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铸就城市之魂 东莞文化软实力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铸就城市之魂 东莞文化软实力研究
  • 周薇,田根胜,夏辉等著 著
  • 出版社: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8059587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18页
  • 文件大小:72MB
  • 文件页数:345页
  • 主题词:文化事业-建设-研究-东莞市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铸就城市之魂 东莞文化软实力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 提升文化软实力:面向新时代新发展的必然要求1

第一节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时代发展的大势3

一、文化的含义、作用及文化软实力3

二、文化软实力竞争是当今国际竞争的新态势7

第二节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核心12

一、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在于“综合”13

二、文化软实力对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15

第三节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推动东莞双转型的关键18

一、“东莞模式”要在双转型中华丽转身18

二、东莞经济转型离不开文化软实力的推动22

三、东莞社会转型需要文化软实力的支撑25

四、东莞提升文化软实力必须研究解决的关键性问题28

第一章 建设文化新城:转向新发展模式的文化自觉33

第一节 建设文化新城是提升东莞软实力的战略选择35

一、文化新城:东莞新发展模式的战略载体35

二、东莞实施文化新城战略的现实依据37

三、东莞建设文化新城的目标图景39

四、东莞建设文化新城的战略路径40

五、实施文化零距离行动:东莞建设文化新城的战略举措43

第二节 深入拓展对文化内涵的认识45

一、文化内容:作为知识的文化47

二、文化本质:作为精神的文化48

三、文化手段:作为艺术的文化49

第三节 集中打造富有个性的文化品牌50

一、城市文化品牌的重要价值50

二、打造城市文化品牌的关键要素51

三、“三城一都”:彰显东莞城市文化品牌的个性52

四、对东莞“三城一都”品牌建设的进一步思考56

第四节 不断形成鲜明的城市文化特色和魅力57

一、城市的魅力在于城市的文化特色58

二、东莞城市文化的特色定位60

三、对增强东莞城市文化特色的战略思考62

第二章 弘扬传统文化:整合挖掘历史文化资源65

第一节 传统文化是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根基67

一、传统文化是一个地方的“文化身份”67

二、传统文化为东莞城市精神的形成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68

三、传统文化能增强文化发展的生命活力68

第二节 东莞传统文化的脉络69

一、东莞爱国主义传统69

二、东莞传统民俗文化75

三、东莞传统人文地理78

四、东莞传统节庆文化81

五、东莞学人群体文化85

第三节 东莞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89

一、传统文化奠定现代东莞人的精神构建与人格塑造90

二、传统文化为当今东莞增添文化厚重感与美感91

三、传统文化提升东莞城市境界和城市品格91

第四节 弘扬东莞传统文化的着力点93

一、深入挖掘东莞的文化特质93

二、精心打造“中国近代史之窗”94

三、兴建以袁崇焕为代表的东莞名人园95

四、擦亮民俗和节庆文化品牌96

第三章 培育塑造城市精神:构筑共有精神家园97

第一节 城市以精神定兴衰99

一、国际大都市的城市精神99

二、国内主要城市群的城市精神101

三、东莞应不断塑造自己的城市精神102

第二节 东莞城市精神的讨论和凝练103

一、以植根历史为基础105

二、以立足现实为首要107

三、以引领时代为坐标109

第三节 “海纳百川、厚德务实”城市精神的诠释110

一、包容兼容精神111

二、纳新创新精神113

三、厚德尚德精神116

四、求实务实精神119

第四节 东莞城市精神的弘扬与实践121

一、用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宣传121

二、用鲜活的典型来引领122

三、用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展现125

四、用城市的物化载体来传承127

第四章 塑造现代市民:促进人的素质升级131

第一节 塑造现代市民是一项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133

一、社会现代化最重要的是人的现代化133

二、经济社会转型要靠人的素质转型来支撑134

三、建设现代城市文明要着力培育市民的城市意识135

第二节 现代市民的素质要求137

一、现代人的内涵137

二、现代人的特征138

三、现代市民的基本素质要求139

第三节 东莞持之以恒塑造现代市民140

一、坚持每年开展一个思想道德建设主题活动141

二、以完善的制度和规范约束人的行为144

三、在文明创建中注入现代城市文明行为的要求151

四、以优质教育提升人的发展能力153

第四节 突出实施全民素质升级工程155

一、把公务员塑造成知识型和创新型干部156

二、把企业经营管理者塑造成现代型和国际型企业家157

三、把传统农民塑造成现代市民158

四、把新莞人塑造成新型产业工人159

