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文化地理纲要【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文化地理纲要
  • 胡兆量,孙惠淑,琼达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ISBN:7107185586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88页
  • 文件大小:78MB
  • 文件页数:408页
  • 主题词:文化地理学-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文化地理纲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文化的结构、价值观与区划1

第一节 文化的结构1

一、意识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2

二、雅文化·俗文化3

三、文化产业5

第二节 文化资源的价值观6

一、文化资源价值的潜在性7

二、文化资源价值的滞后性9

三、文化资源价值的整体性12

第三节 区域文化与文化区划13

一、文化的区域比较13

二、区域形象15

三、文化区划原则18

第二章 中华文化述要22

第一节 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硕果22

一、五千年的延续性22

二、开放性与亲和性23

三、海内一统观与同一性25

第二节 中华意识文化的几个要点28

一、整体观念28

二、伦理观念30

三、勤奋观念31

四、笃学观念32

第三节 中华宗教观念的几个特点33

一、和平共处,互相融合33

二、虔诚教徒在人口中的比例不大35

三、宗教对雅俗文化影响深刻37

第四节 中美文化比较38

一、个人至上与群体至上38

二、平等观与等级观40

三、标新猎奇与中和、空灵、自然41

四、纵向思维与横向思维42

第五节 中日文化比较43

一、集团观念43

二、岛国根性45

三、尚武和尚白46

第六节 中华文化与社会经济发展48

一、中华文化与经济高速成长48

二、中华文化长盛不衰的方向50

三、行政区文化改革52

第三章 中华文化区域差异的背景55

第一节 巨大的区域差异55

第二节 自然环境背景58

一、大地是文学和艺术的舞台58

二、南暖北寒,南湿北旱60

三、西高东低,东临大洋61

四、自然灾害较多63

五、自然环境对中华一统的影响64

第三节 中国人体质的区域差异65

一、南矮北高·南瘦北胖66

二、容貌的南北差异67

三、Gm血型的南北差异68

第四节 社会环境背景73

一、北方战事较多73

二、首都主要建在北方78

三、东南一带经济比较发达80

第五节 汉民族性格的地域差异84

第四章 语言、文学和艺术的区域差异88

第一节 语言的区域差异88

一、简约的汉语88

二、南繁北齐——汉语方言区分布特征92

三、北京语音——汉语普通话的标准音95

四、少数民族语言的地域分布97

第二节 色彩观99

一、尚黄100

二、尚红101

三、少数民族色彩观103

第三节 南北文风的主要差异105

第四节 国画的意境美和画风的南北差异107

一、国画的意境美107

二、南北画风的主要差异109

第五章 戏曲的分布与地域性111

第一节 剧种的层次和分布111

一、京剧——中华戏剧文化的代表111

二、多层次的剧种及其分布113

第二节 剧种纷繁的背景115

第三节 戏曲的地域性119

一、南柔北刚119

二、委婉缠绵的越剧122

三、幽默灵巧的川剧123

四、二人转的文化背景124

五、秦腔大声吼起来126

第四节 戏曲文化的统一性127

第六章 人才地理特征130

第一节 状元的分布及其背景130

一、状元的地域分布131

二、自然和社会背景134

三、政治和考试制度背景135

第二节 苏州状元和绍兴师爷138

一、苏州状元138

二、绍兴师爷139

第三节 清代武状元分布特征141

第四节 教授的分布及其迁移143

一、分布和迁移的特征143

二、北京教授的籍贯地147

第七章 饮食文化和饮食的区域差异150

第一节 中西饮食文化比较151

一、美味适口151

二、营养生态153

三、会餐分食154

四、热闹劝酒156

五、经营管理157

第二节 中日饮食文化比较158

第三节 饮食文化的地域差异160

一、南米北面——饮食的自然环境烙印160

二、南细北粗——饮食的社会环境烙印162

三、少数民族饮食文化164

第四节 四大菜系的特征与背景165

第八章 建筑文化和建筑的南北差异169

第一节 建筑文化的几个特点169

一、群体性和伦理性169

二、以南为正171

三、色彩丰富174

第二节 民居和街坊的南北差异175

一、民居的南北差异175

二、城市街坊格局的南北差异176

第三节 宗教建筑分布的南北差异177

一、南方多佛寺道观177

二、北方多石窟寺179

第四节 城市特色化180

第五节 步行街和广场的文化品位183

一、功能休闲化183

二、景观文脉化186

三、交通畅达化188

四、形式多样化189

第九章 园林文化和园林的地域差异192

第一节 园林文化的几个特点192

一、忌直求曲,巧于因借192

二、建筑布局,依山傍水194

三、题联挂匾,以文兴景196

第二节 园林的南北差异197

第三节 主题公园与区域文化199

一、新兴的休闲娱乐实体199

二、适应区域文化,选准特色主题200

三、不断创新,提高文化品位203

第四节 登高文化与登高景点204

一、多层次的登高文化内涵205

二、与西方登高文化的比较206

三、建设中国特色的登高景点208

第五节 公墓园林化209

一、继承传统丧葬文化的积极因素210

二、扬弃传统丧葬文化的消极成分211

三、吸纳西方丧葬文化的合理内核214

第十章 北部区域文化217

第一节 首都文化217

一、首善之区与城市功能综合化217

二、雅文化中心220

三、东富西贵221

四、四合院·大院·花园小区223

第二节 燕赵文化224

一、慷慨悲歌224

二、近畿文化226

第三节 关东文化227

一、虎、实、乐的东北人228

二、东北十大怪的背景230

三、延边朝鲜族文化特征231

第四节 内蒙古草原文化234

