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临床免疫诊断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郎江明主编 著
- 出版社: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 ISBN:7535922090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812页
- 文件大小:72MB
- 文件页数:872页
- 主题词:免疫诊断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临床免疫诊断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临床免疫诊断学总论1
第一章 临床免疫诊断学基础3
第一节 基本概念3
第二节 临床免疫诊断技术的发展3
第三节 临床免疫诊断技术的分类3
第二章 常用临床免疫诊断技术5
第一节 传统免疫诊断技术5
一、免疫浊度技术5
二、免疫凝集技术5
三、免疫扩散技术6
四、免疫电泳技术7
五、免疫印迹检测技术8
第二节 标记免疫诊断技术8
二、酶免疫检测技术9
一、放射免疫检测技术9
三、荧光免疫检测技术10
四、金免疫检测技术10
第三章 特殊临床免疫诊断技术11
第一节 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技术11
第二节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检测技术11
第三节 流式细胞检测技术11
一、FCM基本原理12
二、流式细胞术的检测参量12
三、流式细胞指标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14
(一)细胞成分指标14
(二)细胞动力学分析的相关指标15
(三)人体免疫功能的相关指标15
(四)血细胞、细胞因子、细胞膜受体的指标16
附 人类白细胞表面分子一览表18
第二编 肝脏系统疾病25
第一章 病毒性肝炎27
第一节 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27
一、临床诊断27
(一)临床分型27
(二)各型肝炎的临床诊断依据27
二、病原学诊断30
(一)病原学分型30
(二)各型病毒性肝炎病原学诊断依据30
(三)确立诊断30
(一)急性肝炎31
(二)慢性肝炎31
三、组织病理学诊断31
(三)重型病毒性肝炎33
(四)肝硬化33
第二节 病毒性肝炎常用免疫学诊断指标33
一、各型病毒性肝炎病毒感染标志物33
(一)甲型病毒性肝炎33
Ⅰ.甲型肝炎病毒抗-HAV IgM抗体(抗-HAV IgM)33
Ⅱ.甲型肝炎病毒抗-HAV IgG抗体(抗-HAV IgG)34
(二)乙型病毒性肝炎34
Ⅰ.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35
Ⅱ.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抗-HBs)36
Ⅲ.前S蛋白37
Ⅳ.前S抗体37
Ⅴ.乙型肝炎e抗原(HBeAg)37
Ⅵ.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38
Ⅶ.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39
Ⅷ.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e)40
Ⅸ.抗-HBc IgM40
Ⅹ.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40
附 血清HBV感染标志物临床综合分析与应用42
(三)丙型病毒性肝炎44
Ⅰ.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45
Ⅱ.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 RNA)45
(四)丁型病毒性肝炎46
Ⅰ.丁型肝炎抗原(HDAg)47
Ⅱ.丁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D)47
Ⅲ.抗-HD IgM47
Ⅱ抗-HEV IgM48
Ⅰ戊型肝炎抗体(抗-HEV)48
(五)戊型病毒性肝炎48
Ⅳ.丁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DV RNA)48
二、T淋巴细胞亚群49
三、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50
四、细胞因子51
(一)白细胞介素-1(IL-2)51
(二)白细胞介素-1(IL-6)52
(三)白细胞介素-1(IL-8)52
(四)白细胞介素-1(IL-10)52
(五)白细胞介素-1(IL-12)53
(六)干扰素(IFN)54
(七)肿瘤坏死因子(TNF)55
(八)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56
五、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56
(一)免疫球蛋白(Ig)57
六、体液免疫指标57
(二)总补体、补体C358
(三)循环免疫复合物(CIC)59
七、甲胎蛋白(AFP)59
第二章 肝纤维化61
第一节 肝纤维化的诊断标准61
(一)临床诊断61
(二)影像学诊断61
(三)组织病理学诊断62
(四)血清学诊断62
第二节 肝纤维化常用免疫学诊断指标62
一、血清肝纤维化指标62
(一)透明质酸(HA)62
(四)Ⅳ型胶原(C-Ⅳ)63
(三)Ⅲ型前胶原(PCⅢ)63
(二)层粘连蛋白(LN)63
(五)VI型胶原(C-Ⅵ)64
(六)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64
二、肝纤维化相关性细胞因子64
(一)TGF-β165
(二)白细胞介素-1(IL-1)65
(三)肿瘤坏死因子(TNF)66
(四)干扰素-(IFN-γ)66
第三章 肝硬化67
第一节 临床要点67
第二节 肝硬化常用免疫学诊断指标69
一、血清肝纤维化指标70
二、内分泌激素70
(一)甲状腺激素70
(二)性激素71
(四)胰高血糖素72
(五)生长激素(GH)72
(三)胰岛素(INS)72
(六)醛固酮(ALD)73
(七)皮质醇(COR)73
(八)心钠素(ANP)73
(九)促胃泌素(gastrin)74
(十)催乳素(PRL)74
(十一)血管活性肠肽(VIP)74
(十二)内皮素(ET)75
第三编 循环系统疾病77
第一节 临床要点79
一、慢性心功能不全79
第一章 心功能不全79
二、急性心功能不全80
三、几种特殊类型的心力衰竭81
(一)无症状性心力衰竭(无症状性心室功能障碍)81
(二)单纯舒张性心力衰竭81
(三)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充血性心力衰竭81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82
(一)心钠素(ANP)82
(二)脑钠肽(BNP)82
(三)C-型利钠肽(CNP)83
(四)孤啡肽(orphanin)83
(五)去甲肾上腺素(NE)84
(六)肾上腺素(E)84
(七)肾素活性(PRA)84
(十)精氨酸加压素(AVP)85
(九)醛固酮(ALD)85
(八)血管紧张素Ⅱ(ATⅡ)85
(十一)内皮素(ET)86
(十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86
(十三)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86
(十四)神经肽Y(NPY)87
(十五)β-内啡肽(β-EP)87
(十六)5-羟色胺(5-HT)88
(十七)甲状腺激素88
(十八)环磷酸腺苷(cAMP)88
(十九)环磷酸鸟苷(cGMP)89
(二十)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89
(二十二)内源性洋地黄样物质(EDLS)90
(二十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90
(二十一)血栓素B2(TXB2)90
(二十四)肿瘤坏死因子(TNP)91
(二十五)肿瘤坏死因子可溶性受体(SINFR)91
(二十六)白细胞介素-6(IL-6)91
第二章 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93
第一节 临床要点93
一、风湿热93
二、风湿性心脏病94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94
(一)抗链球菌溶血素“O” (ASO)95
(二)抗DNA酶B(ADNase-B)95
(三)抗链球菌激酶(ASK)96
(四)抗透明质酸酶(AH)96
(五)抗核苷酶(ANAD)96
(八)粘蛋白97
(六)咽部链球菌快速鉴定97
(七)C-反应蛋白(CRP)97
(九)酸溶性糖蛋白(ASG)98
(十)抗心肌抗体(AMA)98
(十一)抗心肌抗体吸附试验99
(十二)抗链球菌壁M蛋白抗体99
(十三)抗链球菌壁多糖抗体(ASP)99
(十四)促凝血活性试验(PCA)100
(十五)循环免疫复合物(CIC)100
(十六)免疫球蛋白(IG)100
(十七)补体C3裂解产物(C3SP)101
(十八)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101
