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华内科学 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华内科学 下
  • 陈敏章主编;邵丙扬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3193X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4360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6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华内科学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下册2945

第十六篇 内分泌系统疾病2945

第一章 内分泌学概论&陈家伦2947

第一节 内分泌概念的发展与更新2947

一、内分泌系统的扩展2947

二、激素概念的发展2947

三、激素分泌方式的多样化2948

四、内分泌生理概念的变化2949

第二节 激素按作用方式分类2949

一、激素按受体所在部位分类2949

二、作用于膜受体的激素分类2950

第三节 不同类型的激素膜受体信号传递系统2951

一、以cAMP为第二信使的激素信号传递途径2951

二、以磷脂酰肌醇代谢物及钙离子为第二信使的信号传递途径2953

三、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级联反应途径2954

四、以cGMP为第二信使的信号传递系统2957

第四节 受体位于细胞内(核或胞浆)激素的作用原理2957

一、激素核受体的结构和功能2957

二、核受体的活化、二聚化2958

三、激素应答元件2959

四、激素-核受体对靶基因转录的调控2959

第五节 内分泌功能的调节及神经-内分泌-免疫相互联系2960

一、下丘脑-垂体和靶腺之间的反馈性调节2960

二、神经系和内分泌系的相互调节2961

三、神经-内分泌系和体液的相互调节2961

四、神经内分泌与免疫系统的相互联系2962

第六节 内分泌疾病的病因及分子发病机制2963

一、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2963

二、单基因缺陷所致的内分泌功能异常2963

三、致癌基因与抑癌基因2965

第七节 自身免疫与内分泌疾病2965

一、自身抗原的形成及其与免疫系统的接触2966

二、抗原提呈细胞对抗原进行处理、提呈2966

三、辅助T淋巴细胞识别特异抗原并被激活2966

四、B淋巴细胞被激活2966

五、辅助T细胞通过细胞因子激活其他的免疫活性细胞2967

六、被损害的靶细胞(内分泌细胞)释放抗原,表达蛋白质,使自身免疫反应维持不退2967

第八节 内分泌疾病的诊断、防治原则2968

一、内分泌疾病的诊断原则2968

二、内分泌疾病的防治原则2968

第二章 下丘脑及垂体2970

第一节 下丘脑及垂体前叶激素的生化和生理&许荣焜2970

一、下丘脑的调节激素2970

二、垂体前叶激素2975

第二节 腺垂体2983

一、垂体瘤&潘长玉2983

(一)概论2983

(二)催乳素瘤2985

(三)肢端肥大症、巨人症2988

(四)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2996

(五)糖蛋白激素分泌腺瘤2996

(六)非分泌(或无功能)性腺瘤2997

(七)非垂体瘤性鞍内病变2998

二、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张达青3000

三、生长激素缺乏性矮小症&王德芬3004

第三节 神经垂体&陈家伦3010

一、抗利尿激素的生化和生理3010

二、尿崩症3012

三、不适当抗利尿激素分泌综合征3016

第三章 甲状腺3018

第一节 甲状腺激素的生化生理&罗敏3018

一、甲状腺激素的生化3018

二、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3024

三、甲状腺激素作用的分化机制3025

四、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3027

第二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高妍3029

第三节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罗国春3039

第四节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白耀3043

第五节 亚急性非化脓性甲状腺炎&白耀3047

第六节 缺碘性与高碘性甲状腺病&马泰 卢倜章3049

第四章 肾上腺皮质3058

第一节 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生化生理3058

一、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生物化学&郭爱丽3058

二、糖皮质激素的分泌调节及生理作用&郭爱丽3060

三、醛固酮的分泌调节及生理作用&许曼音3063

第二节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许曼音3065

一、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3065

二、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3066

第三节 皮质醇增多症&骆天红 许曼音3071

第四节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许曼音3079

第五节 先天性肾上腺增生症&骆天红 陈家伦3085

第五章 肾上腺髓质&罗邦尧3092

第一节 儿茶酚胺的生化生理3092

一、肾上腺髓质内儿茶酚胺的合成、释放、降解代谢3092

二、儿茶酚胺的生理、药理作用3093

第二节 嗜铬细胞瘤3095

第六章 甲状旁腺3100

第一节 概述&孟迅吾3100

一、甲状旁腺的解剖结构3100

二、甲状旁腺激素的生物化学特性3100

三、影响PTH分泌的因素3100

四、PTH的生理作用3100

五、甲状旁腺疾病3101

