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专利·商标侵权攻防策略【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专利·商标侵权攻防策略
  • (日)冈田全启著;詹政敏,杨向东,付文君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 ISBN:7800118142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08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225页
  • 主题词:专利-侵权行为-研究-日本;商标法-侵权行为-研究-日本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专利·商标侵权攻防策略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绪论 掌握知识产权所具有的强大能量1

第一节 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日趋凸显3

·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统计看知识产权的增长率3

·日本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强化政策5

第二节 知识产权究竟是什么8

·不履行手续而受到损害的情况屡见不鲜8

·“知识性创造”和“商业标志”是保护对象8

·知识产权与工业产权和著作权不同10

·阻止竞争对手的进入15

·独占市场独享利益15

第三节 要掌握什么样的“力”15

·通过技术转让合同获取技术转让费17

·更容易筹集资金17

第四节 一旦侵权会有什么后果18

·侵权的损害赔偿金额逐年提高18

·案例:因专利侵权而造成的损失18

第一章 防范竞争对手的侵权21

第一节 可以防范侵权的知识产权究竟是什么23

·需要注册才能获得的权利23

·无需注册也可受到保护的知识产权25

·注意可以重复获取权利的情形27

第二节 如何进行知识产权的危机管理27

·获取权利后也决不可掉以轻心27

第三节 受到侵权时应如何处理31

·第1步:获取侵权商品、取得证据31

·第2步:确认自己的权利范围33

·第3步:向侵权方发出“警告书”33

·第4步:提起诉讼36

第四节 起诉侵权方时40

·要求侵权方停止侵权行为40

·要求侵权方赔偿损失40

·要求侵权方补偿经济损失40

·要求侵权方返还不正当所得42

·要求侵权方恢复权利拥有者的信誉42

·对判决、行政处罚等不服时,要求申诉44

第五节 除诉讼以外还可以采取的其他法律手段46

·办理调停手续46

·办理仲裁手续46

第六节 不具有权利也可以提起诉讼48

·提起诉讼,确认对方权利不存在48

·提起诉讼,请求确认优先使用权48

·提起诉讼,请求停止散布虚假事实的行为49

·注意鉴定书只代表一般“鉴定书”的含义50

第七节 了解有关向专利局提交的“判决请求”50

·专利局会对侵权方的商品作出判断50

第八节 在国外被侵权时52

·第1步:获取作为证据的侵权商品并进行调查52

·第2步:向侵权方发出警告52

·第3步:提起诉讼等53

·第4步:要求禁止出口等53

第九节 避免被指责为“侵权商品”56

·对策1:不要轻易模仿他人的商品56

·对策2:进行周密细致的调查56

·对策5:使企业竞争对手的权利无法成立57

·对策4:如商品属于自己先开发的,可申请无效宣告57

·对策3:如无法避免,要申请权利转让许可57

第二章 抗击专利侵权59

第一节 本公司的“发明”要用专利权加以保护61

·“独占”和“许可实施”是主要目的61

·受保护且不被侵权的“发明”61

第二节 提高攻防能力的专利申请方法65

·注意说明书的撰写方法65

·张开专利之网65

·申请前务必对现有技术进行调查67

·通过“提供情报”对其审查造成不利69

第三节 阻止他人获得专利权的三种手段69

·通过提供情报阻止其专利的维持70

·通过“无效宣告”使其专利无效72

第四节 什么情况下属于专利侵权77

·了解侵权行为77

·利用他人发明也属侵权行为78

·间接侵权同样属于专利侵权79

·调查谁在侵权81

第五节 申请公开后被侵权时的救济政策82

·如获得专利权,可以行使补偿金请求权82

·民事、刑事方面的诉讼手段85

第六节 专利被侵权时可以采取的法律手段85

·其他法律手段87

第七节 请求停止侵权行为89

·防止侵权行为最有效的手段89

·如提出“请求停止侵权”的过程耗时太长,可先办理临时处理手续91

第八节 向侵权者提出“请求赔偿损失”93

·赔偿金额的四种计算方法93

第九节 受到其他企业发出的“专利侵权”警告时的对策97

