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未来10年中国科学发展战略 能源科学卷【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未来10年中国科学发展战略 能源科学卷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322982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490页
  • 文件大小:138MB
  • 文件页数:52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未来10年中国科学发展战略 能源科学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能源科学技术现状与发展战略1

第一节 全人类共同的挑战1

一、能源与环境的挑战1

二、发展与减排之间的平衡3

三、能源可持续供应形势严峻7

四、化石能源清洁利用是近中期的重点11

五、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面临新的挑战15

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一致的选择18

第二节 世界能源科学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22

一、能源结构和利用技术向低碳和近零排放演化22

二、提高能源效率在能源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地位凸显28

三、电能存储与输配电技术发展迅速30

四、碳捕集与封存是化石能源减排技术的新的发展方向32

五、能源科技投入近年来持续增加36

六、能源新技术的转化应用日益广泛42

第三节 我国能源科学技术现状与基础45

一、节能减排领域45

二、化石能源领域48

三、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领域52

四、电能领域53

五、气候变化领域56

第四节 能源科学技术发展思路58

一、能源科学技术的学科领域58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60

三、能源科学发展重点的遴选原则62

参考文献63

第二章节能减排,提高能效65

第一节 节能减排科技发展概述65

第二节 高能耗及工业领域的节能减排69

一、基本范畴、内涵和战略地位69

二、发展规律与发展态势72

三、发展现状与研究前沿78

四、近中期支持原则与重点80

第三节 建筑节能84

一、基本范畴、内涵和战略地位84

二、发展规律与发展态势86

三、发展现状与研究前沿90

四、近中期支持原则与重点92

第四节 交通运输节能94

一、基本范畴、内涵和战略地位94

二、发展规律与发展态势96

三、发展现状与研究前沿98

四、近中期支持原则与重点104

第五节 新型节能技术(电器与照明节能)106

一、基本范畴、内涵和战略地位106

二、发展规律与发展态势107

三、发展现状与研究前沿110

四、近中期支持原则与重点116

参考文献117

第三章 化石能源120

第一节 洁净煤能源利用与转换121

一、基本范畴、内涵和战略地位121

二、发展规律与发展态势122

三、发展现状与研究前沿132

四、近中期支持原则与重点135

第二节 清洁石油化工与能源转化利用136

一、基本范畴、内涵和战略地位136

二、发展规律与发展态势141

三、发展现状与研究前沿144

四、近中期支持原则与重点146

第三节 燃油动力节约与洁净转换147

一、基本范畴、内涵和战略地位147

二、发展规律与发展态势148

三、发展现状与研究前沿150

四、近中期支持原则与重点160

第四节 天然气化工与能源利用160

一、基本范畴、内涵和战略地位160

二、发展规律与发展态势164

三、发展现状与研究前沿167

四、近中期支持原则与重点172

参考文献178

第四章 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180

第一节 太阳能180

一、基本范畴、内涵和战略地位180

二、发展规律与发展态势182

三、研究前沿199

四、近中期支持原则与重点201

第二节 生物质能205

一、基本范畴、内涵和战略地位205

二、发展规律与发展态势206

三、发展现状与研究前沿208

四、近中期支持原则与重点216

第三节 风能220

一、基本范畴、内涵和战略地位220

二、发展规律与发展态势220

三、发展现状与研究前沿224

四、近中期支持原则与重点230

第四节 水能232

一、基本范畴、内涵和战略地位232

二、发展规律与发展态势233

三、发展现状与研究前沿235

四、近中期支持原则与重点237

第五节 氢能240

一、基本范畴、内涵和战略地位240

二、发展规律与发展态势241

三、发展现状与研究前沿246

四、近中期支持原则与重点252

第六节 海洋能及其利用254

一、基本范畴、内涵和战略地位254

二、研究现状与发展态势255

三、发展趋势与研究前沿258

四、近中期支持原则与重点260

第七节 核能263

一、基本范畴、内涵和战略地位263

二、发展规律与发展态势264

三、发展现状与研究前沿266

四、近中期支持原则与重点269

第八节 天然气水合物276

