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养猪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养猪学
  • 安徽省农业厅教材编辑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 ISBN:16102·269
  • 出版时间:1960
  • 标注页数:197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20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养猪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养猪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大意义1

第二节 高速度发展养猪事业5

第二章 猪的起源及其品种8

第一节 猪的起源与驯化8

一、家猪的祖先8

二、野猪的驯化和猪种的来源9

第二节 猪的品种12

一、我省主要猪种13

二、我国的主要猪种16

三、引进外国的主要猪种23

第三章 猪种改良26

第一节 育种工作的目的和方向26

一、育种工作的目的26

二、育种工作的方向26

第二节 开展群众性的育种运动28

一、坚决贯彻自选自育自繁自养的方针28

二、各种猪场的育种任务29

三、以人民公社为基础,掀起育种工作热潮30

第三节 猪的体质外貌与生产力31

一、猪的体质类型31

二、外貌鉴定36

三、发育鉴定46

四、生产力的评定48

第四节 选种和选配50

一、选种51

二、选配57

第五节 繁育方法58

一、纯种繁育59

二、杂交繁育60

第六节 育种工作的实施63

一、猪群的组成63

二、育种工作计划66

三、育种注意事项67

第四章 猪的饲养管理69

第一节 猪的生物学特性和生理特点69

一、猪的生物学特性69

二、猪的生理特点70

第二节 饲料及其加工调制73

一、猪的营养需要及其来源73

二、饲料的种类和来源75

三、饲料加工和贮藏82

第三节 猪的舍饲87

一、日粮配合87

二、饲养的一般原则88

三、管理的一般方法89

第四节 猪的放牧91

一、放牧的意义91

二、放牧前的准备92

三、放牧的方式和方法93

四、放牧技术95

五、放牧期的补饲和饮水96

第五章 猪的繁殖97

第一节 扩大母猪群提高繁殖率97

第二节 种猪配种前的饲养管理98

一、种公猪的饲养管理98

二、母猪的饲养管理101

第三节 配种102

一、生殖生理102

二、配种技术104

三、提高繁殖率的措施106

四、配种的组织和繁殖计划111

第四节 怀孕母猪的饲养管理113

一、怀孕母猪的日粮114

二、怀孕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116

第五节 母猪的分娩117

一、孕期观察117

二、临产预兆117

三、产前准备118

四、接产118

五、产后管理121

第六节 泌乳母猪的饲养管理122

一、分娩后的特殊饲养管理122

二、泌乳母猪一般饲养管理122

第六章 仔猪培育126

第一节 初生仔猪的护理126

第二节 哺乳期的饲养管理126

一、仔猪的消化生理特点127

二、提前补饲128

三、仔猪哺乳期的管理130

第三节 仔猪断乳130

第四节 离乳仔猪及后备小猪的饲养管理131

一、离乳仔猪的饲养131

二、后备小猪的选择132

三、后备小猪的饲养管理134

第七章 猪的肥育135

第一节 肥育的意义和有关因素135

一、肥育的意义135

二、影响肥育的因素135

第二节 肥育技术139

一、肥育的一般饲养管理原则139

二、各类型猪的肥育141

三、群众肥育生猪经验147

第八章 猪场的经营管理153

第一节 猪场的设计和建筑153

一、场地的选择153

二、猪场的布局154

三、猪舍的建筑155

四、大搞工具改革160

第二节 猪场的类型163

第三节 猪场经营管理工作164

一、健全组织机构,实行专业的分工合作164

二、实行定额管理,加强生产责任制166

三、依靠群众,推行先进的科学的饲养管理制度167

四、加强计划管理,实行经济核算制167

五、贯彻防重于治,搞好防疫卫生170

六、围绕生产关键,开展评比竞赛171

附表173

热门推荐