第二节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孟迅吾3101

第三节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齐今吾3109

第四节 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尹潍3115

第五节 假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尹潍3119

第七章 性腺3121

第一节 概述&李江源3121

一、性决定和性分化3121

二、青春期发育3122

三、性激素的生物合成和生理作用3124

四、睾丸功能检查3126

五、卵巢功能的检查3127

第二节 性分化疾病&李江源3127

一、染色体性别异常疾病3127

(一)克莱恩费特(Klinefelter)综合征3127

(二)XX男性综合征3129

(三)性腺发育不全3129

(四)真两性畸形3130

二、性腺性别分化异常疾病3131

(一)单纯性性腺发育不全3131

(二)先天性无睾症3131

三、表型性别分化异常疾病3132

(一)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3132

(二)雄激素合成障碍3134

(三)雄激素作用异常3135

第三节 睾丸疾病&李江源3137

一、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3137

二、男子乳腺发育3138

三、男子不育3139

四、男子性功能障碍3141

五、睾丸肿瘤3142

第四节 卵巢疾病&陆湘云3143

一、卵巢的发育、结构与功能3143

二、卵巢功能性疾病3146

(一)青春前期及青春期3146

(二)生育期3147

第八章 多发性内分泌腺病&陈家伟3152

第一节 概述3152

第二节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3152

一、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Ⅰ型3152

二、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Ⅱa型3153

三、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Ⅱb型3154

四、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混合型3155

第三节 多发性内分泌腺自身免疫综合征3155

一、多内分泌腺自身免疫综合征Ⅱ型3156

二、多内分泌腺自身免疫综合征Ⅰ型3156

第九章 异位激素综合征&陆菊明3158

第一节 异位激素综合征概论3158

一、异位激素的种类和肿瘤的类型3158

二、异位激素分泌的机制3158

三、异位激素分泌综合征的诊断3158

四、异位激素分泌综合征的治疗3159

第二节 异位激素综合征各论3159

一、异位ACTH3159

二、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3161

三、异位生长激素和生长激素释放激素3162

四、异位抗利尿激素3162

五、异位绒毛膜促性腺激素3162

六、低血糖症3163

七、高钙血症3163

八、低磷血症3164

九、异位降钙素3164

十、红细胞生成素增多3164

第十章 内分泌疾病的检查方法3166

第一节 内分泌疾病功能学检查&林丽香3166

一、下丘脑-垂体功能检查3166

二、甲状腺功能检查3172

三、甲状旁腺功能检查3174

四、肾上腺功能检查3176

五、性腺功能检查3180

第二节 内分泌疾病影像学检查3181

一、核素检查&朱承谟3181

(一)甲状腺显像3181

(二)甲状旁腺显像3184

(三)肾上腺皮质显像3185

(四)肾上腺髓质显像3186

二、X线、CT、MRI检查&李涛 高元桂3187

(一)常规X线检查3187

(二)CT及MRI检查3189

第十七篇 新陈代谢疾病3195

第一章 总论3197

第一节 绪言&邵丙扬3197

一、新陈代谢的概念3197

二、新陈代谢疾病3197

三、遗传性代谢病的发病机制3197

四、后天获得性代谢障碍3199

五、代谢病的诊断3199

六、代谢病的防治原则3199

第二节 物质代谢的生化基础&冯宗忱3200

一、糖代谢3200

二、脂肪代谢3203

三、氨基酸代谢3205

第二章 碳水化物代谢的障碍3208

第一节 糖尿病&严棠3208

第二节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严棠3228

第三节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严棠3230

第四节 低血糖症&俞茂华3232

一、胰岛β细胞瘤3233

二、肝源性低血糖症3236

三、胰(岛)外肿瘤性低血糖症3237

四、自身免疫性低血糖症3238

五、酒精性低血糖症3238

六、胃大部切除术后低血糖症3239

七、早期糖尿病反应性低血糖症3239

八、无症状的低血糖症3239

第五节 糖原累积病&俞茂华3239

第六节 半乳糖血症&邵丙扬3243

第七节 果糖不耐受症&邵丙扬3247

第八节 特发性戊糖尿&邵丙扬3249

第九节 葡萄糖转运障碍-家族性肾性葡萄糖尿&邵丙扬3249

第十节 溶酶体糖类贮积病&滕卫平 富朴云3251

一、溶酶体贮积病概述3251

二、溶酶体糖类贮积病3254

第三章 脂质代谢的障碍&韩琴琴3258

第一节 高脂蛋白血症3258

一、血浆脂质和脂蛋白3258

二、脂蛋白代谢3259

三、高脂蛋白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3263

四、高脂血症和高脂蛋白血症的诊断和分型3267

五、高脂蛋白血症的治疗3272

第二节 低脂蛋白血症3277

一、低胆固醇血症3277

二、低甘油三酯血症3277

三、低β-脂蛋白血症3277

四、低α-脂蛋白血症3278

第三节 溶酶体脂质贮积病&滕卫平 富朴云3280

一、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病3280

二、GM2神经节苷脂贮积病3281

三、戈谢病3281

四、法布律病3283

五、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3283

