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学地理课程中的环境教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学地理课程中的环境教育
  • 陆静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34383083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16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245页
  • 主题词:环境教育-教学研究-中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学地理课程中的环境教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谢志仁1

前言1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国内外环境教育研究和发展状况1

一、国外状况1

(一)一般状况2

(二)关于中小学环境教育目标和内容的研究状况6

(三)关于中小学环境教育课程发展的研究进展8

(四)国外中小学环境教育研究特点11

二、国内状况12

(一)一般状况12

(二)我国的新课程改革与*环境教育13

(三)我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研究状况15

(四)中学地理课程中的环境教育研究状况16

第二节 本书的选题依据与意义18

一、选题依据18

(一)加强中学环境教育是国际环境教育发展与研究的重要命题18

(二)结合课程开展环境教育是我国中学环境教育的艰巨任务20

(三)与基础教育改革相结合是推进中学地理课程环境教育的新契机20

二、选题意义21

(一)理论意义21

(二)实践意义21

第三节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22

一、研究目标22

(一)探讨中学地理课程中环境教育的目标体系22

(二)探讨中学地理课程中环境教育的内容与方式22

(三)探讨地理教师环境教育素养的构建22

二、研究内容22

(一)国内外环境教育发展况22

(二)中学地理课程体系与环境教育目标体系22

(三)中学地理课程中环境教育的内容和方式23

(四)中学地理教师环境教育素养的提高方式23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基本思路23

