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数据通信技术【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数据通信技术
  • 杨彦彬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3519149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85页
  • 文件大小:39MB
  • 文件页数:296页
  • 主题词:数据通信-通信技术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数据通信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概论1

1.1 数据通信发展历史1

1.2 数据通信系统2

1.2.1 数据通信的概念2

1.2.2 数据通信系统的构成3

1.2.3 数据通信系统的分类5

1.3 数据通信的特点6

1.3.1 数据通信的应用前景6

1.3.2 数据通信的特点7

1.4 数据通信的主要性能指标7

1.4.1 数据传输速率8

1.4.2 误码率9

1.5 数据通信的传输信道9

1.5.1 传输信道的特性10

1.5.2 传输信道容量14

1.6 数据通信网络15

1.7 数据通信实例19

习题122

第2章 数据通信中的编码技术2.1 基本码型23

2.1.1 单极性非归零码23

2.1.2 双极性非归零码24

2.1.3 单极性归零码24

2.1.4 双极性归零码24

2.1.5 差分码(相对码)24

2.1.6 AMI码(传号交替反转码)24

2.1.7 HDB3码(高密度双极性3零码)25

2.2 数据通信中常使用的传输代码26

2.2.1 ASCII码26

2.2.2 EBCDIC码26

2.2.3 博多码27

2.3 数据通信的检错与纠错编码27

2.3.1 差错类型及基本概念27

2.3.2 检错与纠错28

2.3.3 奇偶校验编码31

2.3.4 汉明码及线性分组码33

2.3.5 循环码36

2.4 数据码型的压缩、加密和解密39

2.4.1 数据压缩39

2.4.2 加密和解密42

2.4.3 基本的加密技术42

习题244

第3章 数据通信中的传输技术3.1 数据传输的基本方式46

3.1.1 并行传输与串行传输46

3.1.2 异步传输与同步传输47

3.1.3 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传输48

3.2 数据信号的基带传输49

3.2.1 概述49

3.2.2 基带系统的模型49

3.2.3 常见的基带网络波形形成52

3.2.4 数据传输系统均衡技术57

3.2.5 数据序列的扰乱与解扰59

3.2.6 数据传输系统中的时钟同步61

3.3 数据信号的频带传输62

3.3.1 概述62

3.3.2 数字调幅63

3.3.3 数字调频65

3.3.4 数字调相67

3.3.5 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性能比较69

3.3.6 多进制数字调制71

3.3.7 改进的数字调制方式72

习题375

第4章 数据通信中的复用技术4.1 概述77

4.2 频分多路复用78

4.3 时分多路复用80

4.3.1 同步时分复用81

4.3.2 异步时分复用83

4.4 波分多路复用84

4.5 多路复用器88

4.5.1 时分复用器89

4.5.2 波分复用器93

4.6 复用技术的应用94

习题496

第5章 数据通信协议98

5.1 数据通信协议与分层98

5.1.1 通信协议的定义及其功能98

5.1.2 通信协议的分层及OSI参考模型99

5.2 数据传输控制规程的功能103

5.2.1 数据链路的定义103

5.2.2 数据链路的主要功能104

5.3 数据链路控制规程105

5.3.1 基本型控制规程105

5.3.2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规程106

5.4 数据链路协议113

5.4.1 串行链路互联网协议113

5.4.2 点到点协议113

5.5 X.25协议117

5.5.1 X.25的协议层次结构117

5.5.2 X.25的基本业务119

5.5.3 分组交换网间互连协议120

5.6 TCP/IP协议121

5.6.1 TCP/IP协议的层次121

5.6.2 TCP/IP协议集的组成122

5.6.3 TCP/IP协议的工作方式123

5.6.4 IP协议124

5.6.5 TCP和UDP126

5.7 宽带网协议128

5.7.1 帧中继协议128

5.7.2 ATM协议132

5.7.3 多媒体通信协议简介135

习题5141

第6章 数据通信终端、接口与调制解调器6.1 数据终端设备143

6.1.1 ISDN终端设备143

6.1.2 分组装/拆设备145

6.1.3 POS终端147

6.2 终端接口151

6.2.1 串行接口151

6.2.2 并行接口155

6.2.3 DTE-DCE接口158

6.2.4 X.21接口161

6.3 调制解调器164

6.3.1 传统调制解调器165

6.3.2 56k调制解调器167

6.3.3 电缆调制解调器168

习题6170

第7章 数据通信中的交换技术7.1 概述171

7.2 电路交换171

7.2.1 电路交换的原理171

7.2.2 电路交换的优缺点172

7.3 报文交换173

7.3.1 报文交换的原理173

7.3.2 报文交换的优缺点174

7.4 分组交换174

7.4.1 分组交换原理174

7.4.2 分组的传输176

7.4.3 分组的路由选择178

7.5 帧中继交换180

7.5.1 帧中继概述180

7.5.2 帧中继产生的背景181

7.5.3 目前帧中继业务发展情况183

7.5.4 帧中继的国际标准184

7.5.5 帧中继网技术原理185

7.5.6 帧中继的寻址190

7.5.7 阻塞通知和控制191

7.6 ATM交换192

7.6.1 ATM网络的基本概念192

7.6.2 ATM信元的结构193

7.6.3 ATM交换的原理194

7.6.4 ATM交换结构199

7.7 IP交换203

7.7.1 定义和术语204

7.7.2 动力206

7.7.3 IP交换的寻址模型208

7.7.4 IP交换模型209

7.7.5 IP交换类型211

7.7.6 IP交换分类213

习题7214

第8章 数据通信网络215

8.1 数字数据网215

8.1.1 DDN的主要特点215

8.1.2 DDN网络构成215

8.1.3 网络同步217

8.1.4 相关协议介绍218

8.1.5 DDN网络业务219

8.1.6 DDN网络及典型设备简介221

8.1.7 3600节点上开放用户的方法223

8.1.8 DDN网管系统225

8.2 分组交换网226

8.2.1 分组交换基本原理226

8.2.2 分组交换网230

8.2.3 X.25协议231

8.2.4 分组装/拆设备(PAD)建议233

8.2.5 用户终端与分组交换网的连接238

8.2.6 分组交换网络编号238

8.2.7 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239

8.2.8 DPN-100分组交换机241

8.3 帧中继网244

8.3.1 帧中继基本概念244

8.3.2 帧中继的协议结构和核心功能247

8.3.3 虚电路的带宽控制和拥塞控制253

8.3.4 帧中继用户接入与设备255

8.3.5 典型网络结构与典型设备介绍259

8.3.6 网管设备262

8.3.7 一般故障处理方法和流程266

8.4 ATM网267

8.4.1 ATM的基本概念267

8.4.2 ATM的分层结构268

8.4.3 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270

8.4.4 网络接口协议272

8.4.5 ATM与FR互联技术275

8.4.6 IP over ATM技术275

8.4.7 省级ATM网及典型设备介绍277

8.5 IP279

习题8284

参考文献28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