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湖泊富营养化控制和管理技术【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湖泊富营养化控制和管理技术
  • 金相灿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533982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224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23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湖泊富营养化控制和管理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篇 湖泊富营养化控制方案制定7

第一章 环境问题诊断与治理目标确定7

第一节 主要环境问题诊断7

一、诊断分析的前期调查7

二、诊断分析的前期初步调查11

三、湖泊环境问题的诊断分析11

第二节 湖泊富营养化控制目标确定12

一、控制目标确定的指导思想和原则12

二、目标的主要指标13

第二章 湖泊污染负荷计算方法15

第一节 入湖污染负荷及其计算15

一、点源污染负荷及其计算15

二、非点源污染负荷及其计算17

三、流域入湖污染负荷及其计算24

第二节 主要污染物允许入湖负荷量28

第三节 主要污染物削减负荷量30

第三章 湖泊富营养化综合治理方案制定31

第一节 总体方案制定的原则和程序31

一、总体方案制定的原则31

二、总体方案制定程序31

第二节 总体方案制定的基础资料34

一、湖泊环境特征参数34

二、湖泊污染源特征参数34

三、湖泊水体特征参数35

四、湖泊水生生物资料35

第三节 重点污染控制区35

第四节 综合治理方案制定35

一、总体方案制定35

二、综合治理措施36

三、综合治理对策38

一、投资估算39

第六节 投资估算与效益评估39

一、优化原则39

第五节 综合治理方案的优化39

二、方案优化39

二、效益评估41

第二篇 湖泊污染源控制45

第四章 湖泊点污染源控制技术45

第一节 点污染源系统45

一、点污染源污染特征和污染负荷调查45

二、点污染源污染控制的排放标准46

三、目标总量确定与分配46

四、处理方案优化46

第二节 生活污水治理技术46

一、生活污水处理系统46

二、城镇污水集中处理技术47

三、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技术48

第三节 主要污染行业工业废水控制技术49

一、主要行业废水厂内处理方案49

五、临湖宾馆饭店污水处理技术49

四、生活污水脱氮脱磷工艺49

二、含氮工业废水处理工艺50

三、含磷工业废水处理工艺51

第五章 非点源污染控制技术52

第一节 非点源问题描述52

一、非点源的定义52

二、非点源污染特征52

三、非点源污染物的来源53

四、非点源治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53

第二节 非点源治理总体方案设计54

一、总体设计指导思想及原则54

二、总体设计目标体系54

三、总体设计中主要考虑的因素55

六、非点源污染控制技术56

四、总体设计程序56

五、总体设计中非点源允许负荷的确定56

七、非点源的管理技术57

第三节 农田径流污染控制技术58

一、农田径流污染根源及基本特征58

二、农田径流污染控制技术及其适用范围59

三、坡耕地改造技术59

四、水土保持农业技术60

五、农田田间控制技术60

六、农田少废管理技术61

第四节 农村村落污染控制技术61

一、村落废水的收集61

二、农村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65

三、农村村落环境管理技术69

三、强侵蚀区污染控制原则70

二、强侵蚀区污染控制原理70

一、概述70

第五节 强侵蚀区污染控制技术70

四、强侵蚀区污染控制工程技术71

五、强侵蚀区生物防治技术72

第六节 小流域生态工程技术75

一、生态工程设计原理75

二、生态工程系统结构76

三、小流域生态工程方案的总体设计76

四、小流域生态环境净化系统79

五、小流域生态环境的管理措施81

六、投资效益评估81

第七节 非点源前置库工程技术82

一、概述82

二、前置库工作原理82

三、前置库工艺流程及组成83

四、前置库技术要点83

一、技术原理84

第八节 非点源污染河流控制技术84

三、主要类型85

四、主要技术特点及应用范围85

二、工艺流程及组成85

第六章 湖泊内污染源控制技术87

第一节 湖内污染源的分类及特征87

第二节 湖泊底泥环境疏浚技术89

一、概述89

二、环境疏浚的技术特点89

三、湖泊污染底泥的调查与勘测90

四、湖泊污染底泥疏浚工程的现场调查与勘测91

五、底泥疏挖工艺与设备选型91

六、堆场余水及污染底泥处置103

七、环境监测方案制定104

一、湖内网箱养鱼污染控制原则105

二、网箱密度确定原则105

第三节 湖内网箱养鱼污染控制技术105

三、渔种的选择106

四、饵料的选择106

第四节 湖内旅游污染控制技术106

一、湖内旅游废水收集系统设计106

二、湖内旅游垃圾收集系统设计107

三、湖内旅游废水贮存、运输和处理方案设计107

四、湖内旅游垃圾贮存、运输和处理方案设计108

第五节 船舶污染控制技术109

一、船舶垃圾收集、贮存、运输、处理系统设计109

二、船舶生活废水收集、贮存、运输、处理系统设计109

三、船舶含油污染物收集、贮存、运输、处理系统设计110

第三篇 湖泊流域生态恢复技术112

