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佛陀与维纳斯之盟 中国近代佛学与文艺美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詹志和著 著
- 出版社: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815784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93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407页
- 主题词:佛教-研究-中国-近代;美学-研究-中国-近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佛陀与维纳斯之盟 中国近代佛学与文艺美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1
第一章 中国近代佛学与美学结盟的历史、文化渊源7
第一节 宗教与美学的认同7
一、宗教与美学的互容互惠7
二、佛教、基督教对审美-艺术创造的借重10
三、宗教与美学互容互惠的学理基础14
第二节 佛教与美学的“共相”17
一、佛学本体论与美学本体论的特殊性17
二、佛学本体论的二元合一性状18
三、美学本体论的二元合一性状23
四、佛学本体论与美学本体论具有“共相”的学理原因29
五、佛学与美学在思维形态上的“共相”31
第三节 佛教影响与中国古典美学38
一、佛教心性理论与中国古典美学中的自由意识38
二、佛门般若智慧与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求真精神42
三、佛教形神观与中国古典美学中的“贵神”倾向47
第二章 中国近代佛学与美学结盟的思想因缘和社会文化背景52
第一节 佛教的复兴和美学的崛起52
一、“双子星座”与近代佛教复兴52
二、近代美学崛起的态势与特征57
三、“二学”结盟的文化因缘、发展阶段和主要代表61
第二节 从学术思想的承传看近代佛学与美学的认同68
一、阳明心学随今文经学的兴起而复承青睐68
二、佛学与心学的密切关系71
三、美学与心学的密切关系74
第三节 从中心文化的动摇看佛教与美学的共同进取76
一、疑窦丛生无所适从的时代景观76
二、儒术的主流文化地位日益衰落79
三、佛教与美学向中心文化领域的进取82
第四节 从异质文化的冲突看佛学与美学的调停整合功能86
一、文化精英进退维谷的尴尬和兼揽两美的愿心86
二、佛学兼容并包的博大胸怀可以调停文化冲突89
三、美学“高朋满座”的善缘及其与佛学的相同功用94
第五节 从文化发展的模式看佛教与美学的优势互补98
一、西方文艺复兴给近代中国的启示98
二、康有为对马丁·路德的追摹和对“美术”的关注101
三、章太炎的喜作佛声和振兴国粹103
四、梁启超对佛学和美学的推举弘扬106
第三章 经世与崇心:中国近代佛学与美学结盟的肇兴阶段110
第一节 本时期思想文化征象与“二学”发展态势110
一、道咸之际的风云际会与士林风尚110
二、学术关怀:佛教复兴的基础与取向114
三、美学风尚转向“尊情”116
四、作为佛学与美学之纽带的“王学”复起118
第二节 “但开风气不为师”:龚自珍与佛学、美学121
一、熔审美情趣与崇佛心理于一炉的“诗仙”、“诗佛”122
二、“心力”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共同指向128
三、“求变”与“求真”的一致诉求138
第三节 “贯经术治术文章为一”:魏源与佛学、美学148
一、经世之本:以佛门观念为核心的“本觉光明”说149
二、山水诗:依托于佛教美学而卓然成家155
第四章 兼济与独善:中国近代佛学与美学结盟的发展阶段171
第一节 本时期思想文化征象与“二学”发展态势171
一、朝野士子对“经济”与“文化”的两种关怀171
二、佛教带着强烈的使命意识加速复兴173
三、美学风尚强调“变古”和“有个自家在”176
四、“二学”因贴近时代和追慕雄强而日益靠拢177
第二节 “好借禅机悟常住”:刘熙载与佛学、美学179
一、独善其身却能与时兴会的文化人格180
二、以“心”为审美之源的本体论感悟183
三、以“佛法”为究里的范畴论、本质论和境界论187
第三节 “凡人穷思必入于佛”:康有为与佛学、美学196
一、变法维新与“好佛”、“游艺”196
二、“大同”世界与“求乐”为尚的审美理想200
三、“大同”世界与佛门情怀理念208
第五章 启蒙与救亡:中国近代佛学与美学结盟的高潮阶段217
第一节 本时期思想文化征象与“二学”发展态势217
一、士林先进的关注中心由“变法”转向“启蒙”217
二、“二学”在对时势的一致回应上结成亲密盟友219
三、佛学在思想文化的现代转型上发挥出特殊功用221
四、美学地位在西学东渐的热潮中迅速上升224
第二节 “稽首礼维摩”:梁启超与佛学、美学226
一、过渡时代之英雄与过渡时代之学术227
二、视佛学与美学为鼓铸民智推进启蒙的利器234
三、依托“惟心”观从本体论高度贯通“二学”244
四、文化史研究:佛教文化对中国美学、文学的增益253
第三节 “偶开天眼觑红尘”:王国维与佛学、美学265
一、美学功绩和佛学修养266
二、融会佛门观念与叔本华思想的悲剧美学273
三、“境界说”中的佛学渊源和佛化理念283
第六章 回归与新进:中国近代佛学与美学结盟的分化阶段298
第一节 本时期思想文化征象与“二学”发展态势298
一、文化思潮和学术向度的新变导致“二学”分途298
二、佛学向比较纯粹的宗教性和学术性本位回归301
三、美学问鼎“信仰”桂冠承担人文启蒙重任305
四、“二学”的结盟仍存在于文学艺术的话语形式中307
第二节 “以美育代宗教”:蔡元培与佛学、美学310
一、佛门情愫与早年的“佛教护国论”312
二、夹带欧风美雨的“以美育代宗教说”319
第三节 “教宗文术,灌溉人心,迄今滋未艾”:鲁迅与佛学、美学332
一、“夫佛教崇高,凡有识者所同可”334
二、“发挥美术,实其本根”352
余论378
参考文献384
后记391
热门推荐
- 2813477.html
- 3525580.html
- 3623449.html
- 227447.html
- 1993543.html
- 3475956.html
- 3705453.html
- 2815048.html
- 3644383.html
- 28971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694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149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69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04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505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475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94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660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842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11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