六、尼曼-皮克病3284

第四章 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的障碍&邵丙扬3286

第一节 蛋白质的多态性3286

一、白蛋白多态性3286

二、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的多态性3289

第二节 氨基酸代谢障碍概述3290

第三节 芳香族氨基酸的代谢障碍3291

一、苯丙氨酸的代谢障碍—苯丙酮尿3291

二、酪氨酸的代谢障碍3295

第四节 支链氨基酸的代谢障碍3299

一、枫糖浆尿病3299

二、异戊酸血症3301

三、丙酸血症3301

四、甲基丙二酸血症3302

五、多羧化酶缺乏症3303

第五节 尿素循环的障碍3304

第六节 含硫氨基酸的代谢障碍3306

一、胱硫醚合成酶缺乏症3306

二、甲烯四氢叶酸还原酶缺乏症3308

三、钴胺辅酶合成的缺陷3309

四、胱硫醚尿3309

五、蛋氨酸-腺苷基转移酶缺乏症3310

六、胱氨酸病3310

第七节 甘氨酸的代谢障碍—原发性高草酸尿和草酸盐沉积病3311

第八节 鸟氨酸的代谢障碍3313

一、高鸟氨酸血症3313

二、高鸟氨酸血症-高氨血症-高同型瓜氨酸尿-综合征3314

第九节 赖氨酸的代谢障碍—家族性高赖氨酸血症3314

第十节 组氨酸的代谢障碍3314

第十一节 亚氨酸的代谢障碍3316

一、高脯氨酸血症3316

二、羟脯氨酸血症3316

三、脯氨酸肽酶的缺陷—亚氨基肽尿3317

第十二节 β-氨基酸和β-氨基酸肽的代谢障碍3317

一、高β-丙氨酸血症3317

二、高β-氨基异丁酸尿3318

三、β-丙氨酰组氨酸血症(肌肽血症,肌肽酶缺乏症)3318

四、低磷酸脂酶症和假低磷酸脂酶症3318

第十三节 淀粉样蛋白病&张澈3319

第五章 嘌呤与嘧啶代谢障碍&余斌杰3326

第一节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3326

第二节 低尿酸血症3334

第三节 乳清酸尿症3335

第六章 血红素合成代谢的障碍—卟啉病&张木勋3337

第一节 卟啉病概论3337

第二节 卟啉病各论3339

一、先天性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病3339

二、先天性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3341

三、x-联铁失利用性贫血3341

四、急性间歇性卟啉病3342

五、ALA脱水酶缺乏性卟啉病3344

六、混合性卟啉病3344

七、遗传性粪卟啉病3345

八、迟发性皮肤型卟啉病3345

九、继发性卟啉病3346

第七章 金属代谢的障碍&甘佩珍3347

第一节 血色病3347

第二节 肝豆状核变性3350

第三节 镁代谢的障碍3353

一、镁缺乏症和低镁血症3354

二、高镁血症3356

第十八篇 矿盐和骨代谢疾病3359

第一章 钙、磷代谢和钙调节激素&孟迅吾3361

一、钙的代谢3361

二、磷的代谢3362

三、血钙、磷和碱性磷酸酶3362

四、调节钙代谢的主要激素3363

第二章 骨结构和骨代谢及骨计量学&邱明才3366

第一节 骨结构3366

一、骨组织学3366

二、骨细胞的来源3366

三、骨形成和骨吸收的调控3367

第二节 骨活检和骨计量学3369

一、我国正常人髂骨骨形态计量参数3370

二、动力学参数3373

三、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病人髂骨的骨计量学改变3375

四、肾性骨病3377

第三章 骨转换标志物和骨矿含量测定的进展3380

第一节 骨转换的生化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孟迅吾3380

第二节 骨矿含量的测定及其应用&余卫 秦明伟 孟迅吾3383

一、X线片测量3383

二、X线片光吸收法3384

三、单光子和单能X线吸收测量法3384

四、双能光子和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3384

五、定量CT3385

六、定量超声3385

七、定量磁共振3386

第四章 高血钙危象&王维力3388

第五章 低血钙症&尹潍3392

第六章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孟迅吾3395

第七章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伍汉文3402

第一节 糖皮质类固醇增多3402

第二节 糖尿病3402

第三节 性腺功能减退症3403

第四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404

第八章 佝偻病和骨软化症&伍汉文3405

第一节 维生素D营养不足3405

第二节 肾性骨病3408

第三节 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3408

第四节 遗传性1,25-(OH)2D抵抗症3409

第五节 性连锁家族性低磷血症3409

第六节 肾小管损害3410

第七节 肿瘤骨软化症3410

第九章 肾性骨营养不良&王维力3411

第十章 氟骨症&尹潍3421

第十一章 畸形性骨炎&尹潍3428

第十二章 其他骨和软骨疾病&伍汉文3431

第一节 低磷酸酶症3431

第二节 骨硬化病(石骨病)3431

第三节 骨纤维发育异常症3432

第四节 遗传性多发性外生骨疣3432

第十九篇 营养性疾病3433

第一章 营养与营养素需要&唐仪3435

第一节 蛋白质3435

一、生理功能3435

二、消化、吸收、代谢3435

三、必需氨基酸3435

四、蛋白质缺乏症3436

五、膳食供给量和食物来源3436

第二节 脂类3436

一、分类3436

二、脂肪的生理功能3436

三、必需脂肪酸及其生理作用3437

四、膳食脂肪的供给量及食物来源3437

第三节 碳水化物3437

一、分类3437

二、生理功能3437

三、食物来源及供给量3438

第四节 热能3438

一、人体热能需要的主要因素3438

二、热能的食物来源和供给量3438

第五节 矿物质3439

一、钙3439

二、铁3439

三、锌3440

四、硒3440

五、碘3440

第六节 维生素3441

一、维生素A3441

二、维生素D3441

三、维生素E3442