(二十)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102
(十九)T淋巴细胞亚群102
(二十一)冯维尔布兰德因子(vWF)103
(二十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103
(二十三)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103
(二十四)血栓素B2(TXB2)104
(二十五)α-颗粒膜蛋白(GMP)104
(二十六)D-二聚体(DD)104
(二十七)纤维蛋白原(Fg)105
第三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06
第一节 临床要点106
一、心绞痛106
二、急性心肌梗死107
(二)CK-MM及CK-MB亚型109
(三)肌钙蛋白T(cTnT)109
(一)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109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109
(四)肌钙蛋白I(CTnl)110
(五)肌红蛋白(Mb)111
(六)肌凝蛋白轻链(MLC)112
(七)糖原磷酸化酶同功酶BB(GPBB)112
(八)心脏脂肪酶结合蛋白(hFABP)113
(九)P-选择素(P-selectin)113
(十)冯维尔布兰德因子(vWF)114
(十一)血小板第4因子(PF4)114
(十二)β-血小板球蛋白(β-TG)114
(十三)血栓素B2(TXB2)114
(十八)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115
(十七)纤维蛋白肽A(FPA)115
(十六)D-二聚体(DD)115
(十五)纤维蛋白原(Fg)115
(十四)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FG1α)115
(十九)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116
(二十)蛋白C(PC)116
(二十一)C反应蛋白(CRP)116
(二十二)内皮素(ET)116
(二十三)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117
(二十四)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碳端片段(CGRP-CT)117
(二十五)神经肽Y(NPY)117
(二十六)心钠素(ANP)117
(二十七)甘丙素(GAL)118
(二十八)载脂蛋白A1(ApoA1)118
(二十九)载脂蛋白B(Apo)118
(三十)载脂蛋白E(ApoE)118
(三十三)环磷酸鸟苷(cGMP)119
(三十四)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119
(三十一)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119
(三十二)环磷酸腺苷(cAMP)119
(三十五)肺炎衣原体(cp)120
(三十六)幽门螺旋杆菌(hp)120
第四章 原发性高血压122
第一节 临床要点122
一、高血压的分级122
二、心血管危险绝对水平分层123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125
(一)去甲肾上腺素(NE)125
(二)肾素活性(PRA)125
(三)血管紧张II(AT II)125
(四)激肽释放酶(KK)125
(七)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126
(八)冯维尔布兰德因子(vWF)126
(六)血栓素B2(TXB2)126
(五)激肽(kinin)126
(九)心钠素(ANP)127
(十)脑钠肽(BNP)127
(十一)C-型利钠肽(CNP)127
(十二)孤啡肽(orphanin)127
(十三)神经降压素(NT)127
(十四)醛固酮(ALD)128
(十五)精氨酸加压素(AVP)128
(十六)神经肽Y(NPY)128
(十七)内源性洋地黄样物质(EDLS)128
(十八)P物质128
(二十三)钙调素(CaM)129
(二十二)环磷酸鸟苷(cGMP)129
(二十)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129
(十九)内皮素(ET)129
(二十一)环磷酸腺苷(cAMP)129
(二十四)血清胰岛素(Ins)130
(二十五)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130
第五章 心肌疾病131
第一节 临床要点131
一、心肌病131
(一)扩张型心肌病131
(二)肥厚型心肌病132
(三)限制型心肌病132
二、特异性心肌病133
三、病毒性心肌炎133
(五)未分类心肌病133
(四)致心律失常型右心室心肌病133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134
(一)柯萨奇病毒抗体(CVA)134
(二)埃可病毒抗体(EVA)135
(三)抗心肌抗体(AMA)135
(四)抗线粒体腺苷酸转位酶(ANT)抗体135
(五)抗β-肾上腺素能受体(β—受体)抗体136
(六)抗肌球蛋白抗体(AcMA)136
(七)抗M2胆碱能受体抗体(AM2MAR)136
(八)抗心肌细胞膜抗体(AMLA)137
(九)抗热休克蛋白-60(HSP—60)抗体137
(十)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137
(十一)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138
(十二)干扰素(IFN)138
(十六)肿瘤坏死因子(TNF)139
(十五)白细胞介素-6(IL—6)139
(十三)T淋巴细胞亚群139
(十四)白细胞介素-1(IL—1)139
(十七)糖皮质激素受体(GR)140
(十八)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140
(十九)肌钙蛋白T(cTnT)140
(二十)肌钙蛋白I(cTNl)141
(二十一)肌红蛋白(Mb)141
(二十二)肌凝蛋白轻链(MLC)142
第六章 心包疾病143
第一节 临床要点143
一、急性心包炎143
二、缩窄性心包炎144
(三)抗结核杆菌抗体(TBAb)145
(二)溶菌酶(LZM)145
(一)腺苷脱氨酶(ADA)145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145
(四)抗PPD—IgG146
(五)癌胚抗原(CEA)146
(六)T淋巴细胞亚群146
(七)β2微球蛋白(β2—MG)147
(八)抗链球菌溶血素“O” (ASO)147
(九)抗DNA酶B(ADNase—B)147
(十)类风湿因子(RF)148
(十一)抗核抗体(ANA)148
(十二)抗双股DNA抗体(ds—DNA)148
(十三)抗Sm抗体149
(十四)荚膜组织胞浆菌特异性抗体(HCAb)149
(十五)厌酷球孢子菌特异性抗体(CIAb)149
一、慢性肺源性心脏病150
第七章 肺源性心脏病150
第一节 临床要点150
二、急性肺源性心脏病151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151
(一)D-二聚体(DD)152
(二)心钠素(ANP)152
(三)内皮素(ET)152
(四)内源性洋地黄样物质(EDLS)152
(五)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153
(六)肾素活性(PRA)153
(七)血管紧张素Ⅱ(AT II)153
(八)醛固酮(ALD)153
(十一)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154
(十)血栓素B2(TBX2)154
(九)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54
(十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155
(十三)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155
(十四)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155
(十五)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155
第四编 呼吸系统疾病159
第一章 支气管哮喘161
第一节 临床要点161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162
(一)白细胞介素-10(IL—10)162
(二)白细胞介素-5(IL—5)163
(三)肿瘤坏死因子(TNF)163
(七)一氧化氮(NO)164
(六)内皮素(ET)164
(五)白细胞介素-16(IL—16)164
(四)白细胞介素-4(IL—4)164
(八)免疫球蛋白E(IgE)165
(九)嗜酸性粒细胞阴离子蛋白.(ECP)165
(十)T细胞及其亚群检测165
(十一)白细胞介素-8(IL—8)166
(十二)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即CD54)166
(十三)心钠素(ANP)166
(十四)白三烯C4(LTC4)167
(十五)低亲和力的IgE(CD23)167
(十六)血小板激活因子(PAF)167
(十七)P物质168
