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法律解释操作分析【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法律解释操作分析
  • 张志铭著(中国社会科学院)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ISBN:756201714X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267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279页
  • 主题词:法律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法律解释操作分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导言1

第一章 什么是法律解释?10

第一节 法律解释的界定11

第二节 法律解释的场合16

第三节 法律解释主体和法律解释权23

第四节 法律解释的对象和目标28

第五节 如何决定法律文本的意思:36

立法者、法律文本、解释者36

(一)语义原意说37

一、原意说及其否定理由37

(二)历史原意说38

(三)理性原意说38

二、文本说及其否定理由42

三、解释主体说及其否定理由46

第六节 如何决定法律文本的意思:50

统一、选择、融合50

一、传统观念及其否定:统一和选择50

二、认识上的再否定:融合53

第七节 如何决定法律文本的意思:确定性问题58

第二章 探求一种关于法律解释操作技术的理论69

第一节 “法律解释技术”释义70

第二节 场合、主体和分析角度:法律解释75

与司法裁判中的正当性证明75

第三节 研究范围的拓展:框架构建中80

的几个重要问题80

第四节 内容框架和材料方面的说明83

第五节 法律解释技术研究的意义:85

对反思意见的反思85

第三章 法律解释论点的构建90

第一节 经验和逻辑:法律解释论点90

一般形态的确立方式90

一、经验考察的方式91

二、理性分析的方式93

三、基于目的的方式95

四、基于语境的方式98

五、基于主体活动的正当性构成的方式100

六、本文的思路102

第二节 法律解释论点基本形态的比较研究104

一、国内学界关于法律解释方法种类的认识104

二、语义论点107

(一)普通含义论点108

(二)专门含义论点108

(四)判例论点110

(三)上下文和谐的论点110

三、系统论点110

(五)类比论点113

(六)逻辑-概念论点114

(七)一般法律原则的论点115

(八)历史论点116

四、目的-评价论点117

(九)目的论点117

(十)实体理由的论点118

(十一)意图论点119

五、跨类型的意图论点119

六、其他形态的法律解释论点121

七、德国、美国关于法律解释论点形态的情况122

(一)德国的情况122

(二)美国的情况125

第三节 法律解释论点的适用条件126

一、解释论点的基本含义与解释指令126

二、语义论点的适用条件和局限128

三、系统论点的适用条件和局限133

四、目的-评价论点的适用条件和局限136

五、跨类型的意图论点的适用条件和局限138

一、法律解释的论点与材料142

第四节 法律解释的材料142

二、法律解释材料的分类144

(一)权威材料144

(二)非权威材料147

三、关于立法准备材料149

四、法国、德国和美国关于论点材料的分类情况151

(一)法国的情况152

(二)德国的情况153

(三)美国的情况154

第四章 法律解释论点的运用158

第一节 法律解释论点运用的形式158

一、单一论点的形式159

二、累积论点的形式160

三、解决论点冲突的形式161

(一)对立论点不适用的情况161

(二)对立论点被消除的情况161

(三)对立论点被压倒或处于从属162

地位的情况162

(四)对立论点的重要性或影响力162

相对不足的情况162

四、第二序列的解释指令:解决论点冲突的指令163

五、解决论点冲突的实践:以语义论点为基点164

一、优先性规则的意义170

第二节 法律解释论点优先性的一般模式170

二、关于解释论点优先性的一种概括性模式174

三、德国的情况176

(一)优先性的含义176

(二)优先性与解释的主、客观理论177

(三)实践中关于优先性的一般观念177

(四)具体的优先性情况178

四、英国的情况179

(一)字面含义或平义规则179

(二)黄金规则180

(一)具有可信语义论点的情况181

(三)弊端规则181

五、美国的情况181

(二)没有可信语义论点的情况183

六、一位中国学者的主张184

第三节 潜在的基本价值185

一、解释论点证明力的价值基础185

二、语义论点与立法至上186

三、系统论点与法律的和谐一致190

四、目的-评价论点及其蕴含的基本价值191

论点的忽视和误用194

(一)一般分析:以语义论点为例兼及语义194

第四节 法律解释论点运用的恰当与否194

一、解释论点个别运用中的失误194

(二)系统论点的忽视和误用195

(三)目的-评价论点的忽视和误用195

(四)跨类型的意图论点的忽视和误用196

二、解释论点复杂运用中的失误197

(一)解释论点的不当累积197

(二)对解释论点冲突的不当处理197

三、解释论点展示方面的不足198

第一节 司法判决的结构201

一、要素201

第五章 司法判决的结构和风格201

二、证明模式203

(一)简单归摄模式204

(二)复杂归摄模式204

(三)对话、选择性证明的模式206

三、关于不同意见的展示207

第二节 司法判决的风格209

一、差异209

(一)解释争议的承认与否209

(二)语言的专门化程度210

(三)具体化程度或决疑性质210

(五)隐含的合理性概念或模式211

(四)表述的详尽程度211

(六)形式理由与实体理由的比例212

(七)对司法裁判性质的认定213

(八)整体色彩213

二、对立的两极:法国和美国214

三、第三种模式219

第六章 解释权和解释体制:中国的实践和问题220

第一节 规范和操作层面的描述221

一、一般规定和总体构架221

二、更进一步的描述223

(一)全国人大常委会方面的解释223

(二)司法解释224

(三)行政法规的解释229

(四)地方性法规的解释230

第二节 内含的基本观念231

一、事实上没有对制定法的迷信,法律解释为231

法律实施和法律发展所必需231

二、把法律解释单列为一种权力,相对独立于233

法律制定权和法律实施权或决定权233

三、按照国家机关的职能划分,将法律解释权234

分别划归相关的职能部门实际行使234

适用法律的过程235

四、由高层立法机关和法律实施机关执掌法律235

解释权,最大限度地使法律实施成为机械235

第三节 基本特点237

一、本土特色237

二、三个基本特点239

第四节 1981年法律解释决议与宪法和基本240

法律的协调问题240

一、关于解释权主体的范围241

二、关于解释权的内容242

三、关于地方性法规的解释243

一、问题限定244

第五节 立法解释确立的依据问题244

二、关于“立法归立法,实施归实施”246

三、关于“有权制定法律,就有权解释法律”249

四、其他国家的做法及其法理基础251

第六节 实施者解释的两个问题254

一、行政解释权——司法功能的残缺254

——法律割据254

二、关于司法审判领域的法律解释权垄断问题257

主要参考文献260

后记26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