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交换式以太网原理、技术及实现【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交换式以太网原理、技术及实现
  • 沈鑫剡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7115079641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211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22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交换式以太网原理、技术及实现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1.1 以太网发展概述1

1.2 网络参考模型3

1.2.1 OSI参考模型3

1.2.2TCP/IP参考模型4

1.3 集线器、交换式集线器与交换机5

1.3.1 集线器5

1.3.2 交换式集线器6

1.3.3 交换机6

1.4从共享到交换6

1.5交换机和路由器9

1.6交换式以太网和ATM网10

1.7统一网络11

第二章 以太网协议13

2.1物理层协议13

2.1.1传输介质13

2.1.2以太网分类及信号编码17

2.2链路层26

2.2.1MAC子层26

2.2.2LLC子层29

2.3 Internet网络层协议31

2.3.1Internet协议(IP)32

2.3.2IP地址35

2.3.3子网36

2.3.4Internet控制协议37

2.3.5路由协议40

2.3.6无类域间路由(CIDR)46

2.4 运输层48

2.4.1TCP报文段格式48

2.4.2TCP著名端口地址49

2.4.3UDP报文格式49

第三章 交换机结构及工作原理51

3.1网桥工作原理51

3.1.1网桥功能51

3.1.2网桥协议结构52

3.2网桥路由54

3.2.1 固定路由55

3.2.2生成树路由56

3.3交换机结构61

3.3.1基于总线结构61

3.3.2共享存储器结构61

3.3.3点一点连接交换机结构61

3.3.4星型点一点连接交换机结构62

3.4一个交换式集线器设计实例63

3.4.1交换式集线器的体系结构63

3.4.2系统数据流65

3.4.3对连接请求信号的处理66

3.5 3Com交换机结构66

3.5.1BRASICA芯片系列介绍67

3.5.2BRASICA芯片系列结构67

3.5.3BRASICA芯片系列功能描述68

第四章 交换式以太网技术71

4.1 虚拟网技术71

4.1.1VLAN的实现72

4.1.2CoreBuilder 3500虚拟网技术75

4.1.3VLAN功能78

4.1.4 VLAN在校园网中的应用79

4.2多媒体技术79

4.2.1PACE技术79

4.2.2信息流优先级85

4.2.3组播技术88

4.2.4资源预留协议(RSVP)93

4.3三层交换与三层交换机97

4.3.1Fast IP技术101

4.3.2第三代第三层交换机103

4.4远程监测111

4.4.1RMON111

4.4.2RMON MIB112

4.4.3RMON2 MIB112

4.4.4交换式网络中RMON的实现113

4.4.5 3Com RMON实现技术113

4.5网络安全115

4.5.1网络设备访问控制115

4.5.2数据访问控制116

4.6策略驱动网络116

4.6.1简易目录访问协议(LDAP)117

4.6.2策略驱动网络120

4.6.3 3Com策略驱动网络技术123

4.7网络容错131

4.7.1网络接口卡131

4.7.2边缘交换机131

4.7.3核心交换机135

4.8吉比特以太网135

4.8.1吉比特以太网性能优势135

4.8.2 吉比特以太网技术137

第五章 3Com网络接口卡139

5.1 3Com网络接口卡技术139

5.1.1网络接口卡对构建现代交换式网络的作用139

5.1.2Parallel Tasking: 3Com提高NIC性能的专利技术144

5.2 3Com网络接口卡(NIC)产品146

5.2.1Fast Ether Link-10/100BASE-T NIC146

5.2.2Fast Ether Link XL和Ether Link XL147

5.2.3Fast Ether Link XL Server NIC149

5.2.4Gigabit Ether Link Server NIC151

第六章3Com以太网交换设备153

6.1 Super Stack II Switch 1100,3300153

6.1.1产品概述153

6.1.2产品功能155

6.1.3网络控制158

6.1.4 RMON160

6.1.5支持多媒体应用160

6.1.6网络容错161

6.1.7冗余电源连接162

6.1.8安全162

6.1.9设备升级及相应模块163

6.2 SuperStack II Switch 3900163

6.2.1产品概述163

6.2.2性能特性164

6.2.3交换能力165

6.2.4带宽管理166

6.2.5管理166

6.2.6 Switch 3900吉比特以太网扩展模块167

6.2.7冗余电源168

6.3 SuperStack II Switch 9000168

6.3.1产品概述168

6.3.2性能特点168

6.4 SuperStack II Switch 9300169

6.4.1产品概述169

6.4.2性能特性170

6.4.3交换能力170

6.4.4带宽管理171

6.4.5网络管理171

6.4.6三层交换172

6.5 三层高性能交换机——Core Builder3500172

6.5.1主要优势172

6.5.2容易扩充性能并支持对不断增长着的网络的管理173

6.5.3 CoreBuilder3500交换机结构174

6.5.4 CoreBuilder3500特性176

6.5.5网络互连176

6.5.6 CoreBuilder3500接口模块177

6.5.7网络管理177

6.5.8Transcend Ware178

6.6企业级交换机Core Builder 9000178

6.6.1企业级交换机Core Builder9000简介179

6.6.2 Core Builder9000结构概述180

6.6.3新一代管理功能182

6.7 CoreBuilder 9400184

6.7.1性能特性184

6.7.2多点链路合并(MPLA)技术185

6.7.3传输距离185

6.7.4GBIC扩展模块185

6.8 ATM网连接设备185

6.8.1局部网仿真(LANE)185

6.8.2ATM网连接设备190

第七章 交换式以太网设计实例191

7.1交换式以太网设计原则191

7.2校园网设计中的两种结构192

7.2.1单个路由器结构192

7.2.2多路由器结构193

7.3工作组级交换式以太网方案194

7.4校园网设计方案195

7.5吉比特以太网设计方案198

7.5.1工作组级吉比特以太网设计方案198

7.5.2吉比特以太网校园网方案199

7.6企业网设计方案200

7.7一个实际校园网设计方案202

7.7.1功能说明202

7.7.2方案设计203

7.7.3方案性能综述205

7.8一个容错网络实例207

7.8.1功能要求207

7.8.2网络拓扑结构207

7.8.3性能说明207

7.9交换式以太网和ATM网互连方案209

参考文献21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