(十八)白细胞介素-1(IL-1)168
(二十)干扰素-γ(IFN-γ)169
(十九)前列腺素(PGl2)169
(二十一)血栓素A2(TXA2)170
(二十二)白细胞介素-2(IL-2)170
第二章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171
第一节 临床要点171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172
(一)白细胞介素-8(IL-8)172
(二)肿瘤坏死因子(TNF)172
(三)P物质173
(四)肾上腺髓质素(AM)173
(五)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173
(六)内皮素(ET)174
(七)可溶性内皮白细胞粘附因子-1(sELAM-1)174
(八)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174
(十二)可溶性E-选择素(sE-SLT)175
(十一)心房肽(ANP)175
(九)β1和β2整合素(CD29+,CD18+)175
(十)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175
第三章 细菌性肺炎177
第一节 临床要点177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179
(一)C-反应蛋白(CRP)179
(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79
(三)肿瘤坏死因子(TNF)179
(四)D-二聚体(DD)179
(五)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180
(六)白细胞介素-5(IL-5)180
(七)可溶性粘附因子(CAMs)180
第四章 肺结核181
第一节 临床要点181
(二)Amplisensor-聚和酶链反应(Amplisensor-PCR)183
(三)转录介导扩增反应即基因探针扩增直接试验(AMTDT)183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183
(一)抗结核分支杆菌抗体(TbAb)183
(四)连接酶链反应(LCR)184
(五)链替代扩增反应(SDA)184
(六)QB复制酶扩增法185
(七)脂阿拉伯甘露糖-IgC(LAM-IgG)185
(八)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185
(九)结核分支杆菌38000蛋白质抗原186
(十)结核抗原(TB-Ag)186
(十一)内皮素(ET)186
(十二)β2微球蛋白(β2-MG)186
(十五)2,3-二酰基海藻-2硫酸酯抗原187
(十四)Ⅲ型前胶原肽(PⅢP)187
(十三)上皮细胞生长因子(EGF)187
(十六)抗PPD-IgC188
(十七)T淋巴细胞亚群188
(十八)抗体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 blotting)189
(十九)循环免疫复合物(CIC)189
(二十)结核杆菌抗原基因密码(PCR)189
(二十一)结核分支杆菌L型190
(二十二)核仁组成区嗜银染色(AgNOR)190
(二十三)结核分支杆菌代谢产物191
第五章 肺癌(原发性气管肺癌)192
第一节 临床要点192
(二)白细胞分化抗原44(CD44)195
(三)端粒酶活性195
(一)白细胞角蛋白19片段(CRFRA2l-A)195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195
(四)白细胞介素-6(IL-6)196
(五)P-53基因突变196
(六)糖类抗原242(CA242)196
(七)癌胚抗原(CEA)197
(八)芳烃羟化酶(AHH)197
(九)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197
(十)K-ras基因198
(十一)T抗原198
(十二)谷胱甘肽转移酶(GsTS)198
(十三)胃癌相关抗原(MG-Ags)198
(十四)花生凝集素(PNA)199
(十五)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199
(十六)增殖细胞核抗原(PCAN)199
(十九)细胞粘附分子CD15(CD15)200
(十八)细胞色素P450IA1(CYP450IA1)200
(十七)CDKN2基因产物(P16蛋白)200
(二十)白细胞介素-2(IL-2)201
(二十一)糖类抗原201
(二十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201
第六章 胸腔积液203
第一节 临床要点203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204
(一)抗结核杆菌抗体(TBAb)205
(二)类风湿因子(RF)205
(三)腺苷脱氨酶(ADA)205
(四)癌胚抗原(CEA)205
(五)类粘蛋白206
(六)糖类抗原50(CA50)206
(七)人绒毛膜促性腺素(HCG)206
(十)T细胞及其亚群检测207
(八)血小板衍生的生长因子(PDGF)207
(九)心钠素(ANP)207
(十一)抗PPD抗体208
(十二)糖类抗原242(CA242)208
(十三)E-选择素208
(十四)肿瘤坏死因子(TNF)208
(十五)白细胞介素-8(IL-208)209
(十六)抗SM抗体209
(十七)白细胞介素-2(IL-2)209
(十八)干扰素(IFN)210
(十九)抗白细胞介素1β(IL-1β)210
第五编 消化系统疾病215
第一章 慢性胃炎217
第一节 临床要点217
(一)维生素B12(Vit B12)218
第二节 常见免疫学检测指标218
(二)内因子(IF)219
(三)内因子抗体(IFA)219
(四)壁细胞抗体(PCA)219
(五)胃泌素219
(六)胃泌素抗体220
(七)HP抗体220
(八)HP菌体抗原220
(九)胃动素221
(十)蛙皮素221
(十一)表皮生长因子族/转化生长因子221
第二章 消化性溃疡223
第一节 临床要点223
(一)胃泌素225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225
(二)胰泌素226
(三)胰多肽(PP)227
(四)蛙皮素227
(五)抑胃肽/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IP)228
(六)生长抑素(SS)228
(七)P物质229
(八)表皮生长因子族/转化生长因子229
(九)HP抗体230
(十)HP菌体抗原230
第三章 胃泌素瘤231
第一节 临床要点231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232
(一)胃泌素232
(二)胆囊收缩素(CCK)233
(三)胰泌素234
第四章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235
第一节 临床要点235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236
(一)免疫球蛋白M(IgM)236
(二)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236
(三)抗核原体(ANA)236
(四)胆管细胞抗体237
(五)线粒体抗体(AMA)237
(六)透明质酸(HA)237
(七)甘胆酸(CG)238
(八)Ⅲ型前胶原(PCⅢ)和Ⅲ型前胶原肽(PⅢP)238
(十一)层粘连蛋白(LN)239
(十)VI型胶原(C-VI)239
(九)IV型胶原(C-IV)239
(十二)血管活性肠肽(VIP)240
第五章 自身免疫性肝炎242
第一节 临床要点242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244
(一)抗-肝/肾微粒体抗体(anti-LKM)245
(二)抗-P450ⅡD6245
(三)抗肝细胞液1(抗-LCI)246
(四)无唾液酸糖蛋白受体抗体(抗-ASGPR)246
(五)抗核抗体(ANA)246
(六)抗平滑肌抗体(SMA)246
(七)抗肌动蛋白自身抗体246
(十四)甘胆酸(CG)247
(十五)胰多肽(PP)247
(十三)IV型胶原(C-IV)247
(十六)血管活性肠肽(VIP)247
(十七)透明质酸(HA)247
(九)肝脏-胰腺抗体247
(十一)Ⅲ型前胶原(PCⅢ)和Ⅲ型前胶原肽(PⅢP)247
(十)层粘连蛋白(LN)247
(八)抗可溶性肝细胞抗原247
(十二)VI型胶原(VI-c)247
第六章 麦胶性肠病248
第一节 临床要点248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249
(一)抗麸质抗体(IgA-GA)249
(二)抗肌内膜自身抗体(IgA-EmA)250
(三)抗网状蛋白自身抗体250
(四)抗组织转谷胺酰酶自身抗体(TTG)250
(五)叶酸(EA)250
(七)维生素B6(ViT B6)251
(六)维生素B12(ViT B12)251
(八)补体C3252
(九)胰泌素252
(十)抑胃肽/葡萄糖依赖性促膜岛素多肽(GIP)252
(十一)胃动素252
(十二)胆囊收缩素(CCK)253
(十三)YY肽253
(十四)P物质253
第六编 肾脏系统疾病255
第一章 急性感染后肾小球肾炎257
第一节 临床要点257
(二)循环内发细胞(CEC)257
(三)补体C3、C4259
(一)免疫球蛋白259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259
