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文库 云南民族关系调查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文库 云南民族关系调查研究
  • 郭家骥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0486060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578页
  • 文件大小:38MB
  • 文件页数:620页
  • 主题词:民族关系-民族历史-研究-云南省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文库 云南民族关系调查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基本概念探讨1

第一节 民族与族群1

一、“民族”概念的讨论与争鸣1

二、“族群”概念的引入及其应用问题的讨论24

三、本书所使用的民族和族群概念40

第二节 民族问题与民族关系42

一、“民族问题”概念的讨论与争鸣42

二、“民族关系”概念的讨论与争鸣44

三、本书所使用的民族问题与民族关系概念47

第二章 国内外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理论49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民族关系理论49

一、民族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49

二、生产力决定民族的内部结构和民族之间的关系50

三、每个民族都在某些方面优越于其他民族50

四、只有消灭阶级剥削和民族压迫,才能实现民族团结50

五、民族独立和统一是国际和平的保障51

六、民族最终将走向融合和消失51

第二节 前苏联的民族关系理论52

一、列宁的民族关系理论52

二、斯大林的民族关系理论及其严重失误54

三、前苏联中后期的民族关系理论59

第三节 美国的民族关系理论61

一、盎格鲁一致性(Anglo-Conformity)或“盎格鲁遵从”论61

二、熔炉理论(The Melting Pot)62

三、文化多元主义(Cultural Pluralism)63

四、文化生成论(Emerging Culture)64

五、“文明冲突”论和“文化冲突”论65

第四节 中国的民族关系理论68

一、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理论68

二、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理论75

三、当代中国学者对民族关系理论的新探索88

第三章 云南民族关系的地理基础97

第一节 中国地理环境的基本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关系的影响98

一、辽阔的疆域和复杂多样的地理条件98

二、区域多样性和整体统一性相互联系、共同作用99

三、东西两大块、南北三带的地理特点的作用103

第二节 云南地理环境的基本特点及其对云南民族关系的影响104

一、复杂多样的地理条件的影响105

二、独特的地理区位特点的影响108

三、全国地理环境大势的影响109

四、“边内结构”与“山坝结构”的影响110

第四章 云南各民族的历史源流及人口分布概况113

第一节 滇中人类发祥地与土著民族113

第二节 藏缅语族诸民族的源流115

第三节 壮侗语族壮傣语支诸民族的源流117

第四节 孟高棉语族诸民族的源流118

第五节 苗瑶民族的来源与迁徙118

第六节 回族的来源和蒙古族、满族的进入119

第七节 汉族的移民与扩展120

一、屯田移民120

二、历代中央王朝派驻云南的官兵122

三、难民122

四、战俘123

五、罪犯和逃亡者123

第八节 各民族人口及其分布概况124

第五章 云南民族关系简史127

第一节 远古文化交流及影响127

一、旧石器时代的文化交流127

二、新石器时代的文化交流128

三、青铜时代的文化交流130

四、西南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131

五、庄蹻入滇及其意义132

第二节 秦汉时期的云南民族关系133

第三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云南民族关系138

第四节 隋唐时期的云南民族关系143

第五节 宋代的云南民族关系153

一、宋朝与大理国的关系153

二、大理国内部的民族关系156

第六节 元代的云南民族关系159

一、蒙古汗国及元朝统治初期的民族政策与民族关系159

二、赛典赤在云南统治时期的民族政策与民族关系160

三、建立土官制度163

第七节 明代的云南民族关系165

一、建立三司制和卫所屯田制165

二、积极推行汉文化166

三、建立土司制度167

四、揭开改土归流的序幕169

第八节 清代云南的民族关系171

一、继续实行土司制度171

二、掀起大规模改土归流的高潮171

第九节 近代云南的民族关系176

一、各族人民联合的反封建斗争176

二、各族人民联合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177

三、辛亥革命和护国运动中云南各族人民的联合斗争180

四、云南各族人民对抗日战争的重大贡献180

第六章 云南民族关系历史格局基本特点的探索与思考183

第一节 云南民族关系历史格局的基本特点183

第二节 云南民族关系历史格局基本特点的形成原因184

一、地理环境的影响184

二、民族迁徙流动及汉族的凝聚核心作用186

三、地区性初级统一为更高层次的全国大统一奠定基础188

四、历史上民族政策的作用和影响190

五、云南各民族在共同进行爱国斗争中中华民族意识的形成与升华193

第三节 云南民族关系格局与国家治乱安危的相互影响193

第七章 当代云南民族关系的发展演变196

第一节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初步建立与形成时期196

一、云南民族地区的形势与党的方针政策196

二、开展对敌斗争,解决敌我矛盾198

三、疏通民族关系,化解缓和民族矛盾198

四、实行民主改革,解决阶级矛盾202

第二节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曲折发展时期206

一、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和批判地方民族主义的错误斗争207

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08

三、纠正“左”倾错误,调整民族关系209

第三节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遭到严重破坏时期211

一、强制推行“政治边防”212

二、第二次“人民公社化”213

三、全盘否定党的民族政策,破坏民族团结213

第四节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恢复与发展时期215

一、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215

二、进行民族政策再教育,检查民族政策执行情况216

三、彻底清除民族问题上“左”的错误思想根源216

四、恢复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217

五、实行改革开放政策218

六、积极探索化解民族矛盾的新路子219

七、慎重、果断处理错综复杂的带有民族问题色彩的社会矛盾220

八、努力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具体路子222