一、研究方法23

二、研究思路24

三、研究框架25

第二章 中学地理课程环境教育的理论基础第一节 地理学理论基础27

一、地球表层系统理论27

二、人地关系理论28

(一)人地关系理论的哲学基础28

(二)人地关系的地理学理论29

三、区域发展和空间结构理论33

(一)位置观点33

(二)人地关系的综合观点34

(三)区域分析观点34

第二节 课程论理论基础35

一、课程设计的理论模式35

(一)学科中心论35

(二)学生中心*论35

(三)社会中心论36

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36

(一)言语信息36

(二)智慧技能36

(三)认知策略37

(四)动作技能37

(五)态度37

三、建构主义理论38

四、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39

第三节 环境教育理论基础40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40

(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不同释义40

(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42

(三)可持续发展思想对环境教育的影响43

(四)《21世纪议程》是可持续发展由理论走向行动的标志44

(五)可持续发展是环境教育的伦理基础45

二、环境教育的课程理论与课程模式47

(一)环境教育课程理论47

(二)环境教育多学科与单学科课程模式49

(三)卢卡斯环境教育模式49

(四)派莫的整体综合模式50

(五)我国学者关于环境教育的观点52

本章小结53

第三章 中学地理课程环境教育的优势分析55

第一节 中学地理课程在环境教育中的独特价值55

一、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环境和人地关系问题55

(一)地理学的研究对象55

(二)地理课程的研究对象56

二、中学地理课程目标凸显人口、资源与环境教育57

(一)地理课程标准对环境教育的总体要求57

(二)地理课程标准三维目标中的环境教育内涵58

三、中学地理课程内容贯穿人地关系主线63

第二节 中学地理课程在环境教育中的特殊地位64

一、地理学科的跨学科属性64

(一)地理学科的重要地位64

(二)地理科学的分类体系与地理知识的文理属性65

二、中学地理课程设置的特殊性66

三、中学环境教育的跨学科平台69

第三节 中学地理课程环境教育的基本功能和主要特点70

一、基本功能70

(一)环境指向功能70

(二)融合渗透功能71

(三)多元化功能72

(四)主体化功能73

二、主要特点73

(一)以空间概念为载体展示环境问题的发生地域73

(二)以人地关系为主线阐明环境问题的发生原因74

(三)以自然要素研究为基础传授环境保护的知识和技能75

(四)以人类活动分析为背景阐述人类对环境的影响76

第四节 中学地理课程环境教育的现状与问题77

一、中学地理课程环境教育的重要环节 77

(一)教学形式以渗透式与主题式相结合77

(二)课堂教学是地理课程环境教育的主阵地77

(三)教师是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设计者和实施者77

(四)有效整合校外环境教育资源78

二、当前中学地理课程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78

(一)形式化78

(二)随意性78

(三)教学资源的不足79

本章小结79

第四章 中学地理课程环境教育的目标解析80

第一节 目标选择80

一、四个基本原则80

(一)整体性原则81

(二)发展性原则81

(三)地域性原则82

(四)可操作性原则82

二、两条主线一个立足点83

第二节 基本目标和课程目标83

一、环境*教育基本目标解析83

(一)国际环境教育目标框架83

(二)我国新课程体系下的目标框架85

二、地理课程中环境教育的目标定位89

(一)形成人与地理环境协调的发展思想89

(二)认知全球与家乡地域的环境问题89

(三)探究地域环境问题的能力90

(四)形成正确的环境保护价值观90

(五)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90

第三节 目标策略91

一、养成有益于环境的生活方式91

(一)生活方式对环境的影响92

(二)有益于环境的生活方式93

二、在学习“生活的地理”的同时学习环境伦理94

(一)中学地理课程关注人口、资源、环境等现实生活问题94

(二)环境伦理99

本章小结101

第五章 中学地理课程环境教育的内容与方式102

第一节 中学地理课程环境教育的内容102

一、中学地理课程的内容体系和结构102

(一)初中地理课程内容体系102

(二)高中地理课程内容体系103

(三)中学地理课程内容的总体结构103

二、中学地理课程环境教育的内容体系和结构105

(一)内容体系105

(二)三板块结构106

第二节 中学地理课程环境教育的基本方式110

一、方式选择的原则110

(一)符合地理课程中环境教育的目标110

(二)体现地理课程中环境教育内容的要求111

(三)以地理学科认知结构为载体渗透环境教育思想方法112

(四)突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提升114

(五)适应学校整体课程体系与框架115

二、三位一体的基本方式116

(一)问题建构方式116

(二)价值观建构方式118

(三)行为养成方式121

第三节 基于生活问题的探究式环境教育方式122

一、指导思想122

(一)倡导相互适应或调适的以课程为主的价值取向122

(二)关注地理原理、规律的生活价值123

(三)发挥地理课程在思维培养中的优势124

(四)强调自主、合作的建构方式125

(五)重视情意教育126

二、过程解析127

(一)基本流程127

(二)主要步骤127

本章小结132

第六章 中学地理课程环境教育的教学设计134

第一节 影响因子与要素分析134

一、三类主要影响因子134

(一)人——教师、学生135

(二)物——教学资源136

(三)学校文化136

二、四组相关联的要素137

(一)指导性要素138

(二)构成性要素138

(三)过程性要素139

(四)管理性要素139

第二节 设计的原则、类型与案例140

一、设计原则140

(一)内容优势化原则140

(二)课程生态化原则140

(三)关注生活化原则140

(四)学生主体化原则141

(五)减少异质化原则141

(六)形式多样化原则141

(七)适应性原则141

(八)有效性原则142

(九)可操作性原则142

二、主题式教学设计142

(一)类型特征142

(二)设计案例:保护南京人的母亲河——秦淮河143

(三)设计小结150

三、融合式教学设计150

(一)类型特征150

(二)设计案例151

四、联结式教学设计156

(一)类型特征156

(二)设计案例:南京市的夏季节电问题(设计夏季节电方案)157

五、实践式教学设计159

(一)类型特征159

(二)设计案例:地理实验——水土流失160

第三节 关于建立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资源库的思考161

本章小结163

第七章 中学地理教师的环境素养164

第一节 环境教育对教师环境素养的要求164

一、环境素养的一般内涵164

二、教师环境素养的特征166

第二节 中学地理教师环境素养的现状调查与分析168

一、调查设计和操作168

(一)问卷设计的原则168

(二)问卷设计的主要内容169

(三)问卷调查的操作171

二、调查结果分析172

(一)环境与环境问题理解层面的状况172

(二)环境意识、价值观与行为层面的状况173

(三)环境教育层面的状况174

第三节 在地理教学中提高教师素养176

一、在地理教学中提高教师环境素养的内生模式176

二、人文素养的提升178

(一)人文知识的横向和纵向联系178

(二)人文知识与地理空间的结合178

(三)积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热点知识179

(四)加强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180

三、环境保护意识的养成181

(一)充分了解当代环境资源与环境问题,形成危机意识181

(二)形成科学的发展观,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181

(三)充分了解环境保护的主要途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181

本章小结182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183

第一节 主要结论183

一、关于中学地理课程实施环境教育的三大优势183

(一)人地关系研究的学科性质构成了地理课程的环境教育指向性优势183

(二)文理交叉研究的学科特点构成了地理课程的环境教育综合性优势184

(三)中学课程设置状况构成了地理课程环境教育的稳固地位184

二、关于中学地理课程实施环境教育的基本思路和特点185

(一)尺度和要素的系统分析是地理课程环境教育的基本思路185

(二)中学地理课程环境教育的四种基本功能和四个主要特点185

三、关于中学地理课程环境教育的目标定位185

(一)中学地理课程环境教育目标选择应把握的原则、主线和立足点185

(二)中学地理课程环境教育的五大课程目标定位186

(三)中学地理课程环境教育的两条目标策略186

四、关于中学地理课程环境教育内容的“三三”框架186

(一)中学地理课程内容的总体结构由三个板块构成186

(二)地理课程环境教育内容的总体结构同样由三个板块构成187

五、关于中学地理课程环境教育方式的“3+1”架构188

(一)方式选择的五个原则188

(二)“三位一体”的三类基本方式188

(三)一种具有地理学科特色的重要方式188

六、关于中学地理课程环境教育的教学设计189

(一)三类主要影响因子和四组要素189

(二)教学设计的九个原则189

(三)教学设计的四种类型和案例189

七、关于中学地理教师环境素养189

(一)中学地理教师环境素养的构成189

(二)中学教师环境素养的现状190

(三)提升中学地理教师环境素养的方向与途径190

第二节 讨论191

一、教学设计、试验的调整和完善191

二、地理课程环境教育目标和内容的体系化191

三、基于生活问题的探究式环境教育方式的理论提升191

四、地理教师环境素养构成和调查的深入探讨192

参考文献193

附录201

后记21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