(二)总补体259
(四)B因子260
(五)C3裂解产物(C3sp)260
(六)循环免疫复合物(CIC)260
(七)抗链球菌溶血素“O”260
(八)抗链球菌脱氧核糖核酸酶B(ADNase B)和ASO联合测定261
(九)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13mRNA和蛋白水平261
(十)纤维连接蛋白(Fn)261
(十一)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262
第二章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263
第一节 临床要点263
(二)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264
(一)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264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264
第三章 肾病综合征266
第一节 临床要点266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267
(一)补体C3、C4267
(二)B因子267
(三)醛固酮(ALD)267
(四)激肽释放酶-激肽268
(五)前列腺素(PG)268
(六)1,25双羟D3〔1,25-(OH)2D3〕268
(十)D-二聚体(DD)269
(十一)糖皮质激素(GC)及其受体(GR)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269
(八)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269
(七)促红细胞生成素269
(九)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及其与肌酐比值(RBP/Cr)269
(十二)β2-微球蛋白(β2-mG)270
第四章 慢性肾小球肾炎271
第一节 临床要点271
(四)促红细胞生成素272
(五)纤维连接蛋白(Fn)272
(六)透明质酸(hA)272
(三)1,25双羟D3〔1,25-(OH)2D3〕272
(二)激肽释放酶-激肽272
(一)免疫球蛋白272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272
第五章IgA肾病273
第一节 临床要点273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274
(一)免疫球蛋白274
(二)肾组织中乙型肝炎病毒抗原(HBAg)274
第六章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275
第一节 临床要点275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278
(一)抗DNA抗体278
(八)抗心磷脂抗体(Acl抗体)279
(七)循环免疫复合物(CIC)279
(十)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279
(九)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279
(六)C3裂解产物(C3sp)279
(五)B因子279
(四)补体C3、C4279
(三)总补体279
(二)免疫球蛋白279
(十一)单个核细胞(PBMC)内的IL-6活性280
(十二)尿白细胞介素-6(IL-6)280
(十三)尿白细胞介素-8(IL-8)280
(十四)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281
(十五)P-选择素281
(十六)尿α1-微球蛋白(α1-MG)281
(十七)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282
第七章 糖尿病肾病283
第一节 临床要点283
(二)尿系列微蛋白285
(一)尿微量白蛋白(ALB)285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285
(三)金属蛋白酶(MMPs)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s)286
第八章 肾功能衰竭287
第一节 临床要点287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290
(一)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及其与肌酐比值(RBP/CT)290
(三)甲状腺激素291
(四)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291
(五)透明质酸(HA)292
(六)β2-微球蛋白(β2-MG)292
(七)TH糖蛋白(THP)292
第九章 肾移植293
第一节 临床要点294
(一)超急性排斥(hyperacute rejection,HAR)294
(二)加速排斥(accelerated rejection,ACR)294
(四)慢性排斥(chronic rejection,CR)295
(三)急性排斥(acute rejection,AR)295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296
(一)激肽释放酶-激肽296
(二)前列腺素296
(三)可溶性抗HLA抗体(sHLA-IgG)296
(四)巨细胞病毒(CMV)-PP65抗原296
(五)CD4+、CD8+细胞297
(六)白细胞介素-6(IL-6)297
(七)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298
(八)溶菌酶(LZM)298
(九)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299
(十)β2-微球蛋白(β2-MG)299
(十一)TH糖蛋白(THP)299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300
(一)溶菌酶(LZM)300
第十章 慢性肾盂肾炎300
第一节 临床要点300
(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301
(三)β2-微球蛋白(β2-MG)301
(四)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301
(五)白细胞介素-8(IL-8)301
第七编 神经系统疾病305
第一章 重症肌无力307
第一节 临床要点307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310
(一)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310
(四)插指状细胞(IDC)311
(五)抗骨骼肌抗心肌抗体(SH-Ab)311
(二)抗骨骼肌柠檬酸提取物抗体(CAEab)311
(三)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抗体(nAchR-Ab)311
(六)抗心肌抗体(AMA)312
(七)雌二醇(E2)312
(八)肿瘤坏死因子(TNF)312
(九)单个核细胞(PBMC)内的IL-2活性313
(十)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313
(十一)白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GR)313
(十二)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314
(十三)T淋巴细胞亚群314
(十四)胸腺内B淋巴细胞亚群CD20314
(十五)外周血TGF-β315
(十六)外周血CD5+B细胞315
(十八)白细胞介素-4(IL-4)316
(十九)干扰素-γ(IFN-γ)316
(十七)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316
第二章 僵人综合征318
第一节 临床要点318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319
谷氨酸脱羧酶自身抗体(GAD-Ab)319
第三章 包涵体肌炎320
第一节 临床要点320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321
(一)淋巴细胞321
(二)异常蛋白质321
第四章 多发性硬化322
第一节 临床要点322
一、多发性硬化322
二、几种特殊的多发性硬化326
(一)视神经脊髓炎326
(二)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326
(四)Balo同心圆性硬化327
(三)弥漫性硬化327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328
(一)脑脊液免疫球蛋白G(IgG)、指数及合成率328
(二)脑脊液免疫球蛋白G单克隆区带329
(三)髓鞘碱性蛋白及其抗体330
(四)性激素受体蛋白表达331
(五)5-羟色胺(5-HT)333
(六)粘附分子333
(七)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336
