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MPLS网络设计权威指南【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MPLS网络设计权威指南
  • (美)吉查德,福切尔,(美)塞尔著;陈武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9787115278302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464页
  • 文件大小:78MB
  • 文件页数:485页
  • 主题词: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网络设计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MPLS网络设计权威指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技术基础:第3层VPN、多播VPN、IPv6和伪线路1

1.1 MPLS/IP网络中的MPLS VPN服务1

1.1.1 第3层MPLS VPN网络组件3

1.1.2 在PE路由器上隔离路由状态4

1.1.3 客户-服务提供商路由交换5

1.1.4 PE路由器上的标签分配6

1.1.5 IP/MPLS骨干上的VPNv4路由通告7

1.1.6 将远程路由信息导入到VRF中8

1.1.7 第3层MPLS VPN包的转发10

1.2 远程访问第3层MPLS VPN服务11

1.2.1 通过L2TP VPDN的拨号访问12

1.2.2 借助于直接ISDN的拨号访问12

1.2.3 使用PPPoA或PPPoE和VPDN(L2TP)的DSL访问13

1.2.4 运营商的运营商架构13

1.2.5 运营商的运营商架构中的包转发15

1.3 跨越自主系统边界的第3层MPLS VPN服务17

1.3.1 AS间背靠背VRF(方案A)17

1.3.2 AS间VPNv4交换(方案B)18

1.3.3 路由器反射器之间的AS间VPNv4交换(方案C)19

1.4 多播VPN20

1.4.1 源分发多播树20

1.4.2 IP多播共享树21

1.4.3 协议无关多播(PIM)22

1.4.4 源特定多播(SSM)23

1.4.5 第3层MPLS VPN中的多播支持23

1.4.6 多播域24

1.4.7 mVPN PIM邻接关系25

1.4.8 mVPN的多播转发25

1.5 MPLS网络上的IPv627

1.5.1 IPv6概述28

1.5.2 在MPLS网络上部署IPv632

1.5.3 IPv6提供商边缘(6PE)33

1.5.4 IPv6 VPN提供商边缘(6VPE)37

1.6 第2层服务和伪线路38

1.6.1 伪线路网络组件39

1.6.2 伪线路的创建和信令41

1.6.3 伪线路封装42

1.6.4 伪线路包流43

第2章 技术基础:服务质量、流量工程和网络恢复45

2.1 MPLS网络中的服务质量45

2.1.1 数据流需求和服务等级协议45

2.1.2 QoS机制49

2.1.3 基本QoS与利用率曲线50

2.1.4 IETF区别服务模型和机制51

2.1.5 区别服务的MPLS支持57

2.1.6 组合工具以支持SLA60

2.2 流量工程63

2.2.1 MPLS流量工程组件64

2.2.2 属性层次(有序路径选项集)68

2.2.3 TE LSP路径计算68

2.2.4 MPLS TE IGP路由扩展69

2.2.5 流量工程LSP的信令70

2.2.6 流量工程LSP上的路由71

2.2.7 解决“鱼形问题”72

2.2.8 TE LSP部署方案72

2.2.9 重新优化流量工程LSP74

2.2.10 MPLS流量工程和负载均衡76

2.2.11 MPLS流量工程转发邻接关系76

2.2.12 自动建立TE LSP网79

2.3 支持区别服务的MPLS流量工程80

2.3.1 带宽约束模型80

2.3.2 流量工程LSP属性扩展82

2.3.3 TE LSP路径计算扩展82

2.3.4 流量工程IGP路由扩展82

2.3.5 TE LSP信令扩展82

2.3.6 路由到支持区别服务的TE LSP83

2.3.7 DS-TE部署示例83

2.4 多区域和多AS环境下的MPLS流量工程84

2.5 核心网络可用性89

2.5.1 保护与恢复90

2.5.2 本地与全局恢复91

2.5.3 采用IP路由的网络恢复92

2.5.4 使用动态定时器执行LSA发出和SPF触发95

2.5.5 MPLS流量工程的网络恢复98

第3章 长途通信公司设计案例109

3.1 USCom的网络环境109

3.2 USCom的网络设计目标116

3.3 路由和骨干标签转发设计116

3.3.1 因特网和第3层MPLS VPN服务的分离117

3.3.2 因特网服务路由反射部署119

3.4 第3层MPLS VPN服务设计概述121

3.4.1 PE路由器基本工程指导方针122