九、保护与发展民族文化,建设民族文化强省222

十、优先发展民族教育,大力培养选拔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223

十一、大力推进“兴边富民”行动223

十二、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加快发展224

十三、开展多种形式的民族团结创建活动224

十四、加强民族工作,不断完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225

第八章 边境地区的民族关系——以姐告、河口两个边境口岸社区为例227

第一节 云南边境民族地区的基本情况228

一、概况与特点228

二、边境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现状232

三、边境民族地区社会事业发展现状236

四、边境民族地区文化发展现状238

第二节 姐告边境贸易区的发展与民族关系现状242

一、姐告概况242

二、姐告边境贸易区发展情况243

三、民族关系现状248

第三节 河口瑶族自治县的发展与边境民族关系现状264

一、河口边境中方的基本情况264

二、河口边境越方的基本情况265

三、河口县的发展及其对越南边民的影响266

四、越南边境地区的发展及其对中国边民的影响268

五、河口边境地区民族关系面临的问题270

第四节 边境地区民族关系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271

一、边境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问题将会长期存在272

二、毒品、艾滋病的危害将会长期存在273

三、外来宗教渗透、民族分裂的隐患将会长期存在277

四、和平跨居、共同发展的格局将会长期延续280

第九章 山区与坝区之间的民族关系——以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基诺族和傣族之间的关系为例283

第一节 社区概况284

第二节 历史上的山坝民族关系287

一、口碑传说中所反映的民族关系287

二、傣族封建领主统治下的民族关系294

三、民间交往中的民族关系298

四、基诺族反抗民族压迫的斗争300

第三节 山坝民族关系的变迁301

一、社会制度的变革与民族平等的实现301

二、经济社会发展与共同繁荣的推进302

三、民间交往的变化309

第四节 山坝民族关系面临的问题341

一、民族发展风险性增大,民族关系互补性减小341

二、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影响少数民族与国家(政府)的关系344

三、橡胶地使用权单向流转过程中基诺族处于不利地位346

四、族际通婚面临较多障碍347

第五节 山坝民族关系发展趋势与结论347

一、山坝民族之间经济上的差距将逐步缩小347

二、山坝民族之间文化上的共同点逐步增多348

三、山坝民族之间的关系将越来越好349

第十章 民族问题“热点”地区的民族关系——以黑树林地区为例350

第一节 黑树林地区概况350

第二节 黑树林民族问题的由来352

第三节 黑树林民族问题“热点”的形成、发展与治理357

一、深入开展党和国家民族政策、法律法规的培训和教育362

二、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积极妥善处理突发事件364

三、维护法律尊严,坚决依法办事364

四、加大投入,促进黑树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366

五、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367

第四节 田野调查中的民族关系现状与问题368

一、2005年调研中所反映的民族关系现状与问题368

二、2008年调研中所反映的民族关系现状与问题372

第五节 相关理论问题探讨399

一、是竞争、冲突还是合作、共享399

二、黑树林问题是不是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问题401

三、为什么地域认同高于民族认同402

四、从人类学视角认识民族工作队的地位和作用403

第十一章 水电建设移民社区的民族关系——以临沧市云县幸福镇勐底村为例406

第一节 社区概况407

第二节 田野调查中所反映的民族关系状况408

第三节 初步结论425

一、移民迁入初期,是社区民族关系比较紧张的时期425

二、移民迁入中期,是社区民族关系磨合发展的时期425

三、移民迁入后期,是社区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时期426

第十二章 民族文化旅游社区的民族关系——以丽江古城和束河古镇为例427

第一节 丽江古城和束河古镇概况429

一、丽江古城概况429

二、束河古镇概况435

第二节 民族关系的历史回顾437

第三节 民族关系现状调查446

一、1999年调查中所反映的民族关系状况446

二、2008年调查中所反映的民族关系状况450

第四节 民族关系现状评价480

一、民族文化旅游业促进了当地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480

二、民族人口置换对民族关系带来了某些负面影响481

三、探索民族关系持续和谐发展的新思路和新途径481

第十三章 城镇化进程中的民族关系——以昆明市西山区团结镇为例488

第一节 团结镇概况488

第二节 经济社会发展状况490

一、开发矿产积累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490

二、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491

三、发展“农家乐”生态旅游,建设旅游精品小镇492

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493

第三节 民族关系现状495

一、民族源流496

二、居住格局与民族关系499

三、语言使用与民族关系506

四、学校中的民族关系508

五、工作中的民族关系512

六、族际通婚与民族关系515

七、民族认同与民族关系523

第四节 民族关系面临的问题524

一、发展不平衡524

二、民族分层与民族之间的结构性差异526

三、自上而下撤乡建镇引起的争议和影响530

第五节 初步结论534

第十四章 云南民族关系现状评价与未来发展的若干思考535

第一节 云南民族关系现状评价535

一、云南民族关系现实格局的基本特点535

二、云南民族关系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537

三、云南建设和谐民族关系的基本经验538

四、云南民族关系进入了矛盾和问题多发时期541

第二节 国家权力在协调民族关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543

第三节 运用国家力量推动云南民族关系持续和谐发展546

一、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推动云南民族地区加快经济发展547

二、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548

三、构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认同550

四、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提高社会管理能力552

五、建立生态建设和资源开发补偿机制554

六、提高应对国际民族宗教问题影响的能力558

主要参考文献560

后记57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