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核心概念的中国化进程及其当代价值【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马克思主义核心概念的中国化进程及其当代价值
  • 闫虹珏,彭兴伟,冯洁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390787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25页
  • 文件大小:45MB
  • 文件页数:237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理论-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核心概念的中国化进程及其当代价值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作为概念的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进程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一种新的世界观1

一、马克思主义概念的基本含义1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4

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革命5

四、20世纪的马克思列宁主义5

五、20世纪以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6

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发展6

七、我们应当如何学习马克思主义7

思考题9

第二节 继承与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9

一、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9

二、俄国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11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12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15

思考题24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25

第一节 物质与意识:关于我们生活的世界25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物质与意识概念的阐述26

二、心物之辨:国人解读物质与意识关系的传统哲学基础29

三、国人关于物质与意识关系的三次争论29

四、实事求是:理论创新的基础42

思考题43

第二节 对立统一规律:最具中国特色的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43

一、对立统一规律的形成由来44

二、矛盾:中国人眼中的对立统一规律47

三、和平与发展:邓小平对对立统一规律的新解读51

四、和谐社会思想:对立统一规律在当代中国成功运用的典范53

思考题53

第三节 否定之否定规律:实践维度下的辩证法与辩证否定观54

一、辩证法的概念辨析54

二、马克思对西方辩证法传统的继承和超越:实践的辩证法58

三、辩证法的核心问题:否定与辩证否定观60

思考题65

第四节 真理:概念史、现实意义与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及其发展65

一、日常生活的困惑与真理66

二、真理与真理观68

三、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变革70

四、真理与实事求是77

思考题79

第五节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科学发展观的形成79

一、发展的含义及其发展观80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发展的观点80

三、从法先王到历史进化论:传统发展观的演变82

四、中国共产党人的发展观84

五、小结90

思考题90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91

第一节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革命变革91

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创立91

二、马克思关于唯物史观的经典表述94

三、唯物史观本质特征95

四、唯物史观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指导97

思考题103

第二节 生产方式:历史唯物主义的“硬核”103

一、马克思、恩格斯有关“生产方式”的思想内涵104

二、斯大林对马克思、恩格斯生产方式概念内涵的推进111

三、毛泽东关于生产方式的理论分析112

四、我国学术界对生产方式概念的探讨114

五、小结116

思考题116

第三节 社会形态: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117

一、马克思、恩格斯有关“社会形态”内涵与划分标准的思想演变过程117

二、“社会形态”概念内涵之一:三种社会形态的历史发展过程120

三、“社会形态”概念内涵之二:五种社会形态的历史发展过程122

四、“五种形态说”、“三种形态说”评述124

五、小结125

思考题125

第四节 革命:话语的生成与转换125

一、中国近代革命话语的生成125

二、中国现代革命话语的转换129

思考题132

第五节 阶级:话语的生成与转换133

一、阶级话语的生成133

二、阶级话语和阶级观的辨析135

三、中国特色的阶级话语与阶级观138

思考题142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对现代社会的批判143

第一节 劳动价值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石143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商品经济思想143

二、马克思主义商品经济思想中国化进程150

思考题160

第二节 剩余价值论: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核心160

一、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论资本和剩余价值161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资本批判理论161

三、列宁对资本的新认识与现代资本的新发展170

四、现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175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我们党对资本、剩余价值理论的发展176

思考题180

第三节 经济危机:从局部危机到全球危机的演进180

一、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180

二、西方思想家的经济危机理论183

三、特殊的社会主义道路:毛泽东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判断185

四、和平与发展:邓小平对资本主义的再认识186

五、“经济危机”理论在当代的意义188

思考题189

第四节 垄断资本主义:全球化视野下资本主义的新发展189

一、“垄断资本主义”概念的起源190

二、“垄断资本主义”理论在西方的发展192

三、“垄断资本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发展197

四、“垄断资本主义”理论在当代的意义201

思考题202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对未来社会的展望203

第一节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实践的发展203

一、社会主义概念的产生与演进203

二、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205

三、社会主义思潮的三大流派209

思考题212

第二节 共产主义:人类的理想社会212

一、共产主义的词源及马克思的理解212

二、列宁和中国共产党人对共产主义的理解和发展214

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216

四、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218

思考题220

参考文献221

编后语22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