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因特网协议IPv6 第2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新因特网协议IPv6 第2版
  • Christian Huitema著;陶文星,胡文才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7302023441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161页
  • 文件大小:9MB
  • 文件页数:17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因特网协议IPv6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介绍1

1.1 决策的准备工作1

1.2 两年之久的方案竞争3

1.3 新规范4

1.4 争论焦点4

1.5 参考资料5

第2章 IPv6的设计6

2.1 IPv6报头格式6

2.1.1 新旧版本报头的比较7

2.1.2 简化7

2.1.3 修订传统参数8

2.1.4 新增的字段9

2.2 从选项到扩展报头10

2.2.1 菊链式报头10

2.2.2 路由选择报头12

2.2.3 分段报头13

2.2.4 目的站点选项报头14

2.2.5 跳到跳选项报头16

2.2.6 扩展报头的顺序17

2.3 ICMP的演变18

2.3.1 差错报文19

2.4.1 上层校验和21

2.3.2 IPv6 Ping21

2.4 对协议上层的影响21

2.4.2 IPv6的域名服务23

2.4.3 编程接口23

2.5 争论焦点25

2.5.1 有必要超过255跳吗25

2.5.2 目的地址的位置对吗26

2.5.3 数据包的大小要大于64K字节吗27

2.5.4 没有校验和能行吗27

2.5.5 路由选择报头的结构应该是什么28

2.5.6 DNS的表示法应该要更加灵活吗28

2.6 参考资料30

第3章 路由选择和编址31

3.1 地址结构31

3.1.1 IPv6地址的表示方法31

3.1.2 初始分配方案33

3.1.3 可聚集的全局单播地址34

3.1.4 特殊地址的格式36

3.1.5 测试地址38

3.2 多播和联播38

3.2.1 多播地址的结构38

3.2.2 组标识符的结构40

3.2.3 组管理44

3.2.4 多播路由选择45

3.2.5 联播45

3.3 域间路由选择46

3.3.1 从CIDR到提供者47

3.3.2 从BGP-4到IDRP48

3.3.3 选择提供者50

3.4 域内路由选择51

3.4.1 OSPF的更新51

3.4.2 RIP的更新52

3.5 争论焦点53

3.4.3 其他协议53

3.5.1 地址的长度54

3.5.2 提供者和垄断者55

3.5.3 流和服务56

3.5.4 可变格式和重编号57

3.5.5 从8+8到GSE57

3.5.6 终点标识符和TCPng60

3.6 参考资料61

第4章 即插即用63

4.1 自动配置63

4.1.1 链路局部地址64

4.1.2 无状态自动配置64

4.1.3 侦测地址重复66

4.1.4 有状态配置67

4.1.5 地址的生命期68

4.1.6 动态主机配置68

4.1.7 域名服务器的更新73

4.2 地址解析73

4.2.1 基本算法74

4.2.2 重定向76

4.2.3 非连接网络情况78

4.2.4 从路由器获取信息78

4.2.5 黑洞侦测79

4.2.7 防止链路以外报文80

4.2.6 随机延迟80

4.2.8 控制路由器公告报文81

4.3 高级特色82

4.3.1 串行链路82

4.3.2 非广播多路访问82

4.3.3 联播服务器83

4.3.4 代理服务器83

4.3.5 多穴主机84

4.3.6 更换接口板85

4.3.7 IPv6中移动节点的处理85

4.4.1 通过以太网运行IPv686

4.4 到特定链路技术的映射86

4.4.2 通过FDDI运行IPv687

4.4.3 通过令牌环运行IPv688

4.4.4 通过PPP运行IPv690

4.4.5 通过ATM运行IPv691

4.5 争论焦点93

4.5.1 为什么不只用ARP94

4.5.2 广播,还是多播94

4.5.3 要支持移动吗95

4.5.4 路由器配置95

4.5.5 设置跳数极限96

4.6 参考资料97

第5章 引入安全机制98

5.1 加密和认证98

5.1.1 安全关联98

5.1.2 认证报头99

5.1.3 计算认证数据100

5.1.4 加密的安全有效负载101

5.1.5 认证和保密103

5.2 密钥的分发103

5.2.1 Photuris103

5.2.2 SKIP105

5.2.3 ISAKMP-OAKLEY106

5.2.4 手工密钥分发108

5.2.5 多播组的密钥分发108

5.3 安全机制的应用109

5.3.1 管道和防火墙109

5.3.2 移动主机109

5.3.3 安全主机110

5.3.4 邻机发现110

5.4 争论焦点111

5.4.1 是否应该管制加密111

5.3.5 路由选择协议111

5.4.2 所选算法是否正确112

5.4.3 在网络层合适吗113

5.4.4 是否需要额外的保护114

5.5 参考资料114

第6章 实时支持和流116

6.1 一个难以理解的规范116

6.1.1 定义流标签和优先级116

6.1.2 流和策略路由116

6.1.3 流不是虚电路117

6.2 支持预留117

6.2.2 使用RSVP和流118

6.2.1 特殊服务118

6.2.3 使用跳到跳选项119

6.3 分层编码和优先级119

6.3.1 分层传输120

6.3.2 在大型多播组中不使用优先级121

6.3.3 源相对优先级会加重阻塞122

6.3.4 自适应程序123

6.3.5 管制网络用法123

6.3.6 修改优先级字段124

6.4 争论焦点125

6.4.1 是否使用流标签126

6.4.2 是否预留127

6.4.3 ATM怎么样127

6.5 参考资料129

第7章 向IPv6过渡131

7.1 双栈策略131

7.1.1 支持两个Ip层131

7.1.2 域名服务器和IP地址的决定132

7.1.3 过渡的关键132

7.2 建设6-Bone133

7.2.1 选择MTU134

7.2.3 隧道中的存活时间135

7.2.2 隧道和路由选择协议135

7.2.4 控制隧道共享136

7.2.5 隧道的挖掘和关闭136

7.3 连接终端用户工作站137

7.3.1 访问IPv6因特网137

7.3.2 访问孤立主机138

7.3.3 选择适合自动隧道的MTU和TTL值139

7.3.4 配置和决定140

7.4 早期发展141

7.4.1 6Bone的发展阶段141

7.4.2 加入6Bone142

7.5.1 有必要实行过渡吗144

7.4.3 6Bone地址144

7.5 争论焦点144

7.5.2 隧道的安全风险146

7.5.3 取代IPv4之后147

7.6 参考资料147

第8章 临时结论149

8.1 最佳方案149

8.2 最佳时机150

8.3 里程碑151

8.4 未来展望152

术语15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