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货币制度中的政府因素 基于转型经济背景的考察【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赵柏功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ISBN:9787513642781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12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231页
- 主题词:货币制度-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货币制度中的政府因素 基于转型经济背景的考察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导论1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1
1.2 研究范围与概念界定2
1.3 研究方法与假设前提4
1.4 分析框架与技术路线5
1.5 创新与不足6
2政府与货币制度:理论综述8
2.1 制度为何重要8
2.2 政府:行为与职能10
2.2.1 外生视角下的政府10
2.2.2 经济人假设、政府内生化和政府职能11
2.2.3 政府行为的进一步解释:诺思国家模型与寻租理论13
2.3 政府与货币制度选择18
2.3.1 货币、金融与经济增长18
2.3.2 西方现代货币制度:基于传统货币经济理论20
2.3.3 货币制度选择范围的扩展:基于金融发展理论25
2.3.4 后危机时代货币制度的共识:基于宏观审慎政策框架28
2.4 本章小结32
3中国货币制度演进:过程与逻辑34
3.1 信用货币制度构建的历程34
3.1.1 外部强行植入时期(1845—1896年)34
3.1.2 政府主导建立时期(1897—1911年)36
3.1.3 市场内生发展时期(1912—1934年)37
3.1.4 政府主导控制时期(1935—1952年)38
3.1.5 政府完全控制时期(1953—1983年)42
3.2 中国货币制度的“构建”特性与“强政府”传统45
3.3 本章小结47
4转型时期货币制度中的政府因素:一般性描述48
4.1 货币制度结构中的政府作用48
4.1.1 货币制度中的参与主体——从货币供给模型说起48
4.1.2 政府与企业50
4.1.3 政府与中央银行54
4.1.4 政府与商业银行57
4.1.5 政府与居民61
4.1.6 政府、国有企业与国有银行:三位一体体制的延续63
4.2 货币制度变迁的模式:政府控制下的渐进转型65
4.3 本章小结66
5内在货币的外在化与政府控制:一个例证68
5.1 货币外生性与内生性的辨析68
5.1.1 货币外生性与内生性的三重释义之一:因果观69
5.1.2 货币外生性与内生性的三重释义之二:控制观71
5.1.3 货币外生性与内生性的三重释义之三:内涵观74
5.1.4 货币外生性与内生性的三重释义之间的关系75
5.2 外在人民币创造:债务追索与坏账核销78
5.3 人民币外生性的实证分析83
5.3.1 理论模型与数据83
5.3.2 时间序列数据平稳性检验92
5.3.3 VAR模型分析与结果93
5.3.4 实证结论101
5.4 本章小结102
6转型时期政府控制货币的经济分析104
6.1 政府对货币的控制:基于铸币税的分析104
6.1.1 铸币税的性质及中国计量104
6.1.2 铸币税最大值与抑制通货膨胀的重要性106
6.1.3 抑制通胀的手段:价格控制与利率指数化108
6.1.4 信贷规模控制达到稳定物价的效果了吗110
6.2 政府对货币的控制:基于金融剩余的分析113
6.2.1 金融剩余与体制内增长113
6.2.2 金融剩余的体制内侵蚀:国有银行坏账118
6.2.3 金融剩余的体制外侵蚀:国有银行租金120
6.3 政府控制货币的社会福利分析123
6.4 政府控制货币的收益计算126
6.5 关于民间金融132
6.6 本章小结135
7政府因素何以进退:一个演化博弈视角137
7.1 不同模式的货币制度变迁绩效的简单比较137
7.1.1 制度绩效与政府收益137
7.1.2 基于新古典信贷均衡模型的四类货币制度绩效比较140
7.2 基于演化博弈模型的货币制度变迁趋势分析149
7.2.1 演化博弈模型的相关假设150
7.2.2 演化博弈模型分析153
7.2.3 分析结果的经济解释154
7.3 货币制度演进趋势对比——兼谈政府的“进”与“退”159
7.3.1 中俄对比:基于转型经济的分析159
7.3.2 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的西方货币制度演进162
7.3.3 中国货币制度中政府因素的进退167
7.4 本章小结168
8结论和政策建议170
8.1 全书结论170
8.2 政策建议171
附录175
附录1 外生性与内生性:计量经济学的规定175
附录2 铸币税最大值的代数推导177
附录3 政府控制货币的收益计算:数据选取、处理及结果178
参考文献187
索引207
后记211
热门推荐
- 3120537.html
- 142911.html
- 2236776.html
- 631862.html
- 3794308.html
- 2557076.html
- 2203637.html
- 2445068.html
- 3513693.html
- 7275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970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69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610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163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761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974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187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640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132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15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