五、把未成年人塑造成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60

第五章 繁荣群众文化:共享文化阳光163

第一节 繁荣群众文化是保障群众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165

一、群众文化建设是整个文化建设最深厚的社会基础165

二、营造群众文化绿洲166

第二节 建设一流公共文化设施网络167

一、建设市级重点文化设施167

二、建设重大公益性文化工程168

三、推进文化设施建设向基层延伸168

第三节 搭建广场文化活动大舞台170

一、“文化周末”171

二、“绚丽大舞台”174

三、“都市彩虹”177

四、“粤韵金声”179

第四节 打造标识性文艺精品182

一、聚集创作人才182

二、构筑专业化的创作基地183

三、锻造音乐剧艺术精品184

第六章 创新文化发展机制:构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原动力187

第一节 东莞创新文化发展机制的驱动力189

一、文化社会化是大势所趋189

二、改革政府文化管理职能是现实所迫190

三、满足多层次文化需求是群众所盼191

第二节 东莞创新文化发展机制的探索与突破192

一、创新社会办文化机制193

二、创新政府管文化机制198

三、创新文化事业单位管理运作机制203

第三节 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209

一、完善公共文化服务量化指标体系209

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投入决策机制211

三、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多元供给机制212

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市场运作机制214

第七章 壮大文化产业:促进经济文化一体化217

第一节 文化产业战略正成为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基本战略219

一、国际对文化产业的认识和发展战略219

二、国内一些省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特色和路向222

三、广东部分城市文化产业规划与思路224

四、发展文化产业是推进东莞双转型的战略突破口224

第二节 东莞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及特点226

一、东莞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227

二、东莞文化产业发展的特点234

第三节 东莞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236

一、东莞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236

二、东莞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问题238

第四节 东莞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241

一、东莞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241

二、东莞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242

第五节 加快东莞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思路243

一、东莞文化产业发展因素分析243

二、东莞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246

三、东莞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与建议252

第八章 彰显环境文化:提升城市生态文明265

第一节 东莞环境文化的审视267

一、环境文化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267

二、东莞环境文化的底色269

第二节 东莞环境文化建设的方向271

一、欧洲城市环境建设的启示272

二、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275

第三节 提升和丰富东莞环境文化含量278

一、城市建设新理念:生态优先278

二、城市建筑新内涵:人与环境和谐281

三、城市景观新风尚:塑造生态空间284

第四节 全面培育生态文化286

一、培育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观念286

二、倡导生态伦理和生态行为289

三、健全环境文化制度和服务体系291

第九章 创建学习型城市:锻造持续发展能力295

第一节 学习能力是城市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方面297

一、知识经济时代要求大力建设学习型社会297

二、建设学习型城市已成为我国城市竞争的潮流298

三、东莞大兴学习型城市之风299

第二节 以“图书馆之城”构筑学习型城市的文化宫殿299

一、创建以总分馆制为模式的图书馆覆盖体系300

二、构建复合式的功能格局300

三、实行集群化管理301

第三节 精心打造“学在东莞”系列品牌302

一、东莞学习论坛:领导干部充电的新平台302

二、市民学堂:平民教育和知识传播的窗口303

三、东莞“读书节”:全民读书的盛会304

第四节 创建特色鲜明的学习型组织305

一、让学习成为机关干部的常态305

二、以学习力提升企业创新力307

三、在社区普及学习培训308

四、营造“学习之家”309

参考文献311

后记315

丛书后记31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