3.4.2 PE路由器控制平面需求126

3.4.3 VPNv4路由反射器部署细节127

3.4.4 PE-CE路由协议设计131

3.4.5 PE-CE链路的IP地址分配136

3.4.6 用过滤控制路由分发137

3.4.7 第3层MPLS VPN服务的安全设计138

3.5 服务质量设计139

3.5.1 因特网服务SLA139

3.5.2 第3层MPLS VPN服务SLA140

3.5.3 核心网络的QoS设计144

3.5.4 网络边缘QoS设计147

3.6 USCom网络内部的流量工程153

3.7 网络恢复设计154

3.7.1 网络可用性目标154

3.7.2 网络恢复设计的运营约束155

3.7.3 网络恢复设计的开销约束155

3.7.4 链路失效的网络恢复设计155

3.7.5 USCom网络内部的前缀优先排序160

3.7.6 避免临时环路161

3.7.7 重用恢复的链路164

3.7.8 USCom网络中的多点失效165

3.7.9 USCom网络中的链路失效检测166

3.7.10 USCom网络中的节点失效166

3.7.11 IS-IS会聚167

3.7.12 USCom网络中的IS-IS配置169

3.8 USCom网络的设计教训171

第4章 国家电信公司设计案例175

4.1 Telecom Kingland网络环境176

4.2 Telecom Kingland设计目标182

4.3 路由和骨干标签转发设计183

4.3.1 共享边缘因特网和第3层MPLS VPN服务186

4.3.2 因特网服务:路由反射部署186

4.4 第3层MPLS VPN服务:设计概述187

4.4.1 多服务PE路由器基本工程指导方针189

4.4.2 客户VRF命名规则189

4.4.3 RT/RD分配方案189

4.4.4 网络管理VPN190

4.4.5 负载均衡支持191

4.4.6 mPE路由器控制平面需求193

4.4.7 PE-CE路由协议设计195

4.5 运营商的运营商服务195

4.5.1 运营商的运营商负载均衡支持196

4.5.2 大型运营商的运营商客户连接范例198

4.6 远程接入第3层MPLS VPN服务199

4.6.1 L2TP VPDN拨号访问200

4.6.2 直接ISDN拨号访问201

4.6.3 使用PPPoE或PPPoA和VPDN(L2TP)的DSL访问202

4.7 mVPN服务的应用202

4.7.1 多播地址分配203

4.7.2 多播路由协议支持203

4.7.3 PIM-SM的会合点和BSR设计205

4.7.4 在mVPN设计中使用数据MDT205

4.7.5 限制mPE路由器的多播路由状态207

4.8 服务质量设计207

4.8.1 第3层MPLS VPN和因特网SLA208

4.8.2 核心网络中的QoS设计210

4.8.3 第3层MPLS VPN和因特网的网络边缘QoS设计218

4.8.4 语音中继的网络边缘QoS设计225

4.8.5 第3层MPLS VPN CsC的网络边缘QoS设计225

4.8.6 SLA监测和报表227

4.9 MPLS流量工程设计229

4.9.1 设置每条MPC链路上的最大可保留带宽230

4.9.2 TE LSP带宽230

4.9.3 路径计算231

4.9.4 PE-PSTN1路由器之间的TE LSP231

4.9.5 PE-PSNT1与PE-PSTN2路由器之间或PE-PSTN2路由器之间的TE LSP236

4.9.6 TE LSP的重优化236

4.9.7 MPLS流量工程模拟236

4.9.8 TE的可扩展性237

4.9.9 使用刷新减少238

4.9.10 提供TE LSP网238

4.9.11 监测238

4.9.12 最后采用的无约束选项239

4.10 网络恢复设计239

4.10.1 因特网和第3层MPLS VPN数据流的网络恢复设计240

4.10.2 PSTN数据流的网络恢复设计243

4.11 IPv6因特网接入服务设计255

4.12 Telecom Kingland网络的设计教训258

第5章 全球服务提供商设计案例261

5.1 Globenet网络环境262

5.1.1 Globenet的服务项目263

5.1.2 Globenet POP的网络结构264

5.1.3 Globenet全球性网络的架构269

5.1.4 洲际连接274

5.1.5 Globenet的路由架构275

5.1.6 运营商合作关系275

5.1.7 链路类型和保护细节276

5.2 Globenet网络的设计目标277

5.3 第3层MPLS VPN服务设计277

5.3.1 共享边缘因特网和MPLS VPN服务278

5.3.2 Globenet不同地区之间的连接278

5.3.3 与地区性服务提供商的连接283

5.4 为MPLS VPN客户提供因特网服务285

5.4.1 通过全局或VRF路由表接入因特网287

5.4.2 使用默认路由接入因特网287

5.4.3 通过PE-CE接入链路接入因特网289

5.4.4 通过Globenet NAT/防火墙服务接入因特网291