(八)肿瘤坏死因子(TNF)337
(九)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339
(十)转化生长因子-βmRNA表达340
(十一)白细胞介素-2(IL-2)341
(十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341
(十三)白细胞介素-6(IL-6)342
(十五)T淋巴细胞亚群343
(十四)抗磷脂抗体(APL-Ab)343
(十六)干扰素-γ(IFN-γ)344
(十七)白细胞介素-10(IL-10)345
(十八)环磷酸腺苷(cAMP)及环磷酸鸟苷(cGMP)346
(十九)一氧化氮(NO)347
(二十)超氧化物歧化酶(SDO)348
(二十一)脑啡肽(EK)和β-内啡肽(β-EK)349
(二十二)神经肽Y(NPY)350
第五章 脑血管病变352
第一节 临床要点352
一、脑梗死352
二、动脉硬化性脑梗死353
三、腔隙性梗死355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356
(一)肿瘤坏死因子(TNF)356
(四)白细胞介素-2(IL-2)357
(五)内皮素(ET)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358
(六)白细胞介素-6(IL-6)358
(七)白细胞介素-8(IL-8)359
(八)转化生长因子(TGF-β)359
(十)肌红蛋白(Mb)360
(十一)血清脂蛋白α[Lp(α)]360
(九)乳酸脱氢酶360
(十三)血栓素B2(TXB2)361
(十四)β-血栓素(β-TG)和血小板第四因子(PF4)361
(十二)生长抑素(SS)361
(十五)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362
(十六)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和GPlb363
(十七)白细胞CD11b和CD18363
(十八)可溶性E-选择素和P-选择素364
(十九)可溶性内皮细胞白细胞粘附分子-1364
(二十)细胞间粘附因子-1(ICAM-1)和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因子(sICAM-1)365
(二十一)血管细胞粘附分子(V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sVCXM-1)366
第八编 血液系统疾病369
第一节 临床要点371
一、急性白血病371
第一章 白血病371
二、慢性白血病373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374
(一)WT1基因374
(二)端粒酶活性375
(三)bcl-2基因375
(四)内皮素(ET)376
(五)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376
(六)T淋巴细胞亚群377
(七)D-二聚体(DD)377
(八)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377
(九)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378
(十)β2微球蛋白(β2-MG)378
(十一)肿瘤坏死因子(TNF)379
(十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379
(十三)白细胞介素-6(IL-6)379
(十四)P-糖蛋白(P-gp)380
(十五)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380
(十六)组织因子(TF)381
(十七)蛋白C381
(十八)转化生长因子βs(TGF-βS)381
(二十)血清铁蛋白(SF)382
(二十一)白细胞介素-8(IL-8)382
(十九)碱性磷酸酶(ALP)382
(二十二)血清锌(Zn)383
(二十三)血清铜(Cu)383
(二十五)醛缩酶(ALD)384
(二十六)腺苷脱氨酶(ADA)384
(二十四)脂结合唾液酸(LSA)384
(二十七)乳酸脱氢酶(LDH)385
(二十八)GATA-2385
(三十)p3基因386
(三十一)p21蛋白386
(二十九)p16基因386
(三十二)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387
(三十三)nm23-H1基因387
(三十五)B7-1388
(三十六)假尿苷(PD)388
(三十四)细胞粘附分子CD15(CD15)388
(三十八)Fas抗原(Fas)389
(三十九)Fas配体(FasL)389
(三十七)CD117389
(四十一)IV型胶原(Col-IV)390
(四十二)白细胞介素-2(IL-2)390
(四十)巨核细胞系抗原(MK)390
(四十五)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391
(四十四)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TM)391
(二)尿D-氨基酸氧化酶(尿DAO)391
(四十三)CD9391
(四十六)Rb蛋白392
第二章 淋巴瘤393
第一节 临床要点393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395
(一)p16基因395
(二)CD44v6395
(三)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395
(六)bcl-2基因396
(七)白细胞介素-6(IL-6)396
(四)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396
(五)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396
(八)碱性磷酸酶(ALP)397
(九)血清铁蛋白(SF)397
(十)β2微球蛋白(β2-MG)397
(十四)Rb蛋白398
(十三)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398
(十二)乳酸脱氢酶(LDH)398
(十一)锌(Zn)398
(十五)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399
(十六)蛋白C399
(十七)白细胞介素-2(IL-2)399
(十八)白细胞介素-8(IL-8)400
(十九)Fas抗原(Fas)400
第三章 再生障碍性贫血401
第一节 临床要点401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402
(一)T淋巴细胞亚群402
(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402
(六)Fas抗原(Fas)403
(五)白细胞介素-6(IL-6)403
(四)肿瘤坏死因子(TNF)403
(三)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403
(七)白细胞介素-2(IL-2)404
(八)白细胞介素-3(IL-3)404
(九)白细胞介素-8(IL-8)404
(十)干扰素-γ(IFN-γ)404
(十一)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405
(十二)白细胞介素-4(IL-4)405
(十三)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CSF)405
(十四)红细胞生成素(Epo)406
(十五)血小板生成素(Tpo)406
第四章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07
第一节 临床要点407
(四)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408
(三)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408
(二)白细胞介素-(IL-6)408
(一)肿瘤坏死因子(TNF)408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408
(五)T淋巴细胞亚群409
(六)干扰素-γFN(I-γ)409
(七)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409
(八)白细胞介素-3(IL-3)409
(九)白细胞介素-4(IL-4)410
(十)蛋白C410
(十一)P-选择素(Ps)410
(十二)白细胞介素-2(IL-2)410
(十三)血小板生成素(Tpo)411
(十四)巨细胞病毒(CMV)411
第九篇 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415
第一节 临床要点417
第一章 糖尿病417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418
(一)血浆胰岛素(INS)419
(二)真胰岛素(TI)419
(三)胰岛素原419
(四)C肽(C-PEP)420
(五)24小时尿C肽420
(六)胰高血糖素420
(七)胰岛素抗体421
(八)胰岛细胞抗体(ICA)421
(九)胰岛细胞膜抗体(ICAS)421
(十)谷氨酸脱羧酶自身抗体(GAD-Ab)422
(十一)抗核抗体(ANA)422
(十二)抗心肌抗体(AMA)422