一、基本范畴、内涵和战略地位276

二、发展规律与发展态势276

三、发展现状与研究前沿278

四、近中期支持原则与重点284

第九节 地热与其他285

一、基本范畴、内涵和战略地位285

二、发展规律与发展态势286

三、发展现状与研究前沿287

四、近中期支持原则与重点290

第十节 可再生能源储存、转换与多能互补系统291

一、基本范畴、内涵和战略地位291

二、可再生能源储存、转换的发展态势、现状与研究前沿292

三、多能互补系统的发展态势、现状与研究前沿298

四、近中期支持原则与重点301

参考文献303

第五章 电能转换、输配、储存及利用306

第一节 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电力输送及接入306

一、基本范畴、内涵和战略地位306

二、发展规律与发展态势308

三、发展现状分析与前沿312

四、近中期支持原则与重点313

第二节 智能电网314

一、基本范畴、内涵和战略地位314

二、发展规律与发展态势316

三、发展现状与研究前沿317

四、近中期支持原则与重点321

第三节 特高压输变电327

一、基本范畴、内涵和战略地位327

二、发展规律与发展态势328

三、发展现状与研究前沿332

四、近中期支持原则与重点334

第四节 储能储电系统336

一、基本范畴、内涵和战略地位336

二、发展规律与发展态势337

三、发展现状与研究前沿337

四、近中期支持原则与重点344

第五节 智能高压电力装备347

一、基本范畴、内涵和战略地位347

二、发展规律与发展态势348

三、发展现状与研究前沿351

四、近中期支持原则与重点354

第六节 电力电子器件和系统355

一、基本范畴、内涵和战略地位355

二、发展规律与发展态势357

三、发展现状与研究前沿361

四、近中期支持原则与重点366

第七节 电能高效利用与节电367

一、基本范畴、现状和战略地位367

二、发展趋势与研究前沿370

三、近中期支持方向、重点及交叉研究方向373

第八节 电气交通与运载系统374

一、基本范畴、内涵和战略地位375

二、发展规律与发展态势376

三、发展现状分析与前沿378

四、近中期支持原则与重点381

第九节 超导电力技术382

一、基本范畴、内涵和战略地位383

二、发展规律与发展态势384

三、发展现状分析与前沿386

四、近中期支持原则与重点388

第十节 电工新材料与环境友好的电能388

一、基本范畴、内涵和战略地位388

二、发展规律与发展态势392

三、发展现状分析与前沿397

四、近中期支持原则与重点404

参考文献408

第六章 温室气体控制与无碳-低碳系统412

第一节 温室气体控制的领域范畴与现状412

一、温室气体控制的领域范畴412

二、温室气体控制的现状420

第二节 能源动力系统的减排科学与技术423

一、基本范畴、内涵和战略地位423

二、发展规律与发展态势423

三、发展现状与研究前沿425

四、近中期支持原则与重点431

第三节 无碳-低碳能源科学与技术433

一、基本范畴、内涵和战略地位433

二、发展规律与发展态势435

三、发展现状与研究前沿436

四、近中期支持原则与重点439

第四节 无碳-低碳能源化工与工业440

一、基本范畴、内涵和战略地位440

二、发展规律与发展态势441

三、发展现状与研究前沿444

四、近中期支持原则与重点450

第五节 低碳型生态工业系统452

一、基本范畴、内涵和战略地位452

二、发展规律与发展态势453

三、发展现状与研究前沿457

四、近中期支持原则与重点459

参考文献460

第七章 能源科学优先发展与交叉领域462

第一节 高能耗行业节能462

一、优先领域462

二、交叉领域464

第二节 煤与化石燃料465

一、优先领域465

二、交叉领域468

第三节 可再生能源469

一、优先领域469

二、交叉领域470

第四节 电能473

一、优先领域473

二、交叉领域475

第五节 温室气体控制与无碳-低碳能源系统477

一、优先领域477

二、交叉领域479

第八章 发展建议480

第一节 节能减排、提高能效研究建议480

一、高能耗行业与T业节能减排480

二、建筑节能480

三、交通领域节能481

第二节 煤与石油天然气研究发展建议481

一、洁净煤转化及利用科研平台482

二、煤分级转换多联产研究平台482

三、多种污染物协同脱除研究平台482

四、建立完善的催化研究平台483

五、建立创新的化工技术和过程平台483

第三节 可再生能源484

一、加大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经费支持力度484

二、加大培养多学科交叉综合性人才的力度485

三、建立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研究平台485

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486

五、鼓励主要学术杂志开设可再生能源专刊或特刊486

第四节 电能转换、输配、储存及利用487

一、智能电网研究建议487

二、特高压输变电技术建议487

三、储能储电系统建议488

四、高压电力装备建议488

五、电力电子器件和系统建议488

六、超导电力技术建议489

第五节 温室气体控制与无碳-低碳系统489

附录 参与报告编写人员49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