巴瘤214

第十八章 浆细胞病219

第一节 多发性骨髓瘤219

第二节 巨球蛋白血症223

第十九章 恶性组织细胞病225

第二十章 骨髓增生性疾病229

第一节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229

第二节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231

第三节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233

第四节 慢性中性粒细胞性白血病235

第二十一章 其他白细胞疾病237

第一节 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237

第二节 类白血病反应239

第三节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41

第四节 嗜酸粒细胞增多症244

第五节 类脂质沉积病245

一、戈谢病245

二、尼曼-皮克病246

三、海蓝组织细胞增生症247

第六节 脾功能亢进248

第七节 骨髓转移癌249

第四篇 止血与血栓及其检验第二十二章 止血与血栓的基础理论255

第一节 血管壁的结构与止血作用255

第二节 血小板的止血作用256

一、血小板的结构256

二、血小板花生四烯酸代谢257

三、血小板的止血功能257

第三节 血液凝固机制258

一、凝血因子258

二、凝血机制260

第四节 抗凝系统262

一、抗凝血酶262

二、蛋白C系统262

三、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62

四、其他生理性抗凝物质262

第五节 纤溶系统262

一、纤溶系统的组成及其特点263

二、纤维蛋白溶解机制263

第六节 血液流变学265

一、血液流动性和黏滞性265

二、影响血液黏度的因素267

第七节 血栓形成268

一、血栓的结构分类268

二、血栓形成机制269

第二十三章 血管壁和血小板检验271

第一节 血管壁检验271

一、出血时间271

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测定272

第二节 血小板检验272

一、血小板计数和平均血小板体积测定272

二、血块收缩试验273

三、血小板黏附试验274

四、血小板聚集试验275

五、血浆β-血小板球蛋白和血小板第4因子测定(ELISA法)277

六、血浆血栓烷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测定(ELISA法)278

七、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测定(ELISA法)278

第二十四章 凝血因子检验280

第一节 全血凝固试验280

一、普通试管法(Lee-White法)280

二、硅管凝血时间测定281

三、活化凝血时间测定281

第二节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282

第三节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283

第四节 血浆蝰蛇毒时间284

第五节 组织因子测定284

一、组织因子抗原测定284

二、组织因子活性(TF:A)测定285

第六节 凝血因子ⅩⅢ定性试验286

第七节 血浆纤维蛋白原检测(Clauss法)286

第八节 血浆因子Ⅱ、Ⅴ、Ⅶ、Ⅹ促凝活性检测287

第九节 血浆因子Ⅷ、Ⅸ、Ⅺ和Ⅻ促凝活性检测288

第二十五章 循环抗凝物质检验290

第一节 抗凝血酶检测290

一、血浆抗凝血酶活性检测290

二、血浆抗凝血酶抗原检测291

第二节 蛋白C检测292

一、血浆蛋白C活性检测292

二、PC抗原测定(PC:Ag,火箭电泳法)292

第三节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测定293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抗原测定(TFPI:Ag)293

第四节 复钙交叉试验295

第五节 凝血酶时间检测及其纠正试验295

第二十六章 纤溶系统检验297

第一节 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297

第二节 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剂的检测298

一、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剂活性检测298

二、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剂抗原检测299

第三节 血浆纤溶酶原活化物抑制剂检测299

一、血浆纤溶酶原活化物抑制剂活性检测299

二、血浆纤溶酶原活化物抑制剂抗原测定300

第四节 纤溶酶原的检测301

一、血浆纤溶酶原活性检测301

二、血浆纤溶酶原抗原检测301

第五节 纤溶降解产物测定302

一、胶乳凝集试验(Fi试验)302

二、ELISA法303

三、D-二聚体检测(ELISA法)303

第二十七章 血液流变学检验简介305

第一节 全血黏度检测305

第二节 血浆黏度检测306

第三节 红细胞变形性测定307

第二十八章 血栓前状态检验简介308

第一节 血管内皮受损分子标志物308

一、血浆内皮素-1检测308

二、血浆血栓调节蛋白检测308

三、血浆6-酮-前列腺素F1α检测309

四、去甲基-6-酮-前列腺素F1α检测309

第二节 血小板活化的分子标志物检测309

第三节 凝血过程的分子标志物310

一、血浆凝血酶原片段1+2检测310

二、血浆纤维蛋白肽A检测310

三、血浆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检测310

第四节 抗凝系统的分子标志物311

一、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检测311

二、血浆蛋白C肽检测311

第五节 纤溶过程的分子标志物检测311

第二十九章 血栓与止血异常性疾病313

第一节 血管性紫癜314

一、过敏性紫癜314

二、其他血管性紫癜315

第二节 血小板减少症316

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17

二、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18

第三节 血小板功能异常性疾病319

一、遗传性血小板功能异常319

二、继发性血小板功能异常320

第四节 遗传性血液凝固缺陷321

一、凝血因子Ⅷ、Ⅸ缺陷321

二、血管性血友病322

三、凝血因子ⅩⅢ缺陷322

第五节 获得性血液凝固缺陷323

一、维生素K缺乏和肝病所致的凝血障碍323

二、循环抗凝物质增多324

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325

第六节 血栓性疾病与抗栓治疗的监测328

一、血栓性疾病328

二、抗栓治疗的监测329

实验室检验正常参考值330

英汉词汇对照335

汉英索引345

参考文献354

彩图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