(十五)免疫球蛋白(Ig)423
(十三)抗M2胆碱能受体抗体(AM2MAR)423
(十四)抗热休克蛋白-60(HSP-60)抗体423
(十六)补体C3裂解产物(C3SP)424
(十七)T淋巴细胞亚群424
(十八)柯萨奇病毒抗体(CVA)424
(十九)埃可病毒抗体(EVA)425
(二十)抗结核杆菌抗体(TBab)425
(二十一)抗PPD-IgC425
(二十二)癌胚抗原(CEA)425
(二十三)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426
(二十四)干扰素(IFN)426
(二十五)白细胞介素-1(IL-1)426
(二十六)白细胞介素-6(IL-6)427
(二十七)超氧化物岐化酶(SOD)427
(二十九)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428
(二十八)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428
(三十)血小板第4因子(PF4)429
(三十一)血浆β-血小板球蛋白(β-TG)429
(三十二)血小板GPⅡb-Ⅲa复合物429
(三十三)冯维尔布兰德因子(vWF)429
(三十四)血栓调节蛋白(TM)430
(三十五)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430
(三十六)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430
(三十七)纤维蛋白原(Fg)430
(三十八)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及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431
(三十九)纤维蛋白肽A(FPA)431
(四十)蛋白C431
(四十一)载脂蛋白A1(ApoA1)431
(四十四)载脂蛋白E(ApoE)432
(四十三)α-脂蛋白(a-lP)432
(四十二)载脂蛋白B(ApoB)432
(四十五)载脂蛋白J(apoJ)433
(四十六)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433
(四十七)精氨酸加压素(AVP)433
(四十八)内皮素(ET)433
(四十九)一氧化氮(NO)434
(五十)血栓素B2(TXB2)434
(五十一)11-去氧-血栓烷B2(DX-TXB2)435
(五十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435
(五十三)甘丙素(GAL)435
(五十四)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435
(五十五)神经肽Y(NPY)436
(五十六)β-内啡肽(β-EP)436
(五十八)儿茶酚胺437
(五十七)甲状腺激素437
(五十九)皮质醇结合球蛋白(CBG)438
(六十)心钠素(ANP)438
(六十一)脑钠肽(BNP)438
(六十二)孤啡肽439
(六十三)去甲肾上腺素(NE)439
(六十四)肾上腺素(E)439
(六十五)肾素活性(PRA)440
(六十六)血管紧张素II(ATII)440
(六十七)醛固酮(ALD)440
(六十八)降钙素(CT)441
(六十九)瘦素(Ieptin)441
(七十)生长激素(GH)441
(七十三)睾酮(T)442
(七十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442
(七十一)生长介素(SM)442
(七十四)雌三醇(E3)443
(七十五)人胎盘催乳素(HPL)444
(七十六)肿瘤坏死因子(TNF)444
(七十七)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445
(七十八)CK-MM及CK-MB亚型445
(七十九)肌钙蛋白T(cTnT)446
(八十)肌钙蛋白I(cTnI)446
(八十一)肌红蛋白(Mb)446
(八十二)肌凝蛋白轻链(MLC)447
(八十三)糖原磷酸化酶同功酶BB(GPBB)447
(八十五)神经降压素(NT)448
(八十六)P物质448
(八十四)激肽448
(八十七)钙调素(CaM)449
(八十八)糖皮质激素受体(GR)449
(八十九)红细胞生成素(EPO)449
(九十)β2微球蛋白(β2-MG)449
(九十一)转化生长因子-β(TGP-β)450
(九十二)层粘连蛋白(LN)450
(九十三)IV型胶原(C-IV)450
第二章 下丘脑-垂体病变452
第一节 临床要点452
一、空泡蝶鞍综合征452
二、巨人症和肢端肥大症452
三、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453
(一)垂体性侏儒症453
(二)成年人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453
四、垂体瘤454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455
(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455
五、高泌乳素血症和泌乳素瘤455
(二)促甲状腺激素(TSH)456
(三)促性腺激素(GnH)456
(四)抗利尿激素(ADH)457
(五)垂体泌乳素(PRL)458
(六)催产素(OXT)458
(七)生长激素(GH)459
(八)生长介素(SM)459
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460
(一)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460
第一节 临床要点460
第三章 肾上腺疾病460
(二)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461
二、皮质醇增多症461
三、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463
四、嗜铬细胞瘤465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467
(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467
(二)皮质醇(COR)467
(三)皮质醇结合球蛋白(CBG)468
(四)醛固酮(AID)468
(五)肾素活性(PRA)468
(六)皮质酮469
(七)儿茶酚胺469
(八)尿17-酮类固醇(17-KS)469
(十二)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470
(十一)抗肾上腺皮质抗体470
(九)尿17-羟类固醇(17OHCS)470
(十)尿香草酰杏仁酸(VMA)470
(十三)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T4)471
(十四)促甲状腺激素(TSH)471
(十五)血浆胰岛素(INS)471
(十六)抗β-肾上腺素能受体抗体472
(十七)抗M2胆碱能受体抗体(AM2MAR)472
第四章 甲状腺疾病473
第一节 临床要点473
一、单纯性甲状腺肿473
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473
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475
四、甲状腺炎477
(一)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478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478
(二)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479
(三)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T4)479
(四)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479
(五)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rT3)479
(六)促甲状腺激素(TSH)480
(七)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480
(八)甲状腺球蛋白(TG)480
(九)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TBG)481
(十)抗甲状腺抗原的抗体481
(十一)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481
(十三)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482
(十四)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482
(十二)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482
(十五)T3、T4抗体483
(十六)抗核抗体(ANA)483
(十七)抗平滑肌抗体(SMA)483
(十八)谷氨酶脱羧酶自身抗体(GAD-Ab)483
(十九)抗单链DNA抗体(抗-ssDNA)484
(二十)柯萨奇病毒抗体(CVA)484
(二十一)CD15抗原484
(二十二)垂体泌乳素(PRL)485
(二十三)皮质醇(COR)485
