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辽宁教育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辽宁教育史
  • 李喜平主编 著
  • 出版社: 沈阳:辽海出版社
  • ISBN:7806490043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496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51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辽宁教育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辽宁教育的起源与中原文化传播的开始1

第一节 辽宁先民们的早期教育活动2

第二节 辽宁原住民族与中原教育文化交流7

第三节 秦汉时期中原教育文化向辽宁的传播12

第四节 东汉三国时期辽宁私学教育的发展19

第五节 公孙政权时期管宁、王烈、邴原等中原名士在辽宁的教育活动20

第二章 魏晋隋唐时期中原教育文化在辽宁的发展29

第一节 前燕鲜卑族的汉化教育30

第二节 北燕汉化教育的继续35

第三节 北魏汉化教育的发展38

第四节 隋唐时期中原文化在辽宁的扩张40

第五节 高句丽对中原教育制度的仿效45

第三章 辽金元时期中原与东北少数民族教育文化交融下的辽宁教育50

第一节 辽代的文教政策与东京学、兴中府学51

一、汉、契丹双元文化形态的教育政策51

二、双元制的官学55

三、阿保机的教育思想56

第二节 辽代医巫闾山上的自学与私学58

第三节 辽代贵族的家学62

第四节 金代女真族学校教育与科举65

一、汉、女真双元文化的教育政策65

二、双元制的官学及私学68

三、双元制的科举制度71

四、完颜雍、耶律履的教育思想73

第五节 金代东丹国与渤海遗裔的私学与自学80

一、东丹国的私学与自学80

二、渤海后裔的私学与自学81

第六节 元代辽宁地区的学校教育83

一、元代的文教政策83

二、元代辽宁的学校86

三、元代的科举制度91

四、耶律有尚的教育思想92

第四章 明代中原文化全面传播下的辽宁教育93

第一节 朱元璋命辽东兴学94

第二节 辽阳都司学与辽东卫学98

一、辽阳都司学98

二、辽东卫学100

三、官学的管理106

第三节 社学 义学 私学109

一、辽宁的社学109

二、辽宁的义学111

三、辽宁的私学111

第四节 辽东的书院113

第五节 辽宁的科举117

第六节 贺钦的教育思想121

第七节 叶西峰的教育活动132

第五章 清代中原文化与满族文化碰撞时期的辽宁教育134

第一节 后金的教育与努尔哈赤、皇太极的教育思想136

一、后金的教育136

二、努尔哈赤、皇太极的教育思想138

第二节 清代前期辽宁教育的发展145

第三节 满族宗学、觉罗学、八旗官学和义学148

一、盛京宗学、觉罗学148

二、八旗官学152

三、八旗义学153

第四节 汉族儒学、义学、私学154

一、汉族儒学154

二、汉族义学和社学159

三、汉族私学161

第五节 书院与郝浴164

一、书院164

二、郝浴的教育思想173

第六节 清代在辽宁的科举179

第六章 清代后期中外文化碰撞下的辽宁教育185

第一节 儒学教育在辽宁的继续发展186

第二节 书院187

第三节 私学200

第四节 新式学校的兴办205

一、兴办新式学堂205

二、教育机关的设立209

三、各级学校课程设置210

四、教育经费212

五、学校管理213

六、各类学校选介214

第五节 清代后期有代表性的教育人物220

一、推进教育近代化的盛京将军赵尔巽220

二、在日本租界创办私学的乔芝三223

三、凌川书院主讲乔宝安225

四、开创实学教育先河的刘春烺227

五、奉天大学堂总理孙百斛229

六、献身教育的第一任奉天提学使张鹤龄230

第六节 帝国主义对辽宁的教育文化渗透240

一、沙俄的奴化教育240

二、日本的教育侵略242

三、教会学校246

第七章 民国时期辽宁教育的近代化进程249

第一节 辽宁教育事业的发展250

一、幼儿教育251

二、小学教育253

三、中学教育261

四、师范教育267

五、职业教育272

六、军事教育274

七、高等教育276

第二节 奉系军阀统治时期的教育思潮和教育改革291

一、关于教育地位的认识292

二、新文化运动与封建复古教育的斗争295

三、奉天学制改革297

四、实用主义教育、科学教育、平民教育等教育思潮301

五、职业教育的发展304

第三节 教育家及有影响的教育人物308

一、晚清耆儒世荣的教育活动308

二、代省长王永江的教育思想309

三、首任教育厅长谢荫昌的教育思想314

四、深受周恩来敬重的老师——高亦吾323

五、李献廷的军国民教育思想324

六、王鸣盛的职业教育思想329

七、阎宝航兴办贫儿教育的活动335

八、主张教育救国的李象庚的教育事迹343

九、回族教育家赵铭周的教育思想344

十、车向忱的平民教育活动348

十一、坚持实业教育救国的冯庸350

十二、吴燕生创办私立聋哑学校357

第八章 旅大租借地和“满铁”沿线的殖民奴化教育361

第一节 “关东州”的教育361

一、教育行政管理362

二、教育方针364

三、学校设置与学制368

四、学科设置与教学内容375

五、奴化训练378

六、教师380

第二节 “满铁”附属地的教育383

一、教育行政管理384

二、教育方针387

三、学校设置388

第三节 日本占领者子女的教育391

一、学校管理392

二、教育方针393

三、学校设置395

四、补充教学内容398

第四节 抵制殖民奴化教育的教育家401

一、揭露日本殖民教育的邵俊文401

二、傅立鱼与中华青年会403

三、在旅大租借地创办私立学校的林基堂407

第九章 东北沦陷时期毁灭中华文化的殖民奴化教育413

第一节 “九一八”事变后辽宁教育事业遭到严重破坏414

一、关闭与停办学校414

二、将教育纳入奴化教育轨道416

第二节 日本侵略者对广大师生的迫害423

一、安东教育救国会惨案423

二、日本侵略者迫害广大师生的其他案例427

第三节 奴化教育在辽宁的全面实施433

一、新学制与殖民奴化教育体系433

二、初等教育437

三、中等教育438

四、高等教育444

五、社会教育447

六、奴化教育的全面强化451

第四节 民族分裂主义教育政策与奉天维城学校457

一、民族分裂主义教育政策的实行457

二、奉天维城学校459

第五节 爱国师生反抗奴化教育的斗争461

一、抵制日伪奴化教育方针及教育手段462

二、教职员反对奴化教育的斗争464

三、爱国学生反对奴化教育的斗争467

第十章 东北解放战争时期开创新民主主义教育文化的新局面471

第一节 国民党统治区的教育472

一、接收日伪教育,实施重建规划472

二、推行党化教育474

第二节 解放区初期的教育475

一、创办干部教育475

二、兴办国民教育476

三、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479

第三节 新型正规化教育482

一、开展新型正规化教育的基础482

二、新型正规化教育的实施483

三、学习苏联教育经验489

第四节 董纯才、车向忱的教育思想490

一、董纯才的教育思想490

二、车向忱的教育思想492

附:参考书目和资料出处49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