·对策1:提出不属于其技术范围的主张97

·对策2:提出对方专利权无效的主张97

·对策4:考虑签订专利许可合同等98

·对策3:提出己方具有专利实施权等主张98

第十节 最困难之处在于对权利范围的解释100

·原则上要在专利申请所写明的范围内100

·被当作所谓扩大的技术性范围而解释时100

第三章 防范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侵权105

第一节 用实用新型专利权保护自己公司的“设计”107

·实用新型专利所保护的是未达到发明程度的一般设计107

·如何申请实用新型专利107

·希望尽快注册获得保护的情况111

·保护期无需太长的情况111

保护自己的权利111

第二节 用实用新型专利权还是用发明专利权来111

第三节 实用新型专利权被侵权时的对策114

·根据“实用新型技术评价书”提出警告114

·权利滥用时会导致损失赔偿责任114

第四节 被指责为“实用新型侵权”时的对策117

·细致研究对方的“实用新型技术评价书”117

·不要忽视对实用新型专利公告的关注117

第五节 什么是“实用新型技术评价制度”119

·它是判断权利有效性的一种制度119

第四章 防范外观设计的侵权及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行为123

·外观设计专利如何申请125

第一节 用外观设计专利权保护重要的商品外观设计125

·什么样的外观设计可以受到保护125

第二节 通过“关联外观设计”专利权和“部分外观设计”专利权使得保护万无一失129

·扩大外观设计专利权涉及的范围129

·防范局部模仿的商品130

第三节 被其他公司侵害外观设计专利权时的对策132

·可以用哪些法律手段予以还击132

·可以用反不正当竞争法予以还击134

·可以当作“近似设计”予以抗议136

·要注意“隐形外观设计专利权”问题139

·认真调查现有外观设计139

第四节 避免被指责为“外观侵权及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注意事项139

第五节 存在被其他公司侵权危险时的对策141

·要求尽早审查外观设计专利权141

第五章 防范对著作权的侵权143

第一节 用著作权保护自己的著作145

·著作可以获得排他性的独占权145

第二节 用著作权和工业产权进行双重保护149

·著作权只保护表现形式的著作149

·也要考虑专利权、外观设计专利权、商标权151

并用的保护方法151

·可使用的法律手段152

第三节 著作权被侵权时的对策152

·要注意著作可以自由利用的情况154

·关于著作权的注册制度154

第六章 防范商标侵权157

第一节 用商标权保护自己公司的商标、服务标志159

·什么样的商标受到保护159

·商标注册如何办理?159

第二节 发现有威胁自己公司商标申请时的对策164

·利用“提供情报制度”防止其权利的形成164

·通过“无效宣告”使其权利无效165

·通过“异议申诉”使其权利丧失165

·对3年以上不使用的商标可要求予以撤销167

第三节 什么情况下属于“近似商标”168

从如下三个角度进行判断168

第四节 什么情况下属于“商标侵权”172

·近似商标也被视为侵权172

·注意商标权受到一定限制172

·商品商标和服务标志的侵权行为不同173

第五节 商标被侵权时的对策179

·民事上的措施179

·刑事上的措施181

·对策2:主张未侵害商标权184

·对策1:确认对方的主张是否正确184

第六节 受到“商标侵权”警告时的对策184

·对策3:主张拥有使用权185

·对策4:主张不属于对方商标权的效力范围185

·对策5:确认对方是否仍在使用该商标185

·对策6:主张对方的商标无效187

·对策7:采取支付权利使用费等措施187

·如何巧妙地回应对方的警告187

第七节 避免商标侵权应该采取的措施189

·认真调查现有的商标189

·查看专利局的网页189

·阻碍对方的商标权成立190

第八节 用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商标191

·未注册的商标同样受保护191

·反不正当竞争法所保护的商标类型192

后序 建立创造知识产权并加以保护的有效机制197

第一节 建立知识产权管理机制199

·今后知识产权战略的发展态势199

·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主要业务内容199

第二节 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合作202

参考资料205

译本后记206

致中国读者20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