(二十四)儿茶酚胺485
(二十五)肾素活性(PRA)485
(二十八)骨钙素(OSC)486
(二十七)降钙素(CT)486
(二十六)甲状旁腺激素(PTH)486
(二十九)尿17-羟类固醇(17-OHCS)487
(三十)尿香草酰杏仁酸(VMA)487
(三十一)环磷酸腺苷(cAMP)487
(三十二)环磷酸鸟苷(cGMP)487
(三十三)白细胞介素-1(IL-1)487
(三十四)白细胞介素-2(IL-2)488
(三十五)白细胞介素-6(IL-6)488
(三十六)肿瘤坏死因子(TNF)488
(三十七)性激素受体489
(三十八)IV型胶原(C-IV)489
(三十九)内皮素(ET)489
(四十)脂蛋白a(Lp-a)490
一、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491
二、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491
第一节 临床要点491
第五章 甲状旁腺病491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492
(一)甲状旁腺激素(PTH)492
(二)降钙素(CT)492
(三)骨钙素(OSC)493
(四)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PTHrP)493
(五)维生素D(VD)493
第六章 卵巢病495
第一节 临床要点495
一、更年期综合征495
二、多囊卵巢综合征495
(三)雌三醇(E3)496
(二)雌二醇(E2)496
(一)环加氧酶(COX)496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496
(四)雌酮(E1)497
(五)孕酮(P)497
(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497
(七)人胎盘催乳素(HPL)498
(八)性激素结合蛋白(SHBG)499
(九)妊娠特异性糖蛋白(PSβ1)499
(十)睾酮(T)499
(十一)双氢睾酮(DHT)499
(十二)血浆胰岛素(INS)500
(十三)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500
(十四)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500
(十五)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501
(十六)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501
(二十)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502
(十九)肿瘤坏死因子(TNF)502
(十七)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502
(十八)内皮素(ET)502
(二十一)白细胞介素-1(IL-1)503
(二十二)抗核抗体(NAN)503
(二十三)抗精子抗体(AsAB)503
(二十四)单纯疱疹病毒(HSV)503
(二十五)淋球菌(NGH)504
(二十六)沙眼衣原体(CT)504
第七章 睾丸疾病505
第一节 临床要点505
一、男性生殖腺功能减退症505
二、男子乳房发育症505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505
(一)睾酮(T)505
(三)脱氢表雄酮(DHEA)506
(二)双氢睾酮(DHT)506
(四)雄烯二酮(A2)507
(五)促性腺激素(GnH)507
(六)垂体泌乳素(PRL)507
(七)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508
(八)皮质醇(COR)508
(九)抗精子抗体(AsAB)508
第八章 胰岛内分泌肿瘤509
第一节 临床要点509
一、胰岛素瘤509
二、胰高血糖素瘤509
三、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瘤509
(一)血浆胰岛素(INS)510
四、舒血管肠肽瘤510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510
(二)C肽(C-PEP)511
(三)胰高血糖素511
(四)生长抑素(SS)511
(五)舒血管肠肽(VIP)512
第九章 松果体激素和疾病513
第一节 临床要点513
一、松果体区肿瘤513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513
(一)降黑素513
(二)精氨酸加压素(AVP)513
第一节 临床要点514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514
第十章 异源内分泌综合征514
第十一章 多发性内分泌腺病515
第一节 临床要点515
一、多发性内分泌腺瘤(MEN)515
二、自身免疫性内分泌腺病综合征516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516
第十二章 内分泌系统诊断试验517
第一节 下丘脑功能试验517
一、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兴奋试验517
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兴奋试验517
三、加压素试验517
第二节 垂体前叶功能试验518
一、胰岛素(低血溏)兴奋生长激素试验518
(一)精氨酸刺激生长激素试验519
(二)运动-左旋多巴联合刺激生长激素试验519
二、生长激素兴奋与抑制试验519
(三)葡萄糖抑制生长激素试验520
(四)阿托品抑制生长激素试验520
三、泌乳素兴奋与抑制试验520
(一)TRH兴奋泌乳素试验520
(二)氯丙嗪兴奋泌乳素试验520
(三)胃复安兴奋泌乳素试验521
(四)左旋多巴抑制泌乳素试验521
(五)水负荷抑制泌乳素试验521
四、甲吡酮(SU4885)刺激试验522
五、TRH兴奋TSH试验522
六、垂体储备混合试验523
第三节 垂体后叶功能试验523
一、高渗盐水试验523
一、ACTH兴奋试验524
二、禁饮与垂体后叶素联合试验524
第四节 肾上腺皮质功能试验524
二、地塞米松抑制试验525
三、皮质素水试验525
第五节 醛固酮-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功能试验526
一、安体舒通试验526
二、钾负荷试验526
第六节 性腺功能试验527
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兴奋试验527
二、氯?酚试验527
第七节 甲状腺功能试验528
一、甲状腺摄131碘率检测528
二、过氯酸盐排泌试验528
三、促甲状腺激素兴奋试验529
五、甲状腺抑制试验530
四、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兴奋试验530
第八节 甲状旁腺功能试验531
一、肾小管磷重吸收率试验531
六、基础代谢率检测531
二、磷廓清试验532
三、钙耐量试验532
四、钙快速滴注抑制试验533
五、低钙试验533
第九节 胰岛细胞功能试验534
一、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534
二、静脉注射葡萄糖耐量试验534
三、皮质素葡萄糖耐量试验535
四、葡萄糖-胰岛素释放试验535
五、甲碘丁脲(D860)试验535
七、饥饿激发试验536
六、胰高血糖素激发试验536
八、C-肽抑制试验537
第十编 代谢性骨病541
第一章 原发性骨质疏松543
第一节 临床要点543
一、绝经后骨质疏松543
二、老年性骨质疏松546
三、特发性骨质疏松症548
(一)青少年特发性骨质疏松548
(二)成年特发性骨质疏松549
(三)实验室免疫指标550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550
一、骨重建(骨形成)指标550
(一)碱性磷酸酶(ALP)550
(二)骨钙素(BGP)551
二、骨吸收的生化标志物552
(一)尿羟脯氨酸(HOP)552
(三)I型胶原前肽552
(二)尿羟赖氨酸-葡萄糖苷(HOLG)553
(三)骨唾液蛋白(BSP)553
(四)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酯(TRAP)553
(五)羟基吡啶粉交联554
(六)I型胶原交联羧基(C-)末端肽(CTX)554
(七)I型胶原交联氨基(N-)末端肽(NTX)555
三、其他相关实验室指标556
(一)血清、尿中部分相关离子指标556
Ⅰ.尿Ca/Cr(Ca)556
Ⅱ.血清钙(Ca)556
(二)与骨代谢相关的部分激素557
Ⅰ.1,25双羟维生素D(1,25(OH)2D3)557
Ⅲ.血清无机磷(P)557
Ⅳ.尿磷(P)557
Ⅱ.甲状旁腺激素(PTH)558
Ⅲ.促性腺激素(GnH)558
Ⅳ.降钙素(CT)559
(三)与骨代谢相关的几种蛋白质559
白细胞介素-1(LI-1)559
第二章 内分泌疾病引起的代谢性骨病561
第一节 临床要点561
一、甲亢性骨质疏松症561
二、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性骨质疏松563
三、皮质类固醇性骨质疏松565
Ⅰ.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567