四、硫胺素3442

五、核黄素3442

六、尼克酸3442

七、叶酸3443

八、抗坏血酸3443

第二章 营养状况评定&唐仪3444

第一节 膳食调查3444

第二节 体格检查3445

一、体格测量3445

二、临床体征检查3446

第三节 实验室检查3447

第三章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症&傅祖植3451

第四章 肥胖症&傅祖植3456

第五章 维生素缺乏与过多&余斌杰3462

第一节 维生素A缺乏病与过多3462

一、维生素A缺乏病3463

二、维生素A过多3465

第二节 维生素B1(硫胺素)缺乏病3466

第三节 维生素B2(核黄素)缺乏病3469

第四节 尼克酸缺乏病3471

第五节 维生素B6(吡哆醇)缺乏病3473

第六节 维生素C(抗坏血酸)缺乏病3475

第七节 维生素D缺乏病与过多3477

一、维生素D缺乏病3477

二、维生素D过多3479

第八节 维生素E缺乏病3479

第九节 维生素K缺乏病3481

第六章 微量元素代谢障碍&唐仪3483

第一节 铁缺乏及缺铁性贫血3483

一、铁在体内的分布及功用3483

二、铁的吸收及影响因素3483

三、铁缺乏及常用生化鉴定指标3484

四、铁的需要量3485

五、防治措施3485

第二节 锌缺乏症3485

第七章 临床营养(肠外与肠内营养)支持&蒋朱明3488

第一节 营养基质代谢、创伤/感染后的代谢反应与营养支持3489

一、营养基质的代谢3489

二、感染后的代谢反应3490

第二节 肠外营养支持与肠内营养支持的适应证3490

一、肠外营养支持的适应证与禁忌证3490

二、肠内营养的适应证及禁忌证3491

第三节 胃肠外营养和胃肠内营养的应用3492

一、胃肠外营养(PN)3492

二、胃肠内营养(EN)3493

第四节 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的管理与监测3494

一、肠外营养的管理3494

二、肠内营养的管理与监测3494

第五节 肠外与肠内营养支持的并发症及其预防3494

一、肠外营养支持的并发症及其预防3494

二、肠内营养支持的并发症及其预防3496

第六节 胃肠外营养支持的发展3496

一、氨基酸注射液3496

二、脂肪乳剂3496

三、碳水化物3497

四、维生素和微量元素3497

五、重组激素的应用3497

六、输注技术和管理技术3498

七、人体组成评价肠外营养支持的效果3498

八、减弱分解代谢的途径3498

第七节 胃肠外营养的临床实用配方3498

第二十篇 风湿性疾病3501

第一章 风湿性疾病的现状与展望&张乃峥3503

一、风湿性疾病的分类3503

二、风湿性疾病的临床特点3506

三、风湿性疾病的诊断3508

四、风湿性疾病的治疗3510

五、风湿性疾病研究的展望3511

第二章 抗核抗体谱&唐福林3513

一、ANA的测定原理和方法3513

二、ANAs的分类3513

三、ANA的临床应用3516

第三章 滑液的检查&曾小峰3517

一、关节滑液的收集3517

二、关节滑液的分析3517

第四章 关节镜检查&于孟学3520

一、概述3520

二、关节镜应用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合并症和注意事项3520

三、关节镜使用过程3521

四、膝关节镜技术对常见风湿性疾病的诊断3521

五、膝关节镜技术对常见风湿性疾病的治疗3523

第五章 类风湿关节炎&张乃峥3524

第六章 费尔梯综合征&张乃峥3539

第七章 成人起病斯梯尔病&张乃峥3540

第八章 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总论&张乃峥3542

第九章 强直性脊柱炎&曾庆余 许杰洲3546

第十章 赖特综合征&施桂英3554

第十一章 银屑病关节炎&施桂英3556

第十二章 炎性肠病关节炎&施桂英3558

一、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3558

二、Whipple病3558

第十三章 反应性关节炎&施桂英3560

第十四章 系统性红斑狼疮&张乃峥3561

第十五章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陈顺乐 王元3580

第十六章 系统性硬化病(硬皮病)&董怡3584

第十七章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董怡3589

第十八章 干燥综合征&张乃峥3594

第十九章 血管炎病总论&张乃峥3603

第二十章 结节性多动脉炎&张乃峥 黄传富3608

第二十一章 显微镜下(微)多血管炎&张乃峥3612

第二十二章 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张乃峥3614

第二十三章 韦格纳肉芽肿病&张奉春3616

第二十四章 变应性血管炎&张乃峥 黄传富3621

第二十五章 巨细胞动脉炎和风湿性多肌痛&曾学军3623

第一节 巨细胞动脉炎3623

第二节 风湿性多肌痛3626

第二十六章 大动脉炎&郑德裕 刘力生3628

第二十七章 贝赫切特综合征&张文3633

第二十八章 复发性多软骨炎&刘恕 俞乃昌3636

第二十九章 混合性和未分化结缔组织病,重叠综合征&唐福林3639

第一节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3639

第二节 未分化结缔组织病3642

第三节 重叠结缔组织病3643

第二十一篇 理化因素所致疾病3645

第一章 中毒的诊断治疗原则&王世俊3647

第一节 中毒的基本概念3647

第二节 中毒的临床表现3647

一、急性中毒3647

二、慢性中毒3648

第三节 中毒的诊断3649

一、病史3649

二、病因分析3649

三、实验室检查3649

第四节 急性中毒的治疗3649

一、急救第一步3649

二、清除尚未吸收的毒物3649

三、特殊解毒药3650

四、对症治疗3650

五、促进已吸收毒物的排出3651

第五节 慢性中毒的治疗3652

第六节 中毒的预防3652

第二章 职业中毒3654

第一节 金属中毒&王世俊3654

一、铅中毒3654

二、汞中毒3657

三、镉中毒3660

四、砷中毒3662

第二节 刺激性气体中毒&刘镜愉3664

概述3664

一、氯3669

二、氨3669

三、二氧化氮3670

