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概念框架和认知【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概念框架和认知
  • 程琪龙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ISBN:754460005X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75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296页
  • 主题词:认知科学:语言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概念框架和认知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理论基础的论证5

第一节 语言观6

第二节 语言的物质动态性7

第三节 语言的人类属性11

一、生理基本特征11

二、社会文化基本特征14

三、思维基本特征15

第四节 语言的其他重要特征17

第五节 语言系统和语言知识18

第六节 理论目标19

一、语言和非语言20

二、语言系统和语言现象20

三、系统和过程21

第七节 方法论27

一、模拟实验法27

三、分析、综合和验证29

二、假设验证逼近法29

四、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31

五、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32

第八节 理论表述35

一、精度原则36

二、科学理论总则38

第九节 语言学的应用38

第十节 小结39

第二章 认知功能模式41

第一节 认知功能取向42

一、语言和认知42

二、语言和功能45

三、认知和功能48

第二节 模式和语言基本特征49

一、模式的生理特征50

二、模式的社会文化特征51

三、模式的思维特征52

第三节 模式的宏观框架54

第四节 模式的微观构件56

一、基本关系56

二、关系定义和操作定义58

三、连元60

第五节 模式的表述精度61

一、宏观整体的精度61

二、微观连元的精度63

三、微观连元和宏观模式64

第六节 模式中的小句64

第七节 小结66

第三章 概念语义系统69

第一节 概念语义系统72

第二节 隐喻和跨域75

第三节 概念语义域80

第四节 语义结构的局限性82

一、动词和语义结构83

二、名词和语义结构86

第五节 概念框架92

一、概念框架和认知模式92

二、基本概念结构94

三、概念框架的构造97

第六节 概念框架的表述力99

第七节 小结105

第四章 方位域107

第一节 方位域的基本性108

第二节 认知方位关系110

一、实体的形状112

二、显性和隐性方位体114

三、方位空间关系115

四、空间关系的组合117

第三节 方位概念框架122

一、静态方位124

二、动态方位126

三、静态概念的动态表达130

第四节 动作方位概念框架132

第五节 致使方位概念框架135

一、致使方式135

二、致使倾向136

三、致使结果138

第六节 小结140

第五章 领属域142

第一节 领属域和方位域144

一、标志体和关系144

二、方式146

三、概念框架类型147

第二节 领属概念框架150

一、静态领属151

二、动态领属153

第三节 索取概念框架155

第四节 递送概念框架159

第五节 互换概念框架161

第六节 现金交易概念框架164

第七节 小结167

第六章 性状域169

第一节 性状的认知170

第二节 性状概念框架171

一、静态性状172

二、动态性状174

三、性状的隐喻177

第三节 动作性状概念框架178

第四节 致使性状概念框架179

第五节 使动性状概念框架180

第六节 致使对象183

第七节 创造概念框架188

第八节 从性状到致使倾向190

第九节 小结193

第七章 心理域195

第一节 心理和物质197

第二节 信息的感知198

第三节 信息的索取203

第四节 信息的内部处理204

一、信息概念框架205

二、信息的动作概念框架207

三、信息的致使概念框架209

第五节 信息的递送212

第六节 情感214

二、情感的致使概念框架215

一、情感的性状概念框架215

第七节 小结219

第八章 体现关系221

第一节 空间概念框架223

一、方位、领属和性状224

二、语义谓元226

第二节 动作和致使概念框架227

一、动作和空间的重合228

第三节 重合概念结构的体现228

二、致使和动作的重合229

第四节 终的体现关系233

第五节 变体句式的体现关系238

一、变体句式238

二、组篇条件239

三、一般句式的限制条件242

四、把字、被字句式的共享条件244

五、把字、被字句式的区别条件247

第六节 小结250

第九章 总结和拓展253

第一节 总结253

第二节 系统和操作257

一、生成和理解操作259

二、问答认知操作265

第三节 情状的再综合266

参考文献26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