5.5 mVPN服务的设计292

5.5.1 AS间mVPN的MP-BGP支持293

5.5.2 在Globenet地区之间建立mVPN MDT组294

5.5.3 AS间mVPN系统流程295

5.6 MPLS VPN的安全性和可扩展性296

5.6.1 VPN运营安全296

5.6.2 VPN控制平面保护298

5.6.3 VPN数据平面保护299

5.6.4 第3层MPLS VPN服务的可扩展性和会聚299

5.6.5 Globenet的路由会聚策略302

5.6.6 边缘路由器的能力306

5.7 IPv6 VPN的设计308

5.7.1 Globenet地区内的IPv6 VPN设计309

5.7.2 Globenet跨地区IPv6 VPN设计313

5.8 ATM伪线路设计314

5.9 服务质量设计315

5.9.1 VPN和因特网SLA317

5.9.2 EMEA、亚太和南美地区中核心网络的QoS设计322

5.9.3 北美地区核心网络QoS设计338

5.9.4 跨地区核心网络QoS设计339

5.9.5 第3层MPLS VPN和因特网的网络边缘QoS设计340

5.9.6 同Telecom Kingland的服务提供商间VPN的QoS设计346

5.9.7 多播数据流的QoS设计349

5.9.8 IPv6 VPN的QoS设计350

5.9.9 ATM中继的伪线路QoS设计351

5.9.10 SLA监测和报表353

5.10 MPLS流量工程设计354

5.10.1 设置每条链路的最大可保留带宽355

5.10.2 全互联TE LSP网的自动建立和供应357

5.10.3 动态流量工程LSP带宽调整359

5.10.4 TE LSP路径的计算363

5.10.5 北美地区的MPLS流量工程363

5.10.6 亚太、EMEA和南美地区的MPLS流量工程364

5.10.7 TE LSP重优化368

5.10.8 流量工程的可扩展性370

5.10.9 使用刷新减少技术370

5.10.10 监测TE LSP370

5.10.11 最后使用的无约束选项371

5.10.12 ATM伪线路的TE设计372

5.11 网络恢复设计374

5.11.1 Globenet地区内部的MPLS TE快速重路由设计375

5.11.2 备用隧道集376

5.11.3 支持ATM伪线路的PE路由器失效381

5.11.4 IPv6 VPN网络恢复381

5.12 虚拟POP设计382

5.12.1 将Johannesburg POP转换为VPOP383

5.12.2 AS间TE LSP的属性385

5.12.3 Globenet VPOP的迁移策略386

5.12.4 AS间TE LSP的重优化395

5.12.5 路由到AS间TE LSP396

5.12.6 VPOP的QoS设计397

5.12.7 AS间TE LSP的恢复400

5.12.8 ASBR边界的策略控制402

5.12.9 Africa Telecom VPOP402

5.13 Globenet网络的设计教训402

第6章 大型企业设计案例405

6.1 EuroBank网络环境406

6.1.1 支行描述407

6.1.2 办事处描述409

6.1.3 核心网络POP描述411

6.1.4 数据中心描述412

6.1.5 英国城域连接描述413

6.2 EuroBank的设计目标416

6.2.1 EuroBank网络核心的路由设计416

6.2.2 主机路由418

6.3 第3层MPLS VPN服务的设计418

6.3.1 子公司之间和数据中心的连接需求419

6.3.2 办事处的需求420

6.3.3 EuroBank集团的VPN定义420

6.3.4 数据中心的第3层MPLS VPN设计421

6.3.5 POP的第3层MPLS VPN设计425

6.3.6 核心的MP-BGP设计426

6.3.7 英国办事处的第3层MPLS VPN设计427

6.3.8 每个Multi-VRF VRF内部的路由428

6.3.9 EuroBank的多播部署和设计429

6.3.10 EuroBank经纪业务加密部署和设计430

6.4 VoIP的第3层MPLS VPN设计430

6.4.1 受管理电话服务的架构431

6.4.2 EuroBank VPN内部的网内语音呼叫434

6.4.3 跨越EuroBank VPN的网内语音呼叫436

6.4.4 PhoneNet中的第3层MPLS VPN设计和Euro Bank网外语音呼叫437

6.5 服务质量设计440

6.5.1 EuroBank的服务类别441

6.5.2 办事处和数据中心的数据流分类443

6.5.3 低于100Mbit/s的链路的QoS策略445

6.5.4 超过100Mbit/s的链路的QoS策略448

6.5.5 吉比特以太网链路的QoS策略449

6.5.6 支行接入链路的QoS设计449

6.6 EuroBank网络的设计教训454

附录A 参考文献45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