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佛教脉络【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佛教脉络
  • 谢路军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财富出版社
  • ISBN:9787504744401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412页
  • 文件大小:132MB
  • 文件页数:442页
  • 主题词:佛教史-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佛教脉络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佛教出现时的古印度1

第一节 种姓制度3

第二节 婆罗门教6

第三节 沙门思潮8

第二章 释迦牟尼佛11

第一节 释迦牟尼佛的经历11

第二节 初转法轮19

一、苦谛19

二、集谛23

三、灭谛26

四、道谛27

第三章 佛临终遗嘱33

第一节 观身不净35

第二节 观受是苦35

第三节 观心无常42

第四节 观法无我44

第四章 十大弟子50

第一节 “头陀第一”的大迦叶51

第二节 “多闻第一”的阿难55

第三节 “解空第一”的须菩提57

第四节 “神通第一”的目犍连58

第五节 “议论第一”的迦旃延64

第六节 “天眼第一”的阿那律65

第七节 “智慧第一”的舍利弗66

第八节 “密行第一”的罗睺罗69

第九节 “说法第一”的富楼那70

第十节 “持律第一”的优波离71

第五章 三藏圣典结集72

第一节 第一次结集(王舍城结集)74

一、夏安居结集佛经74

二、大迦叶不接受阿难参加结集佛经的原因76

第二节 第二次结集(吠舍离结集)79

一、跋耆族比丘“十事”与“大天五事”79

二、上座部与大众部的区别81

第三节 第三次结集(华氏城结集)83

第四节 第四次结集(迦湿弥罗结集)85

第六章 大乘佛教87

第一节 中观学派88

第二节 瑜伽行派90

第三节 密教的流行93

第七章 佛教在中国的初传95

第一节 佛教传入时的中国95

一、政治环境95

二、思想环境96

三、交通环境97

第二节 汉明帝梦佛98

第三节 汉译佛典的产生100

一、《四十二章经》100

二、《牟子理惑论》102

三、安世高的禅学103

四、支娄迦谶的般若学109

第四节 东汉佛教概况111

一、中国第一古刹——洛阳白马寺113

二、楚王英奉佛114

三、汉桓帝信佛115

四、笮融建寺、造像及民间奉佛115

第八章 三国时期的佛教118

第一节 戒律始传118

第二节 “中国第一僧”119

第三节 梵呗的创始120

第四节 康僧会的禅学121

第五节 支谦的般若学123

第九章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127

第一节 “敦煌菩萨”竺法护127

一、“经法所以广流中华者,护之力也”128

二、《法华经》的翻译与般若学的兴盛128

三、竺法护译经特色129

第二节 玄学化僧人竺叔兰130

一、醉酒狂而不乱130

二、《放光般若经》的翻译131

三、《首楞严经》和《维摩诘经》的翻译131

第三节 帛法祖与《老子化胡经》132

一、《老子化胡经》的出现与帛法祖有关132

二、帛法祖在翻译佛经上的贡献133

第四节 神僧佛图澄134

一、幽州灭火135

二、闻铃断事136

三、以水洗肠137

四、龙岗咒水137

五、以佛图澄命名的古老寺庙138

六、灯火相续139

第五节 “弥天释道安”140

一、道安的生平140

二、道安对佛教发展的贡献141

三、“五失本、三不易”的佛经翻译注意事项142

四、弟子众多144

第六节 “四海习凿齿”145

一、尊奉蜀汉与不畏权贵145

二、博学多才与诙谐幽默146

三、“半人”习凿齿148

第七节 隐居庐山的慧远149

一、“使道流东国,其在远乎”150

二、庐山清净,足以息心152

三、“虎溪三笑”的故事153

四、慧远的西方净土信仰157

五、慧远与道安信仰的不同158

六、慧远的佛教贡献166

第八节 译经大师鸠摩罗什168

一、鸠摩罗什在西域备受礼遇169

二、盘头达多拜罗什为师父170

三、出兵争抢鸠摩罗什171

四、鸠摩罗什的两次破戒172

五、佛经翻译史上的贡献173

六、“关内四圣”174

第九节 “解空第一”的僧肇176

一、僧肇对本无宗的批判176

二、僧肇的“不真空”178

第十节 法显的西行求法179

一、带回大量佛教典籍182

二、带回大量有价值的佛教信息184

三、促进中印、中斯的佛教交流186

第十一节 “菩萨皇帝”梁武帝189

一、梁武帝对“神明观”的阐释190

二、梁武帝“神明观”的论证特色193

三、梁武帝“神明观”论证特色的历史影响198

第十二节 “禅宗初祖”菩提达摩200

一、菩提达摩的身世200

二、少林寺面壁202

