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宋明理学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张立文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7010035474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641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65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宋明理学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一、宋明理学所面临的挑战1
(一) 科技理性与理论思维冲突的凸显1
(二) 价值理想的冲突3
(三) 佛教文明的挑战4
(四) 理论形态转型的冲突5
二、宋明理学的称谓、内涵和分系6
(一) 宋明理学的称谓6
(二) 宋明理学的内涵12
(三) 宋明理学的分系17
三、宁明理学发展的诸阶段23
(一) 理学的开创23
(二) 理学的奠基24
(三) 理学的集大成26
(四) 理学的解构29
(五) 理学的总结33
(一) 理学逻辑结构的演变36
四、宋明理学范畴结构的演变36
(二) “一两”、“分合”学说46
(三) “动静”学说的发展53
(四) “格物致知”论的演变56
(五) “知行”观的演变61
(六) “性”论的演变68
五、宋明理学的特点和时代精神74
(一) 理学作为新儒学之所以为新74
(二) 理学是哲学与伦理学的融突和合78
(三) 理学是继儒家道统的“正传”82
(四) 理学是朝代精神的体现84
第二章 濂溪学——周敦颐的道学思想92
一、身世、生平和著作93
(一) 家世和经历93
(二) 著作考释98
二、“立太极”的哲学学说100
(一) 《太极图》的来源100
(二) 哲学的逻辑结构107
(三) “无极”与“太极”110
(四) “阴阳”与“五行”123
(五) “男女”与“万物”135
三、“立人极”的伦理道德学说138
(一) 为“圣”的标准138
(二) 为“圣”的内容144
(三) 为“圣”的工夫149
(四) “礼”与“乐”152
四、历史地位及影响156
第三章 横渠学——张载的气学思想160
(一) 身世和生平161
一、生平和著作161
(二) 著作170
二、社会改革思想171
(一) “井田”说173
(二) “封建”论176
(三) “肉弄”说179
三、哲学学说180
(一) 思想渊源与师承180
(二) 立“气”破“空”,立“有”破“无”183
(三) 哲学逻辑结构及其两重性191
(四) “易变”的思想208
(五) “见闻之知”与“德性之知”219
(六) 伦理道德学说224
四、历史地位和影响233
第四章 二程学——程颢、程颐的道学思想237
一、家世和经历238
(一) 家世239
(二) 程颢的生涯240
(三) 程颐的经历247
(四) 著作259
二、二程的道学思想260
(一) 哲学逻辑结构261
(二) “理”→“气”264
(三) “气”(“象”、“阴阳”)→“物”284
(四) “物”→“理”(“道”、“天”)296
(五) 二程哲学的异同309
三、二程的政治伦理学说316
(一) “君尊民卑”的政治论316
(二) “性”、“心”、“情”论320
(三) “天理”与“人欲”328
(四) “饿死”与“失节”336
四、二程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影响338
第五章 朱子学——朱熹的道学思想340
一、身世、生平活动和著作340
(一) 初登仕途,受学李侗341
(二) 集道学之大成345
(三) 诏免侍讲,道学遭禁352
二、哲学逻辑结构359
(一) “理”——“气”——“物”——“理”的逻辑结构360
(二) “一分为二”论368
(三) “格物致知”论376
(四) “易学”思想剖析379
三、“性”和“心”的学说389
(一) “性”论389
(二) “道心”与“人心”392
四、历史地位和影响395
一、身世、生平活动和著作400
第六章 象山学——陆九渊的心学思想400
(一) 陆氏家世401
(二) 生平活动402
(三) 著作410
二、社会改革思想411
(一) “民为邦本”说411
(二) “损上益下”说415
(三) “取予两得”说416
三、“宇宙便吾心”的哲学思想420
(一) “心即理”说421
(二) “切己自反”论429
(三) 朱熹与陆九渊的论争442
四、历史地位的影响449
第七章 阳明学——王守仁的心学思想453
一、身世、生平和著作454
(一) 身世454
(二) 从“照着讲”到“接着讲”456
(三) 从“接着讲”到“讲自己”467
二、“致良知”的本体工夫论481
(一) “心”与“理”482
(二) “心”与“物”492
(三) “知行合一”论502
(四) “格物致知”说514
(五) 致“良知”说519
三、伦理道德学说529
(一) 王门“四句教”529
(二) “为圣之功”533
(三) “气质”有分说537
(四) 历史地位和影响539
第八章 船山学——王夫之的气学思想545
一、家世、生平和著作546
(一) 家世547
(二) 读书、科学求仕549
(三) 厕身永历,抗清斗争552
(四) 隐居著述,总结理学557
二、社会政治学说562
(一) “尊君”及限制君权说562
(二) “任法”和“任教”567
(三) “宽以养民”说569
三、哲学学说571
(一) “诚气”、“道器”学说571
(二) “动静”、“一两”说580
(三) “能所”和“知行”说587
四、伦理道德学说592
(一) 性命论592
(二) 人性“日生”、“可革”说602
(三) “理”与“欲”605
(四) “理势合一”学说607
五、历史地位和影响611
第九章 结束语——对宋明理学的几点认识617
一、宋明理学是中国古代思想逻辑的发展617
二、宋明理学是中国哲学上的一次飞跃618
三、宋明理学是中国哲学系统中的重要阶段621
四、宋明理学中主流派与非主流派的差分和联系631
五、宋明理学的范畴体系634
六、宋明理学对宗法社会的作用和影响638
热门推荐
- 580208.html
- 1685908.html
- 2543408.html
- 401887.html
- 2244262.html
- 2551858.html
- 561037.html
- 857854.html
- 100789.html
- 8671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929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110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263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805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7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399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990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365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453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16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