第七章 湖泊水生植被恢复与管理技术112

第一节 湖泊水生植被恢复的技术基础112

一、湖泊中大型水生植物的主要类群及其生态学特性112

二、大型水生植物在湖泊生态系统中的功能115

三、湖泊中水生植被与环境的协同演替118

四、湖泊水生植被恢复的理论基础121

第二节 湖泊水生植被恢复技术125

一、恢复水生植被的基本条件125

二、水生植被的优化设计129

三、恢复水生植被的技术途径136

四、水生植物的引种栽培技术140

第三节 大型水生植物资源的管理与利用技术142

一、收割利用技术143

二、渔业利用技术144

三、畜牧业利用技术145

四、农田施肥145

五、沼气利用技术146

六、环保管理技术146

第二节 湖滨带的功能147

第一节 湖滨带的定义147

第八章 湖滨带生态恢复技术147

第三节 湖滨带生态恢复的目标、原则和主要内容148

一、湖滨带生态恢复的基本目标148

二、湖滨带生态恢复的基本原则148

三、湖滨带生态恢复的主要内容149

第四节 湖滨带生态环境调查150

一、调查范围150

二、调查内容150

第五节 湖滨带类型划分150

一、湖滨带类型划分的原则150

二、湖滨带的主要类型151

第六节 湖滨带生态恢复工程技术151

一、湖滨湿地工程技术151

二、水生植被恢复工程技术151

三、人工浮岛工程技术151

八、湖滨带截污及污水处理工程技术152

七、河流廊道水边生物恢复技术152

九、林基鱼塘系统工程技术152

四、仿自然型堤坝工程技术152

五、人工介质岸边生态净化工程技术152

六、防护林或草林复合系统工程技术152

十、湖滨带的管理技术153

第九章 陆地生态系统恢复技术154

第一节 流域山地侵蚀区生态恢复技术154

一、流域山地的侵蚀类型154

二、流域山地侵蚀区的生态恢复技术154

第二节 农作区的生态保护技术160

第三节 水源涵养林恢复技术161

一、水源涵养林的生态恢复及其理论基础161

二、水源涵养林生态恢复的评价标准162

三、水源涵养林恢复前期工作163

四、水源涵养林生态恢复技术165

一、矿山生态恢复的计划166

第四节 矿山生态恢复技术指南166

二、恢复技术168

三、矿山恢复后的跟踪监测与保持174

第四篇 湖泊环境管理技术175

第十章 湖泊污染物总量控制技术175

第一节 湖泊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体系175

第二节 湖泊允许负荷量的确定177

一、影响湖泊容许负荷量的主要因素177

二、计算湖泊允许负荷量的技术要点177

三、湖泊允许负荷量的计算模型178

第三节 总量控制经济优化与分配方法及程序180

一、水污染防治的总量控制与浓度控制180

二、总量控制类型和分配原则及方法180

三、削减总量分配必须遵循的原则181

五、沿湖各个排污口优化污染物削减总量分配182

四、削减总量分配的程序182

六、各沿湖排污口入湖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确定183

第四节 环境目标可达性及经济论证183

第十一章 流域生态工程管理技术185

第一节 湖泊流域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85

一、湖泊流域生态系统的结构185

二、湖泊流域生态系统的功能186

第二节 生态工程设计原则186

一、因时因地因类因物制宜原则186

二、生态修复技术优先原则186

三、生物多样性原则186

第三节 生态农业工程186

第四节 生态渔业工程188

一、隔湖渔业生态工程188

二、桑基鱼塘生态工程188

三、城镇生态系统的功能具有多样化189

二、城镇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189

第五节 城镇生态工程189

一、以人为中心的人工建造系统189

第六节 湖泊保护条例与法规190

一、政策、条例与法规190

二、国外自然资源的环境管理192

三、以洱海为例的湖泊环境管理193

第十二章 湖内污染源管理技术196

第一节 湖内旅游污染管理技术196

一、污染源来源196

二、污染管理技术196

第二节 船舶污染管理技术198

一、船舶污染来源及其特征198

二、船舶污染管理技术198

第三节 网箱养殖污染管理技术199

一、科学管理技术199

二、定期监测、合理配置201

第一节 湖泊水量调控技术方案设计思想202

一、湖泊水量调控目的202

二、湖泊水量调控技术方案制定原则202

三、水量调控工程技术路线202

第十三章 水资源管理技术202

第二节 污水截排工程系统设计203

一、流域污染负荷调查预测203

二、截排工程系统设计203

一、调水水源条件评估204

三、截排工程施工运行管理204

第三节 调水工程方案设计204

二、调水工程输水系统优化设计205

三、调水工程运行方案设计205

四、调水工程投资效益评估206

第四节 湖泊水位控制优化设计206

一、湖泊水位控制优化的一般原则206

三、实例介绍207

二、湖泊水位控制优化设计的方法207

第十四章 湖泊环境管理信息系统209

第一节 系统目标和设计方法209

一、系统的总体框架的设计209

二、系统的建立209

三、系统的实施210

第二节 系统总体设计210

一、湖泊水质指标体系的确定210

二、湖泊流域管理模型的设计210

三、数据库的建立212

第三节 湖泊环境管理系统功能及应用212

一、技术层面的功能212

二、中国湖泊富营养化管理与治理技术信息系统213

三、中国湖泊环境信息检索系统216

四、洱海生态环境管理系统218

主要参考文献22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