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诊断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广东中医学院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14·4·291
- 出版时间:1972
- 标注页数:154页
- 文件大小:8MB
- 文件页数:16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医诊断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说1
第一节 审察内外1
第二节 辨证求因2
第三节 四诊合参3
第四节 诊断学基本内容4
第二章 四诊概要7
第一节 望诊7
一、神色形态望诊法7
(一)望神色7
1.神色与整体关系及其重要性7
2.望神9
3.望色10
(二)望形态12
1.望形体12
2.望动态12
二、舌诊法13
(一)舌诊概说14
(二)舌诊内容15
1.舌质诊法15
2.舌苔诊法18
3.危重舌象诊法27
三、分部望诊法28
(一)头面部的望诊28
1.头部28
2.面部28
3.目部33
4.鼻部35
5.耳部36
6.口唇部36
7.齿与龈部37
8.咽喉部39
9.颈项部39
(二)肢体部的望诊39
1.四肢39
2.皮肤41
3.肌肉44
4.前后二阴44
第二节 闻诊46
一、听声音47
(一)正常的声音47
(二)病变的声音47
1.发声47
2.语言48
3.呼吸48
4.咳嗽49
5.呕吐49
6.呃逆50
7.嗳气50
8.太息51
9.喷嚏51
二、嗅气味51
(一)病体的气味51
1.口气51
2.汗气51
3.鼻臭51
4.身臭51
(二)病室的气味51
第三节 问诊52
(一)问一般情况53
(二)问生活习惯53
(三)问家属病史与既往病史54
(四)问起病54
(五)问现在证状54
1.问寒热55
2.问汗56
3.问头身56
4.问二便58
5.问饮食与口味59
6.问胸腹60
7.问耳目61
8.问睡眠62
9.问妇女法62
10.问小儿法63
第四节 切诊64
一、脉诊64
(一)脉诊的意义64
(二)脉诊部位与配合脏腑65
1.遍诊法65
2.三部诊法65
3.寸口诊法65
(三)诊脉方法69
1.时间69
2.平臂69
3.布指69
4.平息71
5.举按寻72
6.五十动73
(四)正常脉象73
1.胃、神、根74
2.脉与内外因素的关系74
(五)脉象主病76
1.二十八脉与主病76
2.相兼脉象与主病84
3.寸关尺独异脉象主病84
4.辨脉象的纲领85
5.脉证顺逆86
6.舍脉从证或舍证从脉87
7.败脉诊法87
8.诊妇人脉88
9.诊小儿脉90
二、按诊91
(一)按肌表92
1.按尺肤92
2.按体表92
(二)按手足93
(三)按胸腹93
1.胸部按诊93
2.腹部按诊94
(四)按额部95
(五)按腧穴95
第三章 八纲97
第一节 阴阳98
一、阴证和阳证99
二、真阴不足与真阳不足100
三、亡阴与亡阳100
第二节 表里102
一、表证、里证、半表半里证102
(一)表证与里证102
(二)表里的寒热虚实103
(三)半表半里证105
二、表里错杂105
三、表里出入106
第三节 寒热106
一、寒证与热证107
二、寒热错杂107
三、寒热真假108
第四节 虚实110
一、虚证与实证110
二、虚实错杂112
三、虚实真假112
第五节 八纲医案举例114
第四章 证候分类117
第一节 病因分证118
(一)六淫证候118
1.风118
2.寒118
3.暑118
4.湿119
5.燥119
6.火119
(二)七情证候119
1.喜伤119
2.怒伤119
3.忧伤119
4.思伤119
5.悲伤119
6.恐伤120
7.惊伤120
(三)饮食劳伤120
1.饮食所伤120
2.劳倦所伤120
3.房室所伤120
(四)外伤120
第二节 脏腑经络分证121
(一)脏腑病证121
1.心脏病证(包括心包病证)121
2.小肠腑病证123
3.肺脏病证123
4.大肠腑病证125
5.脾脏病证126
6.胃腑病证127
7.肝脏病证128
8.胆腑病证129
9.肾脏病证130
10.膀胱腑病证132
11.三焦腑病证132
(二)经络病证134
1.手少阴心经病证134
2.手太阳小肠经病证134
3.手太阴肺经病证134
4.手阳明大肠经病证134
5.足太阴脾经病证134
6.足阳明胃经病证135
7.足厥阴肝经病证135
8.足少阳胆经病证135
9.足少阴肾经病证135
10.足太阳膀胱经病证135
11.手少阳三焦经病证135
12.手厥阴心包经病证135
第三节 六经136
(一)六经的脉证137
1.太阳病证137
2.阳明病证137
3.少阳病证137
4.太阴病证138
5.厥阴病证138
6.少阴病证139
(二)六经的传变139
1.循经传139
2.越经传139
3.直中139
4.阴病传阳140
第四节 卫气营血与三焦140
(一)卫气营血140
1.卫气营血病证140
2.卫气营血的传变141
(二)三焦141
1.上焦病证141
2.中焦病证142
3.下焦病证142
第五章 诊法运用144
第一节 辨证综述144
一、辨证要点144
二、四诊、八纲、证候分类的结合运用149
第二节 病案记录151
一、病案的内容与要求152
二、记录病案应注意的事项153
三、病案的整理153
热门推荐
- 2951423.html
- 532692.html
- 2686895.html
- 543180.html
- 450742.html
- 1654266.html
- 833222.html
- 155323.html
- 63576.html
- 31337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194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018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046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21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325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330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765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408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430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