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基本权利原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基本权利原理
  • 郑贤君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11806673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92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413页
  • 主题词:宪法-权利-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基本权利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基本权利的概念与理论1

第二章 基本权利的历史与发展35

第三章 基本权利的法律与文本地位75

第四章 基本权利规范与结构102

第五章 基本权利的分类131

第六章 基本权利的主体与效力154

第七章 基本权利的限制206

第八章 基本权利的冲突与竞合227

第九章 国家保护义务254

第十章 基本义务体系308

第十一章 基本权利的救济327

第十二章 基本权利的发展趋势352

参考书目389

第一章 基本权利的概念与理论1

一、基本权利概述2

(一)基本权利是实定法上的权利5

(二)基本权利是个人权利6

(三)基本权利是个人对国家的要求6

(四)基本权利是个人要求国家作为或不作为的权利7

(五)基本权利依赖司法救济7

二、基本权利理论与概念辨析7

(一)基本权利与人权7

(二)基本权利与公民权利11

(三)基本权利与自然权利13

(四)基本权利与宪法权利17

(五)基本权利与公法权利20

(六)基本权利与主观权利25

(七)基本权利与民权31

第二章 基本权利的历史与发展35

一、基本权利的古典形态35

(一)英国的权利文件36

(二)美国宪法与《权利法案》38

(三)法国《人权宣言》42

二、基本权利的发展47

(一)比利时宪法上的基本权利47

(二)德国宪法上的基本权利48

(三)日本宪法之“基本人权”50

(四)发展中国家宪法上的基本权利51

三、社会主义宪法上的基本权利53

(一)苏联宪法53

(二)波兰宪法54

(三)东德宪法55

四、我国宪法上的公民基本权利55

(一)我国宪法基本权利的历史56

(二)新中国历部宪法之基本权利59

(三)1982年宪法基本权利之特点62

(四)进一步的问题64

五、基本权利的国际化64

(一)国际人权文件65

(二)区域性人权文件70

第三章 基本权利的法律与文本地位75

一、基本权利的法律地位75

(一)古典身份理论75

(二)权利的基本地位理论76

二、基本权利的文本地位77

(一)宪法文本地位的分类78

(二)不成文宪法的基本权利78

(三)作为政治宣示的序言81

(四)作为政策指导的原则83

(五)作为规范的正文85

(六)作为规范的修正案86

(七)宪法外权利88

第四章 基本权利规范与结构102

一、基本权利规范102

(一)语义学上的规范概念102

(二)规范与效力104

(三)基本权利规范106

(四)基本权利规范的种类108

(五)规范语义的例证118

二、基本权利的规范结构121

(一)基本权利规范结构的法律意义121

(二)原则与规则的属性122

(三)关于原则与规则的争论123

(四)原则与规则的差异124

(五)基本权利规范的模式127

第五章 基本权利的分类131

一、自由权与社会权132

二、公民权利、政治权利与社会权利138

(一)公民权利140

(二)政治权利140

(三)社会权利141

三、权利、特权与豁免144

四、三代人权147

(一)第一代人权147

(二)第二代人权147

(三)第三代人权148

五、法律权利、政治权利、社会权利和参与权利149

(一)法律权利150

(二)政治权利150

(三)社会权利150

(四)参与权利151

第六章 基本权利的主体与效力154

一、基本权利的主体154

(一)公民154

(二)法人160

(三)外国人163

二、基本权利的效力166

(一)对国家的效力167

(二)对私人的效力176

第七章 基本权利的限制206

一、基本权利限制的依据206

(一)基本权利限制的依据206

(二)基本权利限制的内涵208

(三)基本权利限制的立法方式208

二、基本权利限制的目的209

(一)公共利益210

(二)公共秩序210

(三)国家安全210

(四)紧急状态211

(五)他人权利和自由211

三、谁有权限制基本权利211

(一)法律保留原则的概念与意义212

(二)法律保留原则的发展212

四、基本权利限制的形式214

(一)宪法限制214

(二)法律限制214

(三)行政机关限制215

(四)特别权力关系与基本权利限制216

五、基本权利限制的程度217

(一)比例原则的概念217

(二)比例原则的渊源218

(三)比例原则概念的发展219

(四)比例原则的审查220

六、基本权利限制的界限221

(一)禁止个案法律221

(二)要求指明条款222

(三)保障根本内容225

第八章 基本权利的冲突与竞合227

一、基本权利的冲突227

(一)基本权利冲突的理论基础228

(二)基本权利冲突的实质237

(三)基本权利冲突的解决方法240

二、基本权利的竞合244

(一)基本权利竞合产生的原因245

(二)基本权利竞合的种类248

(三)基本权利竞合的处理原则250

(四)基本权利竞合的解决方法251

第九章 国家保护义务254

一、国家保护义务的概念与分类254

(一)国家保护义务的概念254

(二)国家保护义务的分类255

二、国家保护义务的缘起与比较法259

三、国家保护义务的理论基础262

四、基本权利作为客观价值263

(一)国家诸机关的义务263

(二)程序与组织保障276

(三)制度保障276

(四)机构保障279

五、国家保护义务的规范依据279

(一)文本依据279

(二)学说原理281

(三)判例规则282

六、国家保护义务的法学品质284

(一)所护何为?285

(二)限制私人行为与第三人效力287

(三)是否具备请求权品质292

七、国家保护义务的审查基准与范围295

(一)审查基准296

(二)审查范围298

八、国家保护义务的证明方法302

(一)人性尊严302

(二)客观价值决定303

(三)个人自由305

第十章 基本义务体系308

一、基本义务概述及特征308

(一)公民宪法地位的体现310

(二)义务法定311

(三)宪法界限314

二、基本义务的性质317

三、基本义务的法律形式320

(一)宪法明确规定公民义务320

(二)宪法不规定公民义务321

(三)宪法明确规定不履行哪些义务321

四、基本义务的分类322

(一)古典基本义务与社会国家基本义务323

(二)伦理义务与法律义务324

(三)政治、经济与社会领域的基本义务324

(四)法律义务、政治义务、社会义务与参与义务325

第十一章 基本权利的救济327

一、普通法院的救济327

(一)英国普通法院的救济327

(二)美日等国普通法院的救济331

二、宪法法院的救济334

三、宪法委员会的救济339

(一)法国宪法委员会与德国宪法法院的区别340

(二)法国宪法委员会与美国司法审查的区别341

四、中国基本权利的救济341

(一)大陆地区的救济机制341

(二)我国台湾地区大法官会议的救济342

(三)香港地区普通法院的救济345

(四)澳门地区普通法院的救济349

第十二章 基本权利的发展趋势352

一、基本权利观的趋同352

二、统一两类权利的趋势356

三、基本权利主体范围的扩大360

(一)受贬斥的人360

(二)残疾人361

(三)潜在人361

(四)似人非人或者拟人362

(五)动物366

四、基本权利内容增多366

(一)环境权367

(二)和平权368

(三)隐私权369

(四)知情权369

(五)媒体自由和媒体多元化370

(六)同性恋权370

(七)死的权利371

五、基本权利受到较多限制373

(一)因基本权利冲突而产生的相互限制373

(二)科学研究自由的限制374

(三)禁止人体器官用以生物和医学目的374

(四)互联网对表现自由的限制375

六、基本权利司法保护趋势的增强376

(一)违宪审查对自由权的宪法保护376

(二)开展对社会权利的司法救济377

七、基本权利的国际化趋势383

(一)国际性人权公约的签署383

(二)区域性人权公约的签署384

(三)国际性和区域性人权保护机构的建立385

(四)非政府组织的人权保护机构387

参考书目38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