第五节 三晋文化237

一、古建之乡238

二、晋商始末239

第六节 齐鲁文化244

一、儒学故乡244

二、泰山岩岩245

三、豪放热情247

第七节 中原文化249

一、华夏文化的重要发源地249

二、汉姓半数源河南251

三、姓源密集的背景与姓氏资源的保护开发255

四、中州区位与区域兴衰258

第十一章 中部区域文化261

第一节 吴越文化261

一、文物之邦261

二、温州文化与温州模式265

第二节 上海海派文化268

一、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移民城市268

二、精明——上海人的性格特征271

三、多元和开新——海派文化的精华272

第三节 安徽文化·徽商纵横275

第四节 江西文化·兴衰轨迹278

第五节 两湖文化282

一、缤纷芳菲282

二、武多楚腔284

第十二章 南部区域文化286

第一节 岭南文化286

一、南风北渐286

二、广府文化288

三、潮汕文化290

四、客家文化292

第二节 香港文化295

一、文化辐射中心295

二、国际性、商业性和法治性296

三、文化互补299

第三节 澳门文化301

第四节 八桂文化304

第五节 八闽文化306

一、地域差异306

二、外向的闽南文化309

第六节 台湾文化312

一、原住民的内部差异312

二、中华文化是台湾的主体文化314

三、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台湾文化315

第十三章 西部区域文化318

第一节 三秦文化318

一、陕西十大怪318

二、皇上两行埋321

第二节 甘陇文化323

第三节 宁夏回族文化325

第四节 新疆文化327

一、四大文化体系的汇流地327

二、南疆维吾尔族绿洲文化330

三、北疆哈萨克族草原文化335

第五节 巴蜀文化336

第六节 黔贵文化340

一、大山文化340

二、多民族文化341

三、华夏文化的主导地位342

四、民谚与区域形象344

第七节 滇云文化345

一、云南十八怪346

二、人类文化博物馆350

第八节 藏文化352

一、高原环境和藏传佛教352

二、奇特的文化景观354

三、文化的区域差异和文化兴藏358

第十四章 文化与西部开发362

第一节 西部开发的背景362

一、西部的地域范围362

二、西部开发的必要性363

第二节 西部经济滞后的主要原因365

一、山高路险,观念滞后366

二、远离海洋,开放滞后368

三、经济结构和价格政策的影响368

第三节 西部的相对优势369

一、自然资源·世纪工程369

二、旅游资源370

三、陆地边境资源371

四、三线建设基础373

第四节 有关西部开发的几个理论374

一、后发效应和跨越式发展374

二、雁行原理和趋同化理论375

三、山区社会经济发展阶段论377

第五节 西部开发文化先行379

参考文献381

后记386

表1-1 我国近现代书画市场价(2003年)10

第2-1 中美观念对比42

表2-2 中日观念对比47

表2-3 中国和美国的部分技术差距51

表3-1 我国文化的南北差异要目57

表3-2 我国分地区汉族身高66

表3-3 我国男性容貌特征观察统计68

表3-4 我国40个人群的Gm血型因子频率69

表3-5 我国历史上战场地域分布74

表3-6 我国历史上战场南北分布76

表3-7 唐天宝初年(742年)军力部署77

表3-8 中国各地区经济增长表(1978~2003年)81

表3-9 我国百富籍贯地分布表(2002年)83

表4-1 汉方言区人口简表(2002年)92

表4-2 我国少数民族语系和语族(1998年)98

表5-1 我国九大剧种专业剧团分布(1984年)114

表5-2 采茶戏剧种分布116

表5-3 花鼓戏剧种分布117

表5-4 北方梆子剧种和剧团分布(1984年)118

表5-5 少数民族戏曲剧种分布118

表6-1 状元籍贯地表133

表6-2 历代书院南北分布135

表6-3 清代武状元籍贯地分布142

表6-4 教授籍贯地和工作地分布143

表6-5 在省外工作的教授比重146

表6-6 北京市教授籍贯地分布149

表6-7 北京市教授分年龄组籍贯地分布149

表7-1 满汉全席“四八珍”153

表7-2 中餐和西餐饮食文化比较158

表7-3 北方主要面食品名161

表7-4 菜系与文艺风格对应关系168

表8-1 我国城市住宅日照间距的南北差异173

表8-2 道教名山分布179

表9-1 南北园林比较198

表10-1 东北十大怪的背景231

表10-2 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九镇兵力部署240

表10-3 我国100大姓发源地分布252

表10-4 发源地在河南境内的大姓253

表10-5 发源地在河南和兄弟省内的大姓254

表10-6 台湾和福建10大姓比较257

表11-1 苏浙沪人才统计表264

表11-2 1935年上海公共租界人口籍贯地269

表11-3 1936年上海华界人口籍贯地269

表11-4 重要发明在上海的传播274

表11-5 《全唐诗》作者籍贯地变化279

表12-1 海外使用汉方言人数311

表12-2 台湾原住民分布表313

表13-1 陕西十大怪与环境319

表13-2 甘肃省石窟分布324

表13-3 新疆出土人种类别329

表13-4 抗战时期内迁贵州的高等院校343

表13-5 云南十八怪简表346

表14-1 东部三区在全国的地位(2002年)363

表14-2 福建省与甘肃省国民生产总值比较365

表14-3 全国10万人口以上民族大专教育程度人口比重367

图1 文化结构与潜在价值图7

图2 马斯洛夫需求层次和中华文化对应图11

图3 区域形象设计图17

图4 南北分界图58

图5 我国40个人群Gm血型聚类树状分析简图72

图6 我国百富籍贯地分布图(2002年)84

图7 汉方言分区图93

图8 南宋至清状元分布图132

图9 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教授籍贯分布图(1987年)146

图10 广东省方言分布图289

图11 福建省方言分布图308

图12 西部大开发范围图36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