(一)甲状腺机能亢进症567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567
一、原发疾病相关免疫诊断指标567
Ⅱ.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568
Ⅲ.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T4)568
Ⅳ.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568
Ⅴ.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rT3)568
Ⅵ.促甲状腺激素(TSH)569
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569
Ⅷ.甲状腺球蛋白(TG)570
Ⅸ.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TBG)570
Ⅹ.抗甲状腺抗原的抗体570
ⅩⅢ.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571
Ⅺ.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571
Ⅻ.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571
ⅩⅣ.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572
ⅩⅤ.T3、T4抗体572
ⅩⅥ.抗核抗体(ANA)572
ⅩⅦ.抗平滑肌抗体(SMA)573
ⅩⅧ.环磷酸腺苷(cAMP)573
ⅩⅨ.环磷酸鸟苷(cGMP)573
ⅩⅩ.甲状旁腺激素(PTH)573
(三)皮质类固醇疾病574
Ⅲ.环磷酸腺苷(cAMP)574
Ⅱ.皮质醇(COR)574
Ⅰ.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574
Ⅱ.环磷酸鸟苷(cGMP)574
Ⅰ.甲状旁腺激素(PTH)574
(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574
ⅩⅪ.降钙素(CT)574
Ⅲ.醛固酮(ALD)575
Ⅳ.血浆皮质酮575
Ⅴ.尿17-酮类固醇(17-KS)575
Ⅵ.尿17-羟类固醇(17-OHCS)576
Ⅶ.睾酮(T)576
Ⅷ.血浆胰岛素(INS)576
(四)1,25双羟维生素D(1,25(OH)2D3)577
(三)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酯(TRAP)577
(二)尿羟脯氨酸(HOP)577
(一)骨钙素(BGP或OC)577
二、骨代谢指标577
Ⅺ.白细胞介素-1(IL-1)577
Ⅹ.降钙素(CT)577
Ⅸ.甲状旁腺激素(PTH)577
(五)I型胶原交联羟基(C-)末端肽(CTX)578
第三章 佝偻病及软骨病579
第一节 临床要点579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583
(一)1,25双羟维生素D(1,25(HO)2D3)583
(二)尿羟脯氨酸(HOP)583
(三)甲状旁腺激素(PTH)583
第四章 肾性骨病584
第一节 临床要点584
一、肾营养不良性骨病584
二、肾小管酸中毒性骨质疏松症585
(一)β2微球蛋白(β2-MG)588
(二)心钠素(ANP)588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588
一、有关肾功能及肾小管酸中毒的部分免疫检测指标588
(三)脑钠肽(BNP)589
(四)肾素活性(PRA)589
(五)内皮素(ET)590
(六)血栓素B2(TXB2)590
(七)内源性洋地黄样物质(EDLS)590
(八)超氧化物岐化酶(SOD)591
(九)粘蛋白591
(十)血浆α-颗粒膜蛋白(GMP)591
(十一)血小板第4因子(PF4)592
(十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592
(十三)蛋白C592
(十四)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592
二、骨代谢实验免疫指标593
(一)骨钙素(BGP)593
(十五)激肽释放酶(KK)593
(十六)激肽593
(二)甲状旁腺激素(PTH)594
(三)1,25双羟维生素D(1,25(OH)2D3)594
第五章 变形性骨炎595
第一节 临床要点595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597
(一)尿羟脯氨酸(HOP)597
(二)尿羟赖氨酸-葡萄糖苷(HOLG)597
(三)羟基砒啶酚交联597
(四)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酯(TRAP)597
(五)骨唾液蛋白(BSP)597
(六)I型胶原交联羧基(C-)末端肽(CTX)598
第十一编 恶性肿瘤疾病601
第一节 临床要点603
第一章 原发性肝癌603
第二节 常用免疫学检测指标604
(一)P-选择素(Ps)604
(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605
(三)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605
(四)CD44v6605
(五)p53蛋白606
(六)c-erbB-2蛋白606
(七)bcl-2基因606
(八)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607
(九)T淋巴细胞亚群607
(十一)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INFR)608
(十二)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608
(十)肿瘤坏死因子(TNF)608
(十三)CD15609
(十四)端粒酶活性609
(十五)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610
(十六)D-二聚体(DD)610
(十七)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611
(十八)α1-抗胰蛋白酶(α1-AT)611
(十九)碱性磷酸酶(ALP)611
(二十)乳酶脱氢酶(LDA)612
(二十一)γ-谷氨酰转肽酶(γ-GT)612
(二十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612
(二十三)信号调节蛋白α(SIRPα)613
(二十四)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G)613
(二十五)p21蛋白613
(二十八)Fas抗原(Fas)614
(二十六)骨桥蛋白(OPN)614
(二十七)白细胞介素-6(IL-6)614
(二十九)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615
(三十)甲胎蛋白(AFO)615
(三十一)异常凝血酶原(DCP)615
(三十二)α-L-岩藻糖苷酶(AFU)616
(三十三)血清铁蛋白(SF)616
(三十四)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GPDA)617
(三十五)丙酮酸激酶(PK)617
(三十六)醛缩酶(ALD)617
(三十七)5 -核苷酸磷酸二脂酶(5 -NPD)617
(三十八)脂结合唾液酶(LSA)618
(三十九)癌胚抗原(CEA)618
(四十二)糖类抗原CA125(CA-125)619
(四十一)糖类抗原CA19-9(CA19-9)619
(四十)糖类抗原CA-50(CA-50)619
(四十三)β2微球蛋白(β2-MG)620
第二章 原发性支气管
热门推荐
- 2879244.html
- 786443.html
- 1082636.html
- 1775216.html
- 1157066.html
- 2512364.html
- 3866984.html
- 3142926.html
- 2713915.html
- 24533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71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354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698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651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142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140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348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638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656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7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