四、二氧化硫3670

五、羰基镍3671

六、氟化合物3671

七、失火烟雾吸入3672

第三节 窒息性气体中毒&张寿林3673

一、一氧化碳中毒3673

二、硫化氢中毒3678

三、氰化物中毒3681

第四节 有机溶剂中毒&任引津3683

概述3683

一、二硫化碳中毒3684

二、二氯甲烷中毒3685

三、二氯乙烷中毒3685

四、氯仿中毒3686

五、三氯乙烯中毒3686

六、四氯化碳中毒3687

七、苯中毒3688

八、甲苯中毒3690

九、汽油中毒3690

十、正己烷中毒3691

十一、二甲基甲酰胺中毒3691

第五节 芳香族氨基和硝基化合物中毒&丁钺3692

一、苯胺和硝基苯中毒3694

二、三硝基甲苯中毒3696

三、二硝基酚类化合物中毒3698

四、萘胺和联苯胺致膀胱肿瘤3698

第六节 高分子化合物中毒&王淑芬3699

一、氯乙烯病3699

二、苯乙烯中毒3701

三、甲苯二异氰酸酯中毒3702

四、有机氟中毒3703

五、氯丁二烯中毒3705

第七节 其他有机化合物中毒&赵金垣3706

一、有机金属类3706

二、醇类3708

三、酚类3711

四、烃类3713

第三章 农药中毒&何凤生3715

第一节 概述3715

一、农药的种类3715

二、我国禁止使用的农药3716

三、国内外农药中毒概况3716

四、农药中毒的原因及预防3717

第二节 有机磷杀虫剂3717

第三节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3722

第四节 拟除虫菊酯杀虫剂3723

第五节 香豆素类及茚满二酮类杀鼠剂3723

第六节 季铵类除草剂3724

第四章 生活性中毒&冯克玉3726

第一节 家用化学品中毒3726

一、急性酒精中毒3726

二、洗涤剂中毒3726

三、化妆品中毒3727

第二节 药物中毒3727

一、苯二氮?类中毒3727

二、巴比妥类中毒3728

三、鸦片类中毒3729

四、水杨酸类中毒3730

五、异烟肼中毒3730

第三节 有毒动物、植物中毒3731

一、毒蛇咬伤3731

二、河豚鱼中毒3732

三、毒蕈中毒3733

四、棉子中毒3735

五、变质甘蔗中毒3736

第五章 物理因素所致疾病3738

第一节 中暑&吴植恩3738

第二节 体温过低&吴植恩3741

第三节 高原病&游全程3742

第四节 减压病&薛汉麟3745

第五节 振动病&游全程3747

第六节 噪声聋&游全程3750

第七节 放射病&贾廷珍3754

一、外照射急性放射病3754

二、外照射慢性放射病3756

三、内照射放射病3758

第八节 电击伤&吴植恩3761

第九节 淹溺&吴植恩3763

第二十二篇 神经病学3765

第一章 神经系统影像学3767

第一节 颅脑X线检查&王占立3767

一、头颅平片检查3767

二、头颅X线体层摄影3769

三、气脑造影和脑室造影3769

第二节 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王占立3769

一、脑血管造影的适应证3770

二、脑血管造影的禁忌证3770

三、脑血管造影术前准备3770

四、造影方法3770

五、患者反应和并发症的处理3770

六、正常颈内动脉造影动脉期的表现3770

七、静脉期3772

八、椎基底动脉造影表现3773

九、脑血管造影异常所见3773

第三节 颅脑CT检查&王占立3773

一、CT成像基本原理3773

二、CT检查常用术语3773

三、颅脑CT扫描方法3775

四、颅脑CT正常表现3775

五、颅脑CT检查的适应证3777

第四节 颅脑磁共振成像检查&王占立3778

一、磁共振的主要部件及基本成像原理3778

二、MRI常用术语及扫描方法3778

三、磁共振检查的禁忌证及在中枢神经系统的适应证3780

第五节 脊柱与脊髓的影像学检查&王占立3781

一、脊椎X线平片3781

二、脊髓造影(椎管造影)3782

三、脊髓血管造影3784

四、脊柱和脊髓的CT检查3784

五、脊柱和脊髓的磁共振检查3785

第六节 放射性核素神经系统显像&陈雅清3787

一、普通平面脑显像3787

二、发射型计算机断层脑显像3787

三、脑脊液间隙显像3788

四、放射性核素脑血管造影3788

第二章 临床神经生理测定3789

第一节 脑电图学&刘秀琴3789

一、脑电图(EEG)学的原理3789

二、EEG的临床应用3790

第二节 肌电图以及有关电生理测定的原理&汤晓芙3797

一、肌电图学3797

二、正常肌电图3797

三、异常肌电图3798

四、神经传导速度测定3798

第三节 脑诱发电位原理&汤晓芙3798

一、视觉诱发电位3798

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3799

三、躯体感觉诱发电位3799

四、运动诱发电位3799

第四节 肌电图和脑诱发电位的临床应用&汤晓芙3799

一、肌电图以及有关电生理的临床应用3799

二、脑诱发电位的临床应用3802

第三章 周围神经疾病&郭玉璞3807

第一节 概论3807

一、周围神经系统3807

二、周围神经病理3807

三、周围神经病分类3808

四、临床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3808

五、神经活检3809

第二节 面神经麻痹及三叉神经病3810

一、面神经麻痹3810

二、三叉神经痛3811

第三节 脱髓鞘周围神经病3812

一、吉兰-巴雷综合征3812

二、慢性炎性脱髓鞘多发性神经病3815

第四节 感染性肉芽肿性神经病3816

一、带状疱疹性神经节神经病3816

二、麻风病神经病3817

三、莱姆神经病3818

四、结节病神经病3818

第五节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3818

第六节 血管炎性神经病3821

一、概述3821

二、常见血管炎并发周围神经病3821

第七节 肿瘤相关周围神经病3822

一、肿瘤相关周围神经病3822

二、浆细胞瘤并发多神经病3824

第八节 职业中毒性神经病3824

一、砷中毒性神经病3825

二、铅中毒神经病3825

三、铊中毒神经病3826

四、丙烯酰胺神经病3826

五、有机磷中毒神经病3827

第九节 药物中毒神经病3827

一、异菸肼中毒神经病3827

二、呋喃呾啶或硝基呋喃妥因中毒3828

三、长春新碱周围神经病3828

四、药物性感觉性神经病3828

第十节 遗传性周围神经病3829