三、达摩禅法的特色204

四、从初祖达摩到五祖弘忍204

五、菩提达摩圆寂212

第十三节 北魏、北周灭佛214

一、北魏太武帝灭佛214

二、北周武帝灭佛215

第十章 隋唐时期的佛教218

第一节 隋唐帝王与佛教发展218

一、隋文帝和隋炀帝对佛教的扶植218

二、唐代帝王对佛教的支持220

三、唐代寺院经济的发展222

第二节 隋唐佛教诸宗派224

一、智顗大师的天台宗224

二、吉藏的三论宗227

三、法藏的华严宗230

四、玄奘的唯识宗233

五、惠能的禅宗237

六、道宣的律宗242

七、善导的净土宗244

八、“开元三大士”的密宗247

九、信行的三阶教250

第三节 唐代的佛教与道教的关系252

一、傅奕的排佛与法琳的抗争252

二、唐代帝王的宗教政策253

三、唐代佛道之争的理论焦点254

四、唐武宗灭佛255

第四节 佛教传入西藏256

一、松赞干布对佛教的贡献256

二、赤德祖赞与赤松德赞对佛教的贡献257

三、达摩灭佛258

四、后弘期的格鲁派258

第六节 五代十国佛教262

第十一章 宋金元时期的佛教266

第一节 两宋佛教266

一、北宋佛教的复兴266

二、南宋佛教的发展267

三、宋代佛教的特点268

第二节 永明延寿269

一、动用公家府库的钱放生269

二、小鸟在衣服中筑巢的和尚270

三、禅教一致的思想270

四、禅净合一的思想273

第三节 兖州兴隆塔地宫的发掘说明宋代佛教的盛况274

一、中国佛塔的由来及样式274

二、中国佛塔的构造特点279

三、兖州兴隆塔地宫的发掘281

第四节 辽金元佛教286

一、辽代佛教286

二、金代佛教287

三、元代佛教288

第十二章 明清时期的佛教290

第一节 明代四大高僧291

一、云栖祩宏291

二、紫柏真可292

三、憨山德清292

四、蕅益智旭293

第二节 清代佛教303

一、对佛教既限制又利用303

二、重视喇嘛教304

三、禅宗、净土宗和居士佛教304

第三节 藏传佛教转世制度的发展305

一、转世制度305

二、达赖喇嘛的由来306

三、班禅的由来307

四、清代的达赖和班禅的册封制度307

五、“金瓶掣签”法308

第十三章 近现代佛教310

第一节 近代佛教“复兴之父”——杨文会312

一、创办金陵刻经处312

二、培养佛学人才313

第二节 欧阳竟无与支那内学院315

一、继续创办金陵刻经处315

二、创办支那内学院315

三、对唯识宗的贡献316

四、培育佛教人才317

第三节 太虚的佛教革新运动317

一、中国的马丁·路德318

二、三佛主义319

三、“人生佛教”思想320

第十四章 新中国成立后佛教的发展323

第一节 赵朴初及其“人间佛教”的情怀327

一、周总理称赵朴初“国家宝贝”329

二、毛主席亲笔写“发扬佛教优良传统”330

三、担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330

四、毛主席夸赵朴初懂“辩证法”331

五、《宽心谣》333

六、逆境中寻开心334

七、发挥佛教“黄金纽带”的作用335

八、重视培养佛教人才和佛教文化的传承336

九、赵朴初的诗词与书法338

十、赵朴初的佛教思想339

第二节 一诚法师的当代佛学地位340

一、虚云法师的弟子342

二、担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343

三、重视佛教文化、教育及海外传播344

第三节 传印法师的当代佛学贡献345

第四节 明哲长老对佛教教育的贡献347

一、重视佛教教育350

二、明哲长老的佛教教育理念352

第十五章 台湾佛教361

第一节 星云法师及其“人间佛教”思想363

一、创办佛光寺364

二、全球华人最大的佛教社团364

三、国定佛诞节365

四、促进海峡两岸的佛教交流365

五、反对邪教366

六、谴责达赖366

七、推广“人间佛教”思想367

第二节 圣严法师的佛学贡献367

一、随东初老人出家368

二、《戒律学纲要》369

三、佛耶之比较369

四、将佛教推向世界369

第三节 证严法师的“慈济功德会”371

一、“慈济功德会”的社会救助事业372

二、一个怀孕妇女的悲惨经历触发了证严法师的慈悲心372

三、救苦救难的活菩萨373

第四节 李炳南居士的念佛生涯374

一、信佛之前已怀慈悲心肠375

二、皈依佛门,自度度人377

三、只身赴台,弘扬佛法378

四、一生简朴,以苦为乐381

五、“一息尚存,不忍闲逸也”382

第五节 净空法师的“空中说法”384

一、弘扬净土思想385

二、注重教育事业386

三、主张宗教和谐387

四、二十字佛教修学理念387

五、推进海峡两岸的佛教交流388

第六节 印顺《净土新论》中的人间佛教思想389

一、印顺法师的人间佛教思想390

二、“人间佛教”思想是《净土新论》的精神底蕴396

三、《净土新论》本着“人间佛教”的精神对传统净土思想展开批判399

后记41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