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学术思想研究辑刊 八编 第24册 天理与人欲之争 清儒扬州学派“情理论”探微 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学术思想研究辑刊 八编 第24册 天理与人欲之争 清儒扬州学派“情理论”探微 上
  • 林庆彰主编;张晓芬著 著
  • 出版社: 花木兰文化出版社
  • ISBN:9862542088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07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21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学术思想研究辑刊 八编 第24册 天理与人欲之争 清儒扬州学派“情理论”探微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册1

第壹章 绪论1

第一节 研究动机与目的1

第二节 研究范围与方法10

第三节 前人研究成果回顾17

第四节 研究步骤(论文章节要义)28

第贰章 清儒扬州学派「情理论」的缘起与形成33

第一节 清儒扬州学派的缘起33

一、外缘环境影响——学术环境的发展36

二、内缘因素牵系——宗亲学友的传承与互动39

三、「通儒」意识的学术群体之展现48

第二节 清儒扬州学派情理论的形成65

一、儒家「情理论」的界定与转变66

二、「存天理,灭人欲」的反动思潮72

三、「情理论」阐扬与衍续81

第参章 横向剖析——清儒扬州学派「情理论」的内在理路建构95

第一节 人性论述——性理探讨95

一、性——血气心知99

二、好恶为性,能知故善103

三、以礼代理107

四、情欲不爽失谓之理112

第二节 经验界落实——情欲探讨115

一、情——实也115

二、以情旁通,推己及人118

三、欲发乎情,缘於性,乃制礼之源120

四、以礼养情节欲125

第三节 实践工夫——化情为理的实证工夫127

一、重学习,多读书128

二、习礼为行仁之方132

三、絜矩力行,圣贤之道137

四、修身在改过,改过以变通,变通以时行139

第肆章 纵向论述——清儒扬州学派情理论的发展(一)145

第一节 「天理」向「情理」的过渡者145

一、朱泽沄情理论探索145

(一)学者传略145

(二)朱泽澐情理论146

二、王懋竑情理论探索149

(一)学者传略149

(二)王懋竑情理论150

三、刘台拱情理论探索153

(一)学者传略153

(二)刘台拱情理论154

四、小结156

第二节 「汉学为尊」的情理论者157

一、段玉裁情理论探索157

(一)学者传略157

(二)段玉裁情理论158

二、王念孙情理论探索160

(一)学者传略160

(二)王念孙情理论161

三、江藩情理论探索166

(一)学者传略166

(二)江藩情理论167

四、黄承吉情理论探索176

(一)学者传略176

(二)黄承吉情理论177

五、小结186

第三节 现实关怀的情理经世者187

一、汪中情理论探索187

(一)学者传略187

(二)汪中情理论188

二、汪喜孙情理论探索194

(一)学者传略194

(二)汪喜孙情理论195

三、小结207

下册209

第伍章 纵向论述——清儒扬州学派情理论的发展(二)209

第一节 光大「戴震」情理思想者209

一、淩廷堪情理论探索209

(一)学者传略209

(二)淩廷堪情理论211

二、焦循情理论探索221

(一)学者传略221

(二)焦循情理论223

三、阮元情理论探索249

(一)学者传略249

(二)阮元情理论252

四、刘宝楠情理论探索272

(一)学者传略272

(二)刘宝楠情理论273

五、刘师培情理论探索280

(一)学者传略280

(二)刘师培情理论281

六、小结284

第二节 春秋学情理论者286

一、凌曙情理论探索286

(一)学者传略286

(二)凌曙情理论288

二、刘文淇情理论探索290

(一)学者传略290

(二)刘文淇情理论291

三、刘毓崧情理论探索298

(一)学者传略298

(二)刘毓崧情理论300

四、刘寿曾情理论探索304

(一)学者传略304

(二)刘寿曾情理论305

五、小结310

第陆章 清儒扬州学派情理论的影响311

第一节 「相人偶」之「仁学」传播312

第二节 古文经学家传衍与今古文之争学术流变317

一、古文经学家传衍318

二、今古文之争学术流变329

第三节 礼教重整,妇女解放之声浪高涨338

一、妇女礼教禁锢之反省338

二、批判礼教的小说,大受欢迎350

第四节 书院风尚改革,江浙岭南汉学大盛362

一、江浙学风丕变,人才辈出362

二、学海堂建立,开启清末岭南文化新风364

第柒章 清儒扬州学派情理论的评析371

第一节 价值特色371

一、传统解放,义理转型374

二、社群人我间之观照与强调380

三、「公与私」意义之转变384

四、促使人文精神昂扬与人权主义觉醒394

第二节 评论优缺点400

一、清儒扬州学派情理论的优点400

(一)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400

(二)见解创新变通,思治流派之偏406

(三)重视实际,经世致用414

二、清儒扬州学派情理论的缺点420

(一)缺乏「人实践主体性」论述420

(二)强调「礼教」反形成「以礼杀人」425

(三)缺乏清晰的「道德概念」无法将「道德义理」充分表达430

第捌章 结论435

参考书目44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