一、腓骨肌萎缩3829

二、DejerineSottas神经病3829

三、Refsum病3830

四、遗传性感觉性周围神经病3830

五、淀粉样变性神经病3831

六、血卟啉症周围神经病3832

七、其他遗传性周围神经病3833

第四章 脊髓疾病&魏岗之3836

第一节 脊髓完全横贯性病变引起的截瘫或四肢瘫3836

一、脊柱和脊髓外伤3836

二、脊髓电击和雷电损伤3840

三、放射性脊髓损伤3841

四、脊髓炎3842

第二节 脊髓血管疾病3847

一、脊髓血管解剖3847

二、脊髓梗塞(脊髓软化)3848

三、脊髓出血和椎管内出血3849

四、脊髓血管畸形3849

五、减压病3850

六、纤维软骨性栓塞3850

第三节 伴有或不伴有共济失调的亚急性或慢性脊髓性轻截瘫综合征3850

一、遗传性脊髓性共济失调和痉挛性截瘫3850

二、多发性硬化3850

三、梅毒性脊膜脊髓炎3850

四、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3851

五、非恶性贫血型联合系统性疾病3851

六、脊髓蛛网膜炎3851

七、颈椎骨关节肥大性脊髓病3852

八、其他脊椎异常所致脊髓病3855

第四节 脊髓肿瘤3856

第五节 脊髓空洞症3859

第五章 脑血管疾病&王新德3865

第一节 脑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3865

第二节 脑血管疾病的分类3866

第三节 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3867

一、高血压3867

二、心脏功能障碍3868

三、糖尿病3869

四、高脂血症3869

五、血粘稠度3869

六、肥胖3869

七、其他3870

第四节 出血性脑血管疾病3870

一、脑出血3870

二、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3873

第五节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3874

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874

二、脑血栓形成3876

三、腔隙性梗塞3877

四、脑栓塞3879

第六节 高血压脑病3880

第七节 脑血管疾病的辅助检查3881

一、腰椎穿刺3881

二、CT检查3881

三、磁共振成像检查3881

四、磁共振血管造影3881

五、多普勒超声断层扫描3882

六、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3882

七、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882

第八节 脑血管疾病的治疗3882

一、一般治疗原则3882

二、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3884

三、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3885

第六章 颅内肿瘤&唐镇生3889

第七章 锥体外系疾病&徐德隆 余慧贞3912

第一节 概论&徐德隆3912

一、锥体外系疾病的生化改变3912

二、锥体外系疾病的病理3913

三、锥体外系疾病的临床表现3913

四、锥体外系疾病的治疗3913

第二节 震颤麻痹&徐德隆3914

第三节 舞蹈病&余慧贞3920

一、小舞蹈病3920

二、慢性进行性舞蹈病3921

第四节 肝豆状核变性&余慧贞3923

第五节 肌张力障碍&余慧贞3925

一、扭转痉挛3925

二、痉挛性斜颈3926

三、手足徐动症3927

第六节 其他锥体外系疾病&余慧贞3927

一、舞动运动3927

二、原发性震颤3928

三、抽动秽语综合征3928

第八章 癫痫&沈鼎烈3930

第一节 概论和流行病学3930

第二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3930

一、癫痫的病因3930

二、癫痫的促发因素3931

三、发病机制3931

第三节 癫痫的分类及临床表现3932

一、部分性发作3933

二、全身性发作3935

第四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3936

一、病史3936

二、临床检查3937

三、实验室检查3937

四、影像学检查3937

五、鉴别诊断3937

第五节 癫痫的防治3938

一、癫痫的预防3938

二、癫痫的药物治疗3938

三、癫痫状态的治疗3943

四、外科治疗3944

五、其他治疗措施3944

六、癫痫病人的社会问题3944

七、妊娠和癫痫3945

第六节 癫痫的预后3946

第九章 脑部炎症&朱克3948

第一节 病毒性脑部炎症3948

一、急性病毒性脑部炎症3948

二、朊蛋白病3956

三、慢病毒脑炎——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3957

第二节 细菌性化脓性脑膜炎3958

第三节 结核性颅内感染3959

一、结核性脑膜炎3959

二、脑内结核瘤3961

第四节 真菌性脑部感染3961

第五节 螺旋体脑部感染3962

一、神经梅毒3962

二、钩端螺旋体病3963

第六节 脑寄生虫病3964

一、原虫性脑部感染3964

二、蠕虫性颅内感染3965

第七节 颅内脓肿3968

一、脑脓肿3968

二、硬脊膜外脓肿3969

三、硬膜下脓肿3970

第十章 头痛&匡培根3971

第一节 偏头痛3971

第二节 丛集性头痛3976

第三节 紧张型头痛3978

第十一章 脱髓鞘疾病&赵葆洵3982

第一节 概论3982

一、髓鞘的解剖和生理3982

二、脱髓鞘病的分类3982

第二节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3982

第三节 急性出血性白质脑炎3984

第四节 弥漫性硬化(Schilder病)3984

第五节 同心圆硬化(Balo病)3984

第六节 散发性脑炎3984

第七节 多发性硬化3984

第八节 免疫介导脱髓鞘病中枢神经与周围神经的过渡形式及相互关系3988

第九节 脑白质营养不良3989

第十二章 营养缺乏和代谢性疾病&阮旭中3992

第一节 营养缺乏性神经系统疾病3992

一、韦尔尼克-柯萨可夫综合征3992

二、皮质小脑变性3994

三、营养性多发性神经病3994

四、糙皮病3995

五、营养性弱视3996

六、肼胝体变性3996

七、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3997

八、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3998

第二节 后天性神经系统代谢性疾病3999

一、缺氧性脑病3999

二、低血糖性脑病4000

三、肝性脑病4000

四、尿毒症性神经病4002

五、电解质平衡失调神经病4004

六、甲状腺性神经病4008

七、淀粉样变性神经病4010

第十三章 肌病&陈清棠4012

第一节 概论4012

第二节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4013

一、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4014

二、Emery-Dreifuss肌营养不良4014

三、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4014

四、肢带型肌营养不良4015

五、眼咽型肌营养不良4015

六、晚发型远端型肌营养不良4015

七、肌强直性营养不良4016

第三节 肌细胞膜兴奋性异常的肌病4016

一、非营养不良性肌强直4016

二、周期性瘫痪4017

第四节 炎症性肌病4019

一、多发性肌炎4019

二、包涵体肌炎4019

第五节 代谢性肌病4020

一、糖原累积病4020

二、线粒体肌病和脑肌病4021

三、恶性高热4022

第六节 内分泌性肌病4023

一、甲状腺功能障碍引起的肌病4023

二、甲状旁腺功能障碍引起的肌病4024

三、肾上腺皮质功能障碍引起的肌病4025

四、垂体功能障碍引起的肌病4025

五、皮质类固醇肌病4026

第七节 僵人综合征4026

第八节 神经-肌接头疾病4027

一、重症肌无力4027

二、肌无力综合征4029

三、肉毒中毒4030

第十四章 植物神经系统疾病&梁秀龄4032

第一节 概述4032

一、周围部植物神经4032

二、中枢部植物神经4034

第二节 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疾病4035

一、雷诺病4035

二、红斑肢痛症4036

三、原发性多汗症4036

四、进行性面偏侧萎缩症4036

五、进行性脂肪营养不良4037

六、急性全自主神经功能不全4037

七、家族性自主神经功能不全4038

第三节 反射性晕厥4038

一、直立性(体位性)低血压性晕厥4039

二、血管减压性晕厥4039

三、颈动脉窦性晕厥4040

四、排尿性晕厥4040

五、吞咽性晕厥4040

六、舌咽神经痛性晕厥4041

第四节 特发性直立性低血压4041

第五节 间脑病变4042

第十五章 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王国相4045

第一节 概念4045

第二节 分类4046

第三节 以进行性痴呆为主的退行性疾病4047

一、阿耳茨海默(Alzheimer病)4047

二、皮克病(脑叶萎缩症)4052

第四节 伴有其他神经系统病变的痴呆4052

一、动脉硬化性痴呆4052

二、非Alzheimer型弥漫性脑萎缩4053

三、非Alzheimer型内侧边缘皮层痴呆4053

四、朊蛋白痴呆4053

五、丘脑性痴呆4054

六、与外伤有关的痴呆4054

七、肌萎缩性侧索硬化-帕金森病-痴呆症候群4055

八、其他神经系统变性病伴痴呆4055

九、代谢障碍与痴呆4055

十、中毒与痴呆4056

第五节 表现为姿势和运动障碍的神经系统疾病4057

第六节 进行性共济失调综合征4057

一、以脊髓为主的共济失调4058

二、以脊髓为主的非弗里德莱共济失调4059

三、以小脑为主的遗传性共济失调4059

第七节 运动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4062

一、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4062

二、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症4063

三、婴儿型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症4064

四、少年型家族性脊髓性肌萎缩4064

五、原发性侧索硬化4064

六、Mariana型肌萎缩性侧索硬化4064

七、青年性一侧上肢肌萎缩症4065

第八节 进行性视力障碍综合征4065

一、Leber遗传性视神经萎缩4065

二、色素性视网膜炎4065

三、进行性黄斑变性4066

第九节 进行性听力障碍4066

一、遗传性听力减退伴视网膜疾病4066

二、遗传性听力减退伴有神经系统疾病4067

第二十三篇 精神病学4069

第一章 总论4071

第一节 概述&沈渔邨4071

一、精神疾病的概念和历史演变4071

二、现代精神病学学科发展概况4071

第二节 精神疾病的病因与分类&杨德森4074

一、精神疾病的病因4074

二、我国精神疾病的现行分类方案(1994,CCMD-2R)4077

第三节 病史采集、精神现状检查、病历书写和诊断&舒良4078

一、病史采集4079

二、精神状态检查4079

三、病历书写4081

四、精神疾病的诊断原则4081

第二章 各论4082

第一节 器质性精神障碍&严和骎4082

一、概述4082

二、常见的脑器质性综合征4082

三、常见的器质性精神障碍4082

附一、麻痹性痴呆4088

附二、艾滋病伴发的精神障碍4088

第二节 药物依赖(成瘾)&沈渔邨4089

一、概述4089

二、鸦片类成瘾4090

三、巴比妥类及其他镇静安眠药成瘾4091

四、抗焦虑药成瘾4091

五、其他易成瘾药物4091

六、药物依赖的诊断标准4092

七、治疗和预防4092

第三节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沈渔邨4093

一、概述4093

二、酒精对健康和机体各系统的影响4094

三、酒依赖(酒瘾)4094

四、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4095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4096

六、治疗和预防4096

第四节 中毒所致精神障碍&舒良4096

一、非依赖性药物所致精神障碍4096

二、一氧化碳中毒所致精神障碍4097

三、有机磷中毒所致精神障碍4098

第五节 精神分裂症&沈渔邨4098

第六节 情感性精神障碍&黄明生4104

第七节 心因性精神障碍和神经症&黄明生4109

一、反应性精神病4109

二、神经症4110

第八节 心理生理障碍&杨德森4118

一、进食障碍4118

二、睡眠与觉醒障碍4120

三、性功能障碍4121

第九节 人格障碍与性行为障碍&杨德森4122

一、人格障碍的病因与发病机制4122

二、各型人格障碍的表现4123

三、性行为障碍4124

四、诊断与治疗4126

第十节 精神药物治疗&舒良4127

一、概述4127

二、抗精神病药4127

三、抗抑郁药4132

四、抗躁狂药4135

五、抗焦虑药4137

第二十四篇 老年病学4139

第一章 绪论4141

第一节 人口的老年化&何慧德4141

一、人口老龄化的评价指标4141

二、世界人口老龄化的趋势4141

三、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4141

四、人口老龄化的影响4142

第二节 老年衰老过程的特点&牟善初4143

一、老年人身体结构成分的变化4143

二、容貌的变化4143

三、皮肤的变化4144

四、体型与体重的变化4144

五、身材的变化4144

第三节 衰老机制的研究&曾尔亢4144

一、衰老机制的宏观研究4145

二、衰老机制的微观研究4145

三、衰老机制研究的新探索4146

第四节 防衰老措施&陶国枢4146

一、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4147

二、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是延缓衰老的重要精神支柱4147

三、合理的膳食结构,全面均衡的营养4147

四、适度运动、锻炼、持之以恒4147

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国民自我保健的能力4147

六、延缓衰老的药物4148

第五节 祖国医学对衰老防治的贡献&赵冠英4148

一、精神保健防衰老4149

二、保精固肾防衰老4149

三、运动健身防衰老4149

四、饮食保健与防衰老4150

五、防衰延年的中药4150

第二章 老年期疾病的特点&余霞君4152

一、隐匿性4152

二、多种疾病共存4152

三、症状不典型4152

四、容易反复发作及趋向恶化4152

五、容易引起并发症4153

六、老年人用药特点4153

七、老年期常见病4153

第三章 老年心血管疾病4155

第一节 心脏血管衰老的改变&冯克燕4155

一、心肌细胞的老化4155

二、外周血管的衰退4155

三、心肌顺应性降低4155

四、对β肾上腺素能的反应降低4155

五、退行性改变4156

六、老年心血管生理指数的改变4156

第二节 老年高血压病&冯克燕4156

第三节 冠心病&崔吉君4157

一、流行病学及发病危险因素4159

二、病理生理及临床特点4160

三、老年冠心病的治疗4161

第四节 老年退行性心脏病&冯克燕4162

一、老年退行性瓣膜钙化性心脏病4162

二、老年退行性粘液样病变心脏病4164

三、老年心脏淀粉样变性病4164

第五节 老年心肌病&冯克燕4165

第六节 老年心律失常&冯克燕4166

一、老年心律失常发生率与病因特点4166

二、几种常见的老年心律失常类型及其特点4166

三、老年人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4168

第七节 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冯克燕4169

第八节 老年人主动脉瘤&叶平 牟善初4171

一、病因和病理生理4172

二、胸主动脉瘤4172

三、腹主动脉瘤4173

第九节 老年心包疾病&叶平 牟善初4175

一、急性心包炎4175

二、心包积液与填塞4175

三、缩窄性心包炎4176

第四章 老年呼吸系统疾病4177

第一节 老年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改变&俞森洋 朱元珏4177

一、老年人呼吸系统的结构改变4177

二、老年人呼吸系统的功能改变4177

第二节 老年肺炎&俞森洋 朱元珏4178

第三节 支气管哮喘&俞森洋 朱元珏4181

第四节 老年结核病&俞森洋 朱元珏4184

第五节 老年呼吸衰竭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俞森洋 朱元珏4187

第六节 老年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彭东信 冯克燕4191

第五章 老年消化系统疾病4195

第一节 老年消化器官结构衰老与功能改变&王孟薇 吴本俨4195

第二节 老年消化系统疾病4196

一、消化道出血&王孟薇 吴本俨4196

二、慢性胃炎&王孟薇 吴本俨4197

三、消化性溃疡&王孟薇 吴本俨4198

四、缺血性结肠炎&王孟薇 吴本俨4199

五、老年便秘&杨蕊敏4200

第六章 老年血液系统疾病&唐锦治4203

第一节 老年人造血系统的生理变异4203

第二节 常见的老年血液病4204

一、贫血4204

二、恶性血液病4206

第三节 止血与血栓4209

一、老年人止血、凝血与抗凝、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变化和机理4209

二、老年人常见的出血性疾病4209

三、老年人的血栓形成倾向4211

第七章 老年泌尿系统疾病&张晓英 牟善初4212

第一节 老年肾的特点4212

一、老年肾结构的主要变化4212

二、老年肾功能主要变化4212

三、老年肾对体液及电解质平衡的影响4213

第二节 老年肾炎4213

一、肾小球肾炎4213

二、间质性肾炎4214

三、肾盂肾炎4214

第三节 梗阻性肾病4215

一、前列腺增生症4215

二、尿路结石4215

三、肾肿瘤4215

第四节 肾功衰竭4216

一、急性肾功能衰竭4216

二、慢性肾功能衰竭4217

第八章 老年内分泌代谢疾病4219

第一节 老年糖尿病&蒋国彦4219

第二节 老年甲状腺疾病&金世鑫 张蕙芬 蒋国彦4223

一、老年甲状腺疾病引言4223

二、老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4224

三、老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4224

四、其他老年甲状腺病4225

第三节 老年人痛风&王瑞萍 张蕙芬4225

第四节 老年人脂代谢异常&李健斋4228

一、有关脂代谢异常的名词解释4228

二、老年人血脂的特点4228

三、血脂、脂蛋白水平高低界限的划分4229

四、血脂异常的原因及临床表现4230

五、治疗4230

第九章 老年骨关节病4232

第一节 骨质疏松症&刘建立 牟善初4232

第二节 骨关节炎&张湘英 牟善初4237

第三节 畸形性骨炎&张湘英 牟善初4238

第十章 老年神经系统疾病&王新德4240

第一节 脑血管病4240

第二节 帕金森病4240

第三节 老年人痴呆4241

第四节 老年人谵妄4242

第十一章 老年肿瘤&王骏业4244

第一节 老年肿瘤发病率4244

第二节 老年肿瘤发病率高的原因4244

第三节 老年人常见的肿瘤4244

第四节 老年肿瘤的诊断4245

第五节 老年肿瘤的治疗4245

一、治疗原则4245

二、治疗方法4247

第十二章 几个有关老年期疾病的特殊问题4251

第一节 老年人多系统器官衰竭&牟善初4251

第二节 老年用药&江明性4254

一、老年人药物体内过程的改变4254

二、老年药(抗老年病痛药)4255

三、老年用药的基本原则4256

第三节 老年人睡眠障碍&史庭慧4257

第四节 老年晕厥&冯克燕 史庭慧4259

第五节 老年与营养&周韫珍4262

一、老年在生理代谢上的变化4262

二、老年人的营养需要4263

三、老年性疾病与营养4264

附录 临床重要检验项目正常参考值&王鸿利4266

(一)一般检验项目4266

(二)血液学检验项目4269

(三)生物化学检验项目4275

(四)免疫学